通过本科学位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5 05:23:09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范文第1篇

要实行法学的素质化教育,法学学位论文的写作训练是检验这种教育成功与否的最好的标志。以下笔者从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法学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法学论文的作用,以及如何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学学位论文制度等方面入手探讨法学学位论文在法学本科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

综观我国高等法学本科教育的发展历程,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常规发展到跨越式大发展的道路。在艰辛曲折的发展历程中,法学本科教育为我国的法制建设培养了大批的法律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传统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单一,培养口径过窄,培养目标趋向“专才”,而且在人才服务方面仅仅定位于法律实务部门。当然,单一的专业性法律人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已经很难适应法律全球化、技术化、信息化和法律服务市场的要求。因此,法学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更新已迫在眉睫,单一专业性人才向通用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培养转变已成为时展的现实需要,也是许多法学界学者和教育家的共同呼声。[3]

对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认识,是进行法学高等教育的起点,也是开展法学学位论文写作工作的前提。众所周知,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模式中,法学本科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没有社会工作经验的青年学生,这些学生刚刚结束高中阶段的教育来到大学校园,初次接触专门化的法律知识的教育,面对这样的青年学生群体,我们该如何树立本科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呢?进一步说,我们该如何定位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呢?法学本科教育是法学研究生教育和法学职业继续教育的基础,法学本科毕业生也是组成未来我国立法、司法、执法以及法律服务等各个法律职业部门的基本力量。因此,对于法学本科教育阶段培养目标的定位不仅关系到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受到四年的法学本科教育以后对实际法律问题的处理能力,而且也关系到改革目前法学本科教育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完善法学本科教育制度的成败。从法学教育的整体方面来看,我国的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在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满足我国高等教育的既定方针政策的要求。进入21世纪,我国的法学教育肩负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实践“依法治国”方略的双重历史使命,这就对法学本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4条明确规定我国的高等教育方针是“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法学本科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必须贯彻落实我国的高等教育方针政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观大背景以及国家既定的教育方针都要求我们的法学本科毕业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全面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法律人素质等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据此,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具有综合性、高素质的专门法律人才上。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在本世纪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社会的整体目标仍然是建设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建设依然是我们整个工作的重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那么,法学教育就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服务。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本科法学专业人数也不断增加。面对目前的发展形势,在对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应该充分考虑我国目前的国情和法学教育的实际状况,而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外国的模式。在我国法学教育资源还比较缺乏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将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各种教育的优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出既掌握全面的法律理论知识,又熟练掌握法律的实践技能及操作技巧,能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法律问题的综合性法律人才。法学本科教育要使法学专业的学生不但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了解中外法律思想家的各种法律理论,还要熟悉中外法律制度的概况,精通各种法律实用技术,更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忠于法律、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因此,法学本科教育应当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始终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专业素质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对法学本科学位论文写作的训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得到落实。

二、法学本科生学位论文写作的意义

法学论文写作在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方案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撰写法学论文对于检验学生法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和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两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法学论文的写作,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了解、掌握基本的法律理论知识的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法律实践能力,从法律人的角度看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并用课堂中学到的法律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的法律问题。通过对法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法学论文写作的训练,能很客观地反映教学在学生掌握法律知识过程中的实际效果,这也是改进和完善法学本科教育培养方案的重要手段。

众所周知,写作是文科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而法学作为一门典型的文科专业,法学论文写作对于培养法科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课程。尽管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包括写作在内的大学语文课程或相似的公共必修课,但法学论文作为论说文,其写作同一般的论说文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法学有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法言法语”,这就决定了法学论文的写作是比较独特的。大学生要在以往论说文的基础上实现向法学论文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否完成,就需要一个考核指标。法学论文的写作是很好且非常有效的考核方法。[4]

另外,法学论文始终是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着的,不能空对空的脱离实际。无论是理论法学方面的论文还是部门法学方面的论文,其实都应当是为实践服务的,至多在服务实践上的程度有所区别而已。作为法学本科学生,他们所学习的法律知识其实都是比较基础的,在这个阶段,学生所学到的主要是“法律是什么”,而不是一些高深层次的研究性知识。但在法学论文特别是法学本科学位论文的写作中,就要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寻找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论题,做更深层次的理论性探讨,从“法律是为什么”的角度对现实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观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法学论文写作目的。

三、法学学位论文的性质

本科学位论文是对大学本科生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等方面的全面考查,通过学位论文的写作可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检验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科学位论文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必须重视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法学本科学位论文是本科学位论文的一种类型,本质上看既是学术论文,又是学位论文,所以它既具有一般学术论文的共性,又具有与一般学术论文不同的学位论文的特性。

1.法学学位论文首先是学位论文

一般说来,学位论文是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总结,是学生为获得学位而撰写和提交的总结性论文。学位论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进行科研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的写作可以衡量出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综合性素质。与一般的学术论文相比,学位论文有其自己的特点:第一,学位论文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学位论文的选题往往密切结合现实,注意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收集本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往往代表了本学科当前发展方向。选题的新颖性是学位论文选题的一个基本的标准,因此其研究成果也显示了相应的新颖内容和独创的观点。比如那些补白性的选题、开拓性的选题往往会成为学位论文选题的热点,即使是提出问题性的选题,也是这一课题在社会生活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提出问题本身就具有价值。[5]

第二,学位论文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学生在确定选题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需要广泛搜索和查阅大量的材料,开展调查研究,这对于当前选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资料,而且学位论文所附的参考文献也是对本选题研究资料的总结,对本选题后续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三,学位论文与一般的学术论文相比,思想更成熟,论证更严密,研究成果更具有普遍性。学位论文的写作周期较长,一般的本科学位论文的写作往往需要半年的时间,更不用说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学位论文与一般学术论文相比,质量更高,学术价值更大,因为它是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为获得学位,经过写作前的开题论证,写作过程中的反复修改,以及答辩前的论文评审和答辩中有关专家学者的层层审查把关最后而形成的论文。这些环节保证了学位论文比一般的学术论文在撰写和评审程序上更为严格,其研究成果更具有价值。第四,学位论文不公开发表或出版。学位论文往往只收藏在学位授予单位,一般不公开发表或出版,仅供内部查阅,所以学位论文不易获取。这是因为学位论文的目的是学生为了申请学位而撰写的学术论文,作为向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学位而提交的学位论文,它本身应当能够表明申请者已经达到学位授予的相关要求和标准。这样的要求和标准一般是由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进行了明确规定。学生只有撰写了学位论文,并且通过了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才被授予相应的学位。

2.法学学位论文其次是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的重要目的,可以概括为:一是为了科学积累;二是为了学术交流,特别是网络技术发达的时代,交流是迅速和广泛的;三是为了明确考核的标准。[6]

一定的学术研究除了最终受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决定影响作用之外,还要受到上层建筑各部门的影响,而其自身又有内部发展规律。学术研究不可能凭空进行,必须根据经济基础的需要,在继承前代学术研究的遗产和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学术研究就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地向前发展。而“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一种文字表述形式,是通过对某一课题进行专深而系统的研究,从而发表足以独立支撑有存在价值的观点的系统论述。学术论文必须具有学术性,具体表现为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和规范性”。[7]

由此可见,学术研究与学术论文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学术研究是学术论文的来源和方式,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的总结和完成,没有学术研究就没有学术论文。

具体到法学本科学位论文来说,它是法学本科学生为申请法学学位而撰写和提交的学术论文,是法学本科学生在校学习法律知识的系统性总结,也为以后从事法学学术研究或司法实践工作准备了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是对整个四年的法学本科学习的总结。法学本科的大学生甚至可以在后续的法学研究生学习阶段中以自己的法学本科学位论文的选题为突破口继续加深和拓宽对法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本科学位论文的双重性特点使法学本科学位论文具有学术论文内在的规律,而这样的一篇学位论文也是在此基础上广泛地吸收前辈学人在法学学术研究上的思想、经验、方法,培养自己在面对法学理论问题上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在法律实践问题上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四、完善现有法学学位论文制度

本科学位论文工作是对高等学校教学水平高低的一次综合性检验,也是对学生是否在本科学习阶段掌握了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性评估。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学位论文制度,发挥学位论文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的重要作用,是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学本科学位论文制度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为:

第一,学位论文的学术创新性不够。如上所述,学位论文需要有一定的新颖性,按照教育法的要求,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但在一些法学本科学位论文中,体现出本科学生在法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法上都有欠缺的地方,学位论文仅仅停留在对大量资料的堆积上。对文章中相关的论点、引用的数据都缺乏深入系统的总结、分析和研究,缺乏本科学生应有的理论深度和创新性。还有些学位论文甚至在资料的收集上都很欠缺,只是单纯对相关法条进行罗列,根本不能体现出对法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的掌握。

第二,学位论文选题不当。本科学位论文选题最易犯的一个错误是选题过大,而且还常常出现雷同的现象。一些法学本科学位论文的选题研究范围过于宽泛,往往选择对某一法律制度或者某一法学基本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这不是一篇本科法学学位论文所能完成的选题。以这种选题为论文题目,显然不切实际。学生只能泛泛而谈,不得要领。

第三,整篇论文结构框架或层次之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不强,研究结论缺乏具体的论证过程,或者相关的数据支持。法学论文对论文的条理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要求比其他一般的论文要高,并且十分注重论证过程,只有建立在严密的论文基础上才能得出牢固的研究结论,这是法学论文的一个特点。如果在系统性和逻辑性方面不能连贯一致,就暴露了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掌握上不够扎实。第四,法学学位论文在形式上的一些问题,比如文字表达不够流畅,没有用“法言法语”阐明问题,一些专业术语的使用欠妥当,英文摘要写作能力欠佳,外文文献的翻译存在很大的问题,注释、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等。

针对以上在法学本科学位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完善现有的法学学位论文制度,笔者认为应着重从完善现有的学位论文制度入手,在对现有的学位论文制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显示法学学位论文的特殊性。

(一)结合法学学位论文的特点,切实加强学位论文的写作指导

学位论文的写作指导是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位论文从选题、资料的搜集整理、写作一直到完成学位论文的整个过程进行指导和帮助。针对目前法学本科论文指导上的现状,本科学位论文的指导应该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环节:

第一,写作态度上的指导。要教育学生端正写作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学位论文的写作,杜绝抄袭现象,培养良好的学风。

第二,选题上的指导。对法学本科学生学位论文选题上的指导,关键看所选的课题是否合适本科生的能力,不能以硕士生甚至是博士生的要求来要求本科生。本科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有一定的新颖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法学学位论文的选题还要求政治方向正确,论文的选题要突出论文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密切结合我国法制建设中的现实问题。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案例入手选取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研究题目,通过写作学位论文,培养自己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当前的法制建设服务。

第三,写作中的指导。指导教师在学生写作学位论文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写作从宏观上给予指导,特别是方法论上的指导,但不是越俎代庖,事事干预。由于法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个特点要求对学生在法律思维能力的运用上加强培养和辅导,指导学生理清法学论文的逻辑关系,结构层次,教会学生用法律人的观点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二)发挥师生互动性,提高本科学位论文质量

我国古代就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思想,意即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师生互动是师生双方在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写作完成过程中相互交流、影响的一种不断相互作用的状态。在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写作完成过程中,学生是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写作的主体,师生互动的实质是一个矛盾统一与协调的过程。如果教师具有科学的指导方法,具有民主的观念,把学生看作与自己具有平等地位的人,以学生指导者、顾问和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之做出正确的判断,把教师的目的转化为了学生自己的需要,即把施加的影响根植于师生情感交流之中,将会产生积极、主动、有效的互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8]

师生互动也是法学学位论文写作的要求,一方面不能“放羊式”地对学生的论文写作放任自流,不加管束,另一方面也不能在学生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处处干预,用自己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强制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写作,只有在法学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发扬民主的作风,才能把现代的民主、法治的理念贯彻到法学学位论文中。

(三)改进传统的论文指导方法,开设法学学位论文写作课程,系统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面对近几年来法学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学方案却相对陈旧,缺少相关论文写作课程指导法学本科毕业生进行学位论文的写作,可把学位论文写作纳入到学科教学的相关课程中进行。专门开设学位论文写作课程,重点讲授论文的写作程序、方法、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指导学生获取和掌握资料,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和过程。选题立意是一篇论文成功的关键,尤其要加强对学位论文在选题立意上的指导,让学生了解开题论证的重要性,因此学位论文写作的课程要针对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程序安排教学大纲,目标十分明确。在这方面,宁波大学法学院的教学实践很有成效。法学院在大学三年级开设了法学论文写作的专业选修课,从论文的选题立意到形成一篇法学论文的整个过程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讲授,并且结合法学院毕业论文的工作流程,重点讲授法学学位论文的写作,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规范意识,为以后大学四年级学生进行学位论文的写作做好铺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科学合理地安排毕业实习,把毕业实习与学位论文的写作结合起来在现有本科教育体制下,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目前本科学生毕业实习的发展趋势来看,实习方式日益多样化。总体来说,毕业实习主要有与科研项目结合的实习、集中实习、学生自主选择三种实习方式。[9]

进行毕业实习也是法学本科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法学本科学生进行的毕业实习主要是涉及法律事务方面的实习。除了法科学生进入到司法部门实习以外,还包括进入到其他政府、企事业单位实习,另外还包括校内准司法模拟环境,因此学生不论是接触的环境,还是接触的人、事、物都比较全面系统,另外学生作为准司法工作人员、律师、文职人员等身份就可以从各个角度来分析看待相关的人和事物,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学习各种不同的知识和技巧。[10]

针对法律事务方面的实习特点,要求法科学生把毕业实习和论文写作结合起来,用论文写作中相关的理论知识指导毕业实习,而要对毕业实习进行认真的理论上的反思,把实习的经验进一步抽象,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且在所撰写的法学学位论文中体现出来。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学位论文 现状 不足 应对措施

一、引言

英语专业本科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和研究,第四年为了申请学士学位必须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学位的授予问题,因此论文的写作受到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充分重视。学位论文是衡量学生所掌握知识以及能达到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同时也反映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河南科技大学英语专业2006~2009年度本科学位论文中文学方向选题的124篇论文进行调查分析,从选题、内容、格式等方面总结英语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应对措施。

二、英语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的现状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对于学位论文的写作来说,怎样选好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有效的学术或应用价值,这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位论文的整体水平。同时选题应指明论文所要研究和探索的学科领域、主题方向和研究方法。学位论文题目应在相当意义上反映学生在该领域的创新程度,高度体现论文创见成果中最主要和最突出的创新点。那么英语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是否体现了“创新”二字呢?以下是笔者通过对河南科技大学2006~2009年英语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中有关文学方向选题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学生的选题主要集中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现代派作家群,占51.1%。19世纪之前的作家受到忽视,而20世纪后期以及当代作家也较少涉及。从涉及的文学流派来看,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和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文学尤其受到青睐。前者的代表作家有哈代、狄更斯、奥斯汀、后者主要有劳伦斯、艾略特、乔伊斯,等等。其中一些名作家及其作品被反复提到,例如,124篇论文中关于劳伦斯的有8篇,哈代的有5篇,海明威的有4篇,单独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的有4篇,单独分析《第二十一条军规》的有3篇,甚至在同一年的学位论文中出现了两篇论文选取同一个作家的作品的情况。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这两个时期是文学的繁盛时期,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名家作品流传广泛,其文本材料容易获得,前人的研究成果及评述较多。相对而言,收集资料更简便,而古代文学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学可查的资料极其有限。大多数归为某种流派的作家,前人对其都有定论、评说,特别是对于一些文学大家的作品被无数人进行了无数次研究,再研究时不必担心把他们分错类别,因此最为安全。三是导向原则。通过统计发现,大多数学生论文的选题方向与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一致。

文学研究是丰富多彩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在众多的研究中做到创新。文学研究的创新依赖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在研究对象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就需要研究方法的创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一川把英语学位论文归结为三种类型即个案研究型、总体概述型和综合型。个案研究型论文选定一个人物或一种现象来写,切入点小,聚焦集中,论述充分,较易把握。这是各国学生普遍采用的方式。总体概述型论文涉及二人或二人以上的普遍现象的全面和综合论述。这类选题涉及面较广,依赖于较强的综合概括和分析能力。综合型是前两种类型的综合形态,即一定的综合论述加上具体的个案研究,或具体的个案研究加上一定的综合论述,该类型点与面相结合,兼有以上两种方式的优势。而我们的学生大多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作品研究,如《论劳伦斯在中的理智与情感的二元对立》等;第二类是作家研究,选定一个作家,概括其全部作品或某个时期的作品,分析其创作思想、特色、成因等,如《托马斯•哈代的“错姻缘”之惑》等;第三类是文学现象研究,主要研究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中出现的问题,总结规律。55.6%的学生论文属于个案研究的第一种类型即作品研究。学生选取某个作家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从介绍作家出发,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分析其主题思想、语言特色、人物性格。经具体分析后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大多数学生以作家所处的时代为出发点,介绍作家的家庭背景、人生阅历以及其对该作家作品风格、创作特点的影响。例如,一篇名为《有节制的反抗:简•奥斯汀的妇女观》的论文就是从十八、十九世纪男性占社会统治地位的社会现实出发,挖掘简•奥斯汀一贯选取妇女题材的缘由。

第二,大多数学生采取主题式分析方法,侧重于分析作品的社会背景,重视对作品主题思想的阐释,达到对某种社会现实进行批判、揭露、讽刺的目的和效果。这种方法可揭示蕴含在作品中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历史现状和根源,但其局限性在于它把读者定位成思维有限、被动接受的一方,忽略读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文学发展过程来看,文学创作中淡化社会批判主题的倾向日益突出。在特定地历史环境中有特定含义的作品放在全新的社会环境里便产生一种新生的力量,而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接受和反应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第三,大多数论文以大量篇幅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阐述作品的写作技巧和手法,如意识流手法的运用,独特的叙事视角的采用,以及巧妙的情节安排等等。但是许多学生都是用简单的语言来进行分析,而事实上对创作技巧和手法缺乏理论上的深究,即使间或提及也只是涉及简单的介绍,深度不够。例如不少论文中都提及意识流创作手法,但意识流手法的理论基础即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的相关知识和原作作者受到各种理论的影响却未引起重视。

第四,多数论文注重对文学作品进行印象式的感性评述,对作品的分析缺乏理论框架和模式支撑。例如有很多论文涉及到对作品的文体分析。一部作品在词汇、语法上与正常规范不同程度的偏离就形成了不同的文体风格,其判断依据是对在不同层次上的偏离的数量统计结果。笔者发现,在写关于乔伊斯的《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两篇论文中作者都注意到文本的语言特点:按主人公成长的不同阶段来选择语言,都以第一自然段的儿语为例。遗憾的是,两文作者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方法,即统计出儿语占所分析部分部分全部实词的比例,因而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

第五,文学方向的论文大多侧重于对作品的静态分析,忽略对其进行横向、纵向的联系性研究。纵观文学的发展史可以看到文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学的传统因素决定了文学史的发展是在前人创造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面对一部作品多数学生是针对作品本身,探讨作品特有的风格、技巧,表现手法和主题思想,集中点在求异性上。然而对于一个作家、一部作品多大程度上继承了文化传统即纵向的联系则没有足够重视。除此之外关于同一时代、同一文学流派的文学作品的对比研究则不多。

最后,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和格式也是评估一篇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一些权威性论文列出的参考书目数量较多且质量较高。网络资源丰富,查询方便,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多种渠道查询并获取相关研究资料。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大多直接引用网上资源、缺乏从其他渠道获取资料。此外,2008年之前的论文普遍存在的格式问题包括字体不规范,参考文献的引用不合要求,标题、参考书目的格式不规范,少量的语法、单词及打印错误等。从2008年开始,论文格式较以前正规。论文的格式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正确规范的论文格式更体现对待研究的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

三、应对措施

鉴于上文对于河南科技大学英语专业2006~2009年文学方向学位论文所出现的问题的考查,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本科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是本科教育阶段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设计学位论文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学术和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加强对学生论文的指导对于提高学生教育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引导学生树立选题意识,研究尚未被认识和解决的问题和矛盾,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学习前人的研究知识来了解某个方面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弄清哪些方面研究得较多较普遍较透彻,而哪些方面少有人研究,值得深层挖掘,体现论文的创新价值。本科生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选题抽象的问题,应将选题具体化,进行深入探讨。

其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视野。例如分析某部文学作品时,可以从经济、政治、民族、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从多角度看问题。人文科学新知识的发展为文学提供许多新的批评视角和模式。不少学生不少学生运用女性主义批判理论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剖意识流的表现手法等。但所体现出的问题表明了本科生理论理论水平的欠缺和不足,说明长期以来学生忽略对文学理论的学习和文学修养的提高。

四、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河南科技大学英语专业近几年学士论文现状的初步研究,揭示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应对措施。希望通过这一点辐射更广,但愿笔者所做的努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教育界同行们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高度重视,共同为培养优秀、合格的英语专业本科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一川.在规范中走向创造的境界―我看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J].兰州:西北民族研究,2002,(4).

[2]陆道夫,夏家驷.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写作新编[M].广州: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2006.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王力,朱光潜.怎样写学术论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理科专业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问题 提高对策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锻炼和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其掌握理论知识程度及其实际应用能力的最好检验,是帮助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创新意识与科研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和升华,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可替代的教学环节[1]。现在实行通才教育,学生毕业之后可能不从事所学的专业,课堂理论和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都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进行了阶段性的单一的能力训练。由于现代社会对学生的素质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就更需要一个综合训练环节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不是哪一门课程能解决的,在毕业设计(论文)这一综合性的训练环节中能够得到体现和加强。

然而,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造成学生综合素质相比前些年出现某种程度的下降,并且受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影响,对于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本科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下滑,毕业论文逐渐成为学校教学环节中的“鸡肋”。

一、高校理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就业、升学期与学位论文设计期时间冲突。

多数高校理科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中本科生的学位论文时期也正是本科学生就业、考研时期。高校要面对社会对其毕业生就业率高低的评价,学生要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和艰难的升学考试[2]。这势必造成学校和毕业生重就业、厚升学、轻学位论文。结果使得高校教学计划中原本需要6―12个月完成的学位论文,为了给就业和考研冲刺争取时间,被部分学生缩短为仅仅3个月甚至更短。而一篇理科专业的学位论文的完成在涵盖选题、定题过程时,更涉及社会调查、资料收集与整理、实验设计与实施、结果分析与汇总成文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尽管已完成的学位论文能够满足相关“硬件”的要求,却有部分学生抄袭论文或者对于学位论文根本没有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认真试验、研究,只是应付了事,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则无从谈起。

2.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不够重视,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有些同学虽然认真做毕业设计(论文),但积极性、主动性较差,缺乏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为毕业而做毕业论文,达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真正目的。更有些同学严重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不设计实验、不动脑筋,不查阅文献资料,对课题目的、要求、方法等不熟悉、不理解,得过且过,打着找工作的幌子忽悠指导老师,不将毕业论文当回事。

3.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论文)精力投放不足。

指导老师在学生的论文辅导上投入不够,责任心不强,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教师指导论文所花的时间和指导学生的人数上。很多教师自身的教学任务本来就较为繁重,有时还要承担各级科研任务或忙于其他教学事务,能够用在指导本科生论文上的时间非常有限。其中有些教师自身要搞学术研究,还带了一大群研究生,已经忙得不可开交,再添加一群本科生,要辅导的人数如此之多,仅凭其一人之力,很难给每一位学生以预期的投入。

4.经费的短缺给毕业课题的实施带来难度。

大部分学校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无专项经费,也无专门实验室,致使理科类大部分做毕业设计(论文)实验的本科学生、研究生和他们的指导老师共用一个实验室,有些论文的实验无法正常开展,不但影响了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积极性,而且对于指导老师的指导和管理都极为不利。很多时候只好用一些简单的仪器,比如紫外分光光度计,做一些简单的内容让学生敷衍了事。有时也会因为仪器不够用,或者仪器出故障不能按原方案进行,不得不临时改题目,导致论文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5.毕业论文过程缺乏有效管理。

目前,尽管高校都有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但在实施细则方面却很不完善,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评价大都停留在论文格式、字数、查阅文献数等表观因素上,在过程管理和论文(设计)本身质量等方面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从选题、收集资料、试验(调研)、撰写论文、修改、定稿到论文成绩评定,没有明确的标准与考核指标[3]。与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教、同行评价、院系领导评价、督导委员评价和学校领导评价等多主体检查评价相比,毕业设计(论文)监控机制没有健全,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

二、提高理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对策

1.科学合理规划毕业论文的实施。

高校理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毕业生考研、实习、就业与论文成文工作交织在一起,而高质量的学位论文要求学生选题、定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实习,对所研究问题深思熟虑后,以提纲、报告的形式完成。因此,在教学管理中结合各自专业的特点,在教学总体安排上,可将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适当前移,进行早期渗透,将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密切结合起来。各主要专业课程向前三学年转移,减少第四学年的计划课程,第七学期课程适当减少或不排课,以利于学生提前进行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把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工作提前,充分利用暑假进行社会实践,由指导老师进行指导。或把毕业论文的选题提前到第六学期末或第七学期初,第七学期开始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落实任务、查阅资料,掌握毕业设计的基本程序、要求。在第七学期末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等,完成毕业论文的总体框架设计。这样就能避免做毕业论文与就业在时间上的直接冲突,既能保证教师指导到位,又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完善,为真正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2.提高师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更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的知识独立解决某一专业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的直接检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四年所学知识的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学生毕业前的综合训练,是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储备知识和能力。要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首先要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和学生明确毕业论文的教学与教育功能,认识到它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他们要知道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本科阶段必须完成的一门必修课,是与毕业证直接关联的,是获得学位、求职或继续深造的先决条件。对教师而言,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能力和指导质量是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在课时配备、津贴补助、评优晋级等方面予以倾斜。同时,学校还要将评选校级优秀设计(论文)的权利放在各院系,充分调动各院系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重视的积极性。

3.强化导师的责任,控制指导学生人数,指导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高校教师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教师指导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即使教师工作热情很高,时间、精力也难以充分保证。强化导师对学生论文的首要责任和控制指导学生人数,可促使指导教师认真、严格对待学生论文,保证论文质量。把学生的学位论文设计与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结合在一起,这样既便于教师进行科研和指导教学,亦可增加校内教师的科研力量,更有利于保证学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对于校外实习的毕业生,在确定毕业生论文校外指导教师的同时,配备一名校内指导老师,可使得校内导师的理论指导与校外导师的实践技能指导相结合,从而避免学位论文设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教师的知识体系得以更新,实习单位的效益得到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位论文质量自然随之提高。

4.增加经费投入。

投入足够的经费,添置必要的图书和实验设备,举办有关的训练项目;适当增加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便让更多的本校教师指导毕业论文;鼓励毕业论文整理公开发表,并对予以经费支持。

5.加强过程管理,实施质量监控。

严格执行论文的开题、评审、答辩程序,保证有一定的淘汰率。选题、开题、评审、答辩各环节是毕业论文质量的制度保证,每一环节都要认真执行。有一定的淘汰率是制度执行的保障,同时也是促使学生重视毕业论文的关键。明确指导教师的资格,应由讲师以上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参加过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师的指导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毕业论文的组织撰写,以指导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选题和开题,学生在组织论文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教师应明确各阶段的要求,检查进行情况,并及时总结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论文答辩与成绩评定虽然是毕业论文工作的最后环节,但通过答辩可以检查学生论文质量,考察教师的指导水平,因此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学生的毕业论文经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审查通过后方可答辩,并且逐一进行,凡是答辩不合格的学生,必须进行论文修改,进行第二次答辩。成绩评定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严格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结语

总之,提高理科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学校应从实际出发,敢于创新和改革,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发展调整教学计划,将毕业论文贯穿于四年的本科教学中,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建立质量监控机制,构建制度化、科学化的论文管理模式。教师应从更高的角度观察、分析和研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确保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达到毕业论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国海,杨美霞,于华忠.大学生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3):526.

[2]刘灵芝,陈志刚,肖亦农.本科学位论文质量低下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10,(4):363-366.

[3]吴石林,张.浅议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中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1):39-40.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学位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243-02

一、引言

自1981年对外汉语专业招收了第一批本科学生后,过去的近40年间,全国陆续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截止2016年,全国已有近400所院校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3年起,原对外汉语专业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随着中国政经体不断发展以及中国国力不断强盛,“汉语热”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一个潮流,学习汉语的人数在海内外激增,一定程度上使得学习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人数不断攀升,而学位论文是学生四年系统学习后,对个人学术能力,研究能力的总结。可见,学位论文对于汉语学习的重要意义。

二、学位论文撰写现状

基于以上几点认识,笔者以J省H学院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该级共82位学生的学位论文撰写情况,旨在考察该校学位论文的特点,同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建议。

该专业2016级共两班,1班共计42位学生,2班共计40位学生。经考察,1班有15位学生的毕业论文与对外汉语教学有关,占总人数的35%,7位学生毕业论文与专业相距甚远,甚至完全无关,占18%,比如《韩剧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接受情况的调查》、《白鲸研究综述》、《倾城之恋》对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启迪、《广东省廉江市中小学古筝学习情况调查》。7位学生的论文属于文学作品欣赏类,与社会语言学相关的有5篇,其中细分包括以下三个小类:(1)网络语言,如《网络生造词的构成与影响》;2.广告语,如《商业广告中的双关语现象探析》;3.行业语,如《现代汉语中行业语转为普通词语现象探析》。涉及小学教育的1篇,题目为《小学作文教师书面评语现状分析》,关于普通话学习1篇,题为《赣方言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难点及对策》。

2班共42位学生,23位学生的毕业论文与对外汉语教学直接相关,占总人数的55%。但与1班相似,有8位学生的论文主题与专业相距甚远,占19%,例如《外国电视剧在当代大学生中接受情况的调查》、《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调查》、《唐传奇的叙事模式》、《微博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影响》。关于文学作品的论文2篇,与社会语言学相关的论文3篇,与语文教育相关论文共2篇,如《小学古诗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吉林省高考作文命题指向下的语文素养培养研究》。基于分班调查得出的结论,笔者又将2016级毕业生整体做了一次调查,两个班共82位学生,38人毕业论文与对外汉语相关,占总人数的46%。但遗憾的是,有15位学生的毕业论文与对外汉语相距甚远,甚至与教学类、文学类都毫无关系,如《微博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影响》、《外国电视剧在当代大学生中接受情况的调查》、《韩剧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接受情况的调查》,这些学生占总人数的18%。

三、造成论文撰写现状的一些原因

通过前期研究,笔者遗憾地发现,该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论文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部分论文题目与对外汉语无关。这不仅表现为有高达19%的与教学完全无关联的题目(本文前文已经谈过,在此不再赘述),也包括一些文学作品赏析的论文,虽与专业相关,但是与对外汉语则毫无关系。针对此现象,笔者参考了论文开题前,该专业教师为学生们提供的可参考的论文题目,试图从中找出些许原因。经过笔者考察,在毕业论文开题前,该学院教师为学生提供了67个可参考的题目,其中涉及对外汉语教学的题目共48个,占72%,其余的28%归为其他类。但是若将其他类细化,其在一定程度上是与教学相关的,例如《语感培养与第二语言教学》、《汉语大赛与留学生的教学标准》、《论汉语方言与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关系》。那么,我们大致可以确定学生们最后题不对专(论文题目与专业完全无关)的情况,与教师的引导,至少是在论文开题前的引导并无太大的关系。(2)与对外汉语相关的论文题目较为集中。虽然参与调查的82位学生中有近40%的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与对外汉语相关,但是仔细考察论文主题与内容却发现题目较为集中。例如,高达70%的论文主题与教学策略与偏误分析有关,而这样的现象与教师提供的可参考题目应该有一定的关系。经考察,教师提供的论文题目有高达60%涉及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而当笔者深入分析教师提供的参考题目也发现,除了题目过于集中在某一研究领域外,也出现了个别题目太过空泛,例如《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从汉字结构特点谈对外汉字教学》,这样的题目对本科生而言,太大、太空,不好把握,很难驾驭。当然,笔者也发现教师给出的题目对个别领域完全不予涉及的尴尬情况。在67个可供参考的主题中,竟然全集中在汉字、口语、听力的教学上,完全没有写作、阅读等题目可供参考。当然,教师提供的不是学生的必写题目,只是一种参考,但是试想,如果教师的可参考题目都严重受限于某几个领域,没有为学生打开思路,那么我们如何指望学生自己找到正确、合适的论文题目进行撰写呢?

四、一些建议与解决方案

笔者认为,该校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只是个案,而是当今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论文的一种常态,也极有可能变为一种趋势。为了使高校规避掉这种“不良”之风,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1)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汉语热”带来了对外汉语专业热,也带来了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人员的春天,但是,刘曾表示,并不是中国人就可以胜任对外汉语教师一职,也不是读了该专业,就可以毫无疑问地进入该领域进行教学(刘,2003)。笔者认为,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秉承严谨治学、严进严出的教风来影响学生,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汉语国际教育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做的,特别是对于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近些年来,很多学者担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出路问题,纷纷指出,太多跨专业的学生考取汉硕,一定程度上的确对本科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产生了影响,加大了该行业的竞争性(李晨阳,2016),那么保持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学生的竞争力就是该学科教育的重点之一。(2)开设论文研读与写作课程。据笔者了解,该校并无专业论文研读或写作类课程。仅在论文开题前,也就是大四有一节课,且只有90分钟的时间用来介绍毕业论文的情况,主要涉及的是学校对论文的要求以及行政操作方面的内容,与学术阅读、专业论文写作并无关联。而这样的情况不仅存在于笔者调查的该所高校中,事实上在国内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高校中,笔者并未找到开设关于专业论文研读、写作类课程的学校,这是令人遗憾的。我们不应只是责备学生们的学位论文选题不合乎专业标准,责备其论文质量参差不齐,而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课程制定有无出现任何纰漏。(3)加强毕业学位论文的指导与规范。在笔者调查的该校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82篇论文中,有高达19%的论文与专业完全无关,甚至出现电视剧调查、微博使用调查等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论文主题。笔者了解到,该专业对论文写作的要求较为严谨,至少在行政操作层面,毕业生的学位论文经过了开题报告、论文答辩、论文修改、论文重复率查找等阶段。这样的要求在外界看来,已经算做是比较规范的做法,但是仍然出现了上述几类论文题目,这让笔者深感疑惑。如果此类题目在论文开题报告时,教师没有给予质疑与修改建议,那么至少在论文指导阶段,学生的论文指导教师应该予以批评,建议学生换题。即便指导教师没有予以批评,那么这样典型不合标准的论文是如何通过最后的学位论文答辩的呢?因此笔者建议,应该加强对毕业生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的教育,使指导教师意识到毕业论文不是走形式,而应该对学生的论文予以真正意义上的指导,同时规范学生的论文写作,这包括选题、写作、修改、学术态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总之,学位论文体现的不仅是学生几年的学习情况,也反映了学生与其论文指导教师的治学态度。若想跻身世界一流大学,高校应该对学位论文的撰写予以高度重视。唯有这样,才会建设出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应用型、复合式的国际化大学。

参考文献:

[1]叶军.关于汉语国际教育学位论文工作的思考[C].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A].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刘.有关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两点思考[J].海外华语研究,2003,1).

[3]李晨阳.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学生就业前景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2).

Some Issues Pertinent to Bachelor Degree Dissertation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Take J Province H College 2016 Graduates in TCFL as an Example

LI Chen-ya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and Bilingual Studies, Faculty of Humanities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 999077,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economics and Chinese learning fashion,the number of schools which have TCFL major is keep raising,this paper takes dissertation of bachelor degree of one H college in J province as an object,aiming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 of bachelor degree dissertation in TCFL major and find out some issues pertinent to TCFL major nowadays.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3-0238-03

一、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发展与现状

1.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发展的回顾

自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招生之后,1982年有了后的第一批四年制本科毕业生,开始了本科毕业生的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但是,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还没有列入议事日程。

1983年,根据教育部《关于授予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夜大学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83]教成字014号)在部分高校开始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试点。

1988年l1月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颁布《关于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暂行规定》([88]学位字012号),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士学位工作方步入正轨。并自此开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就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士学位授予工作逐年下发了数个文件,主要有:1989年4月8日《〈关于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暂行规定〉中几个问题的复函》([89]学位办字010号),就暂行规定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即成人学士学位授予标准、高等学校主管部门及学位评定实施机构等予以明确。1989年4月13日([89]学位办字012号)函,对关于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标准进一步强调“必须达到普通高校授予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各项要求,包括外国语亦应达到相应的要求。”1989年11月8日国务院学位办《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士学位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工作的通知》([89]学位办字023号),又进一步强调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的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由有权授予学士学位的普通高等学校统一管理,并明确了其相关的职责和权限。

1991年6月1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整顿普通高等学校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工作的通知》(学位[1991]11号)中严肃指出了以往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行整顿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明确了整顿的方法和步骤,并在此之前的1991年4月,专门召开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工作座谈会”。

2.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部的一系列文件,为指导和规范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这项工作一直处于探索与完善之中,再加上我国高等教育形势的快速发展,成人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缺乏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正确认识。一方面,一些高校在成人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偏重于学历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把本科学历教育与学士学位教育相混淆的现象,影响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制约了它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一些高校受“非正规论”、“挤占论”、“创收论”等思想的影响而轻视成人教育,表现在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封闭,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教学内容单调、枯燥,这些都是造成日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整体质量不高的原因。另外,有些高校对成人教育学士学位课程建设的投入不足及成人教育师资特别是熟谙成人教育特点和规律的师资严重匮乏,很难保证成人教育学士学位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样对成人学士学位教育质量产生了影响。

二是普教化模式严重,标准不统一,缺乏灵活性。成人高等教育带有普通高等教育的色彩,这在一定范围内是正常的。但如果雷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就很难体现成人高等教育自身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也会影响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各高校在成人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标准中都有规定。但是,在是否补授学士学位的问题上标准却不统一:有对这部分学生永久性免授学士学位的;也有规定学生在毕业后一年内,外语水平达标且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仍可补授学士学位的。现在,高校成人本科学历教育结业生在毕业一年内课程补考及格的情况下可以换发毕业证书,但学士学位证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免授后不再补授的现象。政策的执行僵化而死板,缺乏足够的灵活性。

三是社会对学士学位获得者重视不够。我国对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工资和待遇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对学士学位获得者却没有,只对本科学历获得者规定了工资标准。由于参加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大都是在职从业人员,所以,他们对是否被授予学士学位并不重视,认为只要拿到毕业证书就行,这种思想认识使他们一入学就只满足于课程考核是否及格,缺乏对学士学位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直接影响了学士学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实践

1.建立科学合理的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学校对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非常重视,由校长兼任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一名副校长直接分管学位授予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由主管校长统辖的校、院两级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管理体系,管理体制明确。从校级管理体系看,教务处负责对此项工作的全程监控及学士学位课程考试的组织,成人教育学院负责成人本科教学的宏观管理与监督工作。从院级管理体系看,二级学院是本科教学的实施者、组织者,具体负责成人高等教育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教学组织与教学实施。由于本科教育质量是学位授予质量的基础,而学位授予的质量又是本科教学质量的检验尺度,因此,校、院两大管理体系既各司其责,又相互促进;既有宏观控制,又有微观操作;既保证了学士学位授予的质量,又促进了成人本科的教育质量。

2.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关键。管理干部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质量。因此,高校应该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有责任感和事业心,且适应现代化教育的教学管理队伍。为做好此项工作,成人教育主管部门建立了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始终坚持定期对全体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暂行规定》、《省授予成人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办法》、《授予成人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办法》等文件。每年的培训工作都始终以上述文件为指导,同时,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研讨,使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和认识自己所承担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学习,使大家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完善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手段,加大管理力度,规范学位授予程序和标准,从而提高学校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质量。

3.确保学士学位授予质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省授予成人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办法》,为保证学校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质量,制定了《授予成人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办法》,为确保学士学位授予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在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省和学校具体规定,注重四个关键环节。

一是坚持学位授予标准。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位申请者必须符合以下条件,才能获得学位授予资格。具体标准:申请人能够通过省成人学位课程(外语、政治理论课、专业基础课)考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愿意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遵守国家法纪,品行端正;通过成人高等教育,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含教学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达到本科教学计划应有的各项要求,成绩优良,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授予学士学位:有严重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经教育仍无转变者;违反校纪受到记过以上(含记过)处分或受到两次以上(含两次)警告以上(含警告)处分者;以结业证书换发毕业证书者。

二是规范学位授予程序。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按以下程序进行:凡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成人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后3个月内向成人教育学院提出申请,填写《学士学位申请表》,逾期不予受理;成人教育学院向教务处推荐申请者名单,教务处逐个审核学士学位申请人的有关材料(包括申请者在学期间的本科教学计划、课程考试成绩、教学实验完成情况、毕业论文、毕业证书复印件),并提出具体意见;分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初审合格的学士学位申请者参加学士学位论文答辩;各分学位评定委员会将答辩通过者名单及相关材料报送学校,经学士学位主管部门认真审核、学校学位评委会授权主管校领导审批后报学位办备案。在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中,要坚持标准,严格要求,规范管理,保证质量,在申请和审核过程中杜绝营私舞弊、弄虚作假。

三是认真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是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重要环节。制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要求与格式规范》,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作用、选题要求、时间安排、答辩与成绩评定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且为了确保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对评分标准也作了详细的规定,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四是高度重视学位课程管理。第一,教学计划突出学位课程。在制定成人本科教学计划时,重点考虑各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尤其是要保证学位考试课程的学时数。按照成人本科教学计划编制的原则规定,业余形式的课程面授学时数一般为全日制相应专业课程学时数的30%左右,主干课程应为40%左右。成人学位考试的3门课程分别为外语、政治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在进行面授学时数的分配时,将这3门课程的学时数提高到全日制相应专业的40%以上,以加强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第二,选聘有经验的教师授课。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基本上都是依托学校的师资和教学设施来办学的。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条件之一,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成人本科生的任课教师,尤其是学位考试课程任课教师的选聘就要有比较严格的上岗条件。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平,熟悉成人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且教学经验丰富。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已形成了一支以兼职教师为主,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有这样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有利于开展对于成人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有利于编制诸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以及各门课程的自学辅导材料,也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整个成人教育的教学进程,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把重基础、宽口径的办学理念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第三,编制成人学位课考试大纲。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必须参加由省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外国语考试。除此以外,还要参加由各学位授予单位自行组织的政治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遵循学位课考教分离的原则,为了使成人教育学院在组织学生辅导和教务处在安排命题时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依据,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编写成人学位课考试大纲。考试大纲对学位考试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参考书目等都作比较详尽的描述,在学位课程考试的实际操作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第四,制定成人学位课考试细则。按照《省授予成人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办法》有关要求,学校负责组织政治理论课、专业基础课课程考试。为了加强考试的管理工作,严肃考风考纪,以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国家教育考试考务安全保密工作规定》为政策依据,制定了《成人学位课考试细则》,对考试的目的与要求、考试的组织、考试的纪律、试卷安全与保密、评分与成绩管理等环节作出了详细规定。细则设计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政策性原则。对考试违纪行为的认定和处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应政策,以维护其严肃性和权威性,避免随意性。二是人性化原则。坚持以考生为政策设计的主体,对违纪行为规劝在前,处理在后,明确区分违反考场纪律与考试作弊的界限,以及规定处理申诉期。三是交互性原则。建立考生和考务工作人员互相监督的考试机制,明确考务工作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办法以及考生实施监督的途径。四是严密性原则。对考试命题、制卷、传递、评阅以及成绩登记与管理各个环节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将责任落实到考试实施的每个时段、每个相关人、每一项具体工作,环环相扣,一丝不苟。

三、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思考

1.完善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制度,建立成人本科教育的学位授予质量保障体系

学位授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对保证成人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针对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建议尽快出台新的实施管理办法,各学位授权单位也应制定相应的符合成人教育特点、反映新体制下的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同时,参照全日制本科生质量监控体系,制定成人本科教育的质量保障系统,形成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

2.成人本科教育的学位课程、毕业论文等重要教学内容与全日制本科教学并轨

成人本科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它同普通全日制学士学位的级别是相同的,授予学位的标准应该一致。因而成人本科教育在制定教学计划、设置学士学位课程时,应与全日制本科教学计划等同;在安排课时、教材选用等方面趋同于普通本科专业;论文答辩、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与全日制本科生并轨,共同选题,共同答辩,标准一致。

3.扩大成人学士学位的社会影响

在成人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要广泛渗透学位教育,以获得学士学位来激励成人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与宣传全日制本科生学士学位一样宣传成人学士学位,在社会用人体制中,引入激励机制,把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各类用人考试与全日制具有学士学位本科毕业生等同相待,树立“有无学位不一样”的良好风气,以学位授予工作促进成人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救文,李英.关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士学位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06,(2):59-60.

[2]黄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水平的思考[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42-44.

[3]方惠圻,金培如,王琳.成人本科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8):23-24.

[4]曹云露,李江.提高成人学士学位授予质量的途径[J].煤炭高等教育,2003,(6):87-88.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范文第6篇

自前苏联到今天的俄罗斯,教育系统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为其经济建设与科学文化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学位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笔者曾在俄罗斯从事临床医学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对俄罗斯的医学学位培养教育有较为详细的了解, 现介绍如下。

1 医学教育体系

在俄罗斯的教育系统中有十分完善的医学教育体系,其大致可分为高等教育阶段、副博士与博士学位教育阶段。

1.1 高等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本科教育阶段,在俄罗斯一般专业学制是五年,医学专业学制则长一些。近年来俄国预防医学专业学制是六年,临床医学专业学制是六年或七年,除口腔和儿科是单独专业设置外,其它各临床专科在医学院校的一至三年级均归于普通临床医学专业,自四年级开始普通临床专业的学生就开始划分内、外、妇、神经等不同临床专科,分别学习直到毕业,而后从事所学专业工作。与中国不同的是,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后仅获得俄国医学学历教育证书。

根据中俄两国政府教育协议,在俄国院校学制六年以上毕业的本科生(不包括预科学习俄语时间)及学制五年毕业的本科生继续学习两年研究生课程其相当于获得我国硕士学位,因而在俄国留学六年以上学制医学专业毕业生已相当于获得我国硕士学位。

1.2 副博士与博士学位教育阶段

根据俄罗斯政府2002年1月30日颁布的《关于统一学位和职称的决定及学位授予程序的条例》,俄国的学位教育包括副博士和博士两个学位教育阶段。获得俄罗斯的普通高等医学教育学历教育证书毕业后的研究生教育,属于学位教育,有医学副博士和医学博士两个学位教育阶段。

1.2.1 副博士学位教育阶段

副博士学位教育阶段,其学制是3~5年。在俄国大学本科毕业工作一个阶段后,可申请报考研究生进入副博士学位教育阶段。医学专业要更严格些,通常要在医学院毕业后从事3~5年以上临床工作才能申报研究生进入医学副博士教育阶段。俄国的教授(导师)在选择学生时十分看重其大学本科毕业后实际工作经历。这与目前国内流行的大学本科毕业后先考研、研究生毕业后再找工作的状况,有着极显著的差别。副博士学位教育阶段需经过一定的国家规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国家规定课程与专业课程考试,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副博士学位论文的科研课题,书写论文,通过答辩,由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审批后授予副博士学位证书。根据中俄两国政府教育协议,俄国的副博士学位相当于我国的博士学位。

1.2.2 博士学位教育阶段

博士学位教育阶段,学制是3~5年。获得副博士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一个阶段后,在导师指导下,选定博士学位专业科研课题,由导师推荐,向学院(大学)的学位委员会提出申请,在院校学术委员会宣读开题报告,经院校学术委员会投票通过,报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批准给予注册许可后,可进入博士学位教育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科研课题并通过国家规定的专业课程考试,书写论文,通过答辩,由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审批后授予博士学位证书。根据中俄两国政府教育协议,其相当于我国的博士后。

以下主要介绍俄国的副博士学位教育与博士学位教育。

2 学位培养过程

2.1 副博士学位培养过程

2.1.1 课程学习阶段

一般为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这一阶段须完成国家规定的外语课、哲学课课程学习,还要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副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十分严格,其程序为:首先由导师提出某门课程考试申请,该书面申请由教研室主任签署意见,而后由主管教学、科研的学院副院长(大学副校长)签署意见,最后由学院院长(大学校长)批准并签署同意后,由相关课程教研室主任组织实施。课程考试委员会一般由3名正教授加1~2副教授组成。每门课程的考试由笔试与口试两部分,考试结束后由考试委员会出具考试证明书和成绩单,由主管教学科研的副院(校)长签字后存档。

2.1.2 开题

副博士学位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完成后,首先在教研室全体成员会议上作开题报告,要求参加人员正教授不得少于2人,副教授不得少于3人,参加人员提出修改意见并形成教研室会议决议上报系学术委员会。修改后的开题报告再次由导师审改,而后在系学术委员会(出席学术委员在15人以上)宣读,各位学术委员(均为教授)发表意见后举手表决通过,系学术委员会出具证明书上报院校科研处,由院校科研处按国家规定的副博士学位科研课题立项申报程序,在卫生部、教育部申报立项后给予批准文号。

2.1.3 课题科研过程

副博士学位科研课题科研过程一般需要3~4年时间,1991年12月俄国独立后,由于经济不景气,科研经费紧张,除极少数基础学科国家给予少量经费外,大部分俄国副博士学位科研课题,都结合工作实际选择课题,由此保证了俄国相当多的科技行业的技术领先。但是在医学领域,基础医学研究已出现滞后局面。近十余年来,不少攻读医学学位的俄国研究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保证课题研究水平,自费购买试剂甚至小型实验仪器。

在临床医学专业,俄国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非常重视对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价,包括对远期临床疗效的评价,一般疾病临床治疗研究都要求必须要有一定的远期临床疗效观察随访资料。这与我们国内在课题研究中往往侧重于通过一、两个新指标来解释机理、体现水平的特点确有不同,俄国人似乎更讲究实际。

2.1.4 论文书写

俄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对论文的书写格式内容有专门的规定。目前医学副博士论文的书写格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一般书写格式顺序为:

摘要:一般占一页。

前言:一般4~6页。内容包括现实问题,研究目标,研究任务,科学创新,实际工作,研究工作地点,参加过的学术会议与发表的论文,提出明确的答辩问题,论文结构(包括论文页数,组成结构,俄文文献数目,外文文献数目,论文表格数目,示意图数目)等。

第一章 综述 要求不超过30页。

第二章 一般资料介绍。

第三章 治疗前(实验前)检测结果。

第四章 治疗结果(实验结果)。

第五章 讨论。

结论:对论文的结果得出扼要的结论,一般不超过2页。

实际建议:根据论文研究结果,提出工作建议,一般1页。

参考文献:先按俄文字母序列排序俄文文献,再按英文字母序列排序英文文献。

(2)论文首页的格式:

按以下顺序自上而下排列:

医学院校名称(居中);

作者签名(居右);

作者姓名(居中);

论文名称(居中);

论文专业代码与名称(居中);

论文类别(居中);

导师学位、职称、姓名(居右;)

地点,时间(居中)。

(3)其它要求:

论文字符大小按照俄文14号,用A4页打印,页数在150~180页;论文上边距2.5厘米,下边距2~2.3厘米,右边距1.5厘米;论文要求必须精装订。

2.1.5 论文摘要书写格式

(1)封一封二书写格式:

①首页(封面)书写格式自上而下:

作者签名(居右);

作者姓名(居中);

论文名称(居中);

论文专业代码与名称(居中);

论文摘要(居中);

论文类别(居中);

地点,时间(居中)。

②封2书写格式自上而下:医学院校名称;导师学位,职称,姓名;两位主评人学位,职称,姓名;主评单位名称;答辩时间;答辩学术委员会名称,代码,医学院校名称,地址,邮编;论文存阅于医学院图书馆的名称,地址,邮编;论文摘要印刷时间;答辩学术委员会秘书的学位、职称、姓名及签字。

(2)论文摘要内容

①研究工作总特征:现实问题,工作目标,研究任务,科学创新,实际工作,提出明确的答辩问题,研究工作地点,参加过的相关学术会议与发表的论文,论文结构。

②观察对象与研究过程总特征:研究工作时间,地点,观察对象选择特征,排除标准,观察对象一般情况(例数、性别、平均年龄、疾病分型),试验(研究)方法(检查指标、仪器方法、统计学方法、分组方法、各组一般情况、试验处理因素、处理方法)。

③研究实验结果及讨论。

④结论。

⑤实际建议。

⑥近五年内已发表的与课题相关的论著。

(3)封3格式:作者姓名(居中),论文名称(居中),论文专业代码、名称(居中),论文摘要(居中),论文类别(居中),印刷许可证号(居中),印刷时间、数量,排版号(居中),印刷厂名称、地址、电话(印刷厂需具备学位论文印刷许可证资质)。

(4)论文页数:不得多于24页,采用B4纸印制装订。

(5)论文摘要字符:俄文字母9.5至11号字体。

2.1.6 教学工作

在攻读副博士学位过程中,还需完成普通大学教师(相当于讲师)教学的工作量,临床医学专业需担负医学院的临床教学课程和实习带教,这也是副博士学位答辩考评内容之一。

2.2 博士学位培养过程

博士学位培养过程与副博士学位比较,要求更为严格,科研工作量更大,除学位论文外,还往往要求有俄文相关专业学术著作出版。自50年代至今,中国学者在前苏联、俄罗斯就几乎都是攻读副博士学位,极少有人攻读博士学位。现将其博士学位培养过程特点简介如下。

2.2.1 开题

博士学位开题报告首先也是先在教研室会议进行,要求参加会议的正教授不少于3人,副教授不少于5人,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决议后上报院学术委员会。修改后的开题报告由导师审改后在全院(校)学术委员会做正式开题报告,经院校学术委员会举手表决后形成决议,上报国家最高学位委员会批准立项给予许可证,此后才能进入博士学位课题研究。

2.2.2 科研过程

博士学位科研工作量明显超过副博士学位,从事临床研究,所要求的观察病例数量、检测指标种类及水平均明显多于或高于副博士学位。

2.2.3 论文书写

论文书写一般格式与副博士论文相同,但要求博士论文页数为A4纸250~300页。论文摘要格式也与副博士论文相同,页数为B4纸36~38页。

2.2.4 教学工作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需完成相当于副教授的大学教学课程时数规定,临床医学专业要完成相当于副教授教学时数和实习带教工作量。

2.2.5 科学论著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要求在部级核心学术期刊发表不少于5篇的科学论文,有的专业还要求有相关的俄文科学专著出版。

3 答辩过程

3.1 副博士论文的答辩过程

俄副博士论文的答辩分为教研室答辩和院校学术委员会答辩两个阶段。

3.1.1 教研室答辩

在完成副博士论文后首先由导师修改,在俄国的大学,导师对修改自己带教学生的论文十分重视,通常都要修改3~5遍,而后提交给两位与论文相关的专业的院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均为正教授)审阅,其审阅后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并颁发同意进行教研室答辩的许可证。而后由教研室主任组织进行教研室答辩。按规定教研室答辩由论文相关专业的3个不同教研室的人员参加,正教授不得少于5人,副教授不得少于3人,答辩主持人不得由本教研室教授担任,可由其它教研室相关专业教授担任,但必须是院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研室答辩会首先由导师介绍论文完成情况,此后由答辩人在播放电脑幻灯片的同时宣读论文答辩内容,时间规定为15分钟,然后由颁发答辩许可证的两位正教授宣读答辩许可证及审阅意见,接着进行提问答辩,答辩后由参加人举手表决,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总时间约90~120分钟。答辩后由教研室秘书起草打印答辩会记录与决议两个文件。答辩会记录内容有答辩时间,答辩人姓名,论文名称,完成时间、地点,答辩会参加人员姓名、学位、职称,主持人姓名、学位、职称,审阅论文颁发许可证教授的姓名、学位、职称,答辩过程提出的问题、怎样回答的问题,答辩会对论文的评价等。答辩会决议主要是对论文的评价、表决结果,同意推荐进入院校学术委员会答辩。该答辩会记录与决议由答辩会主持人、教研室主任、教研室秘书签字后上报主管教学科研的副院(校)长签字,这两个文件是进行院校学术委员会正式答辩的法定文件之一。

3.1.2 院校学术委员会答辩

在教研室答辩会后导师要指导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继续修改5~6遍,此外还常请教研室其他教授传阅修改,直到导师认为满意为止,然后开始书写论文摘要。在俄国对论文摘要的书写十分重视,因为无论是院校学术委员会的委员在答辩会上,还是国家学位委员会各分委员会在审批学位时,首先阅读的就是论文摘要,一般论文摘要书写完成后,导师都要修改6~8遍,还请同一教研室的其他教授传阅修改,直到导师认为满意为止。

(1)为进入院校学术委员会正式答辩会准备相关文件。

在导师指导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继续修改过程中要为进入院校学术委员会正式答辩会准备相关文件,其包括:

①个人正式答辩申请书,要求必须手写。

②教研室主任同意进行正式答辩的证明书。

③教研室主任与导师关于答辩人工作学习简历介绍信。

④教研室主任与导师 、教研室秘书、教研室监考委员会关于答辩人完成课程学习,接受各种考试考核的证明信。

⑤教研室主任与导师 、教研室秘书、教研室监考委员会关于答辩人完成学位论文科研过程的证明信。

⑥医学专业完成学位论文科研过程所在医院相关科室主任与高年资医师、主管医疗科研副院长、院长,关于答辩人完成学位论文科研过程的证明信。

⑦由主管科研教学副院(校)长签字的考试成绩证明信。

⑧个人的各种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专业证书,外国学生的这些证书必须经俄罗斯国家教育部认证。

⑨教研室答辩会的两位相关专业教授审阅与许可证证明。

⑩教研室答辩会记录与决议。

上述文件均需上报给学院院长(大学校长)亲自审阅。

(2)院校长审阅答辩人相关文件,签字批准进入正式答辩程序。

将准备好的上述文件、导师修改后认为满意的论文与论文摘要的最后一稿提交给院校长与院校学术委员会。在俄国,院校长与院校学术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都要亲自再次审阅论文和论文摘要,提出修改意见,他们认为一个大学(学院)提交给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的论文代表这个学校的学术水平,院校长与学术委员会要对此负责。院校长与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均认为论文符合要求,在由院校长主持的办公会上给予签字批准后进入正式答辩程序,可在一个月后答辩,通常约有20%~30%的答辩人被指定到异地院校答辩。

(3)进入正式答辩程序后要立即进行以下工作:

①由院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根据论文专业,指定论文主评单位与主评审教授两位。按照俄国规定,主评审单位应为异地的同级同类部属院校或有评审权的科研单位,主评审教授应为该论文专业方面有影响有学术造就的教授,一般也异地异校聘请,如本院校教授担任主评审教授最多一位,不允许两位主评审教授均为本单位。导师可向院校学术委员会推荐主评单位、主评教授,但院校学术委员会不一定采纳导师推荐意见,而是通常由主任委员根据论文专业指定,首席主评审教授通常是异地异校聘请相关专业的著名权威教授。

②将院校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修改过的论文摘要马上付印,并按照院校学术委员会秘书签字的通知,将论文摘要分别挂号邮寄给5个不同的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和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与15所相同专业大学科研处(学术委员会),挂号邮寄的收据要交给所在院校的科研处。这些单位收到后会马上给答辩人所在院校科研处(学术委员会)复函,15所相同专业大学的复函还要明确表示该论文是否达到要求水平、是否同意进行答辩。在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保存着二次大战后前苏联与俄罗斯全部的副博士与博士学位论文摘要,政府与学者均认为这是难得的宝贵科学技术财富。

③尽快将印制好的论文与论文摘要送往主评审单位与主评教授,并于一周后前往主评单位与主评教授处到取回评审证明书,交给所在院校学术委员会。俄规定,院校学术委员会在答辩会前10天应收到这些评审证明书。每份评审证明书均为A4纸打印,一般5~7页。

④在答辩前2周将印制好的论文与论文摘要送到院校学术委员会与科研处,由其分发给院校学术委员会各位委员。

⑤在答辩前2周将印制好的论文与论文摘要送到所在院校图书馆,由其出示的收据要交给所在院校的科研处。院校图书馆内保存着本院校历史上所有的论文与论文摘要。

⑥准备好答辩用电脑幻灯片。

⑦导师可聘请外院校相关专业教授写2份一般评语。

(4)院校学术委员会正式答辩过程。

院校学术委员会的正式答辩是在院校的学术答辩大厅进行,在俄每所院校都有这种一个内装修十分庄重、挂俄国科学家画像的学术答辩大厅,所有的学位答辩都在该大厅举行。俄国各院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均为博士学位的正教授,按俄国相关法规答辩时院校学术委员会出席委员最低不得少于15位,其中与论文第一专业相同专业的教授不得少于4位,与论文第二专业相同专业的教授不得少于2位,如该院校没有该数目的相关专业学术委员,可由院校长与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联名发函聘请外院校相关专业学术委员参加答辩。

答辩过程约需120分钟,具体过程如下:

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宣布答辩会开始,并宣读院校长关于批准答辩的文件。

由学术委员会秘书宣读与答辩人有关的包括个人简历、考试成绩、教研室及医学专业研究过程所在医院的各项证明文件。

然后由答辩人根据电脑幻灯片宣读论文答辩内容,时间为15分钟。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与中国的研究生答辩宣读论文答辩所不同的是,俄国的答辩人所宣读的答辩内容,既不是全文宣读论文,也不是宣读论文摘要,而是把论文中研究所得的最主要的新结果、新结论、新见解归纳为几条,以此为纲组成论文答辩内容,通过自己的研究结果去论证这些新结论、新见解,并就此进行答辩。

接下来是由参加答辩会的院校学术委员会的各位委员自由提问由答辩人回答,其既可能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也可能对研究结果、结论进行提问,也可能对某些学术观点进行提问,也可能对某些方法技术问题提问,问题往往多种多样。与中国不同的是,参加答辩会的学术委员教授们常常互相比着进行提问,第二个提问的教授提的问题往往比头一位教授提的问题要复杂,深入,似乎通过这种提问不仅检测答辩人的水平,也更显示出一位学术委员教授的水平,这种提问大约要持续50分钟。

此后由学术委员会秘书宣读主评单位的评语,接着由两位主评教授分别宣读评语并对答辩人提问3~5个问题。

接着由导师对答辩人的简历、研究过程、工作态度、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受到过的表彰和奖励等,进行简介。

接下来是在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下,各位学术委员对答辩人的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自由发表意见约10分钟。

此后由两位投票监票委员手持投票箱,所有在场学术委员进行投票表决。

最后由主任委员宣读学术委员会答辩结论和表决结果。

根据俄国规定,在2小时答辩过程中必须进行录音,录音带由院校学术委员会保存。同时录有答辩用电脑幻灯片的3.5寸磁盘、光盘、连同打印稿也需在答辩后交院校学术委员会保存。

(5)各项文件通过挂号邮寄到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审批。

按俄国规定,在答辩会后2~3周时间内由院校学术委员会秘书起草两份报告,一份是关于答辩人通过答辩、院校学术委员会同意授予学位的报告约6~8页,其中包括对论文的评价;还有一份是答辩记录约20页左右。答辩记录是根据录音带整理记录了整个答辩会中答辩人与各位学术委员说的每一句话,包括提问与回答过程。答辩人认可后这两份报告由院(校)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签字,连同论文、论文摘要、考试成绩证明信,及主评单位评语和主评教授评语等各项文件,通过挂号邮寄到位于首都莫斯科的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由其审批。

3.2 博士论文的答辩过程

俄博士论文的答辩也分为教研室答辩和院学术委员会答辩两个阶段,与副博士论文的答辩过程相比较难度更大一些。

3.2.1 教研室答辩

答辩人书写正式教研室答辩申请书,经导师与教研室主任签署同意后由院校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签字批准才能进行教研室答辩,其中50%以上答辩人被指定到异地院校进行教研室答辩。进行教研室答辩过程与副博士论文的答辩过程相似,时间要长30分钟。其中宣读论文答辩内容,时间规定为25分钟,提问答辩时间要超过60分钟。相当一部分答辩人在首次教研室答辩过程中因提出的问题太多,只有在论文中改正这些问题,于第二次教研室答辩得到通过。

3.2.2 院校学术委员会答辩

答辩过程与副博士论文的答辩过程相似,时间要长30~50分钟。其中宣读论文答辩内容,时间规定为25分钟,提问答辩时间都要超过60分钟,参加答辩会的院校学术委员会的各位委员提出的问题往往都十分尖锐。通常30%以上答辩人被指定到异地院校进行博士论文的院校学术委员会答辩。

4 学位审批过程

在俄国只有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俄文缩写BAK)有权批准授予副博士和博士学位,这是一个非常权威性的政府机构。经俄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批准给与相关专业学位答辩许可的各个大学、科研机构学术委员会,必须按要求把答辩人通过答辩后的论文及其它各项文件上报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由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审批。

据称俄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审批过程有二十多道手续,十分严格,一般审批时间约需6个月至1年,最长的甚至超过2年,经俄罗斯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审查批准后由其授予学位证书。在中国硕士、博士学位证书由各院校批准授予,是有季节性的集中于每年的7月份,而俄罗斯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对学位的审批授予是一项年度日常性工作,夏季的7、8月份则是其工作人员与专家教授的休假时间。

5 俄罗斯医学学位教育特点

总结上述俄罗斯教育系统医学学位教育培养、答辩及审批授予过程,其具有以下特点:

5.1 注重以往实际工作经验

俄国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的医务人员通常在实际工作3~5年后,才申请报考研究生进入副博士学位教育阶段(相当于我国的博士学位),俄国的教授(导师)在选择学生时十分看重其大学本科毕业后实际工作经历。

5.2 严格的培养过程

(1)其学位的课程考试认真,有完善的考试管理程序。

(2)开题立项批准规范化。副博士与博士学位开题报告要在系、院校学术委员会宣读表决通过,由院校科研处按国家规定的学位科研课题立项申报程序,在卫生部、教育部及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申报立项后给予批准文号。

(3)在临床医学专业,俄国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非常重视对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价,包括对远期临床疗效的观察。

(4)论文格式一致。俄罗斯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对论文的书写格式内容有专门的规定,使各院校论文书写格式达到了统一。

(5)注重实践。在攻读学位期间,需完成规定的大学教学课程时数规定,临床医学专业要完成教学时数和实习带教工作量,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

5.3 科学化、规范化的答辩过程

(1)论文的答辩分为教研室答辩和院校学术委员会答辩两个阶段,有利于提高论文质量。

(2)医学院校领导直接对本单位学位论文水平负责。在俄国,院(校)长与院校学术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在答辩前都要亲自审阅论文和论文摘要,提出修改意见。院校长与学术委员会负责人要对提交给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的本院校学位论文水平负责,因为这些学位论文代表了该院校的学术水平。

(3)有一定比例的学位答辩人被指定到异地院校进行学位论文答辩,通常其比例达到20%~30%。从而有利于对学位论文水平的客观评价与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

(4)对学位论文认真评审。由院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根据论文涉及专业,指定论文主评单位与主评审教授两位。按照俄规定,主评审单位应为异地的同级同类部属院校或有评审权的科研单位,主评审教授应为该论文专业方面有影响有学术造就的教授,导师可向院校学术委员会推荐主评单位、主评教授,但院校学术委员会可不采纳导师推荐意见,而是由主任委员根据论文专业指定。首席主评审教授通常是异地异校聘请相关专业的著名权威教授。

(5)保存论文措施得当。学位论文摘要分别挂号邮寄给5个不同的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与15所相同专业大学科研处(学术委员会),论文与论文摘要保存于所在院校图书馆,在收到回函后才能进入下一步答辩程序。从而使这些宝贵的科学技术资料得以完整保存。

(6)论文答辩内容必须是研究工作的核心关键问题与创新之处。俄国的学位答辩人所宣读的答辩内容,既不是全文宣读论文,也不是宣读论文摘要,而是把论文中研究所得的最主要的新结果、新结论、新见解归纳为几条,以此为纲组成论文答辩内容,通过自己的研究结果去论证这些新结论、新见解,并就此进行答辩。体现了多年来在俄罗斯科学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强调解决关键问题、抓住问题核心的思维方式。

(7)院校学术委员会答辩。俄国的学位论文答辩是在院校学术委员会答辩,按规定答辩时院校学术委员会出席委员最低不得少于15位,其中与论文第一专业相同专业的教授不得少于4位,与论文第二专业相同专业的教授不得少于2位,如该院校没有达到该数目的相关专业学术委员,可由院校长与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联名发函聘请外院校该相关专业学术委员参加答辩。这与我们国内由5位教授组成的答辩委员会进行答辩,有明显不同。

(8)答辩委员提问严肃认真。在俄国参加学位答辩会的学术委员教授们常常互相比着进行提问,第二个提问的教授提的问题往往比头一位教授提的问题要复杂、深入。似乎通过这种提问不仅检测答辩人的水平,也更显示出一位学术委员教授的水平,更多的体现出学术民主气氛。

5.4 审批严格

在俄国只有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BAK)有权批准授予副博士和博士学位,直接负责学位审批。审批过程有二十多道手续,十分严格,一般审批时间约需6个月至1年。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范文第7篇

二、本报告书为教育硕士学位档案内容,需长期保存。教育硕士必须按照格式要求,认真填写。

三、本报告书一式三份,分别由教育硕士、学院和研究生处各存档一份。姓名导师姓名学院学号专业论文题目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二、该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三、该课题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提纲。

四、国内外主要参考文献(列出作者、专著、论文、期刊名称、出版日期。

五、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安排序号起止日期工作阶段名称及内容。

六、导师意见:导师签字:年月日。

七、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论证时间论证地点开题报告组成人员姓名职称工作单位开题论证报告会议记录:记录员签字。

八、开题论证小组意见(对选题依据、研究方案、论文大纲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创新性的评价):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九、学院审查意见:负责人签字:年月日注:1.每页不论是否写满,表格都要填满此页。2.表格不够时可加页。

硕士学位申请报告的时限通常应该怎样计算?

1、自考本科生(取得一科以上合格成绩者),均可报名参加省学位办组织的外语水平统考,考生可连续报考四次,四次均不及格,则不能再报考,本科毕业后也不能申请学位;

2、自考本科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一年内应申请学位(此时外语水平统考必须及格),超过一年也不能申请学位;

3、自考本科取得的外语水平统考合格成绩四年内有效;

4、自考本科生应在每年四月二十五日前向主考学校自考办报名参加外语水平统考。统考时间为六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上午。

授予学位的基本程序:

1、自愿申请授予学士学位的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资格并参加学位办组织的外语统考合格后。向主考学校自考办函索学士学位申请表,然后直接向主考学校自考办函寄本人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含:本人如实填写的学位申请表(其中毕业生鉴定一栏由单位填写)、毕业证书和本人身份证复印件,近期二寸标准照片两张。同时,还必须准确填写本人通信地址、邮政编码。

2、主考学校自考办对申请者按规定逐一进行实审,进向学校学位办推荐,初审时所需材料,由省考办提供。

3、主考学校自考办负责向学校学位办推荐初审合格的学士学位申请者及其有关材料,经主考学校学位办审核,决定是否受理申请。对于受理的申请者名单报送省学位办审核后,再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审批通过的学位申请者,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已获得学位的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段)专业考试,并获得毕业证书者,若与原毕业专业属于同类科门类,不再授予学位证书。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硕师计划”;研究生;质量保障;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3-070-03

为解决农村教师数量匮乏和整体质量偏低的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启动“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硕师计划”)。“硕师计划”是通过选拔一批优秀的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录取为“硕师计划”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师生”),并与省、县等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签约正式聘为编制内教师,并到县、镇及以下中学任教。截至目前,该计划已在全国31个省(市、区)先后实施,参加推免工作的高等学校累计86所,承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高等学校达73所,共有9000余名优秀本科毕业生奔赴县镇及以下农村中学任教。“硕师计划”的实施可大致分为阶段:第一个阶段(2004年至2005年)为试点阶段。培养方式采取“1+1+1+2”,服务范围是部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高中。第二个阶段(2006年至2009年)为推广阶段。培养方式调整为“3+1+1”,服务范围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学校,以中学为主。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为完善阶段。培养方式由“3+1+1”五年制改为“3+1”四年制(前三年在任教学校边工作、边学习,第四年到培养学校脱产学课程,完成论文答辩),服务范围由部级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扩大到所有县镇及以下农村学校,并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结合实施。

“硕师计划”的实施,为扶贫县学校输送了一批优秀的本科毕业生,不同程度地缓解了农村教师匮乏的矛盾,提升了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激励了大学毕业生献身农村教育事业,到基层建功立业;探索了一条为农村学校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有效途径。

一、影响“硕师计划”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分析

“硕师计划”的实施是一项探索性和复杂性的工作。所谓探索性是指这项工作属于新思路、新改革、新举措,没有现成的做法可以仿效,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在实施过程中确立先进培养理念,完善科学培养机制,探索有效培养模式。所谓复杂性是指“硕师生”培养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可谓“点多、线长、面广”。“点多”是指决定“硕师生”培养质量的要素多、节点多、环节多,既有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又有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撰写等。“线长”是指“硕师生”学习和服务时间较长,在职边工作边学习三年,脱产集中学习一年。“面广”是指涉关单位部门比较广泛,既有教育部主管部门、省(市、区)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又有推荐学校、培养学校和接受“硕师生”的农村中学。

“硕师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其复杂性的特点,要始终把培养质量提到应有的战略高度,农村教育不仅需要大量教师,更需要大量高质量教师。近年来,笔者围绕“农村教育硕士培养现状及实施策略”这一课题研究,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和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硕师计划”实施以来,其培养过程缺乏有效监控,其培养质量缺乏有效保障,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主要影响因素。

1.生源质量整体偏低。教育部规定“硕师生”的推免条件有三条:一是思想政治素质好,热爱教育工作;二是应届本科毕业生能按时获得学士学位;三是服从省(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志愿到农村学校任教。从这三个条件来看,作为研究生入学的选拔标准,缺乏明确、具体的质量要求和能力考核标准,准入门槛偏低。另外,“硕师计划”的生源绝大部分是培养学校的本科毕业生,入选后仍在本校就读,属严重的“近亲繁殖”。因此,从入学条件和培养环境看,“硕师生”的生源质量先天不高,又在本科所在学校就读,难免出现培养质量不高和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

2.培养过程缺乏监管。“硕师生”的培养涉及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开题、撰写、评阅、答辩等环节,这些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完整培养体系。课程学习是他们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教育基本理论的主要途径,实习实践是培养他们教育教学能力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基础平台,学位论文是提高他们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基本保证。目前,由于“硕师生”的培养采取“3+1”模式,即前三年在签约学校顶岗任教,除了寒暑假集中上课,其他时间与培养学校少有联系。最后一年到培养单位开始脱产学习硕士阶段的核心课程,同时准备毕业学位论文的撰写、评阅、答辩等相关工作。这样的培养模式自然导致培养环节很难有效衔接,培养过程很难把握和控制。

3.导师指导不到位。随着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的战略性转变,在高度重视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大力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结构、类型结构、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面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持续增加、研究生培养类型日趋多样的现状,各培养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扩充教育硕士指导教师的数量,提高导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目前,很多学校由于教育硕士导师缺乏,只能放宽遴选条件,从而导致教育硕士导师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下降。另外,限于客观因素,一些学校50%以上的专业学位导师是由学术型导师兼任,尽管这部分导师具有丰富的指导学术型研究生的经验,但对于指导教育硕士研究生,还缺乏指导实际,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硕师生”属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更强调综合能力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导师的精心指导。但目前导师责任心不强、指导不到位现象时有存在:有的导师以学术型研究生模式指导教育硕士,缺乏专业指导能力和水平;有的导师属纯粹的“师傅带徒弟”,缺乏现代教育指导理念和经验;有的导师所带研究生过多,根本指导不过来;有的导师教学任务过重,社会兼职过多,无法完成指导任务。

4.管理制度不健全。“硕师生”的培养有别于普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不能完全套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机制和管理制度。目前,有些学校对“硕师生”的培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在培养方案上,只是对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等基本环节做了简单的微调。在管理上,不同程度地仍在执行管理学术型研究生的规章制度。这种简单移植套用现成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只能是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科学研究能力不强、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不专的“夹生饭”。因而,针对“硕师生”培养的特殊性,要积极探索科学的培养机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培养质量。

二、保障“硕师计划”研究生培养质量策略

过程控制是为达到规定的目标而对影响过程状况的变量所实施的操控。在“硕师生”培养过程中进行过程控制,就是对“硕师生”的“教育输入、教育过程和教育输出”全过程的控制。教育输入涉及生源质量、招生制度、研究平台、科研环境和导师水平等;教育过程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方式、学位论文、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等;教育输出包括课程学习效果、论文质量、学生素质和社会反映等。强化过程控制就是要操控好影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关键环节和关键阶段。

1.以完善选拔机制为前提,努力提高生源质量。首先要严把“人口”关。“入口”决定“出口”,生源质量犹如原材料质量,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前提要素,“硕师计划”实施以来,生源情况备受关注。一度出现了准入门槛虽低但仍不能吸引大量优秀应届本科生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一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村中学条件普遍较差,城市学生很难适应农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二是三年后免试免费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时间过长,对他们吸引力不大,他们认为想读硕士途径很多。三是学生缺乏艰苦创业,献身农村教育事业的理想和信念。四是国家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服务农村教育的信心动摇。为此,要解决生源质量问题,首先,需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其次,要完善、落实“硕师生”的优惠政策,以政策吸引人,用待遇留住人;再次,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热爱农村教育事业,到基层建功立业的高尚品格;最后,要完善推荐考核程序和办法,侧重考核综合素质和能力,把更多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纳入“硕师计划”。

2.以优化培养方案为重点,积极探索培养模式。科学的培养方案是质量的保障。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是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与“硕师生”的培养模式和学习特点相适应,密切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与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和课程相衔接。实现课程模块化,将课程分为“公共学位必修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教育实践研究”等五个模块。课程内容要注意知识的更新和拓展,体现前瞻性和实践性。课程学习是“硕师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其掌握学科专业基本知识和教育专业基本理论的主要途径。课程安排要科学合理、衔接有序,根据“硕师生”培养方式,学位基础课安排在前三年,通过寒暑假面授和学生自学完成,核心课程第四年到培养学校脱产集中学习。课程学习采取分散与集中、自学与指导等不同方式,课程考核办法规范、标准严格。“硕师生”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论文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培养学校导师指导、任教学校导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学习、工作和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

3.以提升业务能力为核心,科学安排实践训练。“硕师计划”的实施,目的在于培养大批高学历、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村骨干教师,进而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和农村教育质量。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使“硕师生”具备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新人服务期的“硕师生”是应届本科毕业生,还不具备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水平,教学能力不高,教学经验不丰富,这就需要在有限的三年时间里,不断强化教学训练。在培养过程中要实现培养学校与任教学校、理论与实践的多边互动,密切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完善培养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合作机制。依托学校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开展优秀教师的传帮带活动,通过开展优质课评选、公开课观摩等活动,使“硕师生”得到全面锻炼,使其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尽快从教学新手成长为教学能手。

4.以建立双导师制为关键,强化联合指导力度。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双导师是指给“硕师生”选配两个指导教师:一个是培养学校的导师,另一个是任教学校的导师。建立双导师制,就是要加强培养学校与任教学校导师的联合培养和指导。培养学校导师一般偏重于学术型,其指导任务侧重对研究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他们具有教师专业背景,了解教师职业技术要求,熟悉研究生培养规律,对“硕师生”的指导具有稳定性。重点在于对课程学习,课题研究,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选题、撰写、答辩的指导;任教学校导师一般偏重于应用型,其指导任务侧重对“硕师生”实习实践的训练和指导。他们是从基层中学选拔的具备高级职称的职业型导师,多年从事中学教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硕师生”试教阶段的培养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能够提高“硕师生”对教学实践的感知和体验。双导师的建立与实施,既有利于“硕师生”理论水平的提升,又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是“硕师生”培养的有效模式。今后,如何进一步明确双导师的岗位职责,如何进一步调动双导师在“硕师生”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需要政府和学校建立起配套的奖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5.以学位论文质量为评价依据,重视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学位论文质量是检验“硕师生”培养过程与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培养学校要健全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加强学位论文全过程监控。一是实行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制度。学位论文选题应突出新颖性和创新性原则,应立足基础教育实践,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中凝练选题,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实验报告或教育教学管理案例分析报告等。开题环节要严格实行报告制度,通过组建双导师在内的导师组进行开题和预审,实施对论文开题质量的监控。二是实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制度。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要进行中期检查,组织专家组检查学位论文进展和研究成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指导性建议。三是实行学位制度。为杜绝学术失范、防止学术不端,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对存在严重剽窃和抄袭现象的学位论文取消送审和答辩。四是实行盲审制度。为规范学位论文评阅,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应积极创造条件完善论文盲审制度,对于盲审不合格者不允许参加答辩。五是实行答辩制度。答辩委员会负责组织答辩工作,规范答辩程序,严格答辩标准,确保答辩工作的严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途径及保障机制研究”(编号:20128113)]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普通本科院校;毕业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7-0015-02

每年一度的本科毕业论文辅导与答辩工作普遍让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面临两难选择:按学位论文的标准严格要求,会使部分学生通不过论文答辩,最终拿不到学位证书,同时自己辛苦,又出力不讨好;放任自流,会使论文流于形式,起不到论文写作的作用。因此,本科生是否应取消毕业论文写作成为目前争论的话题之一。当然,由于不同类型的大学(如研究型大学或教学型大学)定位不同,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不同,有些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精英人才,有些则是培养应用、就业型人才。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定位,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应该有所差异。本文仅对普通本科教学研究型院校毕业论文写作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一、建议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理由综述

一部分人建议取消本科毕业论文主要是基于目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着诸多问题,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毕业论文撰写时间与找工作时间冲突

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时间一般集中在第七学期中后和第八学期,这段时间正值学生在外毕业实习和找工作的时间。在目前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找工作对学生是头等重要的事件,学生忙于找饭碗,客观上分散了学生的精力,无暇顾及论文。

(二)本科毕业论文缺少创新

四年(严格来说是三年或三年半)本科教育主要是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大学本科教育本身并没有对学生的研究思维、理论创新提出过要求。本科生平时缺乏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的训练,依据现有的理论功底,要让大多数毕业生写出理论上有所创新和见地的论文是比较难的。学术论文的生命力在于其创新性,而本科毕业论文含金量普遍不高,失去了写论文的原有目的和价值。

(三)抄袭现象严重

当前大学不数本科生对待毕业论文不求优秀,只求通过的思想比较严重,在这种指导思想支配之下,他们往往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东拼西凑,敷衍了事,毕业论文是复制、粘贴、堆砌而成,甚至一些毕业论文完全是抄袭或者是雇佣写成。与其提交这种抄袭或稍作改头换面、东拼西凑的“论文”,不如干脆取消。

(四)国外一些高校没有必须写毕业论文的要求

西方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的大学并不要求每个本科毕业生都写毕业论文,仅对科研能力强、又有学术兴趣,准备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才提出论文要求,并定为优等生。而我国大学的全体本科生都要求写毕业论文,就是在强迫大多数没有足够科研能力和科研兴趣的学生去搞科研,这对学校以及学生本身,都是一种资源与时间的巨大浪费。

另外,目前每年毕业生人数众多,而专业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加上部分指导教师不负责任,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缺乏指导或指导不力,放任自流;缺乏调研经费/实验经费的支持等。

二、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

必须承认,我国大学教育早已从过去精英式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因此,大学不可能让绝大多数本科生写出有创新、有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本人认为,盲目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并不可取。

(一)毕业论文是对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综合检验

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是大学生综合运用四年间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地探讨或解决本学科某一问题的过程。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巩固已学知识和充实新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能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和水平。如果本科生真正踏实的独立完成一篇毕业论文,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论文写作是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理论运用能力的重要训练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训练,除提高了大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能力外,还提高了大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学者认为人有三大基本能力:思考能力、表述能力和实践(行动)能力。规范的毕业论文是学生进行创造性系统思考的一种方式,也是社会实践之后的文字成果。论文写作过程其实就是创造性思考后的布局谋篇和文字表述。大学生能在写作论文过程中完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升华。

(三)毕业论文写作是对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训练

本科毕业论文是从事科学研究的起始阶段。论文的写作大多数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本科学位论文写作使大学生了解进行一件创造性工作的完整过程,除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专业基本概念、理论知识点的能力外,还有利于训练大学生科学的思维,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开展调查研究、运用专业手段及科学方法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处理实验数据、利用文献等综合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夯实基础。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大学生从学校到社会中的一个桥梁,借论文的实践机会提早进入学校和社会、理想与现实的磨合期,可以将自己的职业和学业关联起来,无论毕业后是从事研究工作还是到企业上班,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

毕业论文写作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逐步改变“大学生说话不负责任,做事不负责任”的状况。

至于搬出一些国外大学本科学生不写毕业论文作为“取消毕业论文”观点的佐证也没有极强的说服力。外国高校虽然没有本科生撰写论文的规定,没有形式上的毕业论文,但非常重视科研中心、实验室等一系列供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场所的建设,平时大量的科研报告、读书思考、学术讨论、社会调查、实习心得式的“论文”,已经替代了毕业论文。美国大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本领,是我国大学生难望其项背的,而这些,恰恰是我国大学的“软肋”。

三、完善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建议

虽然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有其必要性,但也必须正视当前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既有本科生对写作毕业论文不重视、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的因素,也有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要求不严格,更与学校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本身存在问题、学术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有关。

高校应加强和改善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多管齐下。例如,适度调整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不要和学生找工作的时间形成太大的冲突;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论文环节的管理;督导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严格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绝对禁止论文抄袭,真正实施毕业论文与学位证书挂钩制度等。这里着重提出,改革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已成为大势所趋。

(一)强调毕业论文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大学教育的普及,以及大学生毕业后必须自找饭碗的现实,都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从过往单纯强调系统知识、学术理论,向理论与实践结合转变。特别是学校定位为教学科研型大学,主要不是顶天,而是立地。学生不仅仅是学习到理论,更要学习到技能。

本科生有限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训练并不足以使绝大多数毕业生写出有理论创新的论文来。过分强调学术创新,反而逼迫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学术价值和水准抄袭和拼凑。因此,对毕业论文创新性的要求不应过高,应强调论文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强调应用价值和现实可操作性,理论综合运用于实践的能力。选题要避免一些纯学术的题目,要根据毕业实习来选择论文题目,要贴近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个人思考。

(二)强调论文的规范性

论文规范性指研究的程序和步骤有序、清晰,并能为其他同行所理解。毕业论文应符合规范性要求,遵循“问题的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的解决”的基本顺序,同时要求严格的内部逻辑性和一致性。毕业论文,需要使用客观、准确、规范的专业语言清楚地报告取得研究结果的整个过程。另外,书写格式的规范也有严格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文献的引用,标点符号的使用、图表绘制说明等方面。

(三)关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

现在,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考核,是重“结果”轻“过程”,过分强调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学术价值和水准,而忽视了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对大学生科学思维的确立、科研方法的应用和严谨态度的培养。

本科生写毕业论文,与其说是为了追求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不如说是为了培养本科生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及独立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因此,论文写作过程更重要。

(四)平时开设科研方法课

我国普通高校本科阶段的科研方法训练是普遍的薄弱环节。建议平时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表述能力的培训,及早开设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与规范等方面的课程。使本科生提前了解为什么要撰写学位论文?撰写学位论文有哪些基本要求?如何确定选题?如何方便快捷地获取与研究主题的相关文献?怎样写开题报告?怎样写文献综述?怎样找创新点?怎样布局谋篇?应该用哪些研究方法?怎样著录参考文献等相关问题。

(五)借鉴西方大学模式,开展多样化试点

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要求是兴趣和能力。一个没有学术兴趣的学生或在该领域内没有掌握足够专业知识与科研技能的学生明显是不能做科研的。显然,本科生不适合全体搞科研。写毕业论文,可以借鉴西方发达教育体制下的经验。如澳大利亚的本科是3年毕业,可以授予学士学位。但前三年成绩在所有学生中排名前10%左右“优等生”,若有学术兴趣,他们在3年毕业的前夕被选中入读第4年,要参加一系列的科研课程,直接参与学校当前最有价值的科研活动与课题研究,撰写一系列的学术论文,最后提交毕业论文并答辩方可毕业。毕业后,他们将获得“优等学士”学位。优等学士可以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或者参加工作,在用人单位眼中,“优等学士”是最抢手的人力资源。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范文第10篇

二、本报告书为教育硕士学位档案内容,需长期保存。教育硕士必须按照格式要求,认真填写。

三、本报告书一式三份,分别由教育硕士、学院和研究生处各存档一份。姓名导师姓名学院学号专业论文题目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二、该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三、该课题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提纲。

四、国内外主要参考文献(列出作者、专著、论文、期刊名称、出版日期。

五、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安排序号起止日期工作阶段名称及内容。

六、导师意见:导师签字:年月日。

七、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论证时间论证地点开题报告组成人员姓名职称工作单位开题论证报告会议记录:记录员签字。

八、开题论证小组意见(对选题依据、研究方案、论文大纲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创新性的评价):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九、学院审查意见:负责人签字:年月日注:1.每页不论是否写满,表格都要填满此页。2.表格不够时可加页。

硕士学位申请报告范文: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已完成了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全部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专业实践、学术活动等等。学位答辩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特此申请参加学校的论文答辩,并向学校提出硕士学位申请。

开题评审意见范文:

流域突发性水环境风险模拟预测研究是水环境保护方面研究的重要内容,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该生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思路。该生选题有意义,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创新性因素,同意进行下一步写作。

申请学位的基础要求及时限

根据《暂行办法》规定,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申请学士学位的基本要求是: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通过自学考试成绩优良,经审核准予毕业者,均可申请学位。

2、考籍档案中有考试违纪,作弊记录者,不能申请学士学位。

3、凡申请学位的自考本科毕业生,应参加由省学位办组织的外语水平考试。考试语种暂定为英语、日语、俄语。考试要求达到大学公共外语三级水平(不要求听力)。

申请授予学位的时限:

1、自考本科生(取得一科以上合格成绩者),均可报名参加省学位办组织的外语水平统考,考生可连续报考四次,四次均不及格,则不能再报考,本科毕业后也不能申请学位;

2、自考本科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一年内应申请学位(此时外语水平统考必须及格),超过一年也不能申请学位;

3、自考本科取得的外语水平统考合格成绩四年内有效;

4、自考本科生应在每年四月二十五日前向主考学校自考办报名参加外语水平统考。统考时间为六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上午。

上一篇:学生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管理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