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引入艺术

时间:2022-09-20 03:08:53

初中数学新课引入艺术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新课的引入应该在以前教材引入新课特点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如果教师一上课就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或用目光扫视教室、或叫学生朗读、或温故而知新、或创设情景诱发思维、或设疑布障,引起悬念、或实物演示,加强直观、或动手试验,巧设铺垫、或精心设计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语:就可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当学生情绪热烈,兴趣深厚时再转入正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现在我结合初中数学新课标的特点总结一些引入新课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以旧带新引入新课艺术

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是我们教学中被大家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引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地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实例引入新课艺术

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学生会觉得亲切具体,易于接受。尤其是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如讲“解三角形”时可以提问学生“不过河,能否测出河面的宽?”再如,讲授“直角坐标系”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处在班级第几排第几列。当学生从这些生活实例中领悟到两个有序实数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时,教师再讲“直角坐标系”已是水到渠成了。

三、提问、质疑引入新课艺术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教学引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而学生的创新思维恰恰从疑问和好奇开始。教师以提问适当的问题开始讲课,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学生会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这样引入新课能有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觉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常用的引入新课方法。但要注意的是所提问题的难度要适当。

四、练习、讨论、归纳引入新课艺术

通过练习、讨论,然后再对数学对象进行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引入新课。这是常用的方法。可以使用多媒体,有时会省时、省力,同时能增加课堂容量,也便于学生、比较观察。如果暂时没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事先设计一些题目在随堂练习上进行归纳。比如引入平方差公式的一组多项式乘法练习。

(1)(x+1)(x-1)=?

(2)(y+2)(y-2)=?

(3)(a+3)(a-3)=?

(4)(3a+b)(3a-b)=?

可以让学生先做,比较等式左右两边的特点,通过练习、归纳、猜想的方式引出平方差公式。这样引入新课的方法往往是应用于有关公式的新课上,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发现的能力。但选取的例子不要太难。

五、设置悬念引入新课艺术

设置悬念的引入手法,在影视剧和故事当中经常被应用,我们对此并不陌生。悬念就是灵感集成的火花,它能使人们产生心理追踪,造成一种“欲与知不得,欲罢不能”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去猜想,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乃至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悬念的设置,在技巧上应是“引而不发”,令人深思,富有余味。如数学上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教师就需要有意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秘所在的心理。当然,设置悬念要掌握分寸,不“悬”学生不思其解,就达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太“悬”学生望而生畏,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六、“开门见山”引入新课艺术

可能有的老师有时上课并没有绕圈子,而是直接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做,教学重点突出,能使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研究之上。如在学习“有理数减法”时可这样引入“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有理数减法,那么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什么?它跟有理数加法有联系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这种引入新课方法适合教学内容与前一课有紧密联系或研究方法相似的课,有时一节课容量很大而旧知识又很熟悉,也可以使用“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七、实际应用引入新课艺术

数学中所学的知识,不少能直接用于实际当中,如果在教学当中能以实际应用引入新课,势必能吸引学生,使学生精力集中,兴趣盎然。我们提出的问题可能就是学生思考过,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就会更加地唤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和明确求知目标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

当然,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不论以那种方法和手段引入新课,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将学生从“要我学”被动学习情绪激发到“我要学”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上来,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但要注意课堂教学整体设计,把引入新课视为一个重要环节,不管用哪种方法,都要简明扼要,紧扣课题,切忌拖泥带水,影响新课进行。

作者单位:河北省香河县第五中学

上一篇:尊重 宽容 信任 下一篇:与青春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