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20 02:25:20

音乐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一节课,使师生的生命有了怎样的变化;收获了哪些知识与思考;获得了怎样的身心体验,是考量课堂教学效果的三个重要指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出好人才,快出人才,是人类社会的时代课题。在音乐教育现状下,如果要让学生花过多的精力来学好音乐课是不现实的,但是如何使音乐教育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如何把主要精力用在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上,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观念要转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认真关注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会不会学”,用这样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原先的“讲学”改为“导学”,在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自主学习,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意见者,使教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学生的“学”。教师以新的观念,鼓励学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主动地把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与同学们分享,积极的参与同学的合作,通过合作交流生成新的知识,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乐趣,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愿望与能力。

二、组织教学要严谨

所谓组织教学,就是要把学生的目光、注意力、情绪、思维集中到课堂上来。组织教学应贯彻教学的始终。

首先,教师对所授课程要有严谨的态度。即每次课前认真备课,保证授课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正确性。系统了解教材、熟悉教材,明确每册教材最终要实现学生在音乐中的态度与情感,知识与技能,每一课在每一册的地位与作用。音乐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情感性也是音乐的一个基本品质,明确新课程标准下,备课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全部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严密组织,做到周密思考,张驰有致、紧凑有序。一般音乐课堂教学 的实践活动大多在课堂中进行,音乐课中的体验、模仿、探索等一般都在课堂中进行,所以音乐课的练习要求显得尤为重要。若要求提得高、难、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将导致教学失败,若要求太笼统,又会使学生顾此失彼。

再次,教师对学生要严格管理。从上课起立的站姿,课堂上的坐姿和眼神,回答问题、操作练习等等,都要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要把问题推给班主任,要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三、要有良好的“引入”技能

一堂课要有个好的开头即好的“引入”,就像歌剧中的序曲能为整曲定下基本基调,并指引着欣赏者进行有效的欣赏一样,定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有效激起其学习兴趣。“引入”犹如表演登台之前的技术活动一样,对一堂课的“表演”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机没有被激发,相关的旧知识,经验没有激活,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引入”可根据课型如单一课、综合课、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教学内容如感受与鉴赏领域、表现领域、创作领域、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或者技能课、音乐常识课,教师的素质,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教学场所等不同应作多样化的设计。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引入的方法也是如此。

四、要合理运用多媒体

在信息化的时代,一只粉笔,一本教材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显得缺乏生命力,发挥动态的,开放的多媒体功能,使得我们的课堂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在音乐教学中,歌唱与节奏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例如,不同音色的音程、和弦、旋律、节奏、伴奏。上课时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对歌唱曲目进行编程、自动播放,从而使教师在集体训练时能到学生中进行近距离辅导。再如,欣赏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剪辑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两军激战的场面,融合听觉、视觉、想像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精神培养,从音乐内容中主动感知军营如林、战鼓隆隆、铁骑驰骋的壮阔场面,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为获得某种事物的稳定因素,也是人们寻求知识,钻研问题的高效催化剂。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行为保证,是取得理想学习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在音乐教学中,老师首先要给学生美的示范,音乐的美比其他艺术形式的美与人的情绪反应联系更为紧密、直接,它更能激起情绪的共鸣,哪怕是一首短小的儿歌也要做好示范。其次,老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应他们的年龄特征,把抽象的音符,枯燥的节奏练习变为有趣的手游戏。再次,老师要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巩固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注重课后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是课堂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要经常静下心来反思: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问题的提出是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是否有价值?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如果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除了以上几点,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应该做到这样几点:教学语言要有艺术性,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教学过程要有情感性,教育手段要有策略性。

上一篇:培养快乐阅读的“书虫” 下一篇:初中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