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新课标下地理教学质量

时间:2022-09-20 01:56:21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新课标下地理教学质量

新课标反映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的两个显著特点:综合性和地域性。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反映了地理学科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目的,是新课程体系下,中学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地理趣味教学法的运用

1、趣味导课。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通过富有情趣的导言作用,使课堂开始便形成一种活跃愉快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掌握新知识的强烈愿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运用幻灯、录相向学生介绍地理风貌,在观图领略一个国家或地区风土人情的基础上讲授新课。

2、趣味授课。(1)生动的教学语言。如用诗词歌赋来描述地理事物。诗词歌赋交融于地理教学过程,能将抽象的地理事物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

(2)灵活的讲练结合。在讲授新课时,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及动脑能力。

(3.趣味小结。打破常规的“一言堂”式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归纳、自拟提纲、自行总结。

4.趣味练习。

(1)、自测式练习。是指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拟题,相互提问,相互评定以求共同提高的练习方法。

(2)、形成性自测。是指教师在课前将有关练习题印好,新课结束后,进行当堂测试的练习方法。时间多为6-10分钟。

(3)、竞赛式练习。竞赛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竞赛题目以当堂教学内容为主,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题型多种多样,有口答、连线、指图、填图等内容,最后以小组得分多少取胜。

5.趣味活动。一方面,组织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地质宫矿产博物馆、天文馆等;另一方面,结合学校所在地的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工业建设成就、农业生产状况、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调查。总而言之,初中地理趣味教学的宗旨就是通过课堂内外一系列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由不爱学地理到爱学地理,进而会学地理,最终达到学好地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地理教学中的启发式

首先,抓住地理事物的发展条件和过程进行启发式教学,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其客观发展变化的条件和规律,首先要挖掘它的发展变化的条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并明确这些条件,来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

其次,安照地理事物的矛盾统一关系进行启发式教学。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它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既对立又统一。例如:陆地表面形态的形成和变化,就是地球内外力作用地对立和矛盾统一的结果,各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也是降水量和蒸发量对立和统一的结果,在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认识和掌握这个规律,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地理知识。

第三,通过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启发式教学。如讲中国各地区河流的特征时,应先使学生明确和地区的地形流向、流速的关系;气候和植被与流量、冰期、含沙量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其后每讲到某一地区的河流时,就可用该地区的地形、气候和植被等要素来启发学生推出该区河流的特征。在启发学生进行思维的过程中,除要学生认识一般规律外,还要认识个别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使学生能根据不同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的结果。

第四,通过地图的对照和比较进行启发式教学。如利用我国一、七月气温分布图,就能启发学生分析出:冬季等温线大致与纬度平行,主要原因是受纬度和冬季风的影响大,所以南北温差比较大。七月等温线在我国东部大致与海岸平行;西部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原因是与各地距海远近和地势高低有关。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应用

1.讲、读结合:在讲到“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内容时,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山中的岩石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及“读一读”栏目中“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等内容,然后教师再总结出“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结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地理知识的印象,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地形变化原因的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动机。2.问、答结合:例如,在讲究“褶皱和断层的形成及其对地形的影响”这一内容后,以学生回答课文P41“想一想”中的两个问题,就能较好地检测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当然,课堂提问的内容不必局限于课文中现有的题目,教师在上课时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设疑提问,以增加学生的练习机会。

3.图、文结合:图象数量众多、形式多样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在上课时,注意利用这些图象和课文中的“读图”要求或者是一些教师自拟的读图提纲,引导学生积极开动筋,认真查阅地图、分析地图,将课文中用文字表述的地理知识与地图形象语言紧密结合起来,既可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的认识,又可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为了让学生认识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及其与六大板块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看课文3.32图,并把它与3.14图进行对照,这样学生就能深刻地掌握“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两大地带,即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这一内容。

只要合理地利用“四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耳听、眼看、口念、手动、脑想,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的地理教学质量就有可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上一篇:通过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下一篇:浅析初中生阅读教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