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标 搞好小学作文训练反思

时间:2022-10-29 09:50:14

学习新课标 搞好小学作文训练反思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笔者认为这个作文训练教学思路主要体现在七个“注重”上。

一.注重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出不同于课文的文章来。

二.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注重写好“两记”,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两记”指的是日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终南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作文也就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浅,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采下一采的“劳动所得”,学生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读书札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

四.注重写作命师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让学生有话可说。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过分注重命题作文,常常把学生的思路逼向死角,学生没有话可说,写作文成了“挤牙膏”。在新课标下要求作文训练命题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就作文题而言,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无命题要灵活结合在一起;就命题者而言,教师命题与学生自由命题有机结合。

五.注重鼓励学生放胆表达,让学生思想自由驰骋。

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脉题材,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让学生上想象翅膀,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稚气。

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应用太多的框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鼓励学生放胆表达,教师可以采用写想象作文的形式进行训练,想象作文工文最能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自由驰骋的了。相信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一定会为学生的奇特而又丰富的想象所折服。

六.注重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多渠道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非常重视综合性学习,笔者在写作训练教学中也尝试中用综合性学习,这综合性学习体现在“沟通”上。

1、通作文训练与各科教学。如自然课中的小论文写作,音乐课中的歌曲欣赏。劳技课中的手工制作等都可以让学生诉诸笔端。

2、课堂作文训练与课外、校外、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热点话题”论坛,如“话说环保”、“我看上网”、“二十年后的畅想”、“我自立我自强”写作话题等,促使学生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感而发。

3、沟通课内与课外阅读,教师要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办文学小报,诵读比赛、读书会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作品,触发学生的审美想象与情感,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

4、沟通师生心弦,教师要造和谐的写作心理场,不以权威自居,不以学生的评判者自居,写什么。该怎样写,尽可能启发学生自由讨论,促进自我感悟和发散思维。

七.注重合作,提高学生的作文的质量。

合作是新课标重要教学理念之一,合作也不妨用在作文教学上。合作有生与生间的合作、师与生间的合作、生与媒体的合作,并在写作合作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上一篇:中学作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初探 下一篇:家校齐努力,合力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