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拉动区域经济中遇到的问题

时间:2022-09-20 01:39:29

【前言】扩大内需拉动区域经济中遇到的问题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存在差异,选择适合于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比较收益获取正常的预期利润,成为具有扩大再生产能力的企业;使整个产业在市场中具有整体竞争力,这样就可以避免资源配置浪费,市场重复...

扩大内需拉动区域经济中遇到的问题

[摘要]09年经济形势在国际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日趋复杂,全球经济回暖的趋势并不明显。中国经济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只有继续扩大内需才能稳定当前的经济形势并进一步发展经济。在扩大内需拉动区域经济的过程中内需不足是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 内需不足 消费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特征

1. 发展区域经济的理由

区域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结合本区域的资源环境、地理位置和产业特色等因素,选择适宜自身发展的主导型产业及其组织结构体系,通过市场调节建立自身的优势产业,最终形成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市场容量的特色产业、特色企业和特色产品。区域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综合了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贸易理论于一体的新概念,发展区域经济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存在差异,选择适合于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比较收益获取正常的预期利润,成为具有扩大再生产能力的企业;使整个产业在市场中具有整体竞争力,这样就可以避免资源配置浪费,市场重复建设等现象的发生。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在市级区域内,由于经济传统和偏农经济等特点的约束和影响,造成产业结构的看似面面具备,实则没有区域特色,这种发展使区域域经济发展出现停滞、产业结构极不合理,资源利用低,区域经济进入了恶性循环中。这种情况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当前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外部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下,发展区域经济,使产业发展的相对集聚,这有利于发挥关联效应、知识外溢、提高交易效率,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同时,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可以产生网络效应,提高生产效率和组织效率,从而使企业获得真正的市场竞争优势。所以,区域经济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从产业集聚和专业化分工中获得递增收益的同时,大大减少交易费用、制度费用等成本,从而最终形成产业的总体竞争力。

(3)产品差异化和消费多样性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按照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即使是同一品质的商品,消费者可以从多样化消费中获取更多效用。因此,消费的多样性决定了商品需求的多样化,从而构成了区域经济需求方面的差异。从某种程度和意义上说,目前发展区域经济既可以丰富市场的产品结构,提高消费者的社会福利水平,又可以起到扩大内需、缓解内外经济失衡的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由于物流、通胀等因素对宏观经济政策造成的压力。

2. 区域经济发展的共性

区域经济在企业规模、市场容量、空间范围和组织形态上可能存在很多差异,但其主要特征可以总结如下:

(1)区域性:区域经济是在一定空间区域形成的经济形态,但这又是相对的。如县域经济、工业园区、城市经济、西部大开发等。

(2)规模集聚性:区域经济产业的相对集聚是规模效应、外部性、关联性和交易费用相互作用均衡的结果,据有关研究和经验表明,某个产业生产规模扩大一倍可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2%~10%。

(3)差异性和多样性:区域经济是比较优势、经济地理、人口市场数量、经济政策等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展理应表现出地区差异性和模式多样性。

(4)动态性:随着资源禀赋、经济地理、市场化程度和制度政策等因素不断改变,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组织形态和发展模式也随着动态变化。

二、扩大内需拉动区域经济中遇到的问题就是内需不足

1. 目前扩大内需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和特征总结可以明确的看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就是该区域内产业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合理化、可持续性发展。也就是说发展区域经济的最终目的就是区域经济的市场化,从而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使之为市场服务,为提高民生服务。从这个目标出发,要实现产业的良性循环就好做好产业的可持续性规划。而这个规划是离不开我国的内部这个巨大市场的,做好本地市场这篇文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

2. 如何理解扩大内需拉动区域经济中遇到的内需不足

(1)消费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从宏观经济来看,投资、消费、出口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这是经济研究的普遍共识,无论是全国经济还是区域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三点。然而在当前这种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消费就成了目前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因为只有消费才能加速各种商品的消耗,迅速加大供应需求,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产量,刺激扩大生产;从而推动新型的产业链经济发展。

(2)由消费不足引起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

①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比较传统。我国城乡居民崇尚节俭传统美德,生活勤俭节约,消费观念亟需更新。

②区域内社会保障没有做到覆盖性普及,社会保障水平低。表现在:一是社保是低水平的。二是社保覆盖面低。保险受益面远未达到全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大部分未参加保险,基本上还是靠子女养老。

③区域内部就业形势严峻。城镇就业年龄段居民不能充分就业,失业百分比居高不下;农村富裕劳动力比例逐年提高,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农村富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压力巨大,加剧了城镇居民就业矛盾。

上述三方面原因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保守消费,绝大部分城乡居民更不可能透支消费。这种内需情况不利于消费水平的整体提高,消费水平的低下导致了扩大内需的作用根本没有发挥,更不可能促进产业发展,从而发展区域经济。

三、刺激消费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解决内需不足

1. 消费的特性:

扩大内需是否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最有说服力的指标就是消费的增长。消费的特征可以说明其在内部需求中的主导地位。

(1)消费需求是社会的最终需求。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投资需求和政府购买需求都是中间需求或者引致需求,只有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简单的看,所有的社会行为都围绕着消费行为进行,和人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在现在的社会经济体系中人们都需要用消费来实现自我的需求。

(2)消费需求是持久需求。消费需求伴随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虽然人类生活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消费,但是人类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消费.将来也不会脱离消费而存在。消费是人们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前提条件之一。消费需求的持久性使得其对拉动内需中作用也是持久的。

(3)消费需求是主体需求。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表明,在一个国家的有效需求构成中,消费需求大约占67%,投资需求大约占16%.剩下的13%左右为政府购买需求和净出口需求。也就是说.消费需求大约占到了有效需求的三分之二 如果不考虑净出口需求.仅仅考虑国内有效需求.则消费需求占有效需求的份额会更高。消费需求的主体性表明采取刺激消费为主的扩大内需政策是对任何经济体系都有作用的。

2. 消费增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直接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发展

消费的行为是社会化的行为,根据其特征消费的最终作用就是推动商品循环,人们对商品的消费减少了商品的存量,促进了生产企业的再生产,以满足持续的消费需求。在企业再生产的过程中对原材料的需求促使上游产业也加速生产,这样的作用一直可以延伸至这个产业链的终端及各个相关产业。很明显消费能力的提高无疑可以增加相关产业的扩大和发展。

(2)间接带动商品流通、技术及附属产业的发展

区域经济的特点就是地域差异明显,这导致改区域内的优势产业相对单一,这与消费的多样化是矛盾的,这种矛盾作用于经济中就是另外一种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增加了商品在区域间的流通,本地区产业的技术提高,以及交通、物流、通信等非生产产业的发展。这种消费所产生的作用是使各个区域间的流通更加紧密和频繁,这种互通有无的过程也正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从而达到市场经济一体化。

四、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发展区域内经济的具体措施

1. 在区域经济建设中,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机构的建立和建设,对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和社保体制进行调整,增加公共财政对基本保障体系的投入,以此解决人们在消费观念上的后顾之忧。

传统的消费观念是储蓄型消费,人们防灾、防病、防老的心理占据主导地位,导致老百姓怕花钱,有钱也都存进银行。促进消费减少居民消费后顾之忧要让老百姓敢花钱,就要消除老百姓在子女教育、住房、医疗和养老方面的后顾之忧。这就需要推进社保、教育、医疗体制改革,增加公共财政对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减少居民的支出负担。各区域政府要在扩大内需的政策和规划中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尤其是要逐步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居民后顾之忧,降低储蓄倾向,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

这样做的同时也健全了社会的保障体系,随着保障体系的健全和经营经验的积累,社会保障体系应该进入良性循环,这样座最终的目标就是减轻区域经济发展中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压力,可见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是百姓和政府双赢的举措。

2. 在区域经济建设中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消费型服务业。这样做即可以增加消费的多样性,促进消费,也可以解决一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的温饱型消费已经很难满足人们对消费的需求,对服务型消费的需求随之扩大。举例说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兴建许多主题公园或大型游乐场所,发展旅游、娱乐和消遣业,使得娱乐消费增长已超过医疗和衣食住行。日本也在前几年通过大力发展数码产业和多媒体产业开发出数码消费和多媒体消费。

培养新的消费热点是促进消费的又一有效举措,服务型产业,具体指房地产和物业服务、家政服务、医疗卫生、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娱乐健身等行业,这些服务型行业在经济中与人们的高层次需求相关联,扩大这些产业的规模和服务质量不仅能促进消费,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有帮助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促进服务消费结构升级也是工作的重点之一。

增加服务型消费行业不仅可以更有针对性满足中高收人人群的消费需求。而且在增加就业岗位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部分的服务性行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人对人的服务达到其盈利目的,扩大服务性行业的经营项目除了解决消费结构性升级外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

3. 加快城镇化步伐,平衡城市和农村的消费水平。

城市经济发展之所以高于农村主要是因为城市配套设施优于农村,现代化的教育、医疗、交通设施,信息交流、产业资源相对的集中,导致了城市人群的收入和平均消费水平要高于农村。城镇化建设就是要把农村乡镇的配套设施完善和提高,促进农村商品流通,促进消费。可见城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又可以在城镇商品流通中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另外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城镇化的建设也可以消除经济体系中的差异,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结:综合经济形式的现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得出结论,扩大内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发现扩大内需拉动区域经济的过程中内需不足是我们遇到的最大也是首要的问题。而理论总结内需的硬性指标就是消费,所以不难看出解决内需不足只有促进消费这一条途径可循。

参考文献:

[1] 江建平,张云天. 地方政府扩大内需若干问题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 财政研究,2009,(02)

[2] 陈为邦. 挑战与机遇―扩大内需背景下的思考 [J] 规划师,2009(03)

[3] 李嘉,郭江涛. 拉动经济增长关键靠扩大内需[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 (05)

[4] 植凤寅. 扩大内需 地方在行动[J] 中国金融 2009(02)

上一篇:关于石油定价权:中国的困境与策略 下一篇: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视角下的教育改革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