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投资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5 22:08:07

扩大投资的措施

扩大投资的措施篇1

问:《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党的十以来,我国社会领域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投资总量不断扩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但也仍然存在放宽准入不彻底、扶持政策不到位、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面对社会领域有效需求倒逼扩大有效供给的新形势,深化社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激发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着力增加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优化质量水平,对于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挖掘社会领域投资潜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有关工作。去年12月21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指出,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推动经济发展,根本还是要不断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出发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符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创造新的增长点、提高长期增长潜力。总理要求针对民间投资进入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进一步放宽社会领域投资管理的措施意见。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多次组织召开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和专家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起草形成《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月22日,《意见》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3月7日,《意见》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

问:社会领域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的发展现状如何?

答:党的十以来,国务院出台了养老、健康、文化创意、体育、旅游等多个促进相关领域服务业发展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文件,各地陆续推出了一批落实措施,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新兴业态不断涌现。

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这三类民间投资增速分别达到13.7%、19.9%、4.1%,均高于同期全社会民间投资3.2%的增速。但是,这三类民间投资总额仅为8976亿元,相对规模较小,占整个社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的38.3%,相比全国民间投资占总投资61.2%,低23个百分点,反映社会领域民间投资增长潜力较大。

问:《意见》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意见》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问题导向,着眼于降低制度易成本、扩大有效供给、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同时,要求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营利和非营利分类管理、坚持“放管服”改革方向等原则。《意见》从5个方面提出了37条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措施。

一是扎实有效放宽行I准入。分别制定社会力量进入相关领域的具体方案和跨部门全流程综合审批指引,推进一站受理、窗口服务、并联审批,在社会需求大、供给不足、群众呼声高的医疗、养老领域尽快有突破,重点解决医师多点执业难、纳入医保定点难、养老机构融资难等问题。

二是进一步扩大投融资渠道。针对社会领域投入平均收益低、回报周期长、抵押融资难等特点,出台专项债券指引、商业银行押品指引,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市场化运作的社会领域相关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各地通过风险补偿金等措施为行业增信。

三是认真落实土地税费政策。除对农用地转用指标、新增用地指标分配适当倾斜外,鼓励盘活旧厂房、仓库等既有资源,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同时,强调税收政策落实,加大水电气热等价格优惠政策的监督检查。

四是大力促进融合创新。制定医养结合管理和服务规范等,发展壮大在线教育、在线健身休闲等,鼓励各地探索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平台载体,在准入、人才、土地、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

五是加强监管优化服务。完善协同监管机制,探索建立服务市场监管体系,充分发挥部门、地方、协会商会的积极作用,建立全行业综合监管和评价机制,完善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和退出机制,实施监管信息常态化披露。

问:《意见》有哪些突出的亮点和特点?

答:《意见》突出的亮点和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意见》从社会领域投资角度切入,通过放宽行业准入、扩大投融资渠道、落实土地税费政策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努力降低制度易成本,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合法经营、公平竞争,丰富社会领域各类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优化质量水平,提高供给对需求的适应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

二是体现“放管服”三管齐下。鉴于社会领域的特殊性,《意见》第一节提出“扎实有效放宽行业准入”,并不是无原则地取消所有准入限制,而是坚持稳中求进,通过出台各类指引、规范、实施细则等,梳理明确各领域审批和准入条件,优化服务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同时,第五节提出“加强监管优化服务”,主要是致力于通过完善协同监管机制,完善全行业综合监管和评价机制,推动信用奖惩联动等措施,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提出具体措施。《意见》针对社会领域存在的放宽准入和精简审批不彻底不配套、融资渠道窄、抵押贷款难、政策落实不到位、监管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逐条梳理提出解决措施。这些措施既有对已有政策的细化落实,也有新突破。例如,土地税费政策主要是以细化落实为主,而扩大投融资方面,出台专项债发行指引、鼓励各地设立行业风险补偿金为行业增信等,都是新的实的举措。

四是强调中央地方纵横联动抓落实。《意见》中提出的具体措施,既涉及社会领域的行业主管部门,也涉及土地、税收、金融等政策性部门,既有省级人民政府为主推动落实的事项,也有需要中央地方共同配合完成的任务。为推动措施及时落地,《意见》结合各项措施内容特点,逐项明确了分工安排,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

问:《意见》所提到的“社会领域”和“投资”有没有具体的适用范围?

答:社会领域范围比较广,既有广义也有狭义之分。本《意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不拘泥于概念认定,主要是按照国务院要求,将内容聚焦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5个领域,并在“促进融合创新发展”部分,涉及到了旅游领域。

《意见》所涉及的投资概念范畴,既包括民间投资,也包括国有企业投资和外商投资。同时,既涉及营利性投资,也涉及非营利性出资,因此,根据文字表达习惯,结合具体内容,使用了“社会力量”来表述。

扩大投资的措施篇2

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在发达国家为70。,世界平均水平为50。,而我国仅为32。,这说明了我国服务业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服务业的市场准入程度也在逐步扩大,如何把握时机以更好地吸引外资成为了当今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 服务业 FDI 外国直接投资 政策 模型

一、我国吸引外国投资服务业的政策措施

影响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政策法规及以双边甚至多变的投资条约。其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

1.与市场准入有关的措施

这一类措施是只对进入东道国建立各类服务性企业和机构加以种种限制、管制,甚至禁止;或者采取自由放任态度。限制和禁止的措施具体包括有:(1)对于国内特定的服务业部门或企业,完全禁止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2)由倾向性的限制或鼓励某类投资方式;(3)对服务业投资的地域限制;(4)对服务业投资的企业数量的限制。

2.与国民待遇有关的措施

这一类措施会影响服务业外国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这些措施决定了外国投资企业在东道国所得到的待遇是否高于、地域或等于国内企业。内容主要包括对企业的税收、外汇、借贷、进出口、投入产出和进入当地市场的种种规定,很多方面使大多数跨国服务企业考虑是否进行投资时的关键因素。另外,这类措施中很多涉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中所禁止或限制采用的内容,主要有关原材料采购和进出口平衡等。

3.其他有关措施

这一类措施虽然在理论上不像上述措施那样会对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造成影响,但在实际上可能会发生作用。如,对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的鼓励措施;对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的保护措施,与外资资本安全相关的以及与外企撤出权相关的措施,包括保护措施和担保,有关政府强制没收、国有化、赔偿和争端解决的规定;一般性法令框架,如对垄断的规定,竞争政策,审慎性的规定及对知识产权和消费者的保障等等。所有这些都会间接影响服务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这些政策措施实施的工具主要是法律、法令、规定、规则、政府文件等,可以通过公开或不公开的方式进行,以达到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以上各种政策措施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进入采用限制措施,这是从整体的政治经济状况考虑,实际上却是会给服务业带来损失的,因为这一措施主要保护了国内服务业的低效率、低技术水平、低发展速度和高昂的服务价格。如果单纯从经济方面看,这类措施对东道国服务业的伤害是很大的。但如果从一国整体来看,该类措施对一国的国家安全、主权和文化的完整性所带来的好处却不是能够简单加以衡量的。当然,随着国家目标的变化,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些措施都在不断地加以调整和放松。这一点在最近金融业的政策方面体现尤为明显。

二、我国吸引外国投资服务业的政策阶段

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利用外资工作进入政策调整和外商直接投资低速稳步发展时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开始从注重数量向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方向转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为了引导外资投向,使之更符合我国的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于1995年6月联合颁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外商投资的项目做出明文规定。1995年国务院决定将金融领域外资试点城市在原来13个的基础上扩大到24个,即深圳、汕头、珠海、厦门等。到1996年底,全国已经批准建立各种金融机构148家。保险业利用外资,以1992年中国允许外国保险机构在上海有条件地试办保险分公司和合资保险公司位初始,1995年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广州。1997年12月又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修订,使之日趋合理和完善。产业目录调整后,我国重点鼓励外资投向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环保产业和出口创汇产业。

第二,为了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向结构优化发展,政府进一步扩大了外商投资领域,尤其是在服务业方面。例如,外商获准对金融业的投资范围不断扩大;中外合资外贸经营和商业零售业企业获准试行;允许设立中外合营合作进出口商检机构;对外资进一步开放会计市场;允许设立中外合作航空公司,逐步对外资开放国内航空市场等等。在加入WTO后的前五年内,每年有四个新的城市对外资银行开放。2003年7月10日中国开始全面实施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制度,截至2004年11月26日,已有23家境外金融机构的QFII资格或中国证监会批准,批准投资额度总计31.75亿美元。这表明中国证券投资吸引外资的步伐迈出了重要一步。

不止如此,金融业开放领域还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2003年10月24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关于向外资金融机构进一步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公告。自2003年12月1日起,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外资金融机构可在已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向中国企业提供人民币服务。商务部公布自2004年6月1日开始实行《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规范商业零售业对外资开放。此外,我国政府按照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扩大对外资的准入,商务部颁布了《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允许外资在华设立投资性公司。

三、我国吸引服务业外国投资的政策传导

从最初颁发《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相关政策开始,政府通过对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外商投资的项目做出明文规定来指导服务业外商投资的方向。1997年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调整后,对外资的鼓励重点转向基础设施等领域。而对外商金融业投资获准范围的不断扩大,促进了外商在这一领域的直接投资,中外合资外贸经营和商业零售业企业的运营也获得准许。由于政策调整后,部分优惠政策的取消,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额在这一阶段与上一阶段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1999年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仅为113.65亿美元。其占FDI总额的比重也在持续下降,2001年降至20.21%。这一阶段服务业内部的外商直接投资结构与上一阶段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外商投资于房地产、社会服务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商业、饮食业和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及仓储业投资比重上升,成为该时期外商投资的热点。

扩大投资的措施篇3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扩大内需 引导固定资产投资 刺激消费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向更深层次发展,我们看到国际股市一再暴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大量的机构、公司裁员,钢铁、汽车等行业减产甚至停产。在这种恶劣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的GDP增速连续下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指出,前三季度的GDP增速为9.9%,比去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消费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可见,来自大洋彼岸金融风暴带来的浪潮,已经在拍打中国实体经济。

面对如此不利的国际经济背景和我国经济存在的严峻问题,我们应如何应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总理在11月5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做出了及时而准确的回答。会议强调:“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这“四个要”字,既反映了扩大内需的紧迫性,又体现了我国夺取这场抗击经济危机胜利的坚强决心,是我国政府面对经济危机的重大战略举措。

扩大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扩大投资需求,就是要通过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激活国内投资市场;扩大消费需求,就是通过增收、扩大信贷等经济杠杆,激活国内消费市场,从而带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结合目前我国经济现状,笔者认为国家政府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对缓解金融危机冲击和解决我国经济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以下三点紧迫意义。

一、合理引导外向型经济转型,优化经济增长结构

众所周知,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外贸、投资、消费“三架马车”的拉动。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是GDP结构发展不均衡,外贸依存度过高。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已经达到了将近70%,这就造成了我国外向型的经济增长结构。由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国际需求的萎缩,所以,主要依赖外贸拉动的外向型经济必然会受到冲击。从短期看,最直接的影响是世界经济衰退将减少对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曾经强手的“中国制造”的低附加值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将受到严峻挑战;从长期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可能包括各国贸易保护带来的危害、企业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困难加大;以及FDI(国际直接投资)减少等。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已经不断爆出许多中小企业裁员、倒闭的消息,企业大量的产品外销受阻,资金困难使其主动转型难以推行。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政府提出在落实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过程中,合理引导外向型经济转型,优化经济增长结构。此举具有一石二鸟的功能:既可以帮助外销受阻的商品转为内销,缓解市场需求不足对企业的压力;又可以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货币供给,给予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创新型企业转型提供契机,优化总体经济结构。

二、引导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实现经济平衡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它是社会增加固定资产,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近两个月来,随着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快速转移,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占我国固定投资很大比重的房地产业在经历了持续了近八年的投资热后,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房地产泡沫”。在国家紧缩银根的宏观调控和国际房价大跌的阴影中,房地产行业最先跌入低谷。房地产商的资金大多来自银行贷款,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投资者信心不足,加重了房地产市场的疲软,从而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减速。此外,我国在钢铁、汽车、造船等重工业所面临的投资过渡、产能过剩和效能落后等问题,也在经济下滑中一起暴露出来。

为了防止由于投资萎缩造成的经济下滑,国务院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突出强调了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的战略部署,同时推出了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向性的举措。这是合理引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的睿智之举。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国内市场广阔,需求潜力巨大。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不仅会促进投资增长、消费扩大,继续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也会有效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扩大内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我们发展经济要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但是必须把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点放在国内需求上。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坚持扩大内需,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就能长期保持强劲。

三、民生工程重拳出击,刺激消费,缩小贫富差距

扩大内需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当前制约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如区域、行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城乡、区域贫富差距过大,消费能力不足;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造成储蓄率不断增高;以及消费市场混乱,监管不严等陈年弊病。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刺激消费,缩小贫富差距已是迫在眉睫。

针对以上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随后国务院又出台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十大措施》。《决定》明确扩大内需的主战场在农村,刺激国内消费市场的生力军是农民,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是取消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措施》则强调,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扩大内需,一定要在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方面,重拳出击。这些措施的出台很好的缓解了市场投机倾向,将资金投到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建设和西部建设中,实现经济的平衡发展协调发展,减少贫富差距;把资金投到公共保障,公共设施建设领域,给予百姓以医疗、就业和养老等方面保障,从根本上推动居民消费增长,实现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决定》和《措施》的及时出台实现了十个结合:短期效应和长远利益相结合、调控经济和改善民生相结合、刺激经济和经济转型相结合、着眼国内和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相结合、增强信心和赢得民心相结合、应对风险与抢抓机遇相结合、稳定出口与扩大内需相结合、促进增长和深化改革相结合、中央积极性和地方积极性相结合、有效扩大投资和积极拉动消费相结合。这十个结合,可以说是目前缩小贫富差距,从根本上推动城乡居民消费增长,实现投资和消费良性循环的最佳途径。综上所述,在国际经济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扩大内需不仅具有紧迫性,而且还是当前抵御国际金融危机风险,解决我国深层次经济问题的最佳方案。增加政府投资,改善消费环境,拉动内需,已经成为我国中短期经济发展调控的方向。相信在经历了本次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我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将会更加健康,迎接真正的中国世纪!

参考文献:

[1]宏观经济数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08年9月

[2]赵 承 张旭东 刘 铮: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

[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之四:扩大内需: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

[4]人民日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2008年10月13日头版

扩大投资的措施篇4

十项措施扩大内需

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并已开始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中国虽然受到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已经开始显现,经济增速连续五个季度减缓,今年GDP增速从一季度的10.6%下滑到三季度的9%。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增速回落4.8个百分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比上年同期减少1.2个百分点。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会议指出,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据悉,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四万亿元人民币。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启动内需促进经济

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出口和消费。在目前企业出口困难的情况下,重心转向拉动内需是非常有必要的。

专家分析,国内启动内需的第一步就是从覆盖面最广的农村以及城市低收入群体开始。

此次出台的十大措施当中,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包括政府保障性廉租房建设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共交通、环境等,延续了以往投资拉动经济的一贯做法。另外明确加大扶贫力度,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用来稳定和保障中国人口数量最多的一部分群体,只有这一消费群体在免去生活后顾之忧之后,再通过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措施,才能使其有信心也有能力进行消费。会议明确提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会议首次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税制转型改革列入了扩大内需的举措之中。目前政府开始启动内部消费计划,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为拉动消费,员工工资增长会导致企业负担加重。

同济大学金融系教授石建勋认为,目前减税的力度还不大,与企业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此次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约1200亿元,还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再加上,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面压力,防止中小企业再度陷入资金泥潭。央行也从8月份以来灵活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11月起,央行全面放开贷款规划限制,大力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为中小企业在“非常时期”发挥吸纳就业和刺激内需作用,提供资金保障。

石建勋指出,未来还应该在降低工薪阶层、个体经营者和中小企业的所得税税收支出、扩大城乡居民消费补贴范围和积极推进消费信贷等方面加大力度,以刺激消费需求。

四万亿元投资计划

对于投资将高达四万亿元人民币的十项措施,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这对提振信心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未来放松货币政策动作会更快,减息节奏会改变,可能出现大于27个基点的降息幅度。

他认为,在四万亿元资金中应该扣去已经做好的预算,这样一年新增的投资资金大约5000至6000亿,将推动GDP1.8%的增长;再加上1200亿的减税政策,最终将推动GDP0.2%的增长,总共推动2%的GDP增长。“因此明年的经济增长虽然会下滑,但我有信心认为GDP仍有望保持8%的增速。”

当然,经济衰退的时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呈现出加速的趋势,而且由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开始逐步显现,制造业下滑明显,而公司的存货以及资金链的紧张情况也十分普遍,政府的刺激投资方案能否帮助这些企业走出泥潭目前仍不明了。因此渣打银行中国区高级分析师王志浩的态度显得很谨慎。他表示,在国家作出四万亿的刺激经济投资方案决策之后,地方政府同样会提供许多资金来进行基建等投资,这样就会减少在其他方面的投入,可能对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带来一定的冲击。因此四万亿的投资到底对GDP的增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在近期的“金融海啸冲击宏观经济下的企业突围战略”讲座上,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也指出,政府的四万亿投资计划明显侧重在公路、港口、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将大部分资金投向基建工程,只能让冷的产业更冷,热的产业更热。”我国此前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高速增长,但占GDP比重30%左右的过热部门在此期间一直有超过30%的增长速度,也正是这些部门支撑了我国高增长。而其他部门如制造业却一直保持萧条状态。对此,他认为,我国维持10%经济增长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制造企业越来越贫穷,人们消费力越来越低。而民营企业很难真正参与到4万亿投资计划当中,继续让产业过冷或过热发展,最终将导致我国内需持续萎缩,国家经济面临全面萧条。

实现藏富于民

郎咸平认为,政府拯救经济的目的很明确,但方向不对。继续将资金投向基建的确可以带来靓丽的GDP增长,但如果不能真正改变制造企业生存的现状,或许仍然会有更多的人面临失业的威胁。“政府在公用事业上的投资的确可以带动一部分就业,但那毕竟是少数,我国90%的就业仍然是由占经济比重70%的民营经济提供的,这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民营经济雇用了90%以上的劳工,只有扶持民营经济,增加企业利润,才可能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并提高居民收入,实现藏富于民。”

扩大投资的措施篇5

[关键词]金融危机;宏观经济刺激政策;成效;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1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0)01-0032-06

[收稿日期]2009-12-23

[作者简介]姜爱林(1964-),男,湖北襄樊人,经济学博士后,教授,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所经济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事关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的成败。应对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出台经济增长的具体措施,构建了刺激经济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政策。该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主要集中在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一季度,本文引用的若干政策文件也主要为这一时期的文件,同时,参考有关研究文献,由此探讨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与种类、成效、问题与建议等有关问题,以帮助有关部门全面、正确认识,灵活应对,提高经济政策措施的执行效率,丰富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及其体系。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与种类

1.宏观经济政策:特点与形式

面对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与以往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制定的及时性。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所制定的政策文件都十分快速、及时。一经研究决定,立即付印实施。二是制定的权威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或单独行文;地方省委省政府联合或单独行文;两个以上甚至是5个政府组成部门联合行为。既有机构的权威性,也有联合的权威性。三是制定的偏经济性。绝大部分制定出台都是经济政策文件,个别是其他问题。有的文件标题即可看出,有的是专门制定经济问题,有的是以经济为主,有的是间接反映经济问题。四是制定的双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双转向是其最显著特点。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迅速而大幅度的调整: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扩内需”,实施“双转向”,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双转向”。五是制定的结合性。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体现了“多个结合”:短期效应和长远利益相结合;调控经济和改善民生相结合;刺激经济和经济转型相结合;着[国内和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相结合;增强信心和赢得民心相结合;应对风险与抢抓机遇相结合;稳定出口与扩大内需相结合等。

宏观经济政策形式:①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决策形式主要有: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会议,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组成部门办公会等。2008年到2009年一季度,国务院先后召开了多次应对金融危机的会议。比较重要的会议有:一是2008年11月5日召开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措施会议。二是2008年11月10日召开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三是2008年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②宏观经济政策文件表现形式主要有:中发[×××] ×号;中办发[×××] ×号;国发[×××] ×号;国办[×××] ×号;组成部门单独文件与联合文件等。例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的通知(中办发[2008]18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08]117号)》等。

2.宏观经济政策:文件种类与措施种类

(1)宏观经济政策文件的种类

国家层面文件:国家层面文件主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务院组成部门等制定出台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文件。主要有:①《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国务院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国发[2009]25号)》;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的通知(中办发[2008]1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126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若干政策的通知([2008]12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13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2008]134号)》;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08]117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关于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稳定劳动关系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09]18号)》;《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外商投资项目采购国产设备退税有关政策的通知(国税发[2008]12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继续用好国外优惠贷款促进经济增长的通知(发改外资[2009]457号)》;《财政部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9]52号)》。

地方层面文件:地方层面文件主要是地方党委、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组成部门等制定出台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文件。主要有:①《辽宁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方针、促进全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意见(辽委发[2008]18号)》;《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皖发[2008]23号)》等;②《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帮扶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若干措施的通知(京政发[2009]5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稳定就业局势的意见(黑政发[2009]11号)》等;③《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地方税务局、自治区经济委员会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通知(内劳社办字[2009]8号)》等。

(2)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种类

宏观经济政策措施依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①从隶属关系看,可分为中央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措施与地方宏观经济政策。如《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帮扶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若干措施的通知(京政发[2009]5号)》。②从区域大小看,可分为全国性宏观经济政策措施与部分地区宏观经济政策。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126号)》与《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促进金融业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大政发[2008] 96号)》等。③从政策本身的综合与否看,可分为综合政策措施、行业政策措施与专项政策措施。综合政策措施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的通知(中办发[2008]18号)》与《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皖发[2008]23号)》等;行业政策措施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131号)》与《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皖发[2008]19号)》等;专项政策措施如税收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职业培训政策、帮扶企业发展政策等方面措施。

二、宏观经济政策评估:成效

中国经济已经复苏,下滑衰退已过去。中国政府的一揽子刺激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对拯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形的实际效果、权威统计数据和拉动比率有力验证了这一假说。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与效果可以从定性、定量的视角进行论述。

1.定量描述方面成效

定量描述方面,其成效具体表现在:一是对拉动全社会投资和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中央“快重准实”的总体要求,各地各部门迅速完善落实中央投资项目组织、政策、监管三大保障体系,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在中央扩大投资政策带动下,全社会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前9个月全社会投资增长33.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农业和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等民生工程投资均同比大幅增长42%~72%。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9%,增幅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提高1个和2.8个百分点。[1]

二是为进一步加强“三农”和改善民生夯实了基础。加强农村民生工程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善、农村公路、农村沼气、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成了一大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在今年四批中央投资中,用于民生工程的投资占比超过50%。截至8月底,已建成1.1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项目,改造农村初中校舍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建成廉租住房27万套、开工建设126万套;解决2,27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沼气项目247万户、农村公路20万公里、农村电网各类线路10.3万公里。[1]

三是积极推进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把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攻方向。中央投资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安排200亿元中央投资用于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明显加快,重大装备本地化工作积极推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开工建设了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抓手,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城市污水垃圾设施及配套管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建设。截至8月底,已建成污水处理能力518万吨/日,垃圾处理能力1.6万吨/日,形成节能能力标准煤669万吨、节水能力1.31亿吨。

四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力有序开展。着[于缓解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长远发展增强后劲。哈大、武广、南广、贵广等一批重大铁路项目加快建设,投产里程近1,500公里。南水北调等大中型水利工程进展顺利,已基本建成近1,500个大中型水利项目。公路、机场、城市电网改造有序推进。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方针,加快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截至8月底,已完成投资5,050多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50.5%,实现了时间过半、投资完成过半。其中,城乡住房投资完成规划任务的73.4%,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成40%以上,原定的三年目标任务有望在两年内基本完成。

五是4万亿投资可创造5,000万个就业岗位。就业被认为是此次经济刺激计划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学界普遍认为,之所以将增长目标定为8%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考虑到就业由此决定的社会稳定的目标。据测算,在当前的投资结构下,此次四万亿投资可以创造出5,000万个就业岗位。

2.定量分析方面成效

(1)上半年一揽子计划成效(2008年12月~2009年6月)。突出表现为“四个一”:①一个回升:生产增速稳步回升。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1%。分季度看,二季度GDP增长7.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②一个加快:国内需求增长加快。扩大内需是经济企稳回升的动力和抓手。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4.7个百分点。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其中商品房、汽车销售分别增长31.7%和17.7%,成为内需增长中两个较为突出的亮点。③一个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进一步得到加强;二是装备工业较快回升,上半年装备工业同比增长6.7%,比一季度加快3个百分点;三是区域发展协调性有所增强,中西部地区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长均明显加快。④一个改善:民生继续得到改善。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民生仍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上半年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同比增长29.2%,中央财政对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贴支出分别增长49.9%和140%以上。[2]

(2)前三季度一揽子计划成效(2009年1月~2009年9月: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总体形势积极向好。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7,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50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6,47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88,840亿元,增长8.8%。①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粮食有望获得好收成。全国夏粮产量连续六年增产,早稻产量达到3,327万吨,比上年增加167万吨,增长5.3%,全年粮食有望获得好收成。②工业生产增长逐季加快,工业企业利润降幅减缓。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5个百分点。③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加快。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057亿元,同比增长33.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④国内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县及县以下增长快于城市。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676亿元,同比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0%,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⑤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⑥对外贸易继续下降,降幅明显收窄。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5,5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9%。⑦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4,213元。[3]

(3)经济增长拉动比率佐证。根据有关部门估算,大概扩张性的宏观政策对投资的拉动是8个百分点,对零售拉动1.7个百分点,累计起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大概是2.4个百分点左右,现在一般是在8.3~8.4%,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种扩大性的政策的话,这个作用大概是在6%左右。[4]

三、宏观经济政策评估:主要问题

宏观经济政策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多角度去了解。包括项目执行视角、宏观经济视角等方面。

1.项目执行视角问题

(1)审计署审计:发现问题

国家审计署审计情况报告显示,一揽子计划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些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不高。截至2009年3月底,审计抽查的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5个新增投资项目,中央投资资金平均到位率为94%,其中有的项目按工程进度地方配套资金到位仅为48%。从投资完成情况看,由于配套资金未到位、部分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等原因,有些项目不能按计划及时开工,有的已开工项目进展缓慢,一些项目已到位资金闲置,还有个别地方虚报到位配套资金和工程进度,个别项目用新增投资偿还以前年度拖欠的工程款,没有形成新的实物工作量。二是部分政策的实施办法不够完善。如由于税收政策调控目标的多重性,个别高耗能、高排放(以下简称“两高”)企业享受了一些税收优惠;一些企业在利用本企业中间环节产生的废弃物和再生资源进行生产时,没有充分享受到国家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优惠政策;一些扶持中小企业政策操作性不够强,影响了扶持中小企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三是部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规划和管理亟待进一步加强。审计调查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情况发现,由于一些地方在水库安全鉴定和治理上投入不足,审核申报工作不到位,有155座大中型和3,156座重点小型水库病险状况比较突出,需要加强治理。四是金融票据管理把关不严。由于一些基层银行审核把关不严,一些企业利用虚假合同和发票办理票据贴现,部分贴现资金被存入银行谋取利差,而未注入到实体经济运行中。这不仅影响金融对实体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虚增了银行存贷规模,也加大了银行系统性风险。[5]

(2)中央检查组检查:发现问题

2009年上半年中央检查组(即由中央纪委、监察部协调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计署组建)进行了两轮检查,发现七大问题:一是个别部门和地方对中央政策认识还不到位,工作抓得不紧、措施不得力,收到投资计划和投资预算后分解下达不及时,致使总体工作进展比较慢。二是部分地区和单位2009年新增中央投资开工项目开工率比较低,已开工项目进度比较慢。三是一些省区市和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不是很高,配套资金还存在比较大的缺口。四是个别项目单位存在虚报工程进度、完成投资数不实的问题。五是有的项目审批手续不全,申报与实际建设情况不完全一致;有的项目开工以后还未完成土地审批、初步设计、施工许可、环境影响评价等一些手续。六是有的项目没有报批就改变了已经批准的建设内容、规模、工期,存在报大建小或报小建大问题。七是有的项目没有严格执行中央投资资金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等规定,项目资金管理不是很规范。[6]

2009下半年中央检查组进行第三轮检查发现4大问题:一是地方资金到位率偏低。部分地方农业、水利投资项目配套资金到位率偏低。第三批扩大内需中央农业投资项目中,中央投资到位16.86亿元,到位率99%;但地方政府配套投资到位3.1,495亿元,到位率仅仅为49%。二是地方资金严重缺口,回天无力。地方政府无多余财力为项目提供配套资金支持,已经成为4万亿投资中最严峻的问题。2008年11月以来,整个中央投资整体将下发5,500亿左右资金。据此地方和银行资金需要配套1.18万亿左右。但是实际的情况与要求仍存在距离。即便是经济发达的浙江省个别县市配套资金也存在问题。三是一些项目要求地方配套的资金比例偏高。如县医院建设,对西部、中部省份要求地方配套25%、50%。甘肃省去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前两批中央卫生方面投资计划要求该省配套资金24,775万元(实际占项目总额的21.8%),调查反映,该省地方财力难以承担。财政特别困难的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是否不再要求地方配套。四是部分中央投资项目在具体执行中并未能达到三个100%。个别中央投资项目进展不快、资金配套不到位、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到11月,中央投资第三批资金,在卫生系统方面还有3亿多没有下发到甘肃。扩大内需第四批水利投资计划,国家要求10月底前100%开工、地方配套资金100%落实到位、发现问题按期100%整改到位,但截至10月底,项目开工率和地方配套投资到位率尚未达到要求,部分项目的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尚未完成。[7]

2.宏观视角的问题

中国政府一揽子计划政策效应初步显现,但潜伏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结构调整总体进展不快,不少领域产能过剩、重复建设仍很突出,有的甚至还在加剧以及过度依赖投资拉动、正在积累的通胀预期等问题,考验着回升基础尚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的中国经济。

一是产能过剩有增无减,通胀预期大大增加。调结构是一个涉及到经济增长的分量和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中国经济的复苏基础还不太坚固。目前,从各地的投资方向看,不仅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一些地区的投资冲动又有乘4万亿刺激计划之机而再度升温的趋势;违规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的现象又有所抬头。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速显著超越了GDP增速;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速上已经连续保持在28%到29%的水平。高速的广义货币投放量有效地刺激了经济计划的实施,实现了通货紧缩的逆转,但同时对通胀也产生了预期。国际热钱再次涌入,以楼市和股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依然维持高位运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也使得通胀预期大大增加。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应该更多地依靠实体经济,而不能倚重房地产业、虚拟经济等。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对于部分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如不及时加以调控和引导,不仅严重影响国家扩大内需一揽子计划的实施效果和来之不易的企稳向好的形势,而且将错失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市场形势推动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8]

二是投资增长明显过快,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危机中的人们虽然看到了复苏的绿芽,但宏观数据还是让人对结构性问题心存忧虑。中国投资增长过快,投资率明显偏高,而最终消费率不断下降,除了发展的阶段性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收入分配不尽合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基本上取决于需求结构。目前这个消费率太低,固定资产投资率太高,积累与消费比例已经严重失衡。中国经济“失衡并增长”现象是一个悖论,背后体现了复杂而特殊的形成机制。中国一揽子计划空前的信贷扩张和规模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加剧了中国经济的显著失衡。除消费投资失衡外,迄今为止中国国内的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失衡,以及制造业服务业失衡都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加剧的趋势。中国经济“失衡并增长”现象,综合表现在四个方面:“高增长、低就业”问题日趋严重;“重外需、轻内需”、“城市化、二元化”问题;“财政强、保障弱”问题不断突出。4万亿内需刺激方案使得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已经失衡的投资和消费比例将更加失衡。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推高了投资率。伴随着国家4万亿投资落实,中国的投资率已大幅攀升到33%~40%,这已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继1993年投资高峰后的第二个高峰。在投资率突飞猛进的同时,中国的居民消费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1978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为45%,到2004年下滑缩减至35%。消费率之所以下降,根源在于居民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一直在下降,而4万亿投资大部分投向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领域,这将进一步加剧中国产业结构重型化和资本密集化。2009年三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95%,即7.7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中7.3个点是由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在2009年三季度降到了35%以下,由于外贸出口同比下滑,拉低了经济增速。[9]

三是社保医疗建设不足,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虽然也相继出台与民生相关的就业、社保、住房、医疗政策等社会建设政策,但是与“保增长”而迅速推出的4万亿投资的力度相比,中国对于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的投资,财政投入和支出力度仍显不够。因此,如何加大对社会建设的投资,特别是要发挥财政资金在公共服务领域“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应是管理层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就业能否逐步上升是后危机时期最关键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这个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表现出非一致性。就业与经济增长不同步体现为,就业增长率明显低于GDP增长率;就业弹性系数逐年下降。就业弹性由“九五”期间的 0.14下降到“十五”期间的0.12,2008年为0.08,即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仅能带动80万个就业。目前需要积极实施就业增长优先战略,使经济复苏和发展转型在平稳和谐的社会状态中进行。[9]

四、宏观经济政策发展:对策性建议

一是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二是要落实和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落实和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当前特别要高度重视促进民间投资工作,要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抓紧出台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措施意见。

三是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大力调整内需外需结构,不断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13亿人口期待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为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抵御外部风险提供了巨大的内需增长空间,扩大内需是我们的长期战略方针。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提高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任务,作为促进供需平衡增长的重要结合点;把发展服务业与调整需求结构结合起来,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

四是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更加注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方面要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等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占领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提升农业、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

五是加强项目经常性检查工作,完善强化金融监管力度,促进管好用好项目资金。要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和损失浪费等问题的揭示和查处力度,促进管好用好各类资金。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应加强对新增投资项目的跟踪检查,督促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等宏观调控政策,做好项目选择和前期准备工作,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不断提高投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金融监管机构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促进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建立应对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有效监控、预警和应急机制,防范和控制金融系统性风险;特别要加强对票据业务贸易背景的真实性、票据业务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假票据等方面的现场检查。

六是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发展社会事业。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抓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提高统筹层级和保障水平;全面发展教育、医药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4万亿元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答记 者问[EB/OL].国家发改委网,2009-11-28/2009-12-16.

[2]周英峰.中国一揽子计划实施取得四大成效[EB/OL].新华网 2009-07-26/2009-12-16.

[3]国家统计局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会实录[EB/OL]. 省略,2009-10-22/2009-12-16.

[4]王一鸣.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EB/OL]. 省略,2009-10-26/2009-12-16.

[5]张晓松.审计署公布促进经济“一揽子计划”贯彻落实情况 [EB/OL].新华网,2009-05-18/2009-12-16.

[6]柳建云.扩内需资金到位率不足50% 检查组发现七大问题 [EB/OL].大洋网,2009-05-28/2009-12-16.

[7]肖明.中央督查组4万亿督查接近收官[EB/OL]. 省略,2009-11-19/2009-12-16.

[8]唐敏.一揽子计划周年新飞跃 产能过剩通胀预期需警惕 [EB/OL].中国新闻网,2009-11-01/2009-12-16.

[9]熊剑锋.“四万亿”周年:回望中国式复苏路径[EB/OL].星岛 环球网.2009-11-05/2009-12-16;方家喜.后危机时期的中国坐 标[EB/OL].省略/news/gncj/200911/t2658181.htm, 2009-11-06/2009- 12-16.

Effectiveness,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China’s Policy Package to Stimulate Economy

Jiang Ailin

(All-China Federation of Labor,Beijing 100865,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inancial crisis, Chinese government has immediately formulated a package of macroeconomic policies with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hese macroeconomic policies, on the one hand,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mo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n the other hand, have generated many problems. Therefore, stability and continuity of these policies should be guaranteed, and their defects should be promptly dealt with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xecution of macro-economics policies.

扩大投资的措施篇6

要落实国务院制定的这项巨额刺激经济计划,银行毫无疑问得挑起大梁。十项措施中提到了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但银行恰好一直想避开对中小企业贷款。银行是否会响应政策对中小企业放贷投资呢?

扩大信贷投资规模

按照国务院的计划,2008年第四季度先增加中央投资1000亿元,2009年灾后重建的200亿元资金提前安排,最终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4000亿元,需要银行贷款和其他社会资金约2800亿元。

据了解,在2008年底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再投放550亿元贷款,国家开发银行新增贷款400亿元。农业银行在确保完成全年3600亿元信贷计划的基础上再增加500亿元。而建设银行也决定,年底前新增的信贷投放在300亿至500亿元之间。中小银行中,中信银行提出年底前新增150亿元贷款,北京银行拟从年底至2009年新增550亿元授信额度,光大银行已调整2009年度预算方案,预计2009年新增有效投放600亿元。12月初中国银行也表示,从年底到2009年,中行对重点行业重大项目贷款投放金额将超过3000亿元,而2008年年内中行对企业新增授信额度也将超过6000亿元。

国务院十项措施提出了多项投资领域,其中也比较倾向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但对商业银行最具吸引力的还是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朱小黄说,目前更加关注的是拉动经济的投资项目,如基础设施方面。此外,某些消费信贷和小企业信贷也是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的基本取向。

出台措施引导信贷投放

为贯彻落实十项措施,央行于2008年11月10日出台了引导银行信贷投放的五项措施,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包括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等。

在这些措施中,央行表示要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中小企业、三农、灾后重建、助学、就业等的信贷支持,加大对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过剩产能向外转移、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出口信贷的规模,探索在出口信贷中提供人民币中长期融资,并限制“两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及产能过剩)行业贷款。

紧接着11月11日中国银行宣布,出台十大措施,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主要支持内容包括干线铁路机场建设项目,中心城市市政建设项目,自主创新项目,高资质的医院、学校建设,省级政府主导的农村公路电网水利改造项目,房地产业,优质中小企业、出口企业,地震灾区重建等。

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说,为保证这些措施落实到位,中国银行将对相关配套政策进行调整。如取消对各分行人民币公司贷款新增规模的限制,促进各分行增加有效信贷投放;调整经济适用房开发商的新客户准入权限,一级分行和总行直属分行可自行审查批准经济适用房的新客户准入;对总行级重点客户、部级重点工程、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西部重点资源项目实行“因客授权”,扩大分行的授信审批权限等。

此外,工商银行提出的“十个支持、十个促进”中,首先就是积极支持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项目,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农行公布紧急出台八项信贷服务“三农”措施,明年新增“三农”和县域信贷投入规模1000亿元以上。而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则成为其贷款投放的重点。

银行谨慎发放贷款

四万亿的投资额度,银行贷款将至少占到一半以上。不过从各银行的措施来看,信贷投资仍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首要方向。中国银行提出的十大措施中,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内容,就占到了极大比重。交通银行国际分析师杨青丽认为,目前经济下行趋势难以改变,银行为了寻求安全,只能将贷款投到相对好的地方,2009年银行信贷投放重点都会是国务院部署的刺激经济十项措施。有人担心,银行对政府项目和大项目的支持,有可能挤出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贷款。

对此,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货币政策从紧的时候融资难,而目前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中央采取适度放宽的货币政策,虽说从中央到地方都说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但中小企业要真正快速得到一笔贷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小企业信贷额度小、成本高、利润薄,而且普遍存在着财务监控薄弱、经营状况不稳等方面问题,这些都制约着为中小企业放贷。

银行贷款依旧是有保有压,商业银行高管称,风险评估的标尺不会轻易放松,会按照风险收益平衡的原则考虑具体的投放对象。中信银行内部认为,对房地产、出口型行业等受宏观调控和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行业,发放贷款时应依旧保持谨慎,其他的“两高一剩”企业贷款也要控制。

2008年11月10日银监会公布主席刘明康在山东调研时称,要加大针对一些行业和集团客户风险的管理,加大信贷资金管控效力,尤其是对生产经营两头面对国际市场的出口型企业贷款,严格落实有效抵押担保等措施。

王兆文也表示,在落实十项措施的过程中,中行将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坚持“合规经营、风险可控和资产质量稳定”的原则,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对于遇到暂时困难但未来发展仍看好的企业,积极予以扶持;对于发展前景不好的问题客户,要加大不良清收力度,确保资金安全。

扩大投资的措施篇7

刚刚结束的区委十二届十次全委会和区经济工作会上,区委、区政府确定了未来一个时期的“3421”发展思路、明确了奋斗目标和工作措施,这无疑是在新形势下作出的科学正确抉择,我们都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的决定上来,做到言行一致抓发展,步调一致破难关,满怀信心地迈向新目标,取得新辉煌。

今天下午的会议就是对区委十二届十次全委会和区经济工作会精神的深化和落实,是迈出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一步。今天,我们召开全区扩大内需项目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积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重大机遇,总结近段时间我区向上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工作情况,安排部署项目推进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找准经济增长的着力点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内经济也正经受多年来最大的挑战。合川也不例外,一段时期以来,我区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工业投资增长放缓。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从20**年12月开始到2010年底将拿出1.18万亿元的中央资金,带动4万亿的投资规模,随之,重庆也出台了12条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是国家和重庆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形势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更为合川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机遇。

第一,要充分认识保持我区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重要性和有利条件。区委、区政府确定明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要增长15.5%,力争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力争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财政收入增长20%。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充分发挥投资第一动力,必须通过一大批的项目实施来保证我区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正因为如此,区委全委会确定了100项重点项目、投资规模123亿元来支撑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为了保增长、扩内需,明年国家将坚持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注重综合运用减税、扩大中央政府投资等多种手段加大保障民生、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这必将为我区保增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把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任务,按照国家政策的要求,加大内需项目的谋划和争取力度,确保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不低于去年的增长速度。

第二,要充分认识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时效性,把争取投资和项目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危机是经济的自我完善,其发展过程就像一个波动的曲线,从高峰到低谷,再从低谷到高峰,危机持续的时间跨度因其程度和发展的环境而异。这就意味着,我们当前扩大内需的政策会因经济的上下波动而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可以看出,国家以大投资摆脱危机的愿望是强烈的,也是迫切的。目前,中央投资已经确定了投向,将很快落实。为争取这些资金,项目之争将更加激烈,如果我们抓得不紧,工作拖拉,就极可能丧失这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项目谋划和争取工作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全区上下齐心协力,科学谋划、积极争取项目,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一批质量最好、成熟度最高的项目报上去,努力争取国家的最大支持,以争取投资和项目的大突破,为保持我区明年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要充分认识争取国家和重庆支持的重要性,把相关基础工作做得更加完善。在这次争取项目和投资工作中,全区上下积极努力,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行动快、工作实、效果好,在今年新增中央1000亿投资中,我们争取到7114.2万元,重庆市补助资金340万元,预计还会有一部分城网建设资金。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在争取对接项目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工作进展不平衡,上急下不急,有的被动应付;项目基础工作不扎实,有的项目要件不完备;政策把握不到位,项目规划的层次不高,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大项目少;有的部门在国家重庆专项资金分配中,没有争取到应有的份额。为此,我们一定要立足争取国家和重庆的大力支持,提高项目争取工作的成效,扎实做好项目谋划和项目申报等基础工作,工作要更超前一些、更主动一些,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创新性。

二、加强领导,确保项目和投资落到实处

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建设时间紧、要求高,能否按中央要求尽快形成实物工程量,对于增强信心,带动各方面投资,形成有效需求,防止经济大幅下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家监察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已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本轮中央新增投资使用情况进行巡查,其力度和覆盖范围将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如果中央投资项目管理不规范,导致项目投资效益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将直接影响我区进一步争取中央投资,丧失新一轮发展机遇。大家要知道,每一个扩大内需的投资项目,区政府都与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的。区政府也与各项目主管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因此,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中央投资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以良好的项目管理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佳效果。

(一)抓好开工启动,做到速度快、质量好。12月初,区政府召开了扩大内需专题工作会,成立了领导小组,区财政安排1123万扩大内需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和预安排了213万业务经费,全力确保该项工作。12月23日,钓鱼城景区石照县衙维修保护工程开工,这是我区第一个新增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希望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职责,抓好相关工作落实,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促成新增中央投资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和采购订单,拉动当期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国土、规划、建委等部门要提高办事效率,积极主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同时要强化规范招投标工作,坚持公开招投标,坚持按程序招投标,从技术上缩短时间。中央要求所有项目要在20**年12月20日开工,现在时间已过,所以我们不能再拖,最迟要在2009年1月中旬开起工来。

(二)明确责任主体,做到特事特办、从严把关。各行业主管部门是中央投资项目的责任主体,也是第一责任单位,负责实施项目,指导、督促业主单位全力完成项目建设。同时,请各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向区分管领导汇报,特别是开工时间要求、招投标相关要求。强化施工组织工作,确保按要求开工,按规范管理,要在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加快审核的同时,必须严格稽察,严防政府投资用于不符合规定投向、不符合管理要求的建设项目,严防用于楼堂馆所项目,严防用于“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严防截留挪用、滞留不用和铺张浪费,严防“豆腐渣”工程和中饱私囊。区发改委负责牵头组织和统筹协调工作。区财政局负责中央项目资金的管理,筹集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和本级配套资金。业主单位要积极配合相关主管部门开展前期工作,严格按照政府投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做好中央投资项目的档案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

(三)严格中央投资项目资金管理。中央投资资金是“高压线”,各部门、业主单位不得截留挪用、滞留不用和浪费建设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实行“专账管理”,确保中央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率。中央投资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由区财政局统一印制报账申请表,施工单位根据工程进度和合同提出用款申请,项目业主单位、监理单位、行业主管部门签署意见,送区发改委审核后,由区财政局将资金直接拨付给施工单位。

(四)加强跟踪监督检查。这次列入国家投资计划的14个项目要拿出资金使用方案,把钱尽快花出去,并且用当其时,用出效果,不能出任何问题。区纪委、区监察局要下发专门文件,组织督查组,及时定期对各项目主管局和单位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区监察局和区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做好迎接中央督查组检查的准备,随时接受监督检查。检查期间,区分管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到场,各责任部门汇报。汇报要抓住要点,按项目批准的资金进行汇报,不得汇报土地等其他问题。

三、科学谋划,切实做好2009年项目资金争取工作

明年,中央政府投资正常预算规模为1604亿元,安排中央财政灾后重建基金1300亿元,再增加2000亿元(包括今年的1000亿元)的中央政府投资。我们务必采取各种措施,力争落地更多中央投资带动合川投资增长。

一要在谋划项目上下功夫。两个重点:一是产业项目。中央在研究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培育壮大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比如,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编制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9个重点产业振兴规划,作为近期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行动方案,并作为项目审核依据,我们必须迅速行动,争取更多项目入围。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密切关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走势,谋划一批有利于推动合川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的项目,谋划一批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和装备水平、增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应用能力、促进规模扩张和迅速做大做强的项目,谋划一批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以此提升我区经济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力。二是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今年新增中央1000亿以及今后几年的4万亿投资,大部分倾向于民生和基础建设,其中投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以及铁路、公路等基础建设投资共2.45万亿,所占比例过半,这意味着我们在争取基础建设项目方面的空间相对要大一些。我们必须抓住这次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结合推进城市转型,按照规模要大、层次要高、质量要好的标准,抓紧谋划一批城市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治污排污、城乡区域性防洪等方面的重大工程项目。各部门要统筹搞好建设规划、协调调度、项目可研论证和筛选等相关工作,对照国家政策,逐一核查是否还有漏报和有望对接的项目,争取尽可能多的项目挤进国家和重庆投资计划。

二要在汇聚各方资源、齐心协力上下功夫。在本轮新增1000亿投资的争取工作中,体现了我区各部门优良的协作精神和宽广的全局意识,为上亿资金的取得创造了条件、抢抓了时间。在此,我向大家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但在上一轮申报项目过程中,我们有很多项目存在前期要件不全等问题,影响了项目申报效果。因此,今后在谋划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严肃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做到要件要全、措施要实、行动要快、标准要高,确保申报工作不断取得成效。特别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各部门协同作战的全局意识,进一步深化和做实各部门对口争取上级部门的认同和支持,做到左右齐心、上下一致,为09年争取更多的项目投资合川。

扩大投资的措施篇8

刚刚结束的区委十二届十次全委会和区经济工作会上,区委、区政府确定了未来一个时期的“3421”发展思路、明确了奋斗目标和工作措施,这无疑是在新形势下作出的科学正确抉择,我们都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的决定上来,做到言行一致抓发展,步调一致破难关,满怀信心地迈向新目标,取得新辉煌。

今天下午的会议就是对区委十二届十次全委会和区经济工作会精神的深化和落实,是迈出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一步。今天,我们召开全区扩大内需项目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积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重大机遇,总结近段时间我区向上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工作情况,安排部署项目推进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找准经济增长的着力点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内经济也正经受多年来最大的挑战。也不例外,一段时期以来,我区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工业投资增长放缓。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从年12月开始到2010年底将拿出1.18万亿元的中央资金,带动4万亿的投资规模,随之,也出台了12条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是国家和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形势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更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机遇。

第一,要充分认识保持我区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重要性和有利条件。区委、区政府确定明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要增长15.5%,力争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力争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财政收入增长20%。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充分发挥投资第一动力,必须通过一大批的项目实施来保证我区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正因为如此,区委全委会确定了100项重点项目、投资规模123亿元来支撑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为了保增长、扩内需,明年国家将坚持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注重综合运用减税、扩大中央政府投资等多种手段加大保障民生、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这必将为我区保增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把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任务,按照国家政策的要求,加大内需项目的谋划和争取力度,确保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不低于去年的增长速度。

第二,要充分认识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时效性,把争取投资和项目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危机是经济的自我完善,其发展过程就像一个波动的曲线,从高峰到低谷,再从低谷到高峰,危机持续的时间跨度因其程度和发展的环境而异。这就意味着,我们当前扩大内需的政策会因经济的上下波动而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可以看出,国家以大投资摆脱危机的愿望是强烈的,也是迫切的。目前,中央投资已经确定了投向,将很快落实。为争取这些资金,项目之争将更加激烈,如果我们抓得不紧,工作拖拉,就极可能丧失这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项目谋划和争取工作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全区上下齐心协力,科学谋划、积极争取项目,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一批质量最好、成熟度最高的项目报上去,努力争取国家的最大支持,以争取投资和项目的大突破,为保持我区明年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要充分认识争取国家和支持的重要性,把相关基础工作做得更加完善。在这次争取项目和投资工作中,全区上下积极努力,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行动快、工作实、效果好,在今年新增中央1000亿投资中,我们争取到7114.2万元,市补助资金340万元,预计还会有一部分城网建设资金。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在争取对接项目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工作进展不平衡,上急下不急,有的被动应付;项目基础工作不扎实,有的项目要件不完备;政策把握不到位,项目规划的层次不高,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大项目少;有的部门在国家专项资金分配中,没有争取到应有的份额。为此,我们一定要立足争取国家和的大力支持,提高项目争取工作的成效,扎实做好项目谋划和项目申报等基础工作,工作要更超前一些、更主动一些,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创新性。

二、加强领导,确保项目和投资落到实处

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建设时间紧、要求高,能否按中央要求尽快形成实物工程量,对于增强信心,带动各方面投资,形成有效需求,防止经济大幅下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家监察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已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本轮中央新增投资使用情况进行巡查,其力度和覆盖范围将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如果中央投资项目管理不规范,导致项目投资效益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将直接影响我区进一步争取中央投资,丧失新一轮发展机遇。大家要知道,每一个扩大内需的投资项目,区政府都与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的。区政府也与各项目主管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因此,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中央投资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以良好的项目管理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佳效果。

(一)抓好开工启动,做到速度快、质量好。12月初,区政府召开了扩大内需专题工作会,成立了领导小组,区财政安排1123万扩大内需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和预安排了213万业务经费,全力确保该项工作。12月23日,钓鱼城景区石照县衙维修保护工程开工,这是我区第一个新增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希望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职责,抓好相关工作落实,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促成新增中央投资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和采购订单,拉动当期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国土、规划、建委等部门要提高办事效率,积极主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同时要强化规范招投标工作,坚持公开招投标,坚持按程序招投标,从技术上缩短时间。中央要求所有项目要在年12月20日开工,现在时间已过,所以我们不能再拖,最迟要在年1月中旬开起工来。

(二)明确责任主体,做到特事特办、从严把关。各行业主管部门是中央投资项目的责任主体,也是第一责任单位,负责实施项目,指导、督促业主单位全力完成项目建设。同时,请各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向区分管领导汇报,特别是开工时间要求、招投标相关要求。强化施工组织工作,确保按要求开工,按规范管理,要在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加快审核的同时,必须严格稽察,严防政府投资用于不符合规定投向、不符合管理要求的建设项目,严防用于楼堂馆所项目,严防用于“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严防截留挪用、滞留不用和铺张浪费,严防“豆腐渣”工程和中饱私囊。区发改委负责牵头组织和统筹协调工作。区财政局负责中央项目资金的管理,筹集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和本级配套资金。业主单位要积极配合相关主管部门开展前期工作,严格按照政府投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做好中央投资项目的档案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

(三)严格中央投资项目资金管理。中央投资资金是“高压线”,各部门、业主单位不得截留挪用、滞留不用和浪费建设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实行“专账管理”,确保中央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率。中央投资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由区财政局统一印制报账申请表,施工单位根据工程进度和合同用款申请,项目业主单位、监理单位、行业主管部门签署意见,送区发改委审核后,由区财政局将资金直接拨付给施工单位。

(四)加强跟踪监督检查。这次列入国家投资计划的14个项目要拿出资金使用方案,把钱尽快花出去,并且用当其时,用出效果,不能出任何问题。区纪委、区监察局要下发专门文件,组织督查组,及时定期对各项目主管局和单位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区监察局和区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做好迎接中央督查组检查的准备,随时接受监督检查。检查期间,区分管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到场,各责任部门汇报。汇报要抓住要点,按项目批准的资金进行汇报,不得汇报土地等其他问题。

三、科学谋划,切实做好年项目资金争取工作

明年,中央政府投资正常预算规模为1604亿元,安排中央财政灾后重建基金1300亿元,再增加2000亿元(包括今年的1000亿元)的中央政府投资。我们务必采取各种措施,力争落地更多中央投资带动投资增长。

一要在谋划项目上下功夫。两个重点:一是产业项目。中央在研究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要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培育壮大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比如,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编制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9个重点产业振兴规划,作为近期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行动方案,并作为项目审核依据,我们必须迅速行动,争取更多项目入围。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密切关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走势,谋划一批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的项目,谋划一批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和装备水平、增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应用能力、促进规模扩张和迅速做大做强的项目,谋划一批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以此提升我区经济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力。二是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今年新增中央1000亿以及今后几年的4万亿投资,大部分倾向于民生和基础建设,其中投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以及铁路、公路等基础建设投资共2.45万亿,所占比例过半,这意味着我们在争取基础建设项目方面的空间相对要大一些。我们必须抓住这次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结合推进城市转型,按照规模要大、层次要高、质量要好的标准,抓紧谋划一批城市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治污排污、城乡区域性防洪等方面的重大工程项目。各部门要统筹搞好建设规划、协调调度、项目可研论证和筛选等相关工作,对照国家政策,逐一核查是否还有漏报和有望对接的项目,争取尽可能多的项目挤进国家和投资计划。

二要在汇聚各方资源、齐心协力上下功夫。在本轮新增1000亿投资的争取工作中,体现了我区各部门优良的协作精神和宽广的全局意识,为上亿资金的取得创造了条件、抢抓了时间。在此,我向大家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但在上一轮申报项目过程中,我们有很多项目存在前期要件不全等问题,影响了项目申报效果。因此,今后在谋划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严肃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做到要件要全、措施要实、行动要快、标准要高,确保申报工作不断取得成效。特别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各部门协同作战的全局意识,进一步深化和做实各部门对口争取上级部门的认同和支持,做到左右齐心、上下一致,为09年争取更多的项目投资。

上一篇: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范文 下一篇:房地产营销的价格策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