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

时间:2022-09-15 04:54:43

扩大内需: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

提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对外需的依存度过高,而内需一直处于疲软态势,其增长相对乏力。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具有世界公认的巨大国内市场,发挥国内市场这个优势,可以带来无穷的利益。在内、外需双轮驱动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内需上,是实现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扩大内需的必要性

1、扩大内需取决于我国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它需要积极扩大内需,这是一个长期战略。我国加入WTO以后成为世界上一个开放型经济大国,我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我国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占世界总量比重的7.3%和6.1%,居世界第三位。我国确实要面对如何利用两个市场、利用两个资源的问题。因此,积极扩大内需和充分利用外需是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两大互补性政策。我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内部存在不平衡性,所以扩大内需不是要加大不平衡性,而是要减弱不平衡性。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正处于调整上升时期。进一步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加快西部大开发、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等都需要大量的投入。我国是有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同时,目前我国粮食、外汇储备充裕,财政收入连年增长,利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这些都为扩大内需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还有一些明显的利好因素支撑内需的增加,如最引人注目的是北京申奥成功。据国家统计局估计,由奥运带动的投资与消费将拉动我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零点三个百分点以上。

2、充分利用内需,可以改善我国和世界贸易之间的不平衡性。现在我国的出口大于进口,2005年贸易顺差超过1000亿美元。一方面我们还没有很好地利用进口比较优势,特别是进口农产品、能源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外贸连续保持快速增长,贸易顺差不断加大,贸易摩擦不断增多,这些是对我们不利的。这就需要我们主动调整自身贸易增长模式,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3、外需增长乏力。外需虽然一直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外需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制性也可能会给我国经济带来麻烦,过分倚重外需来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不是长久之计,特别是我国这样一个大国,经济要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只能依靠自己。我国具有世界上前景最为广阔的潜在消费市场,世界各国均把目光投向我国并展开了争夺我国市场的大战,我们怎能对自己的优势视而不见而舍近求远呢?

另外,最近几年国际贸易环境不断恶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的趋势,一些国家采取技术壁垒、反倾销、保障措施等手段对我国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进行限制,对我国出口非常不利;人民币的升值又减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使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强大的价格竞争压力,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我国的出口。

从全球来看,任何一个大国的经济发展都是依靠国内需求的增长。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依靠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也应是必然选择。

二、扩大内需的四大突破口

1、提高居民购买力,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扩大内需首先应解决居民的消费需求增长问题。其关键就是要提高居民的购买力进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目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应该尽快提高居民工资收入。我国政府已经两次增加了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并首次实行全年发放13个月工资,目的就是要提高居民的收入。对于城镇居民,重点是要对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提供帮助。政府应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如给予资金上的支持、税收优惠,鼓励发展集体、个体和私营等多种经济,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使每个下岗人员能根据市场需要重新掌握一门技能。通过社区组织、市场中介机构,建立就业信息网,促进下岗人员和失业人员再就业,从而增加他们的收入,刺激这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需求。对于农村居民,要增加他们的收入,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首先,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有市场前景的优质农副产品,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其次,积极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再次,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和农技培训,增强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提高掌握和运用农业技术的本领。第四,鼓励、引导、支持乡镇企业发展,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创造条件。

2、加快二元结构转型。目前,我国内需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是和我国的增长模式相关的,特别是我们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今后要解决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核心就是要加快二元结构转型,为转移农业劳动力创造更多的非农业岗位和灵活就业岗位,从低劳动生产率产业转向较高劳动生产率产业,从低收入部门转向较高收入部门,从低消费水平居住地转向较高消费水平居住地。这个过程需要花很长时间,但这是根本性的结构转变问题,既促进经济增长,又促进扩大内需。

3、增加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提高政府消费比重。我国政府消费增长幅度滞后于经济增长幅度,属于国际上较低的水平,致使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比重下降,形成多方面缺位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经济体制下必然产生其与生俱来的市场失灵,政府必然要采取宏观调控进行矫正,用财政政策这只强有力的看得见的手进行矫正:一是“三农”方面,提高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如提高农村水电邮路学校等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二是公共教育方面,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3%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9%,因此教育投资要提高;三是社会保障方面,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现在养老保障的覆盖面只有15%,绝大多数人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广大农村群众更不沾边;四是公共卫生方面投入不足,特别是山区边远地区更加缺医少药。这些都需要增加政府消费加以解决。

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人们形成稳定预期,从而敢于消费的根本保证。我们应抓住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矛盾,减轻居民有钱不敢花的心理压力,使人们正确了解改革后个人负担的状况,减少居民消费预期的不确定因素,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制度和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制度,将该制度实施范围扩大到县级企业。因此,一方面政府应增加企事业单位职工的收入水平,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缩小贫富差距;另一方面要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各项保障基金的足额上缴和管理,不断扩大保障范围,特别是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把各种潜在的消费转化为现实消费。当劳动者在遭遇疾病、年老和失业等不可规避的风险时,能得到一定的保险津贴和相关服务,以保证基本生活不至于陷入困境。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公民,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给予一定的资金和物资救助以保证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对教育的收费,应采用严格控制的办法,收费增长速度不能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收费的数额也不能超过人均收入的一定比例。对工资中以前不含的住房补贴等部分应给予补偿,同时政府对低收入者应建立廉价低租金制度,以福利形式给予补助。随着我国社会保障范围由小到大,保障项目由少到多,保障水平由低到高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生活无后顾之忧,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就会增加即期消费。

上一篇:电子商务对现代商品流通的影响 下一篇: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