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同阶段的舞蹈发展与舞蹈编导创作

时间:2022-09-20 01:28:41

浅谈不同阶段的舞蹈发展与舞蹈编导创作

摘 要:无论在校园、街头还是剧院以及广场,当我们一起欢歌共舞的时候,体会到只有通过自己身体的舞动,才能把内心激动的情感充分表现出来;舞蹈给自己、他人乃至社会带来的愉悦和审美感受是语言文字难以言状的。中国的舞蹈经历了各阶段的创造、融合、延续至今,无不为其的发展感慨。

关键词:中国舞蹈;原始时期;汉唐舞蹈;发展;舞蹈编导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126-02

中国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以历史文化的悠久绵长著称于世,而灿烂的中国艺术多姿多彩的发展,又是这古文明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大标志。灿烂的中华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它从源头的点点滴滴,时疾时徐,时溢时缓,终于汇成了今天的大海。在漫长的时空历程中,有清波潋滟,也有急流回旋,但它始终奔腾不息,纵横恣肆于神州大地上,奔向前方,奔向未来。这种原始的艺术形态产生之后,就成为人类在漫长发展道路上的忠实旅伴,陪同人类从幼年到成人,从蒙昧进入文明。其间,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的时间流程,无不或深或浅地在乐舞艺术中留下了痕迹。因此,不仅是对艺术史的研究,作为对人类生产劳动、生活方式、、民情民风、伦理观念、道德规范、审美情趣,我国古代舞蹈在原始社会中渡过了萌芽、形成期,大致在青铜时代已经成熟,然后在封建社会中进一步发展,历汉至唐,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期,自宋以后,随艺术领域的整体变动而进入转型期,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的元明清时代,舞蹈对戏曲艺术的小发展产生了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即使被称为“艺术之母”的舞蹈,尽管古文献中有不少的记载,而真正被人们了解先民的体态鲜活、生机盎然的舞姿,却还是1973年在青海省出土的一只陶彩盆中的刻画出的舞者形象得知。足以见得作为艺术形态之一的舞蹈形式的发展过程是多么的出彩,也是需要我们慢慢研究其艺术和社会等多方面的价值。

一、祖先之舞奠定舞蹈编导的基础

在遥远的年代里,我们的祖先因劳动创造了他们自己的同时也厚育了华夏民族大约170万年前的原始时期。人类的群体生活需要交流思想和感情,人们用手势及其他形态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慢慢的孕育了舞蹈的因素。随之,两万四千多年前的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山顶洞人通过小石珠、砾石、兽牙、贝壳等装饰品来美化自己,产生了美的观念,使人在某种精神上享受的原始舞蹈大约在这个时候产生了。

传说中歌舞的创始人即最早的舞蹈编导,“帝”的八个儿子。他们敲击石片手舞足蹈,虽然不能直接产生任何物质产品,但是通过舞蹈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的同时感受集体力量,从而猎获更多鸟兽,兴旺氏族,因此,劳动生殖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也是舞蹈产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原始舞蹈也就不可避免的、必然的反映了这两个方方面的内容——劳动和生殖崇拜。原始社会时期部落和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频繁的战争生活造就了习武、模拟战场、庆祝胜利等舞蹈的表现内容,我们习惯性的把此类舞蹈称作“武舞”。通过各种文献传说、石岩画,甚至民间遗留保存下来的此类舞蹈,让我们真实、生动的亲临了当时宏伟的场面。原始社会时期由于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的无法理解,迷信冥冥之中有万能的神在主宰一切,便产生了宗教的观念,同时也产生了宗教祭祀的舞蹈——巫舞。巫舞中有高难度的动作和技巧,加上一些装神弄鬼的花招和道具,也增添了它的神秘感和欣赏价值。原始居民作为最早的舞蹈编导,把和自己生活内容相关的劳作、战争、繁衍后代以及对自然形态的崇拜等内容通过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是单一的生活生产模式变得丰富,同时也对后续舞蹈的发展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

二、舞蹈重大发展中的汉代舞蹈

经历了夏商奴隶社会和两周、战国“七雄”各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王朝呈现出了中国舞蹈发展阶段的新盛时代。在秦王朝农民起义的风暴结束后,取而代之的汉王朝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具体表现在舞蹈活动的普遍新盛,乐舞百戏等表演艺术的水平大幅度的提高,许多著名的舞蹈和舞蹈艺人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

“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舞蹈等多种民间艺术的综合表演形式,又叫做“角抵奇戏”,出了百戏外,在后宫和贵族之家还有许多专门以表演歌舞娱人的艺人——女乐。酒宴中,宾主出了欣赏女乐表演外,还有宾客相邀起舞或者即兴舞蹈,抒发舞者内心的喜悦感受。汉代舞蹈一方面继承前代的精华,一方面结合当时政治需要创作了民间风潮的雅乐舞蹈, 雅乐舞蹈的主要内容是“六大舞”,也称“六代舞”,代表六个朝代。为首的据传是起自黄帝的《云门》、《咸池》和《承云》,依次是尧帝传下的《大章》,舜帝的《大韶》,夏禹的《大夏》,商汤《桑林》,然后是现实题材——反映武王伐纣功绩的《大武》,也就是汉王朝时期通在两周时期创造的雅乐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化和发展,加入了更多的民间元素,使其更具生活化更具民族化。

汉代舞蹈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和我们耳熟能详的赵飞燕、戚夫人等艺人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她们通过舞蹈表演时长袖掩面、翘袖折腰等各种带有难度性的舞蹈动作表现了汉王朝时期舞蹈形态的特点以及多对舞蹈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起到推动和促进的作用。汉代的舞蹈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是“舞袖”,古谚“长袖善舞”,可见古人对舞袖的欣赏和喜爱。运用道具作舞,是我国传统舞蹈的一大特点,汉代舞蹈几乎都以长袖作舞,舞袖凌空飘逸,如行云流水,曼妙灵动,千姿百态。舞袖技艺的发展提高,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舞蹈的表演功能。“巾舞”是加长了的舞袖,从而使其更多变化,更具表现力。除“舞袖”外,另一特点是“舞腰”。腰是牵动人身的枢纽部位,它的扭动变化,既舞动了上身,又带动了下肢,使动作前俯后仰,左右倾折,丰富善变,绰约多姿。“舞腰”动作要求舞人练就一身柔功,做到“绕身若环”“柔若无骨”,是很不容易的。“翘袖”“折腰”是当时舞蹈技巧中具有代表性的尖端技术,二者组成了美妙的舞姿,一直传承至今。且看画像石的一细腰女子正在做大动作的舞袖扭腰表演,动作夸张,形神兼备。 汉代人的神仙思想,宿命意识不仅形成了汉代舞蹈浓郁的神秘色彩,汉代辞赋中所描写的“其歌舞欣赏风尚是以悲怆为高”都表现了汉代舞蹈呈现出的艺术色彩、气度风范来看,还具有神秘奇谲,以悲为美的特点。汉代舞蹈所显现出来的情操和艺术品味已达到气若浮云、志若秋霜、令观者叹为观止的境界。其形神兼备、容以表志、舞以明诗的特征,较完美地实现了舞蹈艺术娱乐与教化的双重功能,对中国传统舞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让学生感知音乐的美 下一篇:浅谈普通高校中音乐素质教育的普及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