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课自学法的运用

时间:2022-09-20 01:23:05

初中思想政治课自学法的运用

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鉴于此要求,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自学法的教学指导方法越来越成为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的新宠。当代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是具有独立性,自我表现的欲望强烈,主观能动性活跃,而"自学法",恰恰是顺应了他们的心理状态,符合了心理学意义的客观规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教育界早就认同的规律,虽然在应试教育趋势下,未能被很好地利用,甚至被误解,但在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下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自学法",完全诠释了这一教学规律。通过设计各种适宜的课型并指导一系列的学习方法及操作程序,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人,是真正的主体,因为无论什么课型,都是他们在主动地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永远是导演,只有必要时,教师才登台做个示范,而演出正剧的则永远是学生。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自学法的运用概况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由于自学法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自学法被广泛采用。纵观自学法的运用情况,大致呈现出两个主要特点:首先,教师倾于使用自学法。尤其是在新授内容较易理解、容易接受的新授课和对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复习课中,教师倾向于使用自学法。其次,学生逐渐适应自学法的使用。在自学法不断被采用的过程中,学生也越来也适应运用自学法的教学过程,并通过自学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其实学生学习过程就是认识过程。认识的总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而"自学法",则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增长能力以汲取知识,再以知识内化情感。这是与认识论的规律相一致的。认识论的观点还告诉我们:人的认识过程,本来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的过程。而"自学法"实施的全过程,也正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的过程。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自学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在初中思想政治新课改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重学生发展、重素质教育、重行动指导和重实践活动的特点。自学法正是顺应了这样的教学特点与规律,才逐渐被广泛运用。但在自学法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或多种原因,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与误区。例如,放任学生盲目探究,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问题设计未从学生实际出发等一系列问题等。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学法的运用目的不够明确

运用自学法旨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效地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迁移能力等。因此,自学法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思想政治知识,具备区分是非善恶的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自学法的目的之二就是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自学法的实施过程与教学目标的达成之间没有建立紧密的联系,自学法的运用目的不够明确的情况还是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有些思想政治教师往往把自学法单纯的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方法,单纯的作为完成知识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环节的手段,而不注重与学生能力培养、价值观的导向相联系。由于运用目的不明确,使得自学法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自学法的实施不够科学

在自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种盲从的现象。例如,不从课程内容实际出发,对于不适合使用自学法的教学内容盲目运用自学法;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于学情分析不透彻,盲目运用自学法;不从教学实际出发,教师对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水平估计不足,盲目运用自学法。概括来说,集中体现在两大方面:

(1)没有处理好教师指导和学生自学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对于自学法的具体运用,出现了两种极端:全程包办和放任自流。全程包办主要体现在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由教师全权掌控全部教学环节,学生只能被动的服从教师的"命令"。这样的自学法实施过程无异于"囫囵灌注",这些做法忽视了教学实际,人为地分割了教与学的有机联系,自学法的实施也毫无意义。另一种极端恰好与之相反,放任自流则是在开始教学过程后,将教学主动权全权交与学生,对于学生的学习疑问、学习情况、学习结果,全然"撒手不管"。这两种极端都没有正确处理好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之间的协调关系,都没能实现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之间的统筹安排,最终也无法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2)自学法的实施过程不够完整

上文提到,自学法包括引入指路、自学解疑、巩固练习、重读小结四步骤。在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运用过程中,也一般按照这四步来具体实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缺乏实践运用经验和教学技能不熟练,致使自学法的实施过程和环节不够完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引入指路缺乏科学性。引入指路是为了指明自学方向,暗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此指引学生自主学习。但是,教师在出示教学提纲之时,有时忽视从教学任务实际出发,从而不能正确反映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其次,自学解疑缺乏及时性。自学解疑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合作探究、解决疑问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此过程当中,对于学生的个别疑问给以及时的指导和解答,从而使学生能够透彻完整的理解所学知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有些思想政治教师往往注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忽视学生的个别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不能给与及时地解答。再次,巩固练习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巩固练习的目的是检查与巩固自学效果。其要求是:其一,巩固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对于题目的设计要紧扣教学大纲与教材,从而巩固知识。其二,发现薄弱环节,训练学生解题的技能。要求题目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性,难易结合,从而针对教学薄弱环节,重点击破。但在实际过程中,有些思想政治教师对于题目的设计往往忽视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掌握实际情况,要不是题目设计过于简单化,缺乏针对性;要么题目设计过难,缺乏实效性。这样都达不到巩固练习的实际效果。最后,重读小结缺乏实效性。重读小结是自学法实施过程的最后一环,对于实现自学法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小结的目的是解疑答难,把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构建成体系。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使所学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思想政治教师往往忽视了重读小结这一过程,忽视了这一环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具体操作这一环节是往往敷衍了事,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环节的作用,未能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和体系化,往往造成学生对知识只有一种模糊的认识。

3.自学法的实施效果不够理想

曾经在一本教学杂志上看过这样一句话,"经过一种什么智慧的漏斗,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中,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其实,说的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种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顺利实现知识的传授。同志一向重视自学,他自己指出:"要自学,要靠自己学。"1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将自学法运用于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新课标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实践者。自学法的实施正是顺应了这一教学要求。但从实际情况看,自学法的实施效果不够理想。

上一篇:试论情境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 下一篇:生物工程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