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的分析及数值预报产品的应用

时间:2022-09-20 01:18:59

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的分析及数值预报产品的应用

摘要:本文利用欧洲中心和我国T639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临沂市实况资料和探空资料,对2012年3月17日发生在临沂市的一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

关键词:水汽条件;风力条件;层结条件

Abstract: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European center and China's T639 NWP product information, Linyi city live data and radiosonde data, occurred on March 17, 2012 in Linyi City, a heavy fog weather process diagnosis analysis.

Key words: water vapor condition; wind conditions; stratification conditions

中图分类号:P41

引言:临沂市处在沂河冲积平原中部,为雾多发区,属雾灾脆弱性次高值区。大雾不仅能引起交通事故,而且极大的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临沂地区近30年(1981年-2010年)的年平均雾日数为30.0天。3月份临沂地区雾的日数平均为1.7天,最多为6天。近些年来,随着大气中颗粒物含量的增多,临沂出现大雾天气的频率比往年更高,特别是前期有降水产生,更容易引发大雾天气。各地关于雾的气候特征分析及预报方法研究比较多,前人已经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但是由于雾的成因复杂,目前在实际工作中仍缺乏有效的预报方法。本文通过对2012年3月17日临沂大雾前期各种物理量的诊断分析,以期对这类前期降水引发大雾的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一、资料来源和天气过程选取

临沂本站2012年3月16-17日整点自动站温度露点差、相对湿度、10分钟平均风场、总云量数据,临沂本站周围徐州的16日20时和17日08时t-logp探空资料,欧洲中心和我国T639数值预报模式在16日08时起报17日08时数值预报产品。

二、本次大雾实况及形势背景

3月15~16日临沂市出现小到中雨降水过程,平均降水量为10.6毫米,近地面空气湿度较大。3月17日早晨,临沂市区和各县区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大雾天气,其中沂水、平邑、苍山最小能见度不足50米。(见图1)

图13月17日08时地面实况图

通过分析归纳,临沂大雾的天气形势主要有5类:锋前均压场型、弱高压或脊型、鞍形场型、高压入海型和倒槽(低压)前部型。分析此次大雾形成的原因,前期降水使得近地面层湿度较大,地面为典型的鞍形场型均压场(如图2),临沂上空1km以下有逆温层存在,有利于大气层结的稳定。之前临沂总结的鞍形场均压场类型特征为:(1)鞍形场范围在30-40°N,110~120°E(见图2);(2)临沂位于鞍形场中心(见图2);(3)850hpa风场较弱,风向较乱(见图3)。在此类型的天气背景下,天气晴好、风小、空气湿度大,夜晚易出现大雾。

从17日05时海平面气压场可以看出,鞍形场范围在30~40°N,100~130°E。存在两个低压中心,一个位于朝鲜半岛,另一个位于河套地区以西,临沂位于鞍形场中心,气压场构成鞍形。850hPa风场较弱,并且在临沂地区周围风向不一致。这种均压场和850hPa的风场分布基本符合经典的鞍形场型,有利于大雾形成。

图23月17日05时海平面气压场 图33月17日08时高空850hPa风场

三、要素场诊断分析

1.近地面层实况气象要素演变分析

通过自动气象站定时记录查询,16日14时临沂温度露点差为4.9℃,相对湿度为72%,西北风10分钟平均风速3.5m/s,能见度6.0km,总云量10,已经形成轻雾;16日20时临沂温度露点差为1.1℃,相对湿度为82%,西北风10分钟平均风速2.1m/s,能见度3.0km,总云量5;17日02时临沂温度露点差为1.0℃,相对湿度为93%,西南风10分钟平均风速1.6m/s;17日08时临沂温度露点差为0.6℃,相对湿度为96%,东北风10分钟平均风速1.5m/s,能见度0.2km,已经形成大雾(见表1)。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16日白天,已经达到轻雾标准,相对湿度较大,不利的是温度露点差较大。到16日夜间,云量开始减少,温度露点差也逐渐变小。近地面风向由西北风逐渐转为西南风,之后又转为偏东风,风向的转变有利于南方和海上水汽的输送,使得相对湿度不断增大,与此同时风力也逐渐减弱。

表1近地面层实况气象要素演变

2. t-logp图分析

图43月16日20时徐州t-logp图 图53月17日08时徐州t-logp图

16日20时徐州站上空1km以下存在逆温层,大量研究指出逆温层对辐射雾的形成和维持非常重要[7~8]。逆温的存在使近地面水汽只能在近地面层积聚,有利于大雾的形成。17日08时逆温层下降至近地层,近地层水汽含量较高,风力微弱,大雾维持,此时,我市地面转为偏东气流,水汽从沿海源源不断的输送过来,能见度为200m左右。

四、数值预报产品在这次大雾预报中的应用

在平时的业务中,对大雾的预报从三个方面入手,分别是风力条件、湿度条件和层结条件。参考的数值预报资料为我国T639模式当天08时起报近地面2米风场、湿度场, 欧洲中心和我国T639模式当天08时起报海平面气压场。

从气压场数值预报资料分析(图6~8),我国T639模式在16日08时起报的17日08时的海平面气压场,都报出了近似鞍形的气压场。我市附近等压线密

图6T639 17日02时 图7T639 17日05时图8T639 17日08时

度小,风力小,海上和内陆地区都有低压中心存在。鞍形场形势在17日08时最为明显,这个时次也是能见度最小的时次。

欧中中心模式16日08时起报的17日08时海平面气压场也显示出了鞍形的均压场(如图9)。

图9 欧洲中心模式 17日08时

从我国T639模式的16日08时起报的2米相对湿度和10米风场数值预报资料分析(图10~15),17日02时之前,我市附近地面风场以偏北风为主,相对湿度在80%以上,能见度在1km以上。02时以后地面逐渐转为偏南风,后来又转为偏东风,温度露点差持续减小,到08时能见度降低到1km以下。由此可得,在均压场的形势下,近地面风场转为偏南风和偏东风,增大了水汽的输送是大雾形成的关键。

图10 T639 16日23时 图11 T639 16日23时

图12T639 17日02时 图13 T639 17日02时

图14 T639 17日08时 图15 T639 17日08时

五、结束语

探空资料在近地面1KM高度有明显的逆温指示,本次大雾过程初期为辐射雾,前一天的降水过程为本次大雾的发生提供了水汽条件,夜间辐射冷却使水汽凝结、积聚,是大雾产生的根本原因,17日早晨临沂市近地面转为偏东风,从海上来的水汽输送,更加强了大雾天气,使能见度进一步降低。欧洲中心和我国T639中期数值预报相关产品都较好地预报了本次大雾过程,在以后的预报实践中应该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 王志强,王静爱.关于雾灾几个问题的探讨.自然灾害学报,2004,13(2):134~139

[2] 王丽萍,,董安祥.中国雾区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地理学报.2005,60(4):690~697

[3] 张宗灏,王咏青.鲁西南雾的统计特征[J].气象.2007,33 (11):82-86.

[4] 童尧青,银燕,许遐祯等.南京地区雾的气候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9,32(1):115~120.

上一篇:浅谈水利工程冬季施工质量控制 下一篇:xiug浅谈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