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9-20 01:13:26

关于城市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思考

[摘 要]失独老人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较之其他的老年群体更为弱势,面临的养老保障、医疗治理以及精神照料等方面的问题也更为严峻。随着这些问题的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失独老人的养老需求和养老缺口也越来越大,而目前在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上,仍未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随着失独群体的日益壮大,失独老人如何养老、去哪里养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立足于我国城市失独老人养老现状,分析失独老人在养老过程中的困境并剖析失独老人养老困境产生的原因,为失独老人在养老保障问题上提出积极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居家养老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 ― 0084 ― 02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步伐不断加快,高龄化和空巢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自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实施30多年以来独生子女家庭数量急剧增加,这一现象在城市尤为明显,这也导致了我国失独家庭在数量上的膨胀,据致公党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1.9亿,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目前我国失独家庭已过百万,而且仍有增加的势头。随着“常回家看看”成为立法条例以来,失独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更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了我国跨越养老难题的一道坎。失独老人“老无所养”的问题迫在眉睫,这些老人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做出了重要贡献,却不得不在“真空环境”中度过余生。中共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但绝大部分失独老人已失去生育能力,他们面临的不仅有来自生活上的困境,还要遭受精神的折磨。失独老人该去哪里养老、如何养老,一直是备受争议的主题。

一、失独老人的养老现状

1.失独老人的经济状况

自1982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第一批计划生育政策的践行者们到今天也大多步入了年迈退休的行列。在失去唯一的孩子之后,这些失独老人备受打击,即使未退休但工作能力也开始削弱,而我国养老金替代率不高,使得失独老人们在高昂的养老和医疗,乃至物质生活费用面前更显得力不从心,经济负担日益加重。部分失独老人无法从自己的子女中得到赡养,却仍需要负担起照顾自己父母的责任,这种典型的4-2-1家庭结构让失独老人的经济负担更显沉重。

2.失独老人的生活状况

在遭遇了老来丧子的人生不幸后,失独老人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困难。一方面是他们往往具有排斥外界的心理,不愿与人接触,另一方面是他们年弱体衰和抑郁情绪共同引起的体质下降,更易于患染疾病,这不仅需要金钱的花费,也更需要人力的支持,而失独老人在这个问题上往往处于尴尬的境地。此外,失独老人失去孩子后,也大多是在家中靠老伴互相扶持照顾生活,偶有亲戚扶持或者移居养老院居住,更有甚者,进入寺院与青灯古佛度过余生。

3.失独老人的精神状况

养儿防老是传统观念,子女也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年迈父母的支柱。失独老人在年迈体弱时失去了独子就像失去了生活的支柱一般,精神世界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很多失独老人往往承受不了打击而从此一病不起,精神萎靡,也会产生排斥和怨恨社会的心理,长期在这种不良情绪的影响下,失独老人的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削弱,但经济拮据,看病贵看病难又使得失独老人们得不到好的求治,故而形成恶性循环,精神压力加大,甚至产生轻生的绝望心理。

二、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形成的原因

1.制度保障不足,立法不严

目前,关于失独老人的保障制度尚未正式出台,虽然现有相关法规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但这个“帮助”的界限并不清晰,各个地区也没有统一规划的扶助政策,针对这一特殊群体没有形成特殊的求助制度,而是存在着求助的“单一化”和“零散化”的现象。此外,最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虽然提及对遭受遗弃生活无着的老人给予救助,但并未做出失独老人养老保障方面的明文规定,而且,我国社会保险覆盖率低,许多失独老人还游离在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之外,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失独老人也并未有完善的护理保障。

2.政府推动力度不足,投入不够

在解决失独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方面,政府是主要力量,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政府各级部门在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上投入还尚有欠缺。自计生委和财政部在2007年发出在全国开展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各地民政部虽制定不同的补助标准,但总体上补助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失独家庭所需。据了解,江西景德镇市失独家庭中父母年龄介于40-48岁之间,每人每月补助210元;介于49-59岁,每人每月补助400元;而年满60岁的失独家庭,每人每月补助560元;其中60元由市、区、街、承担3:4:3的比例,对这一日渐壮大的群体来说,微薄的救助补贴只能是杯水车薪。且大多数失独老人游离在养老保险制度之外,丧失劳动能力之后也享受不到退休金的补贴,同时政府登记系统不健全,无法记录这部分人群从而难以给这些老人提供扶持,因此他们养老更是陷入困境。

3.社会关注度不高,社会支持工作不到位

由于失独老人在社会中众多养老难题面前的仍然属于小范围的弱势群体,社会关注度不高,社会支持工作并不到位,诸如社会志愿者工作以及搭建失独老人互相之间的联系平台等工作不完善。而且,失独老人在老无所依的情况下,能寄托希望的地方当属养老院,即使在失独老人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公办养老院仍然是一床难求,而且对失独老人来说入住养老院还存在着入住需子女签字的难题,同样民办养老院也存在着费用颇高,关怀服务缺失等现象,使得失独老人养老问题落不到实处;此外,失独老人这个特殊群体在看病治疗上也存在比普通老人更多的困难,比如看病无子女陪同,手术治疗无子女签字等等,但各医院并未针对失独老人制定专门的治疗制度,这也给失独老人晚年生活添上一分忧愁。

4.失独老人自身心理障碍

失独老人在年弱体衰时失去唯一的孩子,犹如失去了人生支柱,鲜少有老人能承受住如此重大的打击,更多失独老人沦陷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难以自拔,从而对外界,对政府,对社会都产生怨恨心理,不愿意接受外界帮助甚至不愿意接受自己亲朋好友的照顾。即使各社区给失独家庭发放补助,但仍有部分家庭出于抵触心理和抑郁情绪不肯领取,造成生活更难以为继,养老难题日益严峻。

三、对城市失独老人养老的建议

1.加强失独老人养老保障的制度建设,立法先行

法制规定是失独老人维护自身权益的武器,具有法律效应的制度规定会加强政策的执行力。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应尽快出台失独老人的救助和帮扶政策,并加入立法章程,以法律形式贯彻实施。此外国家应大力开展失独老人调研工作,真正了解他们的现实诉求,从源头上解决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明确计生部门的责任,做好失独老人的监护管理工作,比如失独老人在办理入住养老院的手续时,遇到需子女签字的情况可由所在社区的计生部门作为监护人办理。

2.加大政府主导力度,转变职能

政府作为解决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第一推手,在失独老人养老保障问题上须加大财政投入,可通过提高失独家庭的补助标准、设置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的办法来推行;依据各地实际情况,考察各地物价指数与消费水平的差距,设置动态化补助机制,在现有的政府、市、区、街道分级负担补助金的办法上,依次提高各级负担比例;改变目前由民政部门负责管理的机制,针对失独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应设立专门部门来管理,集中资源,设立专项基金,完善独生子女家庭保险工作。

3.依托社会,开展居家养老工作

针对失独老人这样一种特殊群体,可开展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失独老人们由于对自己的家庭有特别的情感,更倾向于在家中养老,采取居家养老方式,他们可以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减少外界排斥情绪,同时政府也不需要花费资金建立各式养老机构,因而能更好地集中资源做好失独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同时,还可以通过大力鼓动企业认购、社会募捐和慈善投入以及志愿者一对一服务等工作来解决失独老人老年的养老问题,加强对失独老人的关怀。

4.开展心理疏导,构建失独老人领养及互助平台

从失独老人目前的困境出发,失独老人的情绪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个特殊群体并没有特殊的知识和技能,在遭逢失独这一人生大变故时,大多不能化悲愤为力量,造成生活中的恶性循环。因此,对失独群体开展心理疏导也显得尤为重要。让专业的心理专家走进社区,开展辅导;同时,为失独老人搭建领养子女的平台,扩大子女领养信息库,完善领养信息,并对领养的失独家庭进行额外补助;在各地失独老人间也可创建沟通互助平台,设立专门信息群和网站,让失独老人们之间抱团取暖,共度难关。

总之,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仍是社会养老问题中的一块硬骨头,需要多方力量共同解决。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不仅决定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目前,各界都对失独老人养老问题有所应对,但到底该以何种态度何种方式来彻底平衡这一问题,仍然需要全方位的考量。

〔参 考 文 献〕

〔1〕申珂瑜.优势视角下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J〕.神州,2014,(06).

〔2〕刘晖.对我国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再认识〔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14,(06).

〔3〕蔡方华.失独家庭应得到社会双重关怀〔N〕.北京青年报,2012-05-15.

〔4〕周云,荣如静.我国失独老人养老保障的问题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4,(03).

〔5〕张晓霞.社区居家养老问题调查--以南昌市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8,(11).

〔6〕安艳.失独老人养老保障研究〔D〕.河北大学,2014,(05).

上一篇:印度圣城普什卡:落入尘世的莲花 下一篇:浅析“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总方略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