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赡养老人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7-27 03:12:07

关于农村赡养老人问题的思考

摘要:为解决农村不赡养老人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加强普法教育,提升赡养人的赡养意识;倡导签订赡养老人协议,以合同方式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新农保制度,从制度上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结果:通过普法教育、倡导签订赡养老人协议和推进新农保制度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不赡养老人问题。结论:普法教育、倡导签订赡养老人协议和推进新农保制度,这些做法可供农村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和老龄工作者等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农村 赡养老人 普法教育 赡养老人协议 新农保

中图分类号:F323.8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056-02

前言

赡养老人,是指子女或晚辈对父母或长辈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给予帮助。这里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和养子女;晚辈包括孙子孙女和外孙子外孙女;父母包括生身父母和养父母;长辈包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在《宪法》中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在《婚姻法》中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一、农村产生不赡养老人问题的原因

目前,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大多数是居家养老。尽管中国法律在赡养老人方面做出了规定,但是还仍然存在不赡养老人的问题。产生不赡养老人的原因主要是义务人不尽赡养义务。

1.赡养人贫困。在农村,有些农户年收入很低,人均收入不足2 000元。这么低的收入要承担家庭人口的日常消费和供养孩子上学,再承担老人的生活确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不管是否有钱,赡养老人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2.婆媳不合。婆媳不合是指老婆婆与儿媳妇之间关系不和睦。由于婆媳不合造成与老人分家单过,儿子有心赡养,却当不起来家,因此,造成老人生活无人管。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独生子家庭。

3.老人再婚。老人再婚是指被赡养人丧偶后又另娶或另嫁。老年人再婚往往受到子女的反对,因而子女常常以老人再为理由而不承担赡养义务。据报道,潘某的老伴去世后与丧偶的刘某结婚。两位老生活比较困难,潘某要求儿子和女儿履行赡养义务,遭到儿女的拒绝。无奈之下,潘某将儿女告上法庭。法院认为,子女以老人再婚为理由而不履行赡养义务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法院依法判决老人的一双儿女履行赡养义务。

4.以结婚时所花费用不同为由而不赡养老人。在农村,给儿子娶媳妇常常要花一些钱。由于结婚所处的年代不同,结婚所用钱差别很大。

5.以子女读书年限不一样为由而不赡养老人。在农村,子女多的家庭比较多。很明显,每个子女读书年限不可能都一样。读书年限多的,花费就要多一些;读书年限少,花费就少一些。这样,常常出现读书年限少的不愿意与读书年限多的一样分担赡养费用,甚至不分担赡养费。

6.以本身为女孩为由不赡养老人。在农村,传统观念认为,赡养老人是儿子的事。女儿常以嫁出的女,就是泼出的水,结婚时老人没出钱,也就不履行赡养义务。

7.以承担赡养费不均为由而不赡养老人。据报道,一位老人有五个子女,他每月靠子女提供赡养费维持生活。有的子女因分摊赡养费不均为理由而拒绝提供赡养费。无奈之下,只好对簿公堂。

8.以放弃继承权为理由不赡养老人。据报道,某村有一老人,他有一子两女。儿子居住在农村,与父亲共同生活。两个女儿居住在城市。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的晚年生活,三个子女签订了一份协议。协议中约定由儿子负责赡养老人,两个女儿不再承担赡养义务。作为对儿子的补偿,老人去世后将遗产归儿子所有。可是,儿子的条件很差,生活很艰难。因此,老人要求两个女儿要拿一定数额的赡养费,两个女儿以放弃继承权为由拒绝提供赡养费。

9.以分家不公为理由不赡养老人。据报道,泉州市泉港区的王老汉已年过八旬,他有两个儿子。2008年老伴去世后,他与两儿子商量,由两个儿子每月提供100元的赡养费,两个儿子也同意该方案。六个月后,长子以他在分家时父亲对他不公平为由,拒绝提供赡养费。王老汉生病住院期间他也不去看望,医疗费也不分担。无奈之下,王老汉把大儿子告上了法院。

10.以没有耕种父母的承包地为由而不赡养老人。据报道,李老汉夫妻俩共有五个儿子,他有六亩承包地。承包地由小儿子耕种。2008年,李老汉生病住院,共花去4万多元医药费。住院期间,有两个儿子以承包地由小儿子耕种为由,不承担医药费,也不去护理老人。

二、加强普法教育,提升赡养人的赡养意识

从农村不赡养老人的案例可以看出,很多人都是由于不懂法而不履行赡养义务。因此,在农村中开展普法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普法教育与孝道教育相结合。传统孝道中的精华直至今日,仍值得大力提倡[1]。尽孝要从物质生活上赡养老人,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尽孝要从精神上赡养老人,给予老人抚慰,使老人精神愉悦;尽孝要尊老爱幼,使自身成为有较高水准道德的人。很明显,有孝心的人才能够自觉地履行赡养义务。因此,普法教育要与孝道教育相结合。

2.普法教育与感恩教育相结合。懂得感恩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深入人心的道德理念。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感恩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人和社会的恩情的话,那他就不是一个人格完整的、心灵健康的人[2]。“感恩”就是一种回报。教育每一个公民要感谢父母给我们生命,还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3.普法教育与结婚生育相结合。结婚是人生的大事。在农村,父母为了给儿子娶媳妇,花费很大。有的卖房子,有的债台高筑。有的把房子给儿子,而自己租房住,或住小棚子。生儿育女也是人之常情。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年轻人有了自己的孩子时,要使赡养人知道,伺候一个小孩是多么不容易。通过结婚生儿育女教育赡养人不能有了媳妇就忘了爹娘。

4.普法教育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完善乡规民约,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文明乡风。”在进行普法教育时,建议把赡养老人列入乡规民约,使赡养人懂得赡养老人是每村民必须尽的义务。

5.普法教育与案例相结合。以案例说法是普法教育的最好方法之一。法官、人民调解员和普法教育宣讲员通过身边案例来教育赡养人能够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倡导签订《赡养老人协议书》,以合同方式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据报道,从2003年至今,新疆已为73万农村老年人签订了《赡养老人协议书》。倡导签订《赡养老人协议书》就是以合同方式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1.倡导签订《赡养老人协议书》的意义。鉴于农村常常出现不赡养老人问题,倡导签订《赡养老人协议书》具有重要意义。明确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天经地义的,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履行赡养义务。营造农村人人都要赡养老人的氛围。倡导签订《赡养老人协议书》的组织者或发起者是当地村民委员会,或乡镇政府,或县(市)政府等部门,因此,实施签订《赡养老人协议书》的范围比较大,涉及的人数比较多。这样,在农村社会能够形成尊老爱老,赡养老人光荣,不赡养老人可耻的良好氛围。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在农村社会实施签订《赡养老人协议书》,使老人晚年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保障,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度晚年。

2.《赡养老人协议书》内容。《赡养老人协议书》的内容包括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三个方面。经济上的供养。赡养人要为老人提供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条件,保证老人的生活水平不低于赡养人家庭的生活水平。生活上的照料。在日常生活中要有人照料老人。如:喂饭、喂药、行走不便的给予搀扶、有病就医治疗等。精神上的慰藉。精神慰藉包括:平常看望、打电话慰问、主持给老人过生日、过年过节家人团聚、支持老人参与文化、娱乐等活动等。

3.赡养老人协议的实施。对于年龄已满60周岁的老人,赡养人必须与老人签订赡养协议;对于年龄虽不满60周岁,但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赡养人也必须与老人签订赡养协议。赡养协议由村民委员会监督实施。村民委员会具有行政职能,在村民委员会的监督下能够更好地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四、积极推进“新农保”制度,以制度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新农保”制度是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9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的为农村社会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该文件要求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

目前,新农保已在一些省、市、自治区进行试点,深受农民的欢迎。

结语

目前,中国农村人口还比较多,农民养老是一个大问题。笔者认为,为了使农村老人能够安度晚年,采取加强普法教育、倡导签订赡养老人协议和积极推进新农保制度等方式,可以使农村赡养老人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史蓉晖.传统孝道的二重性及现代转化[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5-86.

[2]许婕,杨波.论感恩教育的时代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115-117.

上一篇: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务管理监督 下一篇:浅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