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教学活动概述及应用

时间:2022-09-20 12:24:31

小组教学活动概述及应用

摘 要 协作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小组汇报作为其中一种形式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尤其是对编程类实践性要求高的课程而言。本文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教学中加入小组汇报的实施过程及效果。

关键词 教学 小组 汇报活动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1 课程概况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课程是信息工程学院大二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学生学习面向对象的理论和方法,利用java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体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精髓,进而在软件开发等方面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在实际教学中,起初学生的兴趣很高。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验题的过程中常常遇到问题,会有很多同学感到计算机语言枯燥难懂,坚持不下来。鉴于这些因素及选修课上人数较多的现状,我们采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完成实验内容,且在学期各个关键段安排阶段实验,并采用小组汇报活动的形式验收阶段实验成果。

2 小组汇报活动实施过程

2.1 小组划分原则

合理的小组分配对合作学习至关重要。首先,根据实验证明,同质高分组或低分组中,合作进行的并不好。美国研究员本纳特研究发现,包含两个低分生一个高分生的小组远比包含两个高分生一个低分生的小组好。其次,根据对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调查,初步对学生学习情况有了了解。最后依据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由学生自愿及学习风格问卷调查结果将班上115名同学分成23组,每组大约4~5人,基本保证了每组中一个高分生,两个中等生,一个低分生,做到组内异质,同时各小组同学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等大致均衡,基本做到了组间同质。并且由组内同学选出了本组一位小组长,负责完成实验分工合作及组内沟通讨论。

2.2 课程及实验安排

实验一,学时:3。内容:java编译环境下载、安装、配置及运行。学习目标:掌握下载java sdk软件包,java程序运行环境,编写最简单的java程序。实验二,学时:3。内容:简单数据类型和流程控制。学习目标:掌握java简单数据类型,控制流程语句。实验三,学时:3。内容: java基础知识、类的初步知识。学习目标:掌握java的基本语法、java程序的基本结构,main方法的格式。实验四,学时:9。内容:类的继承、抽象类、接口。学习目标:掌握java类的结构、定义、方法及对象的实现;方法的传递和返回值的用法;类变量与实例变量,类方法与实例方法;抽象类使用及接口。阶段实验一,学时:6。内容:编写一个能模拟简单猜扑克牌大小游戏的应用程序。学习目标:理解面向对象的思想,合理的分解对象类;设计和实现各个组成类。实验五,学时:6。内容:流操作。学习目标:掌握File类有关文件目录和路径用法;掌握字符流文件及字节流文件输入输出方法。阶段实验二, 学时:6。内容:图形用户界面设计与实现:日记本编写。学习目标:掌握SWING组件的基本用法,了解流入输出的基本原理,着重掌握类File、FileReader、FileWriter的使用。最后是,小组汇报活动。

2.3 小组合作方式

根据课程安排,每个知识点有相应的实验内容。实验分两部分,一部分要求每位同学必须独立完成,称之为个人任务;另外一部分要求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是小组任务,除了程序代码外还包括小组讨论日志、小组成员贡献值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部分学生依赖高分生的弊端,锻炼了自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营造了合作讨论的氛围。期末我们还增加了小组汇报活动这一环节,且在活动中有意识地融入了竞争与合作、奖励与反馈等游戏元素,使得这一小组活动更加有趣,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

2.4 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主要考虑两方面,注重学习过程,其次是学习结果。在整个学期教学及最后的小组汇报活动(下转第35页)(上接第27页)中都涉及小组评价。此外,结合观察、谈话、机考等多种评价形式。

3 小组汇报活动案例

3.1 活动要求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报名,演示整个学期满意的实验作品,可以是阶段实验也可以是课外内容,按照时间限制,阐述程序设计思路、结果运行、小组成员讨论情况等,同时接受老师的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有效融入竞争与合作等游戏元素,通过作品的交流和讨论,每位同学看到同一个实验的完成情况,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对于今后学习是一个很好的鞭策和激励。

3.2 活动课堂观察记录

观察目的:学生在融入游戏元素的课堂汇报活动中是如何表现的。

观察重点:参与汇报活动与未参与汇报活动同学的各自表现。

实地情况:(1)教师宣布休息十分钟开始汇报活动。(2)2组同学拷贝后进行两次调试,在演示了作品日记本大约1分钟左右,教室顿时安静下来。(3)主持人(教师助手,一名研究生)宣布汇报活动开始,用3分钟的时间又详细介绍了活动规则、目标和注意事项。(4)1组N同学走上讲台,坐下,对着电脑边说边操作“我做的是……”屏幕出现程序运行的结果。(5)2组三位同学一起走上讲台,H同学操作电脑,L和Z1同学共同阐述设计思路,使用了ppt、编译软件,课堂气氛很活跃。(6)3组J同学走上讲台,介绍了所在小组成员后开始演示作品,使用了ppt,气氛很活跃,用时13分钟。(7)4组Z2同学介绍了小组成员后演示“画图”程序;另一位X1同学演示“学生管理系统”程序。

直接感受:(1)看上去,2组同学对汇报活动很紧张?提前演示作品是不是有意的?(2)为什么N同学总是说“我做的是……”他们组的其他同学没有参与吗?(3)小组配合很好,每位同学都对汇报内容很熟悉。(4)J同学自信、语言表述很清楚,有效使用工具ppt,但超出了规定时间。(5)Z同学很适合当组长。

课后访谈:(1)提前展示一点内容是为了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印象,对汇报活动不紧张,胸有成竹。(2)1组成员之间学习进度不一样,平时沟通较少,组内合作的意识不强。(3)2组成员每次作业都一起讨论,各抒己见,每位同学都得到了进步。(4)J同学是学生会干部,沟通能力很好,小组经常一起讨论问题。他很抱歉超时了,准备阶段忽视了时间问题。(5)Z是组长,在作业遇到问题时首先会和组员一起讨论,解决不了的会请教老师。

分析与思考:(1)融入游戏元素的课堂活动容易让学生接受。(2)2组同学在准备汇报活动中巧妙运用了一点策略,吸引大家。(3)有规则、目标任务的活动才能称之为是游戏化活动。(4)分组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组内成员的合作意识,但是必须考虑成员间的学习能力、性格因素。(5)小组内积极合作,发挥了每位同学的优势,培养了团队意识,对完成目标任务有极大帮助。(6)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很重要;时间限制作为游戏活动的规则之一,是为了增加压力,必须严格控制。(7)一个组的成员之间由于角色不同,对活动的态度会有差异。组长的责任心往往高于组员,所以如果指定个别同学担任组长对督促学习是一种可尝试的方式。

3.3 小组汇报活动观察结论

(1)以分组协作的形式和小组汇报活动演示环节,1/3的同学学习兴趣非常高,近3/4的同学兴趣很高,说明小组学习调动了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2)通过作品演示,对培养学生自主反思能力有帮助。与未参与活动的同学相比,参与活动的同学对实验题主动进行了反思。(3)小组汇报活动设置在学期末,对原本学习就好的同学的效果更积极显著。

4 思考和启发

大班的程序教学采用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是有效的,同时注重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且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中融入一些游戏的元素,吸引学生兴趣,这对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教学力求做到能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到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上一篇:《完美国际》“无定宙”副本高级模式 “生存”... 下一篇:中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项目教程》的探索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