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形态演化及其成因分析

时间:2022-09-20 12:20:54

影子银行形态演化及其成因分析

摘要:近年来,影子银行规模不断膨胀,形态逐渐演化。其中,国外影子银行形态包括政府资助影子银行、内部影子银行以及外部影子银行;国内影子银行包括实体支持形态、金融交易形态和杠杆放大形态。影子银行形态演化的原因在于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货币流动性过大,传统银行机构无力消化过量资金,促进了影子银行的扩张。

关键词:影子银行;形态演化;成因

“影子银行”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所出现的一个重要金融学概念,它是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信用无限扩张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核心是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这种信贷关系行使传统银行的功能而没有传统银行的组织机构,即类似一个“影子银行”体系存在。

一、国外影子银行的形态演化

国外影子银行的产生时间基本和商业银行一致,已经有上百年的酝酿。从影子银行的演化来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国外的影子银行体系比较完善,也较为独立,参照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方法,将影子银行分为三类,即政府资助影子银行、内部影子银行以及外部影子银行。

(一)政府资助影子银行

政府资助影子银行突破了传统商业银行以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融资模式,而是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通过发行机构债券等方式获取资金。作为国外影子银行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证券化产品同时也是国外进行交易的最重要的工具。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业务成功地放到了资产负债表外,逃过了监管从而实现了资本套利,使得业务规模得以扩大。如图2所示。

政府资助影子银行采用批发式的融资方式,受到政府的隐性资助,通过资产证券化参与了商业银行的贷款以及融资,具有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等特征,但其并没有直接干预贷款的发放,也没有最终贷款人,虽然具有传统银行的一般功能,却没有被归类为银行,因此属于影子银行体系。

(二)内部影子银行

国外的内部影子银行系统是指金融控股公司操控下的具有信用中介职能的或是从事相关表内外活动的全部银行网络、经济交易商、财务公司、金融公司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等。内部影子银行不像政府支持影子银行受到完全的隐性担保,而是受到了部分担保,采用“发放-分销”的模式进行运作。如图3所示。

(三)外部影子银行

外部影子银行体系是一个全球性的资产负债系统,有关的影子银行业务都在这一体系中完成,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独立于政府以及传统金融机构并执行着自身的业务功能。外部影子银行体系中多元化的经纪商主要负责住房贷款以及杠杆贷款,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负责设备、汽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学生贷款等。如图4所示。

与内部影子银行不同,外部影子银行系统采用的是“发起-融资”的模式,其中,贷款的发起、仓储以及证券化这一过程是在美国进行,而融资以及期限转换则在英国、欧洲和其它离岸中心进行。全球化的金融网络系统共同完成外部影子银行业务,并从这一专业化的业务活动中获取利益。

二、国内影子银行的形态演化

国内影子银行在近年来快速发展,已经占据了金融领域的重要位置,渗透到市场的各个方面,但并没有发展完善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影子银行机构也不是十分纯粹,大部分的涉及影子银行业务的机构都只是参与了其中一环,作为中间环节存在。

由于国内影子银行不是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无法像国外影子银行系统一样进行划分,本文依据影子银行各个机构的功能将其分为三类。即实体支持类、金融交易类和杠杆放大类。如图5所示。

(一)实体支持形态

实体支持形态以信托贷款为例。信托贷款类业务是最符合影子银行定义的,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将委托人的资金发放给指定的贷款人,委托人具有决定贷款人、利率以及用途的权力,信托公司作为中介机构需要考察贷款人的还款能力以及信用条件。信托公司制定发行计划并予以公布,持有闲置资金的委托人可购买信托产品,这也是信托贷款的资金来源,之后信托公司可依照情况将资金贷放出去,这样委托人可以获取比银行高的利息收益,受托人可以赚取一定的手续费。如图6所示。

(二)金融交易形态

金融交易形态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例。在银行理财产品业务中,商业银行依据客户具体情况分析制定与之匹配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在这种投资方式下,银行只是接受客户授予的管理资金的职责,而风险与投资收益则由客户与银行约定的方式进行承担。由于产品的多样性,投资方式的灵活性,这种业务已经成为银行实现信贷出表的重要手段。如图7所示。

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金融交易工具并不直接投资于实体经济,主要通过企业债券等连结起实体经济与影子银行。银行理财产品是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依附于商业银行而快速发展,成为影响货币政策、金融流动性以及信贷规模的主要因素之一,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图8所示。

(三)杠杆放大形态

第一,信用衍生品。我国目前最为普遍的信用衍生品当属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包括缓释合约和缓释凭证等,由于存在的有利于市场良性运作的优势,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国内颇受青睐。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与国际信用衍生品CDS相类似,具有缓释风险的作用。这一工具的提出有利于推进市场利率化改革和发展,有利于资金需求企业的直接融资的推进,对国内市场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演化历程如图9所示。

第二,利率衍生品。以利率互换为例。利率互换是银行之间经常使用的金融衍生品,与其他衍生品相比较为活跃,它是指交易双方资金均以名义本金计算,资金互相融入对方,到期时本金不变,而利息不同,利息的计算方法是一方以浮动利率计算,一方以固定利率计算,双方交换的只是金额不同的利息收入或支出,本金不变。这种交换可能是因为双方对利率的不同要求产生,也可以说是因为对筹资的相反目的而产生。由于投资者强烈的风险规避愿望,利率衍生工具后来居上,在短期内快速发展到一定规模,成为影子银行扩大的工具。如图10所示。

三、影子银行演化膨胀的原因

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源于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为应对危机纷纷将资金涌入市场,造成货币流动性过大,传统银行机构没有办法消化这些资金,促进了影子银行的扩张。我国影子银行演化膨胀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市场融资需求较大。由于我国正规金融机构存在严格的贷款限制,资金需求者想要取得贷款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和花费较长时间,因此不容易满足所有社会融资需求者,加上银行本身必须满足的存款准备金和受到的较为严格的信贷额度、存贷比以及资本充足率的考评要求,更使正规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全部的社会融资缺口,于是银行将资金转移出表外,节约成本取得利益,由此打破传统限制。随着地方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持续扶持和投入,后续的资金需求也逐渐增大,加上2010年之后国家实行的紧缩货币政策又进一步增加了社会融资缺口,因此影子银行成为中小企业以及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方式之一。

第二,利率市场化的结果。由于影子银行收益率高于一般银行同期定期存款利率,从而吸引资金供给者将资金从正规金融机构取出存入影子银行,这就保证了影子银行的资金充裕,这也符合资金供给者希望得到更多回报的心理预期。实际上当前我国存在的通货膨胀现象以及较严格的利率管制措施,使得存款利率偏低甚至为负利率,这是储户愿意将资金存入影子银行的又一个原因。

第三,传统商业银行垄断的结果。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在信贷市场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通过渠道垄断、规模垄断以及利率垄断等方式获取与其承担的风险不相符合的高额收益,并且在在话语权、业务地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为谋取更多收益和权利,在长期的发展中资金需求方不断尝试突破传统的间接融资模式,转而倾向于类似信托贷款等其他直接融资方式,而非银行机构也在积极行动以便在结构调整中获得更多利益,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影子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Tobias Adrian and Hyun Song Shin.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implications for financial regulation[R].Staff Report,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2009.

[2]杜亚斌,顾海宁.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危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01).

[3]周莉萍.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效应和应对思路[J].金融评论,2011(04).

[4]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我国的影子银行及其监管对策[J].海南金融,2012(03).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基于SCP范式的我国主流运动品牌分析 下一篇: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