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促进教师不断成才

时间:2022-09-19 11:37:30

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促进教师不断成才

摘 要:课程改革后,教材变了,教法变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变了……要求教师发展同步跟进。同时,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要按照“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个规律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容量、自身素质。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摸准学生,才能实现专业化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素质;成才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课程改革打破了教师已有的缄默知识或实践知识,也超出了原有的话语体系。此时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与课改同行,与课改一起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素质。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提出,“教师的成长=研究+反思+学习”。下面,我按照这个规律再结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际的体会和经验,谈谈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以促进教师成才。

一、新课程理念下要发挥教师的自主性

课程改革实践中听到最多感受最深的一些话是“不会教了”“心中无数”。比如教材容量大,一个知识点讲到什么程度是恰到好处,一节课上到什么程度才算好课。那该如何解决呢?在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的同时,大连市教委和教育学院对教师培训也进行了系统规划。从新课改实施后,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不断展出“优质课”“研讨课”供我们学习、探讨,并由大连市课改带头人夏凯老师为我们讲解每一章每一单元知识体系的构造及教学建议。去年我们还有幸听到了南京、山东等课改先行地区的专家讲座及由辽宁省各地选送的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同时,我校内部以教研组为阵地,认真学习了“在教学教育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怎样打破原有课堂模式”等专业理论文章。一次次的学习与反思、理论与实践的对比,我们经历了从不理解到理解,从“心中无数”到敢于探索。在此基础上,我们会用新的专业判断和决策能力去开发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充分发挥了教师的自主性。

二、在新课程改革中改进备课的策略及上课形式,提高教学水平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达成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备课与上课就必须与原有的模式有所不同。

(1)新课程理念下备课的策略。①增大知识容量及范围。新课程改革后,要求学生不能机械孤立地学习和记忆有关物质的知识,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学有所用,能举一反三,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到对有关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活动中。新教材综合性强,覆盖面广,要想灵活驾驭教材,教师就必须有较大的知识容量。这需要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化学知识,包括精深的化学专业知识、精通中学化学教材、通晓化学发展史、深刻认识化学发展的现状和前景,还需要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②“吃透”教材,“摸准”学生。教材是我们备课的依据,新课改后的教材中有更多的“学与问”“科学探索”“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实践活动”。这些栏目蕴含了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既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备课策略。因此,对于教材我们要细研,做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对于知识点我们要深钻,对于某些教材的新探、新解、质疑也要进行深入钻研,通过独立思考变为自己的思维。我们只有对教材了如指掌,才能准备出一节精彩的课。

(2)新课程理念下上课形式的转变提高了教师的语言及应变能力。传统课堂上,教师占主导地位,一节课下来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听教师讲,方式单一乏味,很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让学生失去积极性。新课改后,除了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风趣流利的语言、饱满的精神状态、丰富的知识含量等),教师还应学会利用新课程中的“学与用”“思考与交流”等,运用递进性教学思想,开发每一名学生的“最近开展区”,使学生成为整个课堂的主导。总之,整合板书、多媒体、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学生活动、教师讲授,使这六个方面达到六合一,这样才能是一节成功的课。

三、在教学上的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发展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的成长=教学过程+反思”。如果不反思,就会像流水账一样在教师的脑海中流过。因此,养成反思习惯对于一个善于研究、敢于创新、富有智慧的教师来说是必须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后反思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可以记住本节的亮点,另一方面可以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预见性问题。“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多媒体使用是否恰当”“活动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这样不断地反思,更改策略,从而生成智慧,下回再遇见此类情况时,就能应付自如了。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准。事实证明,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四、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专业化素质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超前的教学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作为专业化教师,应把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首先,教师应向书本、向网络要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增大知识容量,扩展视野,还可以从中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解题妙法等。其次要向同行、向学生学习。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色,学习别人身上的亮点是我们最直接的途径。学生的思维往往比教师更敏捷,认知和理解的角度更新颖,在与学生的探讨中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师生的各种能力,这无疑是教学相长的最好方法。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每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我们只有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才能促进自己不断成才。

参考文献:

[1]姜孟,王小红.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递进性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

教与学,2005(4).

[2]王祖浩.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情景设计[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6.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

上一篇: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下一篇:初中生物教学创设情景的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