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山水盆景的开发与研究

时间:2022-09-19 08:58:26

新型山水盆景的开发与研究

摘 要:新型山水盆景不同于常见的山水盆景,之所以称之为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取材新,不再以石为主材,而是大胆采用特殊朽木;其二,制作技法新,不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深加工,混以其天然形态为主;其三,盛装盆体新,不再以大理石材料制作的盆体,而是应用一种新型人造石材,美观耐用。

关键词:新型;山水盆景;开发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114-03

新型山水盆景是一种罕见的新山水盆景,是利用特殊朽木为主体,通过截取,拼配,胶合等手法,配以摆件,在浅盆中注水进行培养,使朽木外表长出青苔,再现大自然山水景观神貌的艺术品。

1 新型山水盆景的几个创新优势。

1.1 材料的创新优势

新型山水盆景是利用朽木的自然形态,经过精心设计,再按山水盆景的形式进行组合的新型山水盆景。此类盆景不同于那些“活的盆景”,它更大一部分依靠的是作者的选材和制作艺术。在这方面,它与奇石盆景及现有根艺盆景有相同之处,不过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奇石盆景需要人为的加以修饰,现有根艺盆景则局限于根的艺术形态,而此类新型山水盆景则大不相同,它几近全天然形成,其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体现也不再局限于根的艺术形态,需要的只是材料处理过程中的取舍得当及制作过程中的护理细心,所以研究起来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1.2 盆器的创新优势

新型山水盆景所选用的材料是现今用于家具制作的一种特殊石材,它不同于一般的大理石和汉白玉等天然石材,它是通过特殊的工艺烧结而成,质地均匀,密度大、硬度高、抗压、抗弯、耐冲击等性能优于天然石材,经久耐用,不易受损,更没有天然石材常见的细碎裂纹。更重要的是这种人造石材板面平整洁净,色调均匀一致,纹理清晰雅致,光泽柔和晶莹,色彩绚丽璀璨,质地坚硬细腻,这些优良的理化性能都是天然石材所不可比拟的。这种材料在国内外盆景制作中作盆器的应用还非常少,这就为新型山水盆景增添了另一特色和风采,是为研究的又一优势。

2 新型山水盆景的制作

2.1 获取主体材料

(1)选材:上山寻找朽木树桩,以白栎树种最佳,其次是板栗、青冈栎树种,其他树种可不予考虑。找到树桩后轻摇桩头,或以挖掘工具敲打,如其外皮轻易脱落,露出腐朽与白蚁啃噬纹理,则既选定材料。

(2)取材:选定树桩之后,对其进行挖掘。在挖掘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其可用部分的完整,避免碰撞损伤,对其他部位则是能断则断,能丢就丢。挖出后,将可用桩头置放于通风干燥处,使材料中的白蚁自动爬出,并晾干腐朽湿烂部位。待以上一切完备,方可进行材料处理。

2.2 制作新型山水盆景

(1)截取:对晾干材料的各部分进行推敲,将纹理类似的部分截取下来。在使用锯子进行截取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可歪斜,要使底部平整;也不可过分用力,要保证可用材料的完整;要注意安全。待所有选用的材料都截取下来后,方可进行拼配。

(2)拼配:选定主体材料,根据主体材料进行次要部分材料的选取,于盆中组装好。然后思考好主题,再依据主题进行调整,直到所装盆景能让人一见便反映出主题。

(3)胶合:由于材料在截取时难免会有歪斜、不平整,所以在装盆后需要垫底、整平,这样就使得整个盆景不成一个整体。因此,在装盆后还要对材料进行胶合,使盆景尽可能的成整体,以致在盆景搬运时不会倾倒。

2.3 盆景的养护和生苔

(1)为使盆景在形体、外观上更能体现大自然山水风貌,要让制作好的新型山水盆景长出青苔。将盆景置于一个环境潮湿,既有一定湿度,又能见到一定阳光的地方,定时的给其浇上适量水,那么不用多久时间之后,盆景就能长出青苔了。

(2)在盆景完成生苔后,要将其放置在环境稍微潮湿,又有一定光照的地方,适时的浇水,还要求人流较少,不至于使盆景受到碰撞,这样就能使盆景保持完整的形体和完美的外观。

完成以上步骤后的盆景便是新型山水盆景,可以说,新型山水盆景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进步,更是一次创新。开发新型山水盆景的材料和技术研究不但拓展了盆景材料与技术的研究领域,还能丰富盆景艺术文化,为盆景艺术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创造良好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3 新型山水盆景的材料开发与研究

新型山水盆景所用的材料是天然朽木,是经过自然腐朽与白蚁啃噬后剩下的难以再腐烂的根茎部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所用材料加上了限制条件。

3.1 在阴湿条件下经天然腐朽

在这一点上,基本上没有不符合的树种。因为但凡自然界的生物,一经死亡之后,在自然力量之下,都会腐朽。植物不例外,动物也不例外。只不过,在时间快慢和腐朽程度上有着差别。一般的树种死亡后,其根茎部不到几个月时间就可能全部腐烂,如:雪松、水杉、圆柏等;另有一些树种死亡后的根茎部可能腐朽时间稍长一些,但也不过一年多些,如:梧桐、楝树、油桐等;而有些特殊树种却大为不同,其根茎部在树种死亡后的一到两年内不至全部腐烂,如:白栎、板栗、青冈栎等。新型山水盆景所需的材料要求根茎部分难以腐烂,这样才能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腐烂之后,其根茎还有可供盆景制作的部分。

3.2 经白蚁啃噬

白蚁,通过其特有的“食住行”生活方式,对房屋建筑、森林树木、江河堤坝、乃至文档书籍、服装家具、文物古迹等都可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故被称为“无牙老虎”。然而这种“无牙老虎”在新型山水盆景的材料开发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它对树木根茎的啃噬能使其形成一种独特的沟壑纹理,那是我们的手工操作上难以形成的,所以只要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将树木根茎部分挖出暴露于阳光之下,就能找到我们所需的材料。也正因为这种独特的沟壑和纹理,才使得新型山水盆景不同于其他的山水盆景或是根艺盆景。但由于白蚁的生存离不开适宜的温度,因此某些高温环境下生存的树种是难以达到白蚁啃噬要求的。

3.3 剩余部分是经久不烂,也难以毁坏的根茎部

剩余部分是经久不烂,也难以毁坏的根茎部。很多的树种一旦死亡,其根茎部分便难以保存,置于阳光下会干枯变形,放在阴暗处将有可能腐烂长虫。这就谈不上用于山水盆景,更别说护理时的保持光照与水分了。因此,新型山水盆景所用材料必须要是,经自然腐蚀和白蚁啃噬之后,剩余部分经久不烂,也难以毁坏的根茎部,这样才符合作为盆景所需。

经研究发现,符合新型山水盆景材料以上限制条件的树种并不多,壳斗科的白栎树是最佳选择,另外同科的板栗、青冈栎也可用。而其它科属的树种则有着各方面的缺陷,并不是很适合应用于新型山水盆景。这主要与各树种的木材结构特性有关,如白栎树,其皮表面灰黄色或深褐色,行深纵裂,裂沟与裂脊均宽,易碰碎脱落。横切面内、外皮颜色略有区别,外皮暗棕色或棕褐色,内皮棕黄色或淡黄色,内、外皮均有颗粒状的石细胞,分布不均匀,韧皮射线周未的颗粒略多。韧皮纤维片状,皮低条纹明显。木射线分宽、细两种,宽木射线肉眼下明显,甚宽,径切面上宽射线斑纹明显,弦切面上呈褐色纵向细线或纺锤线,高0.5-1.5厘米或更高。细木射线放大镜下可见。甚细,径切面上略可见射线斑纹。波痕无。木材有光泽,无特殊气味和滋味。木材纹理斜,结构中且不均匀,质略轻,边材易腐朽变色。

正因为白栎树木材的特性,使得其被砍之后,根部虽然经自然腐烂、被白蚁啃噬,但却依然能留下中心部分,并且其剩余部分的沟壑纹理明显、具美学特性,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创作盆景的材料和设想。显见,新型山水盆景的材料并不是随处可见的,也不是轻易可得的,这需要人们用专业的眼光去区别、选择。

4 新型山水盆景开发的优越条件

4.1 取材新,不再以石为主材,而是大胆采用特殊朽木

常见的山水盆景是以石为主体,通过截取、雕琢、拼配、胶合等手法,配置植物或摆件,在浅盆中注水,典型地再现大自然山水景观神貌的艺术品,其主体为石材。而新型山水盆景所用的主体为天然朽木,是木材经过自然腐朽与白蚁啃噬后剩下的难以再腐烂的根茎部分。由此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的朽木都能够应用于此类山水盆景。因为若要用于新型山水盆景,此类朽木必须符合以下三个限制条件:一,边材经白蚁啃噬,而其心材部分比较完整;二,天然腐朽,而且是边材部分腐朽;三,经白蚁啃噬和自然腐朽而剩余的心材部分经久不烂。经几番调研,发现壳斗科的白栎树最适用于此类新型山水盆景,另外同科的板栗、青冈栎也可用。而其它科属的树种则有着各方面的缺陷,不适合应用于新型山水盆景。因而这类材料几乎还没有在山水盆景这一领域进行应用,仅有一些用于根艺盆景的制作。也正因为这一特点,才使得新型山水盆景具有了开发的一大优越条件。

4.2 制作技法新,不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深加工,混以其天然形态为主

(1)保持材料采集回来时的原型,截取之后不进行深加工。常见的山水盆景制作过程中会将石材进行修整,以获取作者理想中的形状。而新型山水盆景的制作则不需要,它仅需把朽木截取有用的部分之后,将同种类型的进行组合装盆,再配以一些小型细件即可。这样就保证了材料的天然形态,不参杂丝毫人为姿态,满足了现代的观赏艺术。

(2)新型山水盆景的青苔系自然生长,更加原生态。常见的山水盆景的生苔形式有两种,软石山盆景可置放于阴湿处,经常淋水即能生出苔草;硬石山盆景采用人工种苔方法,将已长苔的绿色泥土捣成糊状,再用笔刷在山上,置于阴湿处,能使苔草生长。而新型山水盆景的生苔方式则只有唯一的一种,那就是跟软石山盆景一样,放置阴湿处经常浇水,让其自然生长出青苔。这样,青苔才能跟整个盆景更好的组成一个整体,才能让人更加亲切的接触自然生态。

4.3 盛装盆体新,不再以大理石材料制作的盆体,而是应用一种新型聚合材料,美观耐用

新型山水盆景所选用的盛装盆体不再是以往常用的大理石盆体,而是现今广泛用于家具制作的一种特殊石材。这种石材是一种树脂型人造石,它以树脂和填料为主要成份,再加上引发剂、促进剂、染料等共同构成完整的人造石。它不同于一般的大理石和汉白玉等天然石材,它质地均匀,密度大、硬度高、抗压、抗弯、耐冲击等性能优于天然石材,经久耐用,不易受损,更没有天然石材常见的细碎裂纹。更重要的是这种人造石材板面平整洁净,色调均匀一致,纹理清晰雅致,光泽柔和晶莹,色彩绚丽璀璨,质地坚硬细腻,这些优良的理化性能都是天然石材所不可比拟的。由此可知,将这种材料应用于盛装盆景的盆体必将为盆景整体的艺术效果增添不少美色。

5 新型山水盆景制作技术研究

5.1 从大局着手调整局部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5.1.1 师法自然,繁中求简

新型山水盆景是重现大自然山水景观神貌,那就要求创作者要观察、学习自然,以大自然为师,“观天地之造化”,掌握其规律,从中汲取创作原料,使作品真实的表现出自然山水景观的气韵与意境。在此基础上,还须对表现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抓住景观特点,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务求繁中求简,使作品更加集中,更加典型,更加完美。当然,求简不能是越简越好,简只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段,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和主体,更好的表现主题。

5.1.2 分清主次,因材导势

盆景的布局首先要分清主次。主与次相比较而存在,相协调而变化,它们相互依存,矛盾统一。所以应采取对比、衬托的各种手法,使主体景物突出,分清宾主,整个作品才能避免平淡、呆板之感,才能形成既多样丰富又和谐统一的局面,才会有完美的艺术效果。另外,盆景必须按照自然材料的特点,根据其特色特性,因势利导确定如何造型和选择主题,再匹配适当的物件,使作品达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这样才不失盆景创作的初衷。

5.1.3 韵律协调,疏密得当

盆景的布局中,可通过高低、起伏、疏密、开合等有规律的变化表现成一种音乐般的韵律,以传达人的感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而在景物安排上,切不可平均分配,不能把疏或是密当做孤立的部分来处理,关键要掌握好全局,要做到疏密得当,即疏处有景,疏而不散,密处有韵,密而不塞,使作品既紧凑而又疏朗,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5.2 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对盆景的整体效果进行调整

5.2.1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盆景的造型最忌四平八稳,死气沉沉,因此需注意因势导向以达到动静相衬,使作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方可使整个画面景物生动活泼而有气势,这样就给观赏者以灵动感受。而盆景在布局造型中如若有实有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依托实而存在,实由虚进行补充,最终达到了虚实相生的话,那么观赏者的想象空间就会无尽了。

5.2.2 顾盼呼应,露中有藏

盆景在造型上各个部分之间要做到顾盼呼应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而不是互不相关,自成一格,这样观赏者在观赏之时才不至于懵懵懂懂。此外,“景愈藏则境界愈大,景愈露则境界愈小”。盆中景物不可一目了然,而应露中有藏,以引起观赏者丰富的联想,从而创造出理想中的意境。

5.2.3 粗中有细,轻重相衡

盆景的造型既不可一味粗放也不可过于纤细,应该粗中有细、突出重点、对比鲜明,切忌形成不协调的形体。还应该协调的另一方面是体量和色彩的轻重,要形成不对称的均衡。

5.2.4 比例恰当,画龙点睛

盆中各种景物的体量、尺度应作相关处理,使其比例恰当,这样既合乎自然情理,又可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使作品能于小中见大。同时,盆景就似中国画一样,常通过题名来扩大和延伸作品所达到的境界,并有助于欣赏,这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3 寓情于盆景,使其达到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景有尽而意无穷的作品才能耐人寻味,百看不厌。只有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凝聚于盆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才能制作出优秀的盆景作品,使观者能触景生情,从有限的景物中产生无限的联想,领略到景物以外的意境。使得整个盆景能形象逼真地反映出自然景物的形貌,表现出景物生动鲜明的神态情状和独特个性,体现出作者的一思一念。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效果。

6 结语

新型山水盆景是一次尝试,它是在以往研究奇缺的条件下进行的;也是一次进步,它的研究拓展了山水盆景的材料范畴;更是一次创新,它较一般的山水盆景更适应时代。开发新型山水盆景的材料和技术研究即拓展了盆景材料与技术的研究领域,又丰富了盆景艺术文化,还为盆景艺术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更能够创造良好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彭春生 李淑萍.盆景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韦金笙.中国当代盆景精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马文其.山水盆景制作及欣赏[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4]仲济南.山水盆景制作技法[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陈有明.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6]吴诗华.中国盆景制作技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上一篇:租赁资产证券化融资竞争力的博弈分析 下一篇:论人力资源管理统计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