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优化

时间:2022-09-19 08:31:12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优化

课堂提问是组织数学课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更适合于现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一个恰到好处的又富有吸引力的提问,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促使学生认真思考、交流、对话。这对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数学学习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与老师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及时反馈信息都是非常有益的。

课堂提问是教师运用教学艺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基本控制手段。如果课堂提问把握不好,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使学生的思维受阻,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数学课堂上的提问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体学生应参与

新的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课堂教学而言,就要面向全体学生。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往往是面向优等生居多。原因是优等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正确率较高,而教师又用不着花多少力气点拨。从表面现象看来,似乎课堂效果较好,但有悖于“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精神。课堂教学要求是使全班的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不能抓住少数而丢掉多数,应该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照。对于性格内向、不喜欢开口的学生老师要耐心引导,增加他们的勇气;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在肯定其积极性的同时,还应提醒他们思考问题要周到,回答问题要严密。因此,提问要看对象,要坚持面向全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

二、提问的目的性

教师的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向,如果提问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受到影响。课堂提问,并不是表面上的随堂问答或“满堂问”,而是一种由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重要的教学手段。问题设计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要由直观表象到具体形象,由形象识记到抽象识记,有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脱离了学生实际的过高或过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的提问,或给学生造成重负担,挫伤其积极性,或使学生觉得乏味而厌学。提问要紧扣主题,不宜每句话都带问号,开口“对不对”?“是不是”?闭口“好不好”?“行不行”?学生在这问号的海洋中,随波漂流,不利于唤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上课。课堂提问要结合教学环节的特点,把握准课堂提问的类型,不失时机地进行。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通过让学生折圆、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等活动,进行提问:“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吗?完全重合意味着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在操作和回答中自然地引入轴对称概念。呆板、简单、形式化提问要尽量避免,假如只是一带而过没有让学生深究细思,这样的提问等于白费口舌。所以提问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在知识的结构上,知识的关键地方要进行启发、点拨,还要让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说出解题的思路、算法、方法等。

三、言简意明的提问

课堂提问,教师的语言要简练,要有一定的思维指向,切不可使听者模凌两可。要弄清问题的性质,使用不同层次的发问形式,每节课的提问要有总体设计;在认真分析教案内容的过程中,设计几个关键问题,使得中心突出,环环相扣;要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启发性,有利于发展思维。例如:在学习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问题时,部分同学是不理解“解析式”的意义的,那么可以举例“请同学们比较 y=3x-1和y=kx+b”,然后再问“确定函数的解析式就是要我们求什么?”最后老师可以和同学一起探讨“给出什么样的已知条件能求出k和b?”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发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评价的激励性

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时间 、内容、语气、方式等方面要因人而定。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生怕回答不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心理较为紧张,刚好教师点到他的名字,在慌乱中,甚至能够回答的问题,也会结结巴巴、逻辑混乱。这时,教师可采用“慢慢来仔细想一想”,“再完整地讲一遍”来稳定学生的情绪,语气要平缓、亲切、切不可连珠炮似地发问,必要时给予点拨。有的问题本身有一定难度,或者知识综合的容量较大,学生要把一系列的思维过程用语完整、有序、严密地表达出来,确实不容易,所以提问要看内容、看对象,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做到松紧有度,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教师要有民主作风让学生有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才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充分发挥提问在教学中的效能,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上一篇: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讨 下一篇:传统体育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利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