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顺差收窄的趋势性分析

时间:2022-09-19 08:09:03

中国贸易顺差收窄的趋势性分析

[摘 要]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保持增长,但贸易顺差却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顺差额不断减少。本文对贸易顺差收窄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和趋势预测。我国外贸顺差规模将逐步收窄,对外贸易转向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贸易顺差;收窄;趋势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160-02

1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2008年之前,我国对外贸易一直持续快速增长,贸易顺差也不断扩大(见下表)。金融危机爆发后,2009年我国的进出口总值比2008年下降13.9%,贸易顺差同比下降34.2%。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重新获得快速增长,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然而,进出口的持续恢复增长并未带来贸易顺差的高速增长,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却同比减少6.4%。受国内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春节长假等因素影响,2011年一季度中国贸易逆差10.2亿美元,这也是六年来中国首次出现季度贸易逆差。

从下图可以看出,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收窄的趋势在2009年就开始显现。2008年顺差达到峰值后,2009、2010年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金融危机爆发后,实现进出口贸易平衡成为我国外贸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对外贸易总体转向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

2 贸易顺差收窄的原因分析

2.1 国内需求显著好于外需,内需增长强劲促进口快速增长

2010年我国进口增速显著高于出口增速,反映国内需求旺盛,扩大进口效应开始显现。一方面,我国基础建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能源资源类产品和仪器设备的进口,全年进口机电产品6603.1亿美元,增长34.4%;另一方面,我国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进口,2010年我国进口汽车81万辆,增长93.4%。然而,欧债危机拖累了我国的出口。发达国家的高债务率和财政赤字率使其内需处于紧缩状态,我国出口面临的是全球需求缩水。因此,我国内需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外需,是造成贸易顺差收窄的主要原因。

2.2 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2010年,中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数量和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其中进口铁矿砂6.2亿吨,进口均价为每吨128.4美元,上涨60.6%;进口大豆5480万吨,增加28.8%。2010年年初国际原油价格为70美元/桶左右,目前已上升到大约120美元/桶,涨幅约70%。大宗商品价格和数量上涨使得进口金额增加,CPI上升提高了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抑制出口,进而导致了贸易顺差的减少。

2.3 国内用工荒及工资上涨增加企业出口成本

2010年以来,很多地方大幅提高月最低工资标准,用工成本水涨船高。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用工紧张情况,尤其在出口较为集中、加工贸易密集的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缺口呈现扩大趋势,仅珠三角地区缺工就超过200万人。部分出口企业由于劳动力短缺不敢承接外贸订单,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影响。

2.4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益严重

由于欧美经济复苏的脆弱性,失业率居高不下,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案件仍不断发生。在2010年全球新启动的15项贸易保护政策中,针对中国商品的占10项,比例高达67%。巴西启动针对中国产鞋类商品的贸易保护措施,印度、加拿大、土耳其、美国等国家针对不同中国商品,实行了贸易措施。其中,加拿大和美国都各对一项中国商品实行了比较严厉的“报复税”政策。2010年年初,美国商务部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金属丝网托盘征收43%到289%的反倾销税;欧盟对中国的三聚氰胺和优质涂装纸发起反倾销调查;阿根廷、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也先后对中国产品发起了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面对日益加剧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我国的出口贸易境况更加严峻。

3 结论和趋势预测

作为一国进口和出口的差额,贸易顺差的走势同时受到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由于国际上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受利比亚战争影响出现持续上升的状况,欧洲债务危机可能进一步深化,世界经济恢复仍存在不确定性。整体上看,我国内需增长速度仍然显著高于外需,贸易顺差难以继续保持明显增长。但在我国大多数制造业领域仍具有比较明显的比较优势的大背景下,我国贸易顺差在短期内大幅下降甚至转为逆差的可能性很小,一季度的逆差只是季节性的,2011年我国贸易仍将保持顺差,但顺差的规模可能较2010年略有下降。

2011年我国外贸总的政策指导是“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十二五”规划的有关条款,也暗示中国已经放弃了“奖出限进”的老思路,外贸政策正在出现实质性的改变,将更加侧重于进口。“十二五”期间,中国整个贸易形势就是从贸易顺差走向贸易平衡,这对中国是有利的。过去中国长期追求贸易顺差,但由此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多,进而使得外汇占款增加、国内商品价格攀升并引发通胀等问题。中国贸易顺差收窄将缓解与其他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对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将发挥一定作用。因此,中国贸易顺差减少不是临时性的,而是趋势性的,我国外贸顺差规模将逐步收窄,对外贸易发展趋于基本平衡。

参考文献:

[1]刘旭,李大伟.2010年我国外贸发展回顾与2011年走势分析[J].中国经贸,2010(12):19-21.

[2]张燕生.中国贸易顺差减少是趋势.中国证券报[N].2010-6-5.

[3]六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 二季度贸易顺差望回升.省略/20110411/100551.shtml.2011-4-11.

[作者简介]曾杰(1979―),女,辽宁鞍山人,硕士,鞍山师范学院财经系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上一篇:标准――目标成本模式在化工企业的运用 下一篇:非公有制经济在低碳经济中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