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教学改革中学习苏联问题的认识

时间:2022-09-19 07:58:25

对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教学改革中学习苏联问题的认识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提出全面学习苏联经验,并以此为指导在高校中开展了一场教学改革,确立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学习苏联教育经验方针的提出有其合理性,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虽然出现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不够的问题,但是不能因此得出“全盘照搬”苏联模式的结论。认真总结这次高校教学改革中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成败得失,对于今天的工作有着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习苏联教学改革高校

[中图分类号]K27;C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52(2012)02-0063-04

从1952年起,在高等学校里开展了一场以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通过这场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建立起了依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按照专业培养人才的教学体制,即所谓的“苏联模式”。此后很长一段时期,这种模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唯一方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苏联解体之后,高等教育领域逐步开始反思这一模式给中国人才培养带来的利弊得失。其间,有些学者把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归咎于对“苏联模式”的全盘照搬。笔者通过梳理史料,认为应当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中国高等教育是在何种背景下走上学习苏联的道路,对这个问题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判断当时接受“苏联模式”是否有其合理性;二是需要考察当时提倡学习苏联经验时,我们是否清楚具体要学习哪些先进经验以及如何学习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判断当时接受这一模式时是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三是需要考察当时在学习苏联的过程中,高等学校是否存在机械照搬的现象以及是否得到纠正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判断该过程中是否真的存在“全盘照搬”的问题。

一、全面学习苏联经验的提出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明确提出“以俄为师”,他说:“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1949年10月,刘少奇指出:“苏联有许多世界上所没有的完全新的科学知识,我们只有从苏联才能学到这些科学知识。例如:经济学、银行学、财政学、商业学、教育学等等”,明确提出教育领域要认真学习苏联经验的问题。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正式将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确定为建设新教育的方向。

之所以借助苏联经验,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迫切需要大批有革命立场和技术经验的干部。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冷战与封锁政策,不能依靠其继续为中国培养人才,而苏联已有30多年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并且愿意支持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在教育上许多方面也优于欧美国家,所以无论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还是出于对苏联教育的认识,中共中央选择苏联的教育经验作为学习的榜样都是合情合理的。

此时,中央只是提出要向苏联学习,“借助”苏联经验发展中国的教育,并没有提什么都要学习苏联,同时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成就与经验采取了比较开放的态度。1949年5月,在谈到新民主主义教育时说:“我们对欧美文化的态度是否定其反动的东西,同时吸收其好的东西,为我们所用。”

在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指引下,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了初步的改造,但是除了成立中国人民大学和对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改革以外,高等教育领域向苏联学习的行动并未普遍开展起来。这种状况显然与中央的要求和期望不符,教育部认为这是由于高校教师思想上还存在着抵触情绪所致。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之后,教育部认为已经扫除了学习苏联进行改革的障碍,于是在1952年的工作要点中发出了加紧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指示。1953年2月,高等教育部部长马叙伦提出了“系统地学习苏联先进的教育建设经验”的口号。1954年,时任高等教育部部长的杨秀峰也提到:“我们的教学改革还开始不久,学习苏联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教育经验,也还远不系统化和深入,还存在着很多形式主义”,因此,高等教育部提出“必须更进一步地全面地学习苏联先进经验”。

从上述可以看出,中央从提出“借助苏联经验”到提出“全面地系统地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自1952年到1955年,在中央领导人和高等教育部负责人的讲话中很难看到提倡学习苏联之外各国教育经验的论述,直到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才再次提到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

二、对苏联经验精神实质的认识与学习方针的确立

(一)对苏联先进经验精神实质的认识过程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为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从思想和体制上扫清了障碍,自1952年秋开始,高等学校展开了以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核心的教学体制改革。在此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较为严重的忙乱现象,一次发生在1952年下半年,一次发生在1954年秋季,暴露出高校教学改革中的许多问题。如课程门类过多、上课时数过多、教学内容重复、基础课与专业课比重失调等,这直接导致师生负担过重、健康状况下降,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在1953年9月召开的全国综合大学会议上,马叙伦提到:“苏联教育的先进性,表现在教育方针、教育制度、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各方面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及其相互间的有机联系”。这就突破了人们以往对苏联经验简单化的理解模式,从整体化和系统化的角度指导对苏联经验的学习和理解。自此,高等教育工作者开始研究苏联课程背后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精神,明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理解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三者间的关系,然后再结合各系具体条件规定各课程的比重、联系与开设的顺序,从而纠正了过去简单压缩苏联高校五年制教学计划为中国四年制教学计划的错误。

1954年10月,在第二次全国高等农林教育会议的总结报告中,杨秀峰指出:“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学习苏联科学研究结合实际需要,根据群众实践来丰富科学的研究方法;要学习苏联先进的技术;要学习苏联先进的高等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要学习苏联高等教育工作者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按计划办事的工作作风。”这是我们在经过了艰苦的探索之后得出的宝贵经验。

上一篇: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海休闲景观带研究 下一篇:简析化工控制系统优化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