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9-19 06:56:38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语文教学尤为重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才能在课堂上纵横驰骋,才能对教材处理得游刃有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获得学习的,就可以把语文学“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拓思维,自然就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所以,激发兴趣与开拓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古人有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认为,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基于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做了尝试,现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营造和谐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相信你,喜欢你,才会喜欢你教的课。英国斯宾塞曾说:“快乐和愉悦状态比冷淡与厌恶状态更有利于智慧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必将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星星之火。教师应当凭借自己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教风、高尚的师德,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正坦诚、认真负责取信于学生,进而相互沟通,形成默契。任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学习都会很愉悦,自然会学习兴趣浓厚。教师如果抓住这一契机,师生共同配合,则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快乐之源。

二、优化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

(一)导课别出心裁

“万事开头难”,一节好课首先从一个好的“导课”开始。在讲授《华南虎》这篇文章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谜语“身穿黄袍带黑杠,大叫一声震山冈,不吃粮食光吃肉,人称它是兽中王。”然后提问,这是什么动物?学生由“兽中王”,答出老虎。之后,教师以多媒体出示华南虎在山野中奔跑的威风凛凛的样子,再出示一张在笼子里的、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老虎的图片。提问: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期间,诗人想借这只老虎表达什么情感呢?

导课中,我运用猜谜语、提问题、看图片的方式,使学生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使教学过程直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兴趣浓厚,学得轻松愉快。

(二)课堂提问机智

教学方式多种多样,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最好就是用一个大问题提纲挈领,贯穿全文。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不会乱,才会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体系。

教学《亲爱的爸爸妈妈》“参加座谈会”部分时,我提出问题:为什么称呼西德明赫白、中国杨旭、美国安格尔时都用“作家”,而只称呼日本人为“日本人” ?就这个问题,首先让学生认真读课文。第二步,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第三步,师生达成共识。作者通过将西德作家的忏悔和那个日本人的狡辩进行对比,告诉人们:危害和平的势力会招人唾弃,这样的人没有良知,不能称其为“作家”。相反,正确认识历史、深刻反省的人会赢得人们的尊重,从而表达作者热爱和平、呼唤和平的愿望。

教学中用这样机智的提问方式,在平静的湖面扔下一枚石子,达到了激起一片涟漪的效果,使死气沉沉的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三)巧妙运用插图

初中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插图。这些插图线条简洁、色彩和谐、涵义深刻,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得当使用,则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鲁迅的小说《故乡》一文时,引导学生比较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两幅插图。少年闰土有着紫色的圆脸,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而中年闰土脸色灰黄,布满皱纹,眼睛肿得通红,头上戴破毡帽。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引导学生讨论总结:中年闰土在外貌上的变化不仅是因为他年龄的增长,更是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遭受残酷折磨的结果。

(四)作业布置有趣

布置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效的语文作业可以检测学生课堂听讲能力和知识消化、巩固、运用能力,也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语文作业的布置不仅要力求有效,更要提高学生兴趣。

三、 投身优美自然

叶圣陶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讲的就是要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道理。在一个春光明媚、鲜花盛开的日子里,我选择朱自清的《春》进行教学。这一天,我和同学们来到野外,先让同学们认真观察,说说各自眼里的春天,再让同学们闻着花香,听着蜜蜂的“闹”,翻开书读课文。

当讲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我问“钻”字为什么用得好?同学们一时答不上来,我就请同学们挖开泥土找到小草的嫩芽想一想再回答。这样一提示,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小草像根针,顶上尖尖,所以用‘钻’。”有的说:“作者把小草当人来写,用了拟人写法。”有的说:“用‘钻’更能体现小草破土而出的力量。”都有道理。如果在教室教学,就很难取得如此理想的效果。

总之,学生学习的动机来源于学习自觉性和学习兴趣。当自觉性还不是很强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方式可以各种各样,以上是我的认识,希望得到大方之家指正。

上一篇: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下一篇:探究性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