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始见真

时间:2022-03-06 10:12:16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育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的核心阵地——阅读教学已然丢失了本真。如何让语文阅读教学回归本真,文章从真教理、真内容、真教法、真教风四方面进行阐释。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真教理 真内容 真教法 真教风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大地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人们畅所欲言、探讨问题、弄清是非,实现了思想的解放。受此启发,语言文字报于2012年底和2013年初在全国进行了一场以“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为主题的真语文大讨论活动, 主要针对现今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的种种语文教学的“异化”现象。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母语教育的重要阵地,过于注重课堂包装和方法技巧等异化现象,使语文阅读课失去了自我、丢失了本真。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担负着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培养阅读能力和训练思维的责任,还应该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因而,让阅读教学回归本真、提高实效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深处。”真语文需要我们用一颗真心思考和实践语文阅读教学,从而帮助每一位学生健康发展。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然、健康的表达习惯,自由、个性的心理品质和独立创造的人格特征,这样才能算是真语文。

一、真教理——心中有人,以生为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将语文教育的教育理念定位在“人”的发展上。心中有人,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不要只盯着语文知识、技巧,学生成绩、分数,而要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真语文即从这一根本命题出发,使一切语文教学活动回到“人”这一原点上。

余映潮老师认为:“真语文不是老师的完全隐退。”时下语文阅读课存在一种时髦的做法,就是简单强调学生的自主和个性,无视听、说、读、写这样的语文实践的基本规律。比如,阅读课堂上学生小组讨论一片虚假的热闹,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管是否有道理都一味叫好或廉价赞颂。这似乎是对过去教师“一言堂”大搞话语霸权的一种反对,但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真语文阅读教学的实现需要学生和教师主体的和谐统一,教师的一切活动以学生为根本,教师不用一己观点约束学生,不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和实现课堂创新的工具而是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解读和表达起到自己应起的作用。

二、真内容——心中有尺,求真向善审美

新课改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一些教师对“大语文”的误读导致语文课堂上非语文内容大行其道,课外内容被不恰当地引入,语文课因此变得内容臃肿而面目全非,被戏称为“乱耕了别人的田,却荒了自己的地”。那么怎样的内容才算是真语文阅读教学应有的教学内容呢?语文教师心中应该有把衡量的尺子——“真、善、美”,这三者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真理。

(一)求真

语文阅读课作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求真之于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母语,在掌握扎实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高超的阅读能力,提高运用母语的能力。另一方面,体现在态度方面,亚里士多德说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便体现求真的题中之意。真语文教学要有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精神,要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态度。阅读要使学生懂真理,要大量阅读、以读为本,加强学生语感训练,在阅读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培养表达真情实感的真诚之人。“求真”之心是实现一切教育真实有效的基础。

(二)向善

“文以载道、道以传文”。语文学科因为承载着丰富的人文资源而担当“人文精神”的传承者,这是它的“向善”功能。一方面,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人物的评判要有适宜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传输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绝不能让语文成为思想政治教化的工具,不能脱离思想内容进行单纯的文本教育。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在实现语文工具性的同时实现人文性,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育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思想教育。

(三)审美

审美之于语文阅读教学,尽管许多语文教育家主张将其应用于教学中,但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却较难。但也并不是无从下手,通过合理的方式是能够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本审美功能的。对于美的具体性和美感的情感性把握,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进行联想和想象,以丰富审美对象中包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理解美的形象所展示的意义,明确美的情感所蕴含的理性。这样不仅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能得到发展,而且学生的人格修养能得到完善。

三、真教法——心中有法,机智灵活

当下多媒体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大行其道,一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力求标新立异:以视频、音频代替原生态的朗读;以美轮美奂的PPT代替师生的黑板书写;以课件标准答案代替师生的问答……然而,形式各异的教学方法却没有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效果。因此,让传统的诵读回归语文阅读课堂势在必行。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于真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学有规律可循、有普遍意义的教学方式,但教学的具体方法应如水般,是灵动的、可变的、多样的。真语文教学应该以诵读和文本为本位。黄厚江老师主张真语文要以语言为核心,加强母语教育。即一切阅读教学活动都要充分体现汉语语言元素,紧紧围绕语言展开。具体表现为语言解读、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共生。另外,要以语言活动为主体,引导学生以读为本、回归文本,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让语文阅读课回归语言的本质。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是真语文指导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真语文的教学应该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做到本本分分、真真实实、实实在在地教语文。

四、真教风——心中有书,自然独到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对语文教育应有全面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唯有如此,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语文之真首在语言,这就要求语文阅读教学要紧扣语言这一核心,用心研读、用心解析、用心品味,教师语言要自然真切、朴实无华,于平淡中蕴含深意。教师平时要修炼、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将文本与心灵融合,将抽象的情感在课堂上用语言自然而然、形象具体地表达出来。让师生发出心声、真声,每一句话都真实自然,然后才能将语文的生命力唤醒,在课堂中传达自己的思想、延续自己的生命。

这要求语文教师要钻研教材,合理加工文本,整合课程资源。于漪老师说:“钻研教材一定要如出自己之心、如出自己之口,和作家作品对话,进行心灵的沟通。”一方面,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真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有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钻研教材。课前有所准备,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才能应对课堂上学生的各种问难。另一方面,在现行社会中,知识更新越来越快,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与时俱进、源源不断地补充活水,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才不会使语文阅读课丧失时代气息。

洗尽铅华始见真、浮华褪尽方显诚,让语文阅读课洗尽浮华、回归本真、培养真诚的人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黄厚江.黄语文课堂本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周步新.享受真语文[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4]李镇西.我的教育心路——李镇西成长足迹述略[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

[5]周玲春.语文课中语文味的回归与保真[D].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

[6]赵同生.走进“三重门”,教好真语文[J].点滴,2012.

[7]张芸.还语文一个求“真”的课堂[J].小学时代·教师,2009(9).

上一篇:初中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下一篇: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