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的血象与骨髓象检验及特点

时间:2022-09-19 06:41:48

急性白血病的血象与骨髓象检验及特点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血像及骨髓像形态学改变对诊断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住院均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0例血像及骨髓像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确诊分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结论: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一般为30×109~50×109/L。血色素、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常降低。骨髓增生多呈极度或明显活跃,少数可呈增生低下。对血像骨髓像形态学改变行诊断分型。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血液检查;骨髓像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81-01

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骨髓中产生和积聚大量幼稚及异常的白细胞,并浸润其他器官,导致正常造血功能的抑制和衰竭。外周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增加并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骨髓象中骨髓增生活跃,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的30%以上,一般可作出诊断[1]。选取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住院均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0例血像及骨髓像检查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9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男49例,女性41例。年龄13~73岁,平均62岁。对血像、骨髓象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分析。

1.2方法:血常规全自动血细胞及生化分析仪检测,骨髓涂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骨髓细胞免疫分析。确诊分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

2结果

2.1血象:急性白血病患者初诊时多数白细胞增高,少数可≥100×109/L,称为高白细胞白血病,部分患者白细胞正常或减少,低者可

2.2骨髓象:典型的骨髓象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少数可呈增生活跃或减低,增生减低者称为低增生白血病,骨髓可有纤维化或脂肪化。骨髓中相应系列的原始或幼稚细胞大量增生(占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正常细胞如红细胞和巨核细胞明显减少,红白血病(M。)则各阶段有核红细胞可增多,且常有形态异常。白血病细胞有明显的异常改变,可见切迹、凹陷等。染色质粗糙,分布不均,排列紊乱,核仁明显。Auer小体是白血病细胞的形态标记,仅见于AML,有独立诊断意义。

3讨论

白血病细胞起源于一个发生恶性变的细胞,克隆性扩增后,细胞数增多,终于发展为骨髓中的主要成分,并造成正常造血细胞增生的抑制。一般认为,只有当宿主的免疫功能有缺陷时,才使得白血病细胞形成生长优势。现已确认,白血病患者常有免疫功能的缺陷,使患者对白血病病毒易感性增加。白血病细胞克隆一旦形成即十分容易地逃避有缺陷的免疫系统的监护而得以增殖。

白细胞总数增高或减低,约50%患者在(5~50)×109/L之间,15%~20%的患者可升至(100~500)×109/L。出现幼稚细胞为诊断白血病的重要依据,可达30%~90%。约25%的患者白细胞数可降至(1~3)×109/L,也不出现幼稚细胞。白细胞高于100×109/L或减低者,预后常常不佳。某些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片中仅见原始细胞及成熟细胞,而无中间阶段的细胞,称为白血病"裂孔现象",提示部分骨髓尚有正常造血功能。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贫血见于90%以上的患者,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程度与病程进展有关,重者血红蛋白可降至30g/L以下[2]。可见红细胞形态异常,如大小不等、畸形、多染性等。网织红细胞常减少,少数病例可轻度增加,但一般不超过5%。血小板大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在确诊时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降低,半数患者可降至50×109/L以下,少数低于(10~20)×109/L。可有血小板质的异常,如大小不等、畸形、巨型血小板以及功能异常等。急性白血病治疗后血小板数回升,常提示治疗有效。

骨髓象的变化具有确诊价值。未经治疗者骨髓多为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少数可为增生活跃或减低。某一系列原始细胞或幼稚细胞异常增生,占有核细胞的30%~99%,是确诊的重要依据。白血病细胞胞体可明显增大或减小,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比例增大,呈"核多质少";核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折叠、分叶,染色质变粗,可呈细网状;核仁显著,可有1个到多个;细胞核发育常晚于细胞质,呈"核幼质老"。AML的细胞质内可见Auer小体,即"柴束状"的颗粒,有确诊意义;核分裂象多见。各型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特点,是分型诊断的重要依据。通常骨髓穿刺涂片即可满足骨髓象分析的需要,但骨髓活检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尤其在骨髓有核细胞极度增生、造血低下或有骨髓纤维化而致骨髓穿刺失败的情况下。此外,由于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浸润程度不一,有时一个部位的穿刺不能确诊,需作多部位穿刺[3]。急性白血病时应注意片中退化细胞(篮状细胞、涂抹细胞)的比例和形态,可用以估计原始细胞类型,如急性白血病时血涂片中退化细胞很多,常支持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恶性组织细胞病。急性白血病经化疗后疗效如何,只有同时观察骨髓象、血象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如骨髓中原始细胞

参考文献

[1]谭齐贤.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M] 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

[2] 方美云,沈悌,王一. 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及交叉表达的临床意义.白血病・淋巴瘤,2003;12:267-270.

[3]朱惠玲.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11例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4,16(3):141-142.

上一篇:浅谈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临床诊断 下一篇:消化性溃疡患者40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