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职工与局长“同级”

时间:2022-09-19 05:52:05

第一次听说职工与局长“同级”

《齐鲁晚报》2005年1月4日在A15版头条报道了一则消息,看后让人感到振奋与鼓舞。消息说的是湖北省开始在枝江市国税局进行能级管理改革试点,将国税局工作职位分为行政执法、专业技术级和行政管理三类,三类职位从高到低设置能级一至七级。2004年10月,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公示,连个股级都没干过的朱高荣,因业绩突出,与局长梁本元和几个副局长一样,被评为三级,享受了与现局长同样的工资待遇。

普通职工与局长“同级”,这样的景况着实让人欣喜,这种能级改革的做法在现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对沿袭了几千年的“官本位”思想是个强有力的冲击。它昭示人们:按贡献多少、工作业绩大小获取报酬正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以官阶论价”的做法正受到时代的挑战。

长期以来,“以官阶定价”是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方式,是一个固有的模式,什么样的级别拿什么样的钱,享受什么样的待遇,似乎成了一条亘古不变的“天条”,似乎永远是天经地义。

我国是有着几千年“官本位”思想的国度,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公务员待遇的级差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其实,外国的公务员待遇与我们并不一样,人家将公务员划分为政务官和技术官,待遇的差异并不是很大,而我们则是将公务员的待遇与职位挂钩,官位越高,享受的待遇也越高。这种待遇差别不仅体现在工资上,在住房、医疗待遇上也很明显,于是导致了人们对官位的热衷和追捧。

实行能级管理,不再“以官阶定价”,拓展了公务员的职业发展空间。公务员只要恪尽职守,廉洁勤政,就能够获得相应的能级级别,便会像其他的“高官”一样获得相应的经济待遇。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优化资源配置,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而“以官阶论价”明显与这一要求相悖。职位低的公务员长期工作在基层,待遇却比较差,他们的贡献和能力与自己得到的报酬“不成比例”,久而久之,积极性就会受挫。

经济待遇的差别不能体现在“官本位”上,不能官越大,得到的实惠越多,这样做有失公允。要知道,领导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是普通公务员,构建和谐社会,不能无视这些人的合理诉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湖北省推出的公务员能级改革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彰显社会公平、淡化“官念”,但愿这项制度能够操作好,真正成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助推器。

上一篇:“认文集团”怪胎 下一篇: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是委员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