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关注学情,实施因材施教之管见

时间:2022-09-19 05:16:10

初中英语教学中关注学情,实施因材施教之管见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如果教师能把工作做细、做精,全面了解学生,关注学生需求,随时观察学生的动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那么,教学工作就一定会出成效。

关键词:学情;引导;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维,我们的教学就有可能更有效。无论是传统课程所强调的因材施教,还是目前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都对学情分析给予了高度关注。如果我们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研究、分析学情,然后,根据学情设计教学方案,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有可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教龄的英语教师,我发现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特点上往往都有一些相同的特征,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也就是说在很多内容的学习上,每一届学生都会重复着往届学生的学习思路,在同一个地方犯同样的错误。比如,初一的学生在造句的时候往往忽视冠词的使用。例如:“老师常帮助我学英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会这么翻译“Teacher often helps me

learn English”他们想不到“老师”是个可数名词,前面没有冠词,后面没有名词复数是不可以使用的。同时初一的学生也不是很清楚在学科方面的帮助不应该使用Help sb(to)do sth.这样的结构,而是应该使用helpwith sth.的结构。这就是初一大部分学生在这个语言点上表现出来的共性问题。小部分学得不扎实的学生常常还会把helps的第三人称单数s漏掉。再比如,由于中英文的语言习惯差异,很多学生(如果不经过教学并强调的话,大部分同学)会执拗使用中文方式。比如,在初二有个语言点,中文习惯说“数量很少或数量很多”,但是在英文中就得说“数量很小或数量大”(The number is small/The number is big/large)因此,每年会有大量初二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不停地重复着这样的错误,这就是初二这个年龄阶段所具有的共性。作为一名老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积累这样的共性问题,然后,再积极地想办法帮助学生避免这样的错误,或降低错误的频率,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有进步和成效的。

同时我们研究学生,就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去教学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作为英语教学的一部分,语法教学属于比较枯燥的内容。但是,为了学生能更地道的掌握英语,语法的学习也是必需的。如何能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学,并且还能牢牢掌握,作为教师,研究学生就显得很重要。初一学生的语言理解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教师介绍一个语言现象时,必须尽可能讲得直白,千万不能绕。比如我们讲解怎样回答反意疑问句时,我提议最好这么说“反意疑问句其实就是一般疑问句的一种,它起强调的作用。所以,无论是肯定的反意疑问句还是否定的反意疑问句,你只要把它变成一般疑问句,然后再回答就行了。比如:You are a student,aren’t you?和You

aren’t a student,are you?这两个句子的意思都是”Are you a student?”这个解释要比要求学生“按照事实来回答”可能来得更直观一点。再比如,初二的学生对完成时中语言点have/has been to和have/has gone to的不同点不能理解。我上这个语言点的课时,常和学生约定讲台边是苏州,教室后面是上海。然后叫一个学生来到教室前面,通过该学生的移动讲解这两语言点的区别。学生往往非常开心,同时又能相对轻松地理解这个语法,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直观。

以上讲的是同年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共同点。但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也是很明显的。有的学生有语言天赋,有的学生学语言有浓厚兴趣,有些学生就是在语言方面没啥感觉,还有些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有抗拒。那么作为教师,就要及时做到因材施教,要保持乐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适当增加内容;对有困难的学生要鼓励,必要时要降低要求和难度。而当在语言方面特别优秀的学生和特别有障碍的学生在同一课堂学习时,对教师的因材施教的能力是很有挑战性的。我通常会要求不同的学生掌握不同的内容。我经常有意识地扩充优秀学生的词汇量,语言有障碍的学生通常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如果他们能达到一定的分数(不要求很高),我也一定会在其本子上或试卷上画个笑脸以示鼓励,效果应该说还是不错的。从去年9月开始,我们学校的英语和数学两门学科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了走班教学,也就是说水平相同的学生在同一课堂听课,便于教师根据需学生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我接受的是个层次最高的班级。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包括他们的口语和听力,都相当的好。而且他们的接受能力也强。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给他们增加了一本原版的英语教材,在拓宽他们词汇量的同时,向他们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同时我也注意在平时的授课中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创造说英语的良好环境,并且要求学生在课外适当做一些阅读、完形的练习,以达到灵活运用语言。同时为了能使他们享受学英语的乐趣及成就感,我也会组织他们进行英语小品的表演,向他们推荐一些原版的电

影、电视看看,英文歌曲听听,并为他们牵线搭桥,在英语国家给他们寻找笔友。总之一年下来,我感觉这批学生英语水平得到了飞速的提高,超越了前面的好几届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为提高。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把工作做细,做精,随时观察学生的动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那么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一定会出成效。

(作者单位 苏州市景范中学)

上一篇:对中学毕业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下一篇:浅谈高中德育的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