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慢艺术”

时间:2022-09-19 05:00:15

教育是“慢艺术”

初为人父,急于掌握一些育儿经,于是凡带有“儿童”、“孩子”等字眼的书籍都不肯错过。友人推荐台湾龙应台女士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书,读后感受良多。书中处处弥散着浓浓的母爱,体现着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展示着一颗饱含期待的慈悲之心。马上联想到自己的本行――教育,想必也应该、也需要遵循这个“慢”的道理。

曾经见过一幅漫画:一堆奇形怪状,棱角分明的小石头,被送进了一座“育人所”,不知经几世几劫的历练之后,出来时都已是珠圆玉润,光可鉴人的鹅卵石;虽说竖经横纬,军容齐整,却个个圆头圆脑,失去棱角,早分辨不出原来模样。此画原为“无题”,但若是定要添足续貂给它拟个注脚,用上“学校”或“教育”之类的字眼,只怕十之八九的都会点头称是吧?为何我们的辛苦付出却只是这样的结果?品味叶圣陶先生的话定能顿悟:“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的生产程序是:标准的流水线,标准的模具,标准的操作流程,标准的检测手段……总之一切都是标准的,产品是绝对齐整划一的,偶有歪瓜裂枣之类,定被打上“不合格品”的标签扫进垃圾堆。反思遵循僵化教育模式数十年的我们,是不是多少也有如此“工业化”的教育倾向呢?“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是我们信奉的金科玉律,为了让受教育者符合标准化要求或是向某个既定的形象靠拢,我们“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于是,钢铁就这样炼成了!呜乎,“江浙之梅皆病”矣!

再细思叶老的话,“农业”与“工业”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呢?我想,这或许就在于农业的工作对象是“生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业所需要的是流水线上一名技术熟练的操作工,而农业所需要的却是能真正关注生命的农人!但凡生命,都有它自身的意志和精神,这种意志和精神是外部环境所无法改变的,只能满足它、顺应它、引导它,最后才能求得发展它。那个叫郭橐驼的能把树种好不正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使“其天者全而其性得”吗?所以农人所需要的是一颗能关注生命的期待之心,一颗容得下“慢慢来”的心。

再思之,教育亦复如是。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哪怕是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在广袤的夜空里也是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哪怕是一棵山谷中最不起眼的小草,也必定有属于它的春天,世间万物,皆有它存在的理由,何况是“万物之灵长”的人!我想,作为“农人”,我们首先需要的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赏识,时刻告诉自己“这一条小鱼在乎”,时刻让自己知道“这一个”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当我们对挺拔茁壮、青翠葱绿的小苗疼爱有加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对那些暂时“矮人半截”的小苗,甚至一些“歪瓜裂枣”也要用放大镜来看看它们的优点,这样才能让每个生命都能感觉到自己是重要的,是有尊严的,是受到农人重视的。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是为了受到别人的赏识而来到这个世界的。有人说尊重和赏识是所有生命走向成功的起点,我想育人者更需要认识到: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慢”,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开始被我们遗忘的原始本真。不知几时开始,我们的世界开始变得这样急功近利,这样物欲横流,高效率,高回报,一切都以“快”字当头,也许这也是一个工业社会所应该具备的特点吧。但是,教育是需要期待的,它是一种固守,一种耐心;是一份信任,一份宽容。正是急功近利让我们渐渐地疏远了这份耐心,渐渐地不再习惯于等待。因为恨铁不成钢,我们恼怒不已,批评指责;因为恨铁不成钢,我们越俎代庖,揠苗助长;唯独忘了对孩子轻轻说声:别急,我等你…… 人的成长,并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知识是容易教的,技能也是容易训练的,但精神和灵魂的成长却需要信任与耐心,需要期待的目光长时期地注视,需要潜移默化,渐渐熏陶。当事物最终以生命的形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时,别忘了,让我们用农人的耐心来观察生命的演变,因为“慢”的艺术,也是信任和宽容的结晶,是生命成长的催化剂,也是孕育惊喜的历程。

诸君阅此文后如有丝毫触动,请读读原文――《孩子,你慢慢来》,相信您的收获一定比我还多!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学院二附小)

上一篇:汉字文化解读的科学方法 下一篇:关于心理辅导式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