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东盟背景的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构想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09-19 04:17:02

基于中国―东盟背景的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构想及对策探讨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包含了国家之间的教育互动,科研学术交流、教育体制、办学模式的创新等,也包含了教育市场的开放。本文以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背景,从广西高等教育的现实情况出发,试图找出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国―东盟 广西高等教育 国际化

广西作为中国和东盟各国连接的“桥头堡”,依托与东盟博览会这个契机,大力发展与东盟各国高等教育合作交流,把东盟国家一些优势的教育项目引进来,同时把广西高等教育作为品牌推广出去,吸引东盟国家留学生到广西学习,提升地方大学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一、增强国际化意识,促进广西高校国际化发展

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首先是国际化理念的确立,理念是行为的先导,理念具有先在性、前提性,没有对国际化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是无论如何转化不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效实践。

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是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无论在政府层面,还是高校层面上,都应该以开放思想去面对机遇和挑战。位于广东的中山大学2000年就把国际化定为学校发展战略,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也把国际化作为自身发展方向。云南省也提出要把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高校确定办学思路和发展规划的重要方面,同时也作为检验一所大学领导班子驾驭改革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三省必定形成竞争,广西地处民族边疆地区,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广西高校更应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中国―东盟博览会”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战略的契机,加快树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改革高等教育管理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广西高校的竞争力,缩小与国内外高校的差距。

二、建立长期、稳定的广西―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机制

国际教育合作机制就是在国际教育合作过程中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国际教育合作机制具有保证国际教育合作活动规范运作的功能。

为推进中国―东盟教育合作长期、稳定的发展,应当进一步确立实施合作的具体机制,构建教育合作的良好平台。第一,建立国际合作会议机制。国际合作会议机制是指一系列有关国际合作会议的形式、程序、运作规则的安排,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合作机制。第二,建立广西―东盟教育博览会机制及大学校长会议。一是平台式会展主要形式有国际教育展、国际教育论坛、教育合作项目洽谈、留学服务等活动。二是流动式会展。由地方政府牵头组织,各相关院校参与,在东盟国家举办教育展,形成以地方政府推动、学校积极参与相结合的教育合作支撑体系。大学校长会议可以在“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论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这些机制的建立将会使广西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持续、稳步、深入发展,使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交流走向更高层次。

三、优化高校布局和高等教育结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和加快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子,使规模有较大发展,结构更加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高等教育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合理结合方式和比例关系是促进高等教育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包括层次、科类、形式和地区结构,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校布局和结构调整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广西高校布局和教育资源配置经过几年来的重组、合并之后正逐步趋向合理。在“十一五”期间,广西仍然要坚持与区域经济相适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统筹进行广西高等学校的布局结构调整,进一步强化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能。随着广西经济发展和不断开放,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多,不仅需要高级技术管理人才,而且需要大批的中级技术人才,所以建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合理人才结构,培育和发展高等教育市场,实现教育类型的多样化就显得十分重要。依据广西目前的实际情况,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稳步发展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规模,使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更趋于合理。

四、进一步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人才结构调整

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几大职能,针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这一背景,广西高校尤其应注重办学特色,利用“地利”为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中办出特色,调整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人才结构调整。广西与东盟高水平学校合作,可以借鉴先进的办学理念,达到与发达国家同步的课程设计,这对广西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推动部分基础性和技术性课程和专业的国际化都十分有益。

现行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有人做过很形象的比喻,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各具个性的学生,经过大学三四年的“塑造、打磨”之后,成为同一模子出来的一模一样的产品。高校的培养模式较单一,是影响大学生个性发展及创新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突破当前单一的培养方式,通过国际化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校园环境里充分发挥专业、能力、特长和个性,将是当前及以后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极佳的方式和途径之一。欧美日等国及东南亚国家的实践证明,国际化及双校园的背景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创新能力都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建立适合广西当前社会发展的人才结构也是当前广西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重大问题。根据广西高校学科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课题组的《广西“十五”期间人才需求调研与预测报告》,广西目前的人才总量不足,技术类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缺乏。需求较多的专业为市场营销、机械工程、西医类、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建筑工程、现代农业、外语外贸、交通和环保工程等。广西有着层次、类型较为齐全的高校,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省属重点高校,有品牌优势和学科优势。广西高校需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需要为出发点,进行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在促进优势特色学科发展同时,加快对现行的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质量及途径。注重适合本地制造业、商业、农业、林业,特别是外语外贸、现代农业、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机械工程、建筑工程、海洋工程、矿藏加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人才的培养,为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田正平.中外教育交流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编程能力的研究 下一篇:3G时代手机图书馆发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