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模式下化学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时间:2022-09-19 03:15:25

生本教育模式下化学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摘 要:在教学中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能,必须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上下一番功夫。营造问题情境呈现教学内容。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活动化”;问题的设计要切合教学目标、切合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切合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水平;

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171-01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随着对发展智能的日益重视,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成为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必须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上下一番功夫。下面结合本人在化学教学中的体会,对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营造问题情境呈现教学内容。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活动化”。

1、将问题情境故事化增强趣味性。学生爱听故事,教师要善于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听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丰富感人的故事情境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某一个方面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自主地、全身心地学习某一知识,而并不感到厌倦。从心理学上讲,当学生有了兴趣,说明他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自觉性的行为。如果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兴趣点加以提问,那么学生的学习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将问题情境“活动化”,提高有效性。“学生的智慧都集中在他们的指尖上。”儿童的思维是动作开始的,看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只有动手做才能学的会、记得牢。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和巩固化学概念和理论,并获取化学知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不断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化学技能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动手装配用H2O2制取氧气的装置,然后提出这套制氧装置能否用来制取二氧化碳?需要怎样改进装置?这时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得到引发,情绪高涨,思维活动都集中在改装上。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使其对实验制取两种气体的方法理解的更加深刻,实验技能也明显提高。因此只要让学生动手做,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杜威的“从做中学”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一切真知都源于实践”。

二、问题的设计要切合教学目标、切合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切合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水平。

1、 选准切入点,问在知识的关键处。一般地说,讲授新课程时提出问题的切入点应选在知识的重点或关键之处。例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容易产生疑难问题之处。教师在提问前,必须要熟悉教材,还要了解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问题,一定要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提问,形式应多样,内容应具有典型性,还要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地进行思考。重难点是一堂课的核心和精华所在,学生往往不容易理解掌握,在此处进行设问,其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解决学习上的疑难困惑,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透彻,从而达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能否抓住重点进行提问是不衡量教师是否真正理解教材的一个标志,也是教师业务水平高低的体现。对于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有很多,有教师讲解、师生共同探究或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等加以解决。而有的重点、难点通过教师巧妙的提问,学生思考,教师点拨,师生共同讨论来突破。学生不仅可以学的轻松,而且印象深刻、富有情趣。

2、把握层次,问在学生需要处。研究表明,影响学生积极参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平等的参与机会;良好的师生关系;广阔稳定的学习兴趣。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的素质和基础又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用一种模式教学,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表现在教学提问中,就是要区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对于不善语言表达的学生要多提一些描述、论述性的问题;对于思维不够严谨的学生要多提一些影响因素复杂的问题;对于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学生应提一些启发学习方法的问题;对于一些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要适时地提一些吸引其注意力的问题。另外,对学困生不能提难度较大的问题,而对优秀生则不能提太简单的问题。问题的对象找准了,学生就会被问题吸引和激励,从而高效、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有目的的选择提问对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提问。

总之,从教学角度看,提问的切入点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从教学的进程看,开始时,为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可及时提问,引入课题;课中,当学生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或受思维定势干扰时,要及时加以提问;当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麻痹思想时,应及时提问;需要注意的是,提问应问在最需要问之处。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源于“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素质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使学生始终觉得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

上一篇:让阅读成为生活的必须 下一篇: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对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