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业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时间:2022-09-19 10:55:37

论旅游业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摘 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一定得基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经济相对落后。如过少数民族地区能够合理发展旅游业,将会促进其经济的发展,并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该文以此为出发点,论述了旅游业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经济发展;资源优势;构想与对策

一、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旅游业开始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世界旅游业才加快了发展速度,一跃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从旅游的方式来讲,人们将更加重视精神疲劳的消除和放松,要求更多地发展着眼于调节精神的积极性的旅游,过去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览,将逐渐为多元化的旅游项目所代替。日益增多的旅游者要求旅行生活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运动的内容乃至冒险的刺激,要求参与其中,而不是从旁观赏。所以,那些单调、机械、使人置身起外的旅游方式已经使游客失去了兴趣,代之而起的是那些富有活力、兴趣、参与性强、特色鲜明的活动类型。在旅游的过程中,旅游者渴望能亲身体验到当地人民的生活,直接感受异域的风土人情。希望通过参与和交流得到感情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旅游者喜欢那些轻松活泼、丰富多彩、娱游于乐、游乐结合的旅游方式。云南的西双版纳、楚雄等地州每逢傣族的“泼水节”、黎族的“火把节”游客数量大增,就是这种情况的良好反映。

二、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落后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开发迟、基础差,资金严重短缺,不少刚发现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时间短,起点低,固定资产投入很少,而完善旅游设施的耗资量却很大。主要原因是:

第一,经济水平较低。区域经济是旅游经济的生长点和支撑点,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投资大小和建设周期长短。[1]旅游业快速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少数名族地区大都处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远离沿海发达地区,缺少吸引外部资金区位条件。如何引进资金将是旅游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第二,少数民族地区虽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但知名度低。而提高知名度的重要手段是广泛开展宣传, 宣传促销也需耗资,因为低知名度的旅游资源是没有真正经济价值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内客源也以北方客源为主, 如不尽快进行适宜的品牌推广,其旅游业将不会有重大发展,从而制约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

第三,我国旅游市场属二元结构,即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是在相互封闭的状态下运行的,相互间无法实现接待上的余缺互补,因而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需要同时建设两套档次上差别很大的设施,增加资金投入力度。

(二)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市场狭小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区距主要客源市场远,景区间距大,运输成本高现代旅游客源市场分国际和国内两种。国内游客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先导,并将一直是游客数量的主体。国内主要客源市场也在东部发达地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开发历史长,基础条件、整体经济水平均高于民族地区,加之人口基数大、人口密度高,是国内客源的主要输出市场。少数民族地区大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还有相当部分群众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故而对近地旅游的要求也就不显得迫切。阿尔山地区虽地域辽阔,但许多景观属大跨度空间的旅游资源,旅游景区之间距离远。由于旅游胜地相距甚远,受交通条件制约,严重存在着“旅长游短”的现象,易使旅游者产生单调乏味之感。

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发旅游资源的优势

(一)旅游资源的丰富性

我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突出地表现在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等三个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景观也具有这三个方面的优势,与汉族相比,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就更为绚丽多彩。少数民族风情是反映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55个少数民族的风情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服饰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民族建筑五花八门,令人咋舌称奇;数以千计的民族节日,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宝藏;民族饮食千姿百态,反映出悠久的农业特色;民族艺术百花齐放,呈现出乐观向上的民族性格;民族宗教历史悠久,许多民族文化中都反映出宗教文化的深刻印象。

(二)旅游资源的久远性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各种形式的活动是民族传统旅游的重要资源。它们内容繁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这些项目,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出了各民族的生活环境、民族特征、审美、生产劳动、生活习惯、宗教祭祀、节庆娱乐、婚葬习俗等一系列民族文化特征,使其具有浓郁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节庆性的民族体育竞赛活动是我国各民族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每逢节庆日,各族群众都要进行物质交易,开展民族特色浓郁的传统文体活动。民族的情感、民族的性格、民族的文化特征都会在节庆期间最为真实、强烈、鲜明地表现出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个民族的节庆活动都是了解这个民族的最好时机。每逢过节,各地区、各民族都要举行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三)旅游资源的原始性

原始的生产方式与环境,如九龙村的彝族在从盐源、喜德迁入碧塔海边的一路上,留下了一道道由于愚昧、原始而对自然刻下的累累伤痕。他们长期以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可归纳为“居无定所、耕无定地、产无定业”。居住的一般为简易的木楞房,屋顶大多为茅草铺盖,生活用具极为简陋,由于造价成本较低,迁徙前按彝族的风俗是从后墙打洞而出,然后放火烧毁;耕作方式是毁林开荒、刀耕火种,在耕种过程中,不积肥也不施肥,等用尽烧化的树林、草甸的草木灰自然肥力后,在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支系里,往往是派出几个人手重新寻找将要迁入的地方,一般是森林茂密、水源方便的地方,认定以后砍倒大片树林,放火焚烧。而村中各户在迁徙前往往会把所有养殖的家畜宰杀,逐户邀请村里的男女老少全部吃光,其他残留物放火烧光,然后举村迁入新的地方。由于他们的耕作是掘地力而播,靠老天而收,一般焚化的草木灰的自然肥力在3-5年间失效,届时又到了彝族迁徙新地方的日子了。目前居住在碧塔海边的彝族,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可以说没有留下任何生产、生活的用具,只是使原来森林如盖的山坡变成了一遍灰烬,大雨滂沱的日子成为泥石流横行的天下,他们的落后、愚昧和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给自然留下了不可恢复的创伤。中甸彝族是一个全民信奉藏传佛教的民族。更是一个崇拜自然的民族,保护环境的观念和意识较强,彝族的生活、生产方式为藏族难容,于是帮助迁入中甸的彝族改变其落后和原始成为彝族、汉族和纳西族的责任,因为只有传授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给彝族,发展彝族的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阻止彝族对环境的破坏,才能真正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彝族也才能走出贫困和落后。80年代以来,帮助彝族的力度大为增强,其措施主要围绕“三定”而展开,即“定居”、“定耕”、“定业”,让不断处于迁徙中的彝族停止搬家,农科院的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教彝族种玉米、土豆和苹果,藏族传授盖房子的经验和技术给彝族,政府帮助彝族修筑通往县城的公路,注重彝族干部的培养等。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九龙村的联办社目前已经成了“三定”的示范社,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整齐的玉米地、果实累累的苹果树、猪圈里哼哼的肥猪,这一切都在诉说着长期流浪的彝族,在碧塔海边找到了记载他们历史的场所(中甸其他地方的彝族目前也基本处于定居状况),如果你到联办或到九龙,总有人津津乐道地告诉你,当年农科院的专家是如何拉线种玉米、科学养殖的好处、苹果的收入、松茸的价格等,今天碧塔海边的彝族已经完全理解了“安居乐业”的真正含义。

(四)旅游资源的独特性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部门为了满足和吸引旅游者,纷纷推出一些特色鲜明的民俗风情专项旅游产品。例如东北地区的一些旅行社把鄂温克族的滑雪、狩猎等体育活动纳入自己的旅游项目中。或是让游客参加蒙古族的赛马、摔跤、射箭等。[2]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旅游活动项目繁多的优势,开展民族特色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旅游方式。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对少数民族传统旅游资源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一方面,注意保护、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广泛开展少数民族旅游活动,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旅游业。例如,在云南的迪庆、怒江、西双版纳和楚雄等地,各族人民经常利用节庆活动来开展民族体育旅游并以此来吸引旅客,从而使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旅游项目成为无数游客感受浓郁民族风情、体验新异神奇,健身娱乐的一些旅游活动

四、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必要性

少数民族旅游包含着浓郁的民风民俗,有着很强的观赏性,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通过民族体育文化的欣赏和参与,增强了旅游项目,丰富了旅游的内容,吸引了游客延滞了游客的逗留时间,促进了游客的消费,满足了游客,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民族体育旅游消费市场。体育旅游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健身性。通过体育旅游,能更好地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缓解和消除疲劳、增强体质、防范"文明病"。同时,通过观摩和参与,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通过大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以极大地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旅游产业体系的完善;可以带动少数民族群众的广泛参与,增进文化信息的交流,提高他们的收入,振奋民族精神,增进民族自豪感;可以进一步落实旅游开发与民族地区的扶贫相结合的方针,促进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可以促进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使民族体育研究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模化,有利于民族体育的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体现民族风情的重要方式,只有将风光旅游和风情旅游结合起来,才能使人们沉醉于山光水色的同时,领略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以及丰富的特色文化,少数民族旅游产业化的发展,可以使用赚取的资金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掘、整理、研究等工作提供资金及支持。

(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可行性

我国得天独厚的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为其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民族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心理等,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种独特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疑会对现有的民族旅游资源、内容、形式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更新、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喜爱寻奇猎胜,求同存异。[3]地区、民族间强烈差异是激发旅游者动机的重要因子,差异性越大,其吸引力越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集竞技、健身、艺术、科考、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广泛的民俗性、良好的健身性、强烈的娱乐性和观赏性等。可通过让旅游者参与其中,达到健身、享受、了解民族风情风俗的目的。同时,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游客的各种心理和生理需要,起到增长知识、延年益寿的功效。良好的旅游环境和客源是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的根本保障。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民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民族众多,风情各异,到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进行风光旅游,贪图那里的湖光山色,民俗风情,极富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而作为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体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让游客亲身体验民族体育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激情。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一个产业部门要得到生存和发展,它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必须有市场,必须能够销售出去。对旅游业来说,其市场就是客源,游客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没有游客就没有旅游业。现在“求新”、“求变”、“求乐”是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动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则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这种获取新感受、新体验、愉悦身心的需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同时又多与娱乐相结合,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的喜爱。广阔的客源市场,旺盛的需求,将会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的不断扩大、产业化进程日益加快。

五、拓展旅游业的构想与对策

(一)不断拓展旅游参与项目的构想

要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更快地发展,推动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拓展旅游项目,下面以九龙彝族和红坡彝族为例来谈拓展旅游参与项目的构想。

第一,利用现有旅游景区,增加旅游参与项目。九龙彝族和红坡彝族参与碧塔海旅游业发展获取经济利益,是碧塔海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前提,但由于参与的方式较为单一,受到旅游环境容量和游客市场容量制约,不可避免地出现社区利益冲突。[4]九龙村拥有浓郁的彝族文化风情,新建的住房集藏、汉、纳西风格为一体,可以为游客提供独特的风味食品和别具一格的住宿,是游客饱览碧塔海自然风光后感受彝族文化的最好去处,与彝族同吃、同住、同乐,亲身感受不同地域民俗风情的差异和亲和,使碧塔海旅游活动在民族文化方面得以延伸,丰富旅游内容,增强游客感受。因此为游客提供食宿及娱乐项目,是社区居民参与碧塔海旅游业发展的较好途径,同时也是社区居民获得旅游实惠的最好方式。

第二,利用村社有利的地理位置,开发新的旅游项目。碧塔海旅游业发展,促使社区居民和村社获得实惠是不假的,但由于参与方式的单一导致的经济利益驱动的冲突和纠纷也是真实的,仅仅只是通过有关部门的协调来解决矛盾,只能缓解暂时的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社区居民要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创造新的游客需求将是一条可行的途径。中甸县政府目前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建设,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目前由碧塔海至白水台的柏油路面已经基本竣工,九龙村中的九龙上社、高峰上下社等正好位于碧塔海和白水台中间,这几个村社由于参与碧塔海旅游发展较晚,收益不多,但这几个村社拥有天然的优美风景、浓郁的彝族风情和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将是为碧塔海、白水台游客提供彝族风情旅游的好地方。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依靠村社或村民自己投资来建设旅游设施显得力不从心,目前九龙村村民委员会正在争取来自各方面的援助资金,开办独具特色的中甸彝族风情村。

(二)开发旅游资源的对策

开发旅游资源的对策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下面我们主要是以阿尔山地区为例。

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交通优先战略“快进、快出、慢游”是旅游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基本要求。交通运输发展落后是阿尔山旅游发展的瓶颈之一。首先改善阿尔山与外界陆路交通联系,尽快与周边县市和邻近地区形成舒适快捷的交通网络;其次,要加强阿尔山市内交通网络建设,改善景区景点道路,提高交通线路与旅游资源分布的吻合度。

第二,开发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形象宣传与营销旅游产品的开发与销售是提高民族地区旅游经济效益,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产品是旅游规划的核心问题。旅游产品具有综合性、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高附加值和较大的需求弹性等特点。作为阿尔山旅游业发展,旅游促销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在旅游市场营销中,要加强旅游形象的设计、包装、塑造和宣传,突出阿尔山森林、温泉、冰雪的资源优势和整合。加大市场营销力度,针对核心旅游目标市场重点促销。在目标市场上,争取走多元化和市场细分的战略,坚持接待团队与散客并重;充分重视生态度假旅游、康疗度假旅游产品的市场开发。

第三,以政府为主导,培育支柱产业在阿尔山旅游业发展起步阶段,旅游业发展规划与管理、开发方案制定、市场宣传和营销、各相关部门协调以及其他非盈利性投入等,必须依靠行政手段加以指导、协调和干预,必须采取政府主导的发展战略,以促进旅游尽快步入正轨。[5]同时根据阿尔山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阿尔山旅游资源优势和国家的产业政策,旅游业作为阿尔山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环节,具备成为阿尔山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潜力。因此,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战略高度来把握和看待阿尔山旅游业未来的发展,争取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第四,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区域战略联盟目前阿尔山在市场上还没有太大的知名度,而临近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和边关城市满洲里都是游客神往的地方。因此,要充分利用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旅游资源的集聚效应与类型效应,积极加强区际合作,实现区域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多资源、大市场、大旅游、大发展的格局,充分体现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的战略性。

六、结束语

少数民族地区具有旅游资源的多功能。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它明显的功能和我们未知的潜在功能将逐渐得到显示。从高角度看,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一方面可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进步;另一方面还扩大就业,促进少数民族增收,加快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从各个方面推进民族地区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杨强.西部地区优势产业的选择与区域的协调发展[J].福建师范大学报,2004,(4).

[2]陈雪梅.中小企业群的形成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J].宏观经济管理,2006,(9).

[3]吕剑龙.分工与交易效率--关于西部经济发展的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2,(1).

[4]邹统钎.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经典案例[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

[5]吕敏,杜国银,杨永强.对内蒙古阿尔山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认识[J].资源与产业,2006.

上一篇:我国物流市场竞合和发展研究 下一篇: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