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利因素

时间:2022-09-19 10:51:16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利因素

摘 要: 多媒体教学成了现代教育手段的代名词,只要是公开课、示范课、评比课,多媒体就必不可少。其实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不少弊端。文章归纳总结出:主要弊端在于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对语文学科的作用不大、有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教师语言情感的交流。

关键词: 多媒体 小学语文教学 不利因素

多媒体是信息时代的标志,改变着当今世界,教育领域当然也不例外。教师应该关注并积极利用这一新生事物。本文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谈谈看法,以引起语文界同行的关注,希望共谋良策,趋利避害,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应该引起广大同行的重视,但这种重视必须坚持适量、适当的原则。有一些教育者夸大了多媒体作为辅手段的作用,一味追求,盲目地认为优质课少不了多媒体,用多媒体才能体现出老师的现代性。这势必导致多媒体运用中的许多误区。

一、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现代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更多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几乎都“退居二线”,成了被动的教和学。所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运用在教学实践中确实可以起到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但如果把多媒体看成是强化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形式,则会使学生成了“看戏”者,教师成了“放戏”者,教师和学生都丢失了自我。多媒体课件大多侧重于有声画面的制作,它集动画、声音于一体,增强了学生的视觉感官效果,较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教材中的语言素材,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作用,但它仅是把文章中的情景用有声语言展示给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浏览幻灯片或图片,视觉上无意注意过多。学生只是记住了较多的图片内容,而对训练的听、说、读的能力则掌握较差,即忽视了学生参与其中的主体作用,缺少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应用语言的思维过程,也缺少必要的操练过程,难以达到素质教育提出的“积极参与、口脑并用、质疑讨论、主动发展”的要求。

二、不切合语文的学科特点

多媒体所使用的特殊技术,不管是图片的展现,文字的安排,画面的录制,还是声音的录播,都体现了其新颖、快捷、美观、奇特的形式特点,从word到几何画板到Authorware,都体现了科技的巨大魅力,最初使用,确实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较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而,就这一点,教师都叹服其优于传统教学,它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快了课堂节奏,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乐此不疲,因为这一优点如经长期使用便会很快丧失,为什么呢?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学生表现出来的极大兴趣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不容讳言,那就是新奇感,对其形式的新奇,而非是对教学内容本身表现的魅力产生的新奇感和兴趣,这种由形式激起的兴趣不会维持太久,靠新奇感激起的兴趣很快就会变成乏味,多媒体课展现的是高科技的神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就是这些科技手段,它展现的方法不能日见一新,因此,它所激起的兴趣缺乏自身的张力。到时,学生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继而感到乏味了。

三、不利于师生间语言、情感的交流

语文教学不仅是认识活动,更是情感活动。教材中的文章往往都蕴藏着一定的感情,浓缩着深厚的人文内涵。课堂上,教师以教材为依托,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师生间的情绪感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语文教师的行云流水般的语言、精彩别致的板书设计、抑扬顿挫的朗读、师生间探讨感悟的,都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一种人文的熏陶。而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会淡化语文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课堂上,只要一点鼠标就什么都有了。教师注意的是监视屏幕上的图像,学生注意的也是接收器上的图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少得可怜,教学效果自然会打折扣。课堂上适度用多媒体提高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是必要的,但绝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师生的情感互动。学习语文,实际上就是学会运用语言,恰当用词,准确组织句子和段落的过程,古人贾岛在文字推敲上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现今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很多描述都可以通过演示直观、方便地表达,这就使我们往往忽视了对语言的组织与推敲,总以为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所授知识,而在没有多媒体教学的时代,老师总会精心设计、深入思考如何用一句准确的语言描述,一个合适的比喻,一句有启发意义的笑话,等等,帮助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事实上比单纯的演示更能让学生铭记于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不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中学语文课文都是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精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经典文章,文质兼美,尤其是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深远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其他任何艺术都无法表现的。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悟课文的文采,领会其深意,体会其意境。学生在脑海里进行再思索、再创造,于是就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仔细、反复地品味,才能真正体会出文章的“真味”。多媒体用一览无余的画面代替学生丰富多彩的艺术创造,学生想象力受到了极大限制,失去了参与审美活动的机会,失去了“披文入情”的情感体验。正如上海大学的李白坚教授所言:“图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文字欣赏力和想象力,也削弱了文学作品的魅力和内涵。所以,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是好的,但一定要适度。”

参考文献:

[1]刘顺平.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万源中学,2005.8.17.

[2]师雪丽.多媒体教学系统在化学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中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2003.

上一篇:走进曙光小学 走近邯郸教育 下一篇:中学生物多媒体课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