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现状及措施

时间:2022-09-19 10:50:06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现状及措施

摘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事关森林资源安全、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首先阐述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取得的成果,揭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系还有待完善,病虫害防治难度加大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健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制,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规范疫区管理,建立林业有害生物检疫追溯制度,提升防治检疫水平,防治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检疫措施,以期对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健全防治检疫服务体系有所参考。

关键词: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措施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现状分析

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指的是以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检测方法对林业植物及产品进行检测,判断林业植物及产品是否携带有害生物而开展的检测、防疫工作。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对降低林业有害生物的成灾率,保护林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病虫害发生率、发生面积都呈现出下降的发展趋势(危害性大的林业有害生物得到了有效遏制);林业有害生物病发预警能力显著提升;构建了有害生物检疫、防控一体化体系;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投入不断增加,防治检疫能力水平全面提升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能力提高对防治有害生物的输出、输入,确保林业的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1.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宏观层面来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仍然存在些许问题。

1.2.1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难度加大。随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不断开展,部分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发生的频率有所降低。但有害生物的种类却不断增加,根据国家林业局于2003~2007年开展的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成果汇编记载,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34种境外入侵林业有害生物,365种省际传播的有害生物,251种本土严重危害以及139种林业有害植物,这给防治检疫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压力。一方面新出现的有害生物由于缺少相关的防治检疫工作经验,致使防治检疫效果并不理想;另一方面美国白蛾、天幕毛虫、舞毒蛾等有害生物的爆发周期明显缩短、危害明显加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难度加大。

1.2.2防治检疫体系有待健全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乡、镇级防治检疫机构不健全,检疫防控意识较为薄弱,检疫技术水平不高,执法能力有限,制约了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1.2.3有“重治轻防”现象。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有一个从积累、发展到爆发的过程,真正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就是在有害生物的积累期或者发展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这样不但防治任务小,费用少,而且森林受害也小。但有害生物在积累期和发展期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只有当有害生物大面积暴发成灾以后,才会被社会所重视,这时候人力、物力、财力才会大量投入。这种重除治轻预防的思想应改变,转型为重防轻治,达到预防的目的。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的具体措施

2.1健全、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制

健全、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系是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首先,完善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制度,依据《植物检疫条例》等文件,结合林业有害生物的虫害发生情况,防治检疫工作的开展情况,制定适合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开展的检疫制度,为检疫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性保障。其次,加强检疫防治队伍建设,聘用综合素质高、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才,充实到林业有害生物检疫防治队伍中去,工作重点、人才培养向基层转移,充分发挥基层检疫工作人员、护林员的优势,延伸病虫害灾情监测、应急处治的触角,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的时效性。最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治检疫应急与服务能力,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网络,建立联防联治、群防群治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水平。

2.2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

根据现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的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在有害生物危害事件高发区、重点区设立“网格化、立体化”的监测预报系统,通过对主要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收集、跟踪重大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有害生物的危害后果。就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开展情况来看,要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推广应用先进的防治检疫技术,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能力,例如,性诱剂监测、PDA采集监测技术等。二是建立、完善有害生物调查、监测数据库,全面分析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病情况,整理归档,建立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数据库,为政府及林业部门防治检疫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三是采取定期普查与定点监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的规范化,从源头上防范有害生物的入侵、蔓延。

2.3规范疫区管理,建立林业有害生物检疫追溯制度

规范林业有害生物疫区管理,采取封锁、控制以及根除等有效措施,防范有害生物的输出,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的传播、扩散。同时,对于疫情根除后的地区,在进行复检、跟踪监测的基础上及时取消疫区限制。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检疫追溯制度,强化有害生物疫情的源头管理,对林业植物(包括用其作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实行标识管理,建立产地检疫、运输检疫、输入检疫等一体的检疫防治体系,促进检疫防治工作立体化、规范化目标的实现,避免检疫防治执法与经济利益挂钩现象的发生。

2.4提升检疫防治水平,防治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

增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执法力度,从源头上防治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在引入新的林业植物物种时,首先要进行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评估、预测,在重点对“新物种”进行检疫防治的同时,综合考虑新物种的生态学表现,根据林业植物物种输出地区有害生物病况预测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全面评估引人物种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其次进行跟踪监测,实施检疫复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治,防止大面积危害事故的发生。

3.结论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属于一项公益性的事业,做好林业生物防治检疫对降低林业有害生物的成灾率,保护林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健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规范疫区管理,从源头上防范疫情的发生,从过程中减少疫情的危害,促进森林生态环境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为人类生存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上一篇:北方果树病害特点及防治探讨 下一篇:我国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产生原因及发展历程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