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时间:2022-09-19 10:25:00

新课改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摘 要 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增强改革意识,提高研究能力,适应角色 变化,在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 教师素质 新课改 教学观念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问题意 识,不断提高教改教研能力;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要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 者;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断提{教师素质,是当前教育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新时期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以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先进的教 育理念为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认真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准确理解并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做到由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教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使 命。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 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自身发 展,由过去的“教书匠”向创新型教师转变。因为教师是新课 程的实施者,教师素养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实践中,新课改的诸多问题需要教师学习、研究、反思和创 新。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勇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不断超 越自己,使自己具有较强的心理成熟度、敏锐的思维力、广阔 的视野,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信息,不保守、不武断;拥 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业务,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具备 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有崇高的爱岗敬业、无 私奉献精神和真挚的教育情感,用充沛的精力和热情,鼓励学 生求异创新,给予学生正确的教育指引。

二、树立“掌握知识是为了更新知识”的知识观,勇于开 拓,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

从静态的角度看,知识是认知的结果,是经验的系统;从动态的角度看,知识是认知的过程,是求知的方法。而从人类 对知识的探索心路历程来看,从主客观相统一的角度看,认知 则是一种态度,是人对不断变化着的万事万物的态度。知识 本质上并不是不变的真理,而是不断更新和变化的过程。由 此看来,科学等于真理、知识等于可靠的观念不但是陈旧的, 而且是危险的。“掌握知识是为了更新知识,掌握规则是为了 突破规则”这一知识观应当在每一个教师心目中树立起来。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因 此,教师应该发奋学习,随时汲取适应教育发展的营养。要认 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自觉提高科研意识。在教学方法、教学 手段的实效性上多思考、多探讨、多实践,不怕失败,勇于创 新,善于总结,摸索自己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 教训,综合现代多种教育技术手段,探索教与学的规律。要不 断吸收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始 终站在{新知识的前沿,培养富有想象,具有创见性、灵活性 的发散型思维方式,善于把握机会,发现当代科学、特别是教 育科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把自己的科研意识和水平提高到 更高的水平。

三、具备渊博的学识,教学中能够做到旁征博引

教师参与的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因此教师首先要有一 定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有一定的教育科学方法,还要有正 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教师要有较{的本学科 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基本结构,精通所教学科,掌 握它的基本理论、历史和现状、社会作用以及发展趋势,准确 攀握重点难点,做到学有专长,业有专攻。只有这样,才能在 教育教学中高屋建瓴,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再 次,教师应有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也就是要学习相关学科的 知识,熟悉和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不断扩展知识领域,做到 能旁征博引,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教师的知识越渊博,学生 在接受知识时付出的脑力劳动强度和时间就越少。教学不能 孤立进行,各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教师应该有较广 博的知识,去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四、注重品德修养,具备健康心理

教师要不断加强思想品德建设,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保 持良好的心态。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还应当具备健康的心理,因为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培养者。教师只有 具备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地从事光荣神圣的教育事业。同 时教师还应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 导,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现代社会的 学生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复杂、压力巨大的环境中,面临各种 心理问题,教师应有科学的心理知识,解决学生在心理上的苦闷,使之专心致力于学习活动。目前有些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缺少必要的心理知识,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及心理发展各阶段的规律。

五、关注教师自身的外在素质

教师的外在素质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具有比其他职业更强的示范性。教师职业教书育人的特殊职责和社会对教师角色的特殊期待,更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外在素质。教师的外在素质,在衣着方面应该朴实整洁而不呆板,在仪容举止方面应该 稳重端庄而不矫饰,在性格方面应该活泼开朗而不轻浮,在待人方面应该热情大方而不做作、善良和蔼而不怯懦、谦逊文雅而不庸俗。当然,教师良好的外在素质只有与教师高尚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谐统一,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教育力量。只有把外在形象的美与内在德行的美统一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上一篇:TIPA测试:宾得KP、索尼A9 下一篇:浅谈漆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