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万宁市3—6岁儿童零食行为调查及改善对策

时间:2022-09-19 09:48:45

海南省万宁市3—6岁儿童零食行为调查及改善对策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海南省万宁市农村3-6岁儿童零食行为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改善儿童零食行为的对策。认为农村儿童吃零食的现象非常普遍,但零食的营养质量不高,对儿童的生长不利。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制订有效的饮食行为干预措施;要积极宣传《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关键在于提高家长对零食的认知能力,为孩子选择新鲜果蔬、奶类零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 农村儿童;零食行为;调查;改善对策

零食被定义为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食物或者饮料(不包括水)。[1]一定能量和营养素,但零食所含的营养素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如正餐全面、均衡,且过量食用会减少正餐的摄入量,造成儿童营养不良[2]。调查研究表明,城市儿童零食摄入所提供的能量占全天膳食总能量摄入的20%-30%,因此儿童正确健康的零食消费对于他们的营养状况和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食用零食现象也变的非常普遍,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3-4]。为全面了解儿童食用零食状况,我们于2011年7月对海南省万宁市长丰镇牛漏墟7村寨3-6岁儿童的零食行为进行了调查,了解儿童零食的种类、来源、食用原因等,分析影响儿童选择零食的因素,从而为有效制订干预措施,正确指导儿童零食行为奠定基础。

一、研究目的

了解海南省万宁市3-6岁儿童摄入零食行为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为指导科学有效的儿童膳食行为提供基础资料。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海南省万宁市长丰镇牛漏墟7村寨292户家庭中3-6岁儿童及其父母或抚养人为对象。

2、研究方法

依据《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5]的内容,自编调查问卷,经相关专家审阅修改后定稿。问卷涉及12个问题,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和摄入零食的行为(食用零食的习惯、购买零食种类选择、食用零食的频率等)及家长或监护人对零食的态度和行为。采用一对一的调查方式,对儿童及家长或监护人询问。

(1)质量控制。整个调查过程包括问卷内容的设计、调查对象的确定、调查现场的实施、调查资料的录入与整理分析等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并有专人做质量控制,以减少对实验结果造成的随机误差和偏倚。现场调查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健康档案组入户调查,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回收率和有效率确保100%。

(2)统计分析。在调查结束后对数据进行专业检查并对问卷进行编码,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双录入的方法以保证录入的准确性。百分率的比较和多组独立样本频数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比较用t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1、调查基本情况

海南省万宁市长丰镇牛漏墟7村寨292户家庭中有163个3-6岁儿童,其中23个儿童跟随父母外出务工未涉及在调查范围内,调查人数共计140人,其中男孩78人,年龄3-6岁(M=4.28岁),体重14.12kg-19.85kg(M=16.83 kg),身高95.27cm-114.38cm(M=104.45 cm);女童62人,年龄3-6岁(M=4.11岁),体重13.68kg-19.25kg(M=16.91 kg),身高93.58cm-110.21cm(M=104.45 cm)。国家标准3-6岁男童体重在14.65kg-19.58kg,身高在97.2cm-113.6cm;女童体重在 14.22kg-20.11kg,身高在96.20cm-112.70cm。检测结果表明,被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与国家标准差异不显著。

2、调查结果

(1)乡村儿童零食的比例高达98.7%,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一种饮食行为。儿童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合理的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饮食习惯以保障营养平衡,健康成长。

(2)调查显示儿童常食用的零食种类分别为糖果类、膨化食品、火腿肠等,均为高能量、低营养素的物质[4],这些食物只是增加了能量的摄入,对于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补充不利,不可多吃;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儿童的这种零食行为减少了孩子的正餐摄入,对孩子的营养素平衡造成了严重影响。

(3)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儿童购买的零食来源于村里的小杂货店,甚至不少食品既无生产日期,又无认证商标或未经国家卫生系统认证产品,但因其有鲜艳的外包装或附带小玩具吸引不少儿童购买,这些产品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成为儿童零食食品安全的隐患。

3、结果分析

(1)不同性别儿童吃零食的比例、食用时间及频率分析。经调查发现96.43%的调查对象有吃零食的习惯,其中男童、女童吃零食的比例分别为98.71%和96.77%,性别对其影响不明显(χ2=0.04,P>0.05)。下午零食消费最多为42.18%,晚上为25.02%,上午为32.73%,全天差异不显著。而男、女儿童在零食消费的时间上基本没有差别。男童、女童每天吃1次以下零食的儿童仅为34.29%、28.62%(χ2=0.51,P>0.05),每天1-3次的男童、女童比例分别为46.28%、54.87%(χ2=1.02,P>0.05),每天3次以上的男童、女童比例分别为19.43%、16.51%(χ2=0.20,P>0.05)。可见不同性别的儿童在食用零食的次数上差别不显著。

(2)不同性别儿童对零食的种类选择分析。

不同性别的儿童在选用零食的种类时,排名前5种的有差别。男童选择的前5位分别为火腿肠、果奶果冻、糖果、膨化食品、饼干、糕点等粮谷类;女童选择前5位的分别为糖果、果奶果冻、火腿肠、饼干糕点、膨化食品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在选择糖果和火腿肠上差异显著,而其他差异不明显。

(3)购买人对零食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显示,在选择零食时家长或监护人主要考虑的因素依次为孩子的口味、价格、营养价值、卫生质量、广告宣传等;而儿童选择时考虑的因素依次是味道、颜色、包装以及广告、附送的礼物等。

而家长对零食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电视广告和朋友介绍,几乎没有人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认为吃零食应与正餐间隔1.5-2小时的只占43.71%,有11.19%的人认为想吃就吃;认为每天吃零食不应该超过3次的占29.75%;认为零食对儿童健康无影响的占31.81%,认为零食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用占57.51%,无所谓的占10.68%;“可经常食用”和“限量食用”零食知晓率分别为25.16%,16.78%。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调查对象选用的零食种类繁多,以高热量的食品居多,新鲜蔬菜水果、奶类、坚果类等零食的种类少。作为孩子的父母及其监护人,应该给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提供更多新鲜且营养均衡的食物,减少高脂、高糖、高盐等零食的摄入量。为此加强父母及监护人合理膳食营养知识的指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儿童膳食行为[5]。社区应采取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对儿童父母及监护人、学龄儿童积极推广《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告知其不合理饮食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危害,指导他们为孩子选择新鲜、易消化的零食,尽量多选用奶类、水果和蔬菜类的食物;且吃零食不要离正餐时间太近,不应影响正餐的食量,睡觉前半小时避免吃零食;少吃油炸、含糖过多、过咸的零食;多喝白开水,少喝含糖饮料;吃零食前要洗手,吃完零食要漱口等,使零食成为儿童生长发育中合理膳食的组成部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翟凤英主编.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M].科学出版社,2008.6.

[2] 康如彤,钟燕,刘康香.长沙市城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6.6(13)610-611.

[3] 于冬梅,张兵,赵丽云等.中国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状况[J].卫生研究,2008.37(6) 710-713.

[4] 李艳红,吕全军,王惠君等.中国九省学龄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行为变化趋势分析[J].卫生研究,2008.37(5)621-622.

[5] 马冠生,高树军,瞿凤英等.我国中小学生早餐营养素摄入量[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5)389-391.

【作者简介】

王海花(1964-)女,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副主任护师,从事临床护理管理与教育.

焦凌梅(1977-)女,硕士,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副教授,从事营养学教学与管理.

上一篇:论歌手舞台艺术 下一篇:搞好安全工作?确保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