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体化形式的高校公共体育教材建设研究

时间:2022-09-19 09:47:22

基于立体化形式的高校公共体育教材建设研究

摘要:高校公共体育教材建设是提高公共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立体化的体育教材又是一种新型的整体教育教学解决方案,是教材建设的一种创新,引领了教材建设的新观念、新思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立体化教材的涵义和建设的必要性,总结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材建设的现状,提出构建标准化的立体化体育教材选编体系。并从多层次讨论了其建设的内容、实施步骤与思路,在教材撰写的原则、内容和结构上既能体现体育的学科特点,又能实现标准化的目标要求,以推动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使之成为既有价值的学术创造,又能对高校公共体育领域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新型教材。

关键词:公共体育;立体化教材;选编;原则;结构;特点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6-0090-03

Abstract:College sports building material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an important part of and three-dimensional sports teaching is a new type of teaching overall solution is the construction of a teaching innovation lea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xtbooks for new concepts, new ideas. Based on documentation,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research analysi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hree-dimensional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necessity, My analysis of the college sports is the current status of materials, standardization of building three-dimensional materials selected sports system. And from the multi-level discussion of the contents of the building,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ideas, in written materials, content and structure can reflect on the subject of sports features, but also achieve the goal of standardization, to promot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for the in-depth reform so that it will become not only the academic value creation, while the College Sports broad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the new material.

Key words: three-dimensional materials;public sports;selected;principle;structure;features

教材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能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教育观念的变革。作为知识的载体和教改成果的表现物,它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体,也应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媒介。教材中所贯穿的思维方式和学术思想, 要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持先进性,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材选编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一个学科在几年或几十年之内发展速度与水准,是一个具有宏观性的重大战略意义的问题。

我们应坚持终身教育和质量教育的理念,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专业口径的拓宽需要,重组教材编写体系,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辩证统一的关系,以过程质量管理教育为核心,把握教育内容和体系的创新, 优化选题,优选编者,切实提高新编教材的质量,让学生用上质优品高的教材。

1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1.1 课程建设

体育课程建设是一个以课程总目标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先导,以大纲与教材为主体,以实践与考核为手段等环节组成的循环系统。目前,在高校公共体育改革中,体育课程建设被视为全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这是由它在整个公共体育教育体系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所决定的。体育课程建设又是和教材建设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教材建设直接反应了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是体育课程建设的主体。课程改革的成果相当一部分要体现到教材建设中去,教材更新是课程改革的延续和反映,同时反过来也是规范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的手段。因此,教材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1.2 教材建设

“十五”期间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材建设也取得了较大成绩, 并出版了一批较高水平教材。然而, 不管从内容、编写视角、教材多样化等方面,都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问题仍然突出:雷同、抄袭、只编不著, “职称教材”、“赢利教材”、行政“指令教材”充斥课堂,结果出现教师不讲、学生不看、但教材照发的不正常现象。虽然经过多次的修编, 版本也在逐步增多, 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原有体系的束缚,量多质次。[1]既使在今天, 众多高校的体育教材体系依然是技术教育与体质教育思想的反映,并形成了封闭的定式。

1.2.1 指导思想和理念落后

许多高校公共体育教材与其说编写教材,不如说是对体育院系通用教材的剪贴和翻版, 增强体质与增进健康没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材内容编制的主题仍然以运动技术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三基” (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式步骤化学习,未形成有学科特色的能引导学生自觉、科学地从事体育运动的教材体系。首先是缺乏体育健身的价值理念和增进健康的方法,过分强调定型模式的竞技技术,各种动作和规则过于复杂[2];其次,对体育理论的关注程度不够,尤其是关于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还很片面,不够系统;第三,同其他相关知识缺乏联系。

1.2.2 选编视角存在偏差

教材编写多是从编者的视角出发,把它作为教师用书来编,而忽略学生需求。高校公共体育教材应明确学生才是教材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价值主体,学生需要通过教材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健全人格、树立积极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但目前多数学校的学生作为消费者没有权利选择教材。因此,编写教材前,首先应通过调查统计,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指导如何领会知识,学习体育动作,科学地锻炼身体,学会自我调控、自我检测与评价,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意识。并且,教材的编写人员组成不合理,多由教师组成,缺乏学科课程研究人员。

1.2.3 缺乏创新,缺少多样性和连贯性

教材单一,内容变化少,不能形成特色,配套辅助教材几乎没有,立体化教材的开发尚属空白,从而导致教材利用率极低,教学模式改革进度与教材变革形成了鲜明反差。教材没有处理好“承前启后”问题,在专项的内容、教学的进度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重复,没有层次性、阶段性、延续性,没有起到对中小学体育延续、补充和发展的作用。[3]同时,现今教材与社会体育严重脱节,这也是导致学生毕业之后中断体育锻炼的原因之一。高校体育选择项目内容,既要重点考虑竞技体育项目中健身效果较好,学生喜欢的项目,又要充分考虑社会体育所普及的锻炼项目,突出健身项目和民族传统优势项目, 突出健康知识、体育文化的传播等内容,促使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有较好衔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2 教材建设的立体化趋势

立体化教材又称之为多元或一体化化教材。立体化教材体系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量运用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现代教育手段,并不是单纯以现有教材为核心,简单地配套电子音像出版物。而是以课程为核心,整合并拢聚资源。从内容上讲,“立体化教材”包括了主教材、教师参考书等;从表现形式上讲,“立体化教材”主要有纸质教材、音像媒体、网络课件、CAI课件、教学素材库、电子教案及考试系统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立体化教材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实的途径, 它在学术、内容和呈现方式上具有先进性,对使用对象的实际需要和现实状况有较好的层次差别和针对性。它是实现教学信息化、网络化的途径,是高科技时代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标志。

“立体化教材” 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 打破了过去纸质教材、书本教材的单一性,使传统的授课方式发生转变,教学手段更加灵活,教师可以同时采取纸质、音像、电子、网络等多种手段向学生讲授知识,课堂会更生动活泼。[4]通过立体化教材,专家、教师、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以网络为纽带、以数据库为基础、以网站为门户的体系,可以及时反馈各种信息,使“教”与“学”真正互动起来,充分体现灵活性、开放性、动态性、立体化的特征,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5]。

立体化教材中的所有元素都依据教学设计方案进行统一的计划和安排,各个维度、各个元素都体现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特点,最终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在内容呈现、能力培养和应用服务,以及出版流程上多形式、多阶段地体现出质量教育目标下的“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3 融入标准化理念的公共体育立体化教材建设

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地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一个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练的语言、精湛的示范和科学的教法而达成,这就要求教师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但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的能力一定会有所下降。并且,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得清楚,也就很难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这时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进程,而且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这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这一难题的解决变得可能。因此,高校公共体育教材立体化发展有其逻辑的必然。

与时俱进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将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新形式和新阶段,作为一个新的课题,首先要做好立项研究工作,在教育实践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基础上, 解决好内容和形式的矛盾,加强教师培训,并把各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资源有机地整合,并逐步修订、完善,使之形成精品教材,切实促进和提高公共体育教育教学质量。

3.1 新指导思想下的高校公共体育立体化教材选编原则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展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目标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学习领域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同时《纲要》还明确了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是:①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②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③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④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⑤充分反映和体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内容和要求。《纲要》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力求丰富多彩、实效,并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和民族特色。

3.2 公共体育立体化教材的层次与内容

编著需要一些必要的基本条件, 定位于集中教学资源,并以多种形式展现,核心是整合教学资源,经过若干的试点和推广,建成包括学科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和课程网站等分层次的立体化体育教材。

3.2.1 学科教学包

针对教与学的不同对象和目的,多角度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诠释,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对教与学的效果进行合理评价。[6]下面层次的建设是为更高层次的建设打基础,只有下面的层次建设好,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建设,否则将成为无本之木,难以持续发展(如图1)。

3.2.1.1 主教材

课程中最基础的工具, 符合本门课程基本知识和教学基本要求的教学信息载体。它包含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相关联系,融本门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于一体,是教学平台的支柱。

3.2.1.2 教学参考书

教师授课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所述,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还应该讲解相关的知识背景和发展演变过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它以丰富的资料和对主教材配套知识点的剖析,成为教学平台的基础。

3.2.1.3 电子教案

作为教师授课的基本工具,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对知识点的把握及明确的教学方法,体现教材内容的精华,也是学生学习和复习的重要指南,是教学平台的旗帜。

3.2.1.4 CAI课件

主要是用动画、仿真等技术,以多重链接的方式将知识点中的学习难点和重点架构成立体结构, 形成双向互动工具,从而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更加灵活多样。

3.2.1.5 电子音像

具有可解除受学习地点与环境约束,又具有课本的便携性和符合学生阅读习惯等特点。运用它既可下载所需的各种教学内容,也可随时随地学习,它的信息存储量大,成为教学平台的新型辅助手段。

3.2.1.6 网络课程

它能够突破原有课堂教学的局限,借助自身独立的双向沟通功能,将主教材、电子教案、CAI课件等融为一体,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容纳更大的信息量和更具多样性,成为教学平台的导向标和助力器。

3.2.2 教学资源库

通过第一层次积累的多样学科教学包的基础建设,建设教学资源库就是要按照课程、知识点和媒体素材三层组织结构管理,借助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搭建起来:包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指标体系和学科教学包,并运用数据库和媒体制作工具软件为开发工具形成的学习系统。要把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和素材用科学的方法植入数据库,使其纵向构成独立的课程包,横向组织结构实现三层优化。这种立体化数据库的优点在于借助“教学资源+课件开发工具”,有利于开发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课件。[8]教师可以按教学大纲要求和重要的知识点,将媒体素材(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资源库的开放性和共享性, 按学科的存储策略组织起来,用光盘或网络的方式建设各具特色的课程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它对于教师授课、电子教案的编写以及开展网络课程的教学等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2.3 课程网站

根据相应的学科、专业及教学层次,建立服务型课程网站。立意和出发点要从更高的学科、专业建设层面出发,借助现代化的服务器和网络系统,运用媒体制作工具软件和网页制作工具软件等开发工具,建设具有交互型特点的网站。使用浏览器实现教学信息服务、教学资源服务、教学过程服务和教学资源建设服务等服务功能,通过网络表现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它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中以web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支持学生探索式、协作式等学习方法。[9]它可以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可以用以开展校内(免费)、校外(收费)的网络化教学以及为远程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3.3 立体化教材开发的几种模式

利用辅助设备进行立体化教学是现今立体化教学最主要的方式。从方便性来看,笔记本电脑应该是使用的首选,根据教学人数的多少,配套相应的设备满足教学需要,充分显示设备辅助的一体化功能。除此之外“光盘版教材+网络版教材”、“电子教案+光盘教材+网络资源库”、“网络教学+电子杂志”等模式都有纸质教材不可比拟的优势,给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既便于交流和沟通,还使信息传递成倍增加。[10]

4 结论

高校公共体育立体化教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带来了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形态,同时也引发了对教育观念、价值观念和教育目标的重新认识。教材编撰部门需要把握其质量特性,树立标准化的教育质量管理理念,从与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的角度,加强体育教材建设的过程控制与目标管理。应建立一个保持继承和创新动态平衡的教材选编机制,全方位加强出版资源的融通与共享,密切与软件、电子音像等相关单位通力合作,在教材体系、结构和内容设计上用多媒体互动和网络支撑等多种形式来提升教材品质。[9]

立体化教材的使用还离不开网络、计算机及其它现代媒体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也应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重视必要的资源配备。同时注重建立一支既熟悉本学科的前沿与发展方向、又有教学科研经历的编撰队伍,加强开发和应用的结合,由此才能建立全新的和完整的公共体育教育立体化教材体系。

参考文献:

[1] [2][3]李海平.高校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11):35-37.

[4] 孙京新等.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建立立体化教材[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7(1):28-30.

[5] 胡亚梅.建设高等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库[J].江苏高教,2004(4):70-72.

[6] 周远清.教学创新需要建设精品教材[J].中国高教研究,2003(1):12-13.

[7] 周耿娣等.抓好21世纪标志性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 2002(1):59-60.

[8] 冯永平等.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 2003(1):34-36.

[9] 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 2003(7):4-7.

[10]王晓光.关于多元化教材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 2002(5):34.

上一篇:试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反馈系统的构... 下一篇:北京2008奥运会财务风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