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19 09:26:01

美术教学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 要:审美活动是培养人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的重要途径,而学校的美术教育就是实现这一途径的有效手段。因此,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培养人们具有正确的鉴赏美丑的能力,使人们能正确地理解和判断事物的美与丑,并且不断提高鉴赏美的水平。

关键词:审美 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

一、美术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必要性

人们之所以追求美,是因为美以永久的魅力给人一种享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全面的素质。一个具有良好艺术修养和高品位审美能力的人,即使他是一个从事与艺术无关的职业,也时刻体现出他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对事业的投入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广大群众审美感受能力的高低,无疑是其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同,不同的人不仅在审美感受能力上有高低之分,而且在审美趣味、审美标准方面存在着性质上的差异。有的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符合时展的潮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有的人则违背时展的潮流,是病态、消极、落后的,等等。涉世不深的中学生不懂什么才是美,只以为好看就是美,见到穿着邋遢的农民就觉得很难看。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1.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

2.在教学中,应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科书中的理论逻辑性东西多了些,而缺少感性方面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时,就像预先设定了的界线,其实这样会大大限制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作欲望。因此,在教学中也要融入学生的感知意念,才是对美的互动交流。例如教师在上欣赏课时,不要急于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应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作品进行欣赏,培养学生尽可能用所学过的美术理论知识来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在学生的发言中,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解释作品,最后老师对作品加以总结,以此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虽然每个人的审美经验不同,但多给他们感悟艺术的机会,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3.注重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审美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使其审美素质的提高,应开展一些相关活动:如带学生外出写生,让大自然的美、城市风光、桥梁建筑等都给其很大的艺术熏陶;或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外环境美化活动,开展班级间的绘画、手工、室内装饰等各种形式的比赛和举办作业展、画展等,这些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欣赏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或组织参观各种美术展,参观时教师可先给学生大致介绍,让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发表意见,开展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独立的审美能力,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得到更好的发展,艺术情感也得到了满足和升华。

此外,在教学中可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在讲授绘画构图时,除有出示一幅构图完整的范画外,还出示多幅构图存在问题的范画,分别说明其不足之处,同时联系日常生活中穿衣的审美问题,并说明并非花枝招展就是美,穿着合适,整洁才是一种美,一种朴素大方的美。教师的责任不只是课堂的教学,应在实际生活中多启发他们的真实情感,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审美经验去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界限,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为以后创造美的生活、美的世界打下基础。简单地说就是:对美的认识、对美的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牢牢抓住审美教育这根绳,要善于把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审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到教材所开设的这片艺术乐园中,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的兴趣,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操。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高三美术组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适度应用 下一篇:谈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课开放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