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心灵 共享言意

时间:2022-09-25 05:27:52

嵌入心灵 共享言意

英国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谚语,“良好的心是花园,良好的思想是根茎,良好的说话是花朵,良好的事业就是果子。”是啊,连伟大的教育家苏格拉底都说要“以心灵为本原”。作为老师,我们最渴望的就是送给孩子一座心灵的园子,园子里栽的是智慧树,流的是快乐泉,开的是幸福花,搭的是希望桥……

语文是人学习语言文字、接受文化洗礼的学科。语言和言语以及其中所包蕴的人类优秀文化,都本源于人的心灵。学生心灵的成长,需要成长的资源,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扎实、真实、丰实的言意融合,感悟言语文字背后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思想内涵,即学习和品味言意融合来帮助学生将已经积累的但并不系统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充盈自身情感的、彰显自身个性的“话语”,可以成就一个个乐观向上的、鲜活的心灵。健康的心灵用豁达面对生活,用真诚待人接物,用宽容对待同伴,他们的语言和心灵一样可贵。那么,我们如何找到一个契合点,让言意融合与学生心灵同筑共生呢?

一、心灵所需――剥丝抽茧,找寻适合的言意融合点

言语文字背后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思想内涵是值得我们去深究的。鼓励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的对话,去读懂文本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寻找到适合的言意融合点,才能真正获得认识水平与思想内涵的提升,获得心灵的成长。

语文学科具有提升学生语言和人文素养的价值,有了人的主动发展,才有言语的主动发展,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作品人物,作品中人物的健康心灵也影响了学生的心灵发展,一旦遇到恰当的语境和贴近自己的话题,学生就能运用言语,在言语中表露自己的观点,宣扬自己的生活态度。

例如:《姥姥的剪纸》一文中,全文洋溢着姥姥与孩子之间浓浓的亲情。但是文章语句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学生很难进入情境。为了让学生看到姥姥对“我”无尽的关心与宠爱,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读文章,划出姥姥给我创作的三幅剪纸。让学生读,并且设身处地地为姥姥想一想,姥姥为什么要创作这些剪纸?用“就是”说一说。

经过默读,学生若有所思:

“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就是姥姥背着‘我’。”

“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地上啃食青草,就是姥姥和‘我’在一个锅里吃饭。”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就是说姥姥心里牵挂着远在他乡的‘我’。”

“姥姥剪的兔子都是蹦跳的、奔跑的、睡觉的,而老牛总是拉车的、耕地的、干活的,这么多关于兔子、老牛题材的剪纸图样,其实就是姥姥在表达自己对‘我’的爱。”

……

我感动于孩子们的善良,也惊喜于他们敏锐的感受力。孩子们自己也进入了文本,好像文中的姥姥就是自己的姥姥,他们为姥姥的付出而感动,真切地感受到了姥姥的百般宠爱。

抓住这个契机,我鼓励孩子写写自己的亲人,于是,平时的点滴涌上心头,一些小事,一些孩子们认为大人理所当然该做的事情都成了他们感动的源泉,文字在笔下流动起来。

二、心灵所享――细嚼慢咽,品味真实的言意融合点

语文学习是据言得意、由言表意的过程。我们坚持言意融合训练中的学习和表达,就是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课文说了什么,更要学会关注课文是怎么说,怎么写的。

阅读理解的首要任务在于对“文意”的追寻,而对“文意”的追寻始于对言语的感知。想要让学生体会到言意融合的精妙,就必须让学生反复朗读和揣摩文本语言的表达形式。

例如选自萧红代表作《呼兰河传》中的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文字清新自然,回忆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着祖父在园中劳动和玩耍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着“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自由感觉。这样的自由,对于如今城市里学业压力颇为繁重的孩子来讲,很是遥远和羡慕。如何让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这一份自由,进而感悟到是祖父的爱放飞了“我”的天性,使“我”的心灵都是自由的,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自由”,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心灵所至――畅所欲言,表达全新的言意融合点

学习张晓风的《我喜欢》一文时,学生在据言得意的过程中,美好的生活已在眼前鲜明起来,同作者一样,学生对生活也怀有深深的喜爱之情。“情动而辞发”,意的充盈,心中便有了表达的欲望。这时候,就必须以言的介入来实现意的表达。于是,我适时地要求学生也学着作者用上“我喜欢……但我同样喜欢……我还喜欢……”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学生习作中摘取的部分语句:

我喜欢不畏风雪、生命顽强的“岁寒三友”――松,竹,梅。但我同样喜欢那默默无闻地开放在墙角、砖缝里的野花。我认定伟大的上苍在创造牡丹、玫瑰这等艳丽妖娆的花朵时,也不会忘记为这野花倾注一份独到的朴素之美,并赐予它一种别的花不可取代的特殊尊荣。我还喜欢另一种常青的植物,它在人们的身上蓬勃生长。当我在课本中读到海伦凯勒身患残疾却努力学习时,我知道,这种植物也在海伦的身上顽强地生根、发芽、开出坚强之花、胜利之果。(谈颖萱)

我喜欢在阳春三月与小伙伴们结伴出去郊游,但我同样喜欢在骄阳似火的夏天,呆在空调房里,和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故事,我还喜欢在萧瑟的秋天,拿着一本好书,与朋友一起静静分享,在寒冷的冬季,和他们沿着学校的操场慢慢跑步。(陈博文)

我喜欢人与动物的友好共存。地球不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它是我们和动物共有的美丽家园,是大自然中一切生灵的栖息之所。但我同样喜欢家人的和睦相处,所有的人相敬相爱,其乐融融,没有面红耳赤的吵架,没有大声嚷嚷的喧哗,使欢声笑语飘荡在每一间屋子。我还喜欢同学间的亲密相处。当同学遇到了困难,我们都伸出援助之手。你摔倒了,我扶你起来;我落泪了,你听我诉说。(陈至)

……

此处的表达,是糅合了文章阅读的全部意义之后的一个升华,学生将心中的意转换为口头、笔下得体的言,这是一种创造,在这以“言”表“意”的过程中,学生用刚学会的句式尝试表达自己感受到的对生活的热爱,在言语不断积累的同时,对文章的情感体验也更加深入了。于是,学生的口中的生活已不仅仅是课文中所描写的生活,而是化作了学生自己心中的生活。学生的心意因有了言语的生成,而将课文的意和自己的感受紧密相连。我想,我们的阅读教学太需要这种嵌入心灵的言意融合了。

作者单位:南京市海英小学

上一篇:一“导”激起千层浪 下一篇:营造有效情感,培养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