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时间:2022-10-27 08:39:48

如何提高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数学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摆在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大面积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应用恰当方法,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能促使学生获得广泛的知识。因此,谈学习,兴趣是关键。

1.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联系实际,提高学习积极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学是应试的、脱离实际生活的,学生学习被动,感觉学习数学枯燥、乏味,甚至于厌学。而新课程中大量运用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活化。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资源,必要时还应补充一些与本班学生有关的一些问题。

3.给予成功的满足,稳定学习兴趣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愈加浓厚。

二、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和应用能力的运用,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

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速。

2.思维质量的训练

思维质量的训练,除了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性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三、传授数学方法,渗透数学思想

“学贵有识”“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新课标要求教师加强对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的教学。因此,我们需要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高中生的阅读能力较一般,而且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精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逐步形成好的阅读习惯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问,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

2.渗透“方法”,了解“思想”

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跳跃性较强,不看重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所以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概括的过程。使学生在这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3.掌握“方法”,运用“思想”

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经过听、讲、复习、做习题等才能掌握和巩固。同样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

数学教学质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第七中学

上一篇:增强中学语文课教学活力之我见 下一篇: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