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体育网络教育平台分析

时间:2022-09-19 08:47:54

民族院校体育网络教育平台分析

【摘要】目前许多体育教育者都学习了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本文采用网络调查、对比分析等方法,发现民族院校体育教学中很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众所周知体育网络教育系统优化了体育教育资源、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其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学、训矛盾”,方便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故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广泛运用网络平台对体育知识的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民族院校;体育网络;现状;对策

信息网络化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手段,是实现网络教育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体育信息网络应用于体育教育,产生了体育教育的信息化革命,它开创了体育教育的网络化、社会化、个性化、大众化、终身化的新时代,促进了以“学”为主、终身学习的社会体育形成,推进体育教育信息化是中国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实现了体育教育跨越式发展。通过网络调查,我国民族院校体育网络教学的构建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各个民族院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开设课程的大幅增加,体育课授课时间受到了限制,体育课授课的内容也会随着运动场地、器材、师资、气候等条件的制约,使体育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又由于教师在长期传统体育教学中形成了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陷入了自己编制的条框中,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得学生对体育理论和健身知识的渴求,与在体育课获得的相关体育健康、健身知识少的矛盾越来越大。因此,对体育课的教学采用网络化的辅助手段是行之有效、迫在眉睫的需要〔1〕,本文提出体育网络教学的不足,旨在提高民族院校体育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国家民委6所直属院校(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学院、北方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和地方民族院校(广西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四川民族学院)的网页。

1.2研究方法

网络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法。

2结果与分析

2.1民族院校体育学院(系、部)网页建设状况

通过对15所民族院校体育学院的网页调查,其中有1所院校的体育网页打不开,13所院校的体育学院(系、部)的网页中没有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只有湖北民族学院设有体育网络共享资源,其内容主要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与实践,共享资源主要是视频录像、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材、模拟试卷及答案,以及习题。调查结果显示有13个(92%)体育学院(系、部)的网页中没有网络教学的内容,显然与时展及教育教学改革不和谐;5个(35%)体育学院(系、部)将教学管理文件放在网上;有7个(50%)体育学院(系、部)将部分专业课程的教案也放在网络平台上;从教育信息化角度来看,大部分民族院校体育学院(系、部)需要充实有关教学信息内容,同时需要加强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2.2民族院校体育课教学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体育教育应进行相应改革,网络平台成为我们学习的又一空间。体育课程网络化与体统的体育教学结构、教育模式及师生关系相比较均发生了改变,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平台构建的全新网络学习环境,它汇集了大量教学软件、教学研讨等各种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综合集成的体育教育资源库,它是实现体育教育大众化、终身化的有效途径。针对体育教学存在运动场地、教学与训练等矛盾的问题,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利用网络的优势,整合有效课程资源,拓展教学的时间、空间,丰富体育教学方式,使得体育网络平台成为向学生传授学校体育教育的窗口,同时也成为体育教师的学习园地;既是师生共同探索体育知识的海洋,也是师生体育情感互动的平台;既是传授体育健康知识的讲台,也是传播新课程、新理念、新实践的空间;是学生掌握体育信息的教室,更是学生获取体育技能终身学习的课堂,故民族院校体育网络教育的实施势在必行。

2.2.1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感等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信息化教育中的信息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与信息法规、信息能力等几个方面,其中,信息意识主要指学习者对信息的敏感度,或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包括信息需求意识、信息获取意识、信息时效意识、信息超前意识、信息创新意识等。信息能力则是信息素养的重点与核心,它主要包括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等。总之,民族院校信息化体育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利用体育信息网络平台主动获取体育信息的能力,对体育教育信息能够熟练运用并养成良好的体育信息道德观念。

2.2.2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信息化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关注学习者的发展。创新性与主体性密不可分,创新精神是主体性体现的最高层次。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就谈不上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信息化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动的思考、探索、发现、创造,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信息化体育教育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强调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而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体育信息平台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对体育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充分体现了学生体育课中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结构和体育教育本质,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2.2.3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与协作学习能力

信息化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习知识和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体育教学主体,不仅指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的主体性,更是指体育教学过程是随学习内部矛盾发展而展开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活动和自我拓潜的过程。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往能力,充分拓展学生的潜能。在信息化体育教育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了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能产生由学生控制的非线性的发现式体育学习环境,更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人数、教学内容等种种因素的限制,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常常使得教师有心无力。信息化体育教育中,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实现协作式学习、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大大扩充了协作的范围,有效地推动了学习者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2.2.4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信息化体育教育中,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终身学习理想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体育教育平台,终身教育正在由理念变为现实。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终身学习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活力,学习化社会、社会化学习的局面正在形成。信息化体育教育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要求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同时还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文化氛围,以利于学生体育终身学习的进行。与此同时,教师自身也本着终身学习、教学相长的理念不断充实和寻求自我发展。

3建立体育网络教育平台的策略

3.1建立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机制

信息素养是一种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以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为表现形式的综合素养。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是体育网络教学设计、课件稿本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等。培养体育教师除了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和授课艺术外,还应该具有熟练使用网络的技能;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具备通过网络进行体育教学的技能;具有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与故障的能力;并能承担编写脚本、导演、摄像、编辑等工作〔2〕。在培训方式上:一是鼓励高校体育教师为获得相应学位而参加进修活动;二是开展多种师资培训活动〔3〕。培养体育教师有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和信息意识,使他们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基于体育信息资源的学习环境,科学地安排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采用合理的体育教学策略,使用先进的体育教学模式,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实现体育教学过程最优化。

3.2积极开发体育网络教学课件

在体育网络教学中,课件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在民族院校体育教学中,有许多运动需在一瞬间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如俯越式跳高的转髋动作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这给教学带来较大难度。教师在示范动作时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往往动作不到位、不成功;而且学生的观察角度和时机也受到很大的局限,由于动作转瞬即逝,综合难度较高,因此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教师是如何作示范的〔4〕。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体育动作过程,把教师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讲解、示范表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动作要领,提高教学效果。

3.3学生自主选课的实现手段

结合网络技术开发的体育教学管理平台,学生进入体育教学网络平台再选择相应的按钮,录入相应的信息后,系统可通过分析推荐给学生合理的选课建议和运动处方〔5〕,能合理有效地调配体育教学资源,也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合理的运动项目进行有效的锻炼。

3.4创建体育网络教学环境

针对民族院校体育院系教师掌握网络知识的水平普遍较低、能够掌握多媒体制作技术的体育教师尤其少的现状,民族院校的体育院系的领导应为教师创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培训和评估标准,营造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平台的环境。

4结论与建议

目前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体育网络教学系统借助网络平台跨越了校园空间的限制,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体育学习环境,实现了个性化体育学习,体育网络教育系统优化了体育教育资源、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其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学、训矛盾”,方便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并促使体育教学管理和体育课程资源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为体育远程教育创造了条件。因此,尽快实现体育网络教学与训练,是民族院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平斌,王玲.《大学体育》网络化学习与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04):149-150.

〔2〕阿英嘎,孙久喜.“211工程”大学体育网络平台建设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7):111-113.

〔3〕庄希琛.构建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的基本设想〔J〕.价值工程,2012.(04):189.

〔4〕乔鹏.体育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煤炭技术,2011.(03):222.

〔5〕汪开寿.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4):123.

作者:宛钟娜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上一篇:现代预科教育中网络教育的影响 下一篇:现代老年远程教育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