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中的皮格玛丽翁效应

时间:2022-09-19 04:59:47

素质教育中的皮格玛丽翁效应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初中阶段,是人的智力和体力充分发展的阶段。作为初中阶段的班主任,除了要为学生打好终生学习的基础,步入社会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打好青少年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这就是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长期的工作中,我发现皮格玛丽翁效应是培养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自尊自信的有效工作方法。

有一则神话,说是一位叫皮格玛丽翁的国王,善长雕刻,他曾用象牙雕刻出一位美丽的姑娘。在雕刻过程中,他倾注全部心血,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希望她能够成为活生生的人,她的诚心感动了上帝,终于让这个姑娘获得生命。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发现这样一条规律: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作用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乃至成长的全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罗森塔尔借这一神话称这一现象为皮格玛丽翁效应。也就是说,只要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倾注满腔的热情,充分信任,并善于挖掘教育对象的积极因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皮格玛丽翁效应就会出现。

我班的,进班时七门功课只得了197分,原一年级班主任告诉我:“这可是块顽石,一门心思打游戏,坐在教室里不能持续安静五分钟,各种教育手段都用尽了,均不凑数,连家长都放弃了一一朽木难雕啊!”我想,刚上初二的学生,哪就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刚开学不久,便几乎天天迟到,作业更不用提了。那天下午,我站在教室外边等他,他满头大汗地跑来,我递给他一块准备好的手帕让他擦汗,友好地问:“看你跑的!为什么总这样?家离这里太远?”他吱吱唔唔。我掏出自行车钥匙递给他说:“如果太远,可以骑我的车。”他满脸通红地说:“不!老师!我今后一定不迟到。”我拍着他的肩说:“我相信你!有什么比学习更重要呢?”果然,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他都能按时到校。我抓着时机告诉他:“你说到做到,了不起!能把你七组的担子挑起吗?”他怀疑地看看我说:“我行吗?我的成绩那么差,同学服我吗?”我笑着说:“傻小子!成绩靠努力,你又不是笨孩子!只要工作负责,严于律己,你会赢得同学们的尊敬!”自从当了组长,他在班里能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学习兴趣也来了。在《我的理想》一文中,他写道:“我不知道自己长大能做什么,我现在只想当好七组组长,做一名品尝兼优的学生。”我的批语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明天的你,一定会是块光芒四射的金子!”从此,他的成绩直线上升,到初二结束时,他还进了阶段100名光荣榜。升入初三的他,在教师节送给我的卡片上写道:老师,谢谢你!你使我坚信:我是一块金子!

当然,对他也不只是那么一两句谈话,以后就放手不管了,而是始终贯穿着不时的检查、督促和指导,但起关键作用的,我觉得还是那么一两句信任、鼓励的话。老师的期待,唤起了他的自尊和自信,形成巨大的动力,产生了皮格玛丽翁效应。

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它面向大多数学生,而不是大学的预科,我们不能把眼光盯在几棵苗苗上,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对那些自觉性差、成绩低下者,我们不能因恨铁不成钢而随意伤害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从而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试想,一个人从小就失去了自信心,等他长大了,你还能对他期待什么呢?所以,像那样的学生,我们对他们倾注同样的关心,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和鼓励,我相信,在我们热切的期盼中,皮格玛丽翁效应一定会出现。

上一篇:田中禾小说的诗性意蕴 下一篇:一个鸟就这样耍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