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的分型及早期外科干预

时间:2022-09-19 04:25:11

慢性中耳炎的分型及早期外科干预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的分型及早期外科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慢性中耳炎患者的资料。结果:慢性中耳炎病例由于其病变隐匿,无耳漏病史且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周甚至几天,而中耳腔内却形成不可逆性病变,甚至已伴有组织结构破坏。通过手术清除病变,解除引流通道的阻塞。术后随访0.5~3年,病变无复发。结论:中耳炎应以病理学特点分类。对隐蔽性中耳炎按早期中耳炎治疗,病情不能稳定或者加重者,并经CT证实中耳乳突腔有填塞表现者,不管是否有鼓膜穿孔,均应早期行外科手术干预。

关键词 慢性中耳炎 隐蔽性中耳炎中耳炎病理学 早期外科干预

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2003年4月以来,共诊治该类慢性中耳炎19例,男14例,女5例,男女之比为3.75∶[KG-*2]1。年龄7~71岁,平均39岁。

病史:19例患者均无明显耳漏病史,只有头闷痛及耳闷堵塞感、耳鸣症状。部分患者有耳出血、耳疼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左侧患病11例,右侧患病8例。病程2天~1个月。专科检查:鼓膜和外耳道局部无阳性体征者6例;形成鼓膜内陷囊袋2例;鼓膜小肉芽2例;鼓膜松弛部充血2例;鼓膜大穿孔胆脂瘤或肉芽组织形成7例。纯音测听,患耳语言频率气骨导差距轻度(

手术方法:19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中,12例鼓膜完整,听骨链正常,但CT证实中耳腔内有软组织填塞表现者,行乳突及上鼓室探查术。术中探查中耳腔内为包裹性积液和肉芽组织,彻底清除病变,Ⅰ期行鼓室成型术;7例鼓膜穿孔者,行乳突根治术或改良乳突根治术,术中见中耳腔内为胆脂瘤及肉芽组织,彻底清除病变。

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1~3个月干耳。术后6个月,12例患者复查听力,平均听力提高15.0 dB;12例患者行颞骨薄层CT扫描,未见中耳病变复发;7例通过耳内镜检查,未见复发。术后3年,坚持随访的15例仍保持干耳,病变无复发。

讨论

回顾性分析19例慢性中耳炎病例,我们不难发现,没有耳漏病史、听力下降不显著,甚至检查时不易发现鼓膜和外耳道的阳性体征的中耳炎病例,与有明显耳漏病史、鼓膜穿孔和传导性耳聋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例有很大差别,临床上容易漏诊和误诊。

1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例,有些病程很短,只有几周甚至几天的时间,而中耳腔内却形成不可逆性病变,甚至已伴有组织结构破坏;门诊也遇到很多慢性中耳炎病例,病程达几年至几十年,中耳腔内却没有顽固性病变形成,且听力保持稳定,也没有并发症发生。

鼓膜病变是中耳腔内病变存在的重要表现,但鼓膜没有病理改变并不能排除中耳腔病变。鼓膜完整和鼓膜穿孔的慢性中耳炎的中耳腔病变相似,其差别仅仅是由于炎症病理改变对鼓膜的影响不同而已。通过分析,很多病例中耳腔内确有不可逆的炎性改变,而患者无明显耳漏病史,有些病例仅以头闷痛及耳闷堵塞感、耳鸣、耳痛或耳流血伴或不伴听力下降2~3天病史就诊,而颞骨薄层CT扫描可见中耳腔内肉芽组织或胆脂瘤形成,甚至有颞骨骨质破坏,呈现隐蔽性发病特点,提示耳漏病史和鼓膜体征并不能作为中耳炎分类的指标,中耳炎病理学才是分类基础。中耳炎最显著的两个病变就是中耳腔渗液的积聚和肉芽组织的形成,而后者是慢性中耳炎特征性的不可逆病理改变。

中耳腔的解剖学特点和各种病变引起的中耳内通风引流系统(后鼓室、上鼓室、鼓窦、乳突腔)功能障碍,是中耳炎病变连续发展以及临床隐蔽性发病的本质因素[1]。

通过分析19例慢性中耳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2例鼓膜完整,听骨链正常,但CT显示中耳腔内有软组织填塞表现,术中探查中耳腔内为包裹性积液和肉芽组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隐蔽性中耳炎,隐蔽性中耳炎作为慢性中耳炎的特殊分型,不应忽视。隐蔽性中耳炎是指无明显症状的慢性中耳炎,1980年Paparella提出这一概念,并在1986年重新定义为发生于完整鼓膜内未能发现和不能发现的中耳炎,指出中耳腔可有不可逆的病理改变,而鼓膜完整甚至外观正常,病史中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2]。其中隐蔽性中耳炎也包括胆脂瘤型中耳炎。其病理特点是胆脂瘤破坏和组织愈合作用同时存在,这就造成一部分胆脂瘤不断向内侵犯,而鼓膜却无病变征象或阳性体征不明显。对隐蔽性中耳炎按早期中耳炎治疗,病情不能稳定或者加重者,如听力仍继续下降,并经CT证实中耳乳突腔有填塞,则不管是否有鼓膜穿孔,均应早期行外科手术干预[3],防止病变进一步加重,改善预后。对于隐蔽性中耳炎,我们可根据其病变特点彻底清除病变,解决中耳引流通道阻塞的问题,并行Ⅰ期鼓室成型术。这样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同时,尽可能保护患者的听力不受损失。

结论:中耳炎分期不应以时间长短限制,而应以病理学特点分类。慢性中耳炎分型应以出现顽固性病理变化作为基础,如肉芽组织和胆脂瘤等,急性中耳炎则是发生在黏膜的可逆性病变。隐蔽性中耳炎应作为慢性中耳炎的特殊分型,不应忽视。对隐蔽性中耳炎按早期中耳炎治疗,病情不能稳定或者加重,并经CT证实中耳乳突腔有填塞表现者,不管是否有鼓膜穿孔,均应早期行外科手术干预。

参考文献

1张全安.中耳炎病理过程中渗出液的病理转归与肉芽组织的形成.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13(1): 8-11.

2Paparella MM,shea D,Meyerhoff WL,et al.Silent otitis media.Laryngoscope,1980,90:1089-1098.

3许珉.中耳炎的病理分型及早期外科干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8(41):629-630.

上一篇:空气压缩泵吸入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54例疗效分... 下一篇:阿昔洛韦片剂治疗小儿水痘73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