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83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6-29 06:38:35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83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表现有持续性高热或不规则发热、刺激性的咳嗽,胸部X线改变呈多样性,常常伴有肺外表现。结论:支原体感染发病年龄提前,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肺外表现不容忽视,可通过MP-IgM检测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阿奇霉素疗效可靠,疗程短,不良反应少。

资料与方法

我科2005年3月~2006年2月经血清特异性MP-IgM检查确诊为支原体感染83例患儿,男40例,女43例。男女比例约为1∶[KG-*2]1.08。全年均有发病,以冬季较多;其中11月~翌年2月 55例,占66.2%。

临床表现:发热70例,热型为持续性高热或不规则热。热程:≤3天49例,3~7天 15例,>7天 6例。畏寒5例,咽痛12例,刺激性咳嗽53例,伴有喘息20例,呼吸困难6例。体征:咽部充血,或伴扁桃体肿大12例;颌下淋巴结肿大3例;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音18例;肺部可闻及湿鸣者53例;肺部可闻及哮鸣音15例。

合并肺外表现20例,皮疹8例,心肌损害12例,伴有呕吐、腹泻6例,以惊厥为首发症状2例,伴血尿3例,尿常规示红细胞(++)、蛋白(±),肾功能检查正常。

辅助检查:胸部X线表现,肺纹理增重11例,以肺门阴影增浓25例,双肺可见云絮状阴影20例,大叶性肺炎2例,合并胸膜炎3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4×109/L 15例,(4~10)×109/L 48例,>10×109/L 20例。血清支原体抗体测定:83例均为阳性。其中,2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定性试验确诊,其余55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做MP-IgM定量测定,其中定量值在750~950U/ml为阳性,有34例;定量值>950U/ml为强阳性,有21例。心电图示:ST段压低8例,Ⅰ°房室传导阻滞2例,频发室早1例。心肌酶谱:CK-MB升高12例,LDH升高10例。

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12例;淋巴结炎2例;支气管炎13例;支气管肺炎47例;支气管哮喘5例;大叶性肺炎2例;肾炎2例。

所有病例在给予一般治疗以及降温、镇咳、平喘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均选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按10mg/kg,加入到10%葡萄糖溶液中,阿奇霉素的浓度在1.0~2.0mg/ml,1~3小时内滴完,每日1次,疗程3~5天,最长7天。伴有肺外表现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体温平均下降时间为1.5~2天。咳嗽明显减轻平均时间3~4天。临床诊断为支原体肺炎者,出院后停药3~5天,口服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总疗程2~3周。对2例大叶性肺炎患儿,出院1个月后门诊复诊,肺部阴影全部消失,临床治愈。

讨论

83例中,大多数有发热及较长时间的剧烈、刺激性咳嗽,多为干咳。婴幼儿可出现喘憋和呼吸困难,肺部体征出现相对较晚,其中18例整个病程中均未见肺部阳性体征,但胸片显示肺炎征象出现相对较早。故对临床应用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效果不佳者,应考虑支原体感染并配合血清特异性MP-IgM检测,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1]。

临床上,采用MP-IgM定量测定有诊断价值。据资料报道,MP-IgM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后3~4天开始产生,2周达高峰,在血清中持续3个月左右下降,部分患儿可达半年之久,恢复期可因反复感染而复升。故定量测定数值的高低与患儿的年龄、免疫状态、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采血的时间有关。因此,支原体感染的诊断还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达到正确诊断和治疗。

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应选择具有影响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合成作用的一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据报道,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原理是阻碍蛋白质合成中的转肽过程,从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合成。该药抗菌谱广,具有独特的药动学特性及组织浓度高的特点,且半衰期长,疗程短[2]。本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方法简单,疗程明显缩短,未见不良反应及肝功损害,适合儿科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董宗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进展及其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4):235.

2曹兰芳.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A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临床儿科杂志,2002,20(3):134.

上一篇:半野照射法治疗乳腺癌疗效观察 下一篇:空气压缩泵吸入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54例疗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