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报纸版式设计的视觉效应

时间:2022-09-19 04:21:55

浅谈报纸版式设计的视觉效应

摘要:版式是报纸内容的平面构成或视觉呈现。报纸要吸引读者的“眼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纸的“第一眼效应”,即版面的视觉效应。版式设计通过对版面元素的巧妙运用,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统一,形成最佳的版面视觉效应。

关键词:报纸;版面设计;视觉效应

报纸版式,是报纸内容的平面构成或视觉呈现。报纸的视觉效应至少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文字的视觉化,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新闻内容,并通过给长篇幅文章分段、拟小标题、配背景链接、短评、编者按语、典型事例等,对稿件进行易读性包装,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二是版面语言的视觉化,即通过照片和图表、栏型、色彩、线条和留白等视觉元素,优化包装所要传达的信息,形成便于视觉识别的统一风格,并给人以视觉冲击的效果。版面设计就是要把握好这些视觉元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其具有艺术美的版面形式和高质量报道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在版式设计所涉及的诸多版面元素中,图片、色彩、栏型、留白对版面形象的影响最为直接,最能给读者以视觉上的刺激并激发其阅读兴趣。本文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着重对这四种版面元素的视觉化进行论述。

一、图片――吸引读者视线的“感性符号”

图片是使版面设计生动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它给我们的视觉效果最突出。传播学研究证明,读者阅读报纸时最先看到的是图片,其次是标题,再次是信息图表,最后才是大篇幅文章。如果图片选择和运用十分恰当,不仅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震撼力,而且可以使新闻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在这个读图时代,图片在报纸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它在版面中的意义已经突破美化版面这一需要,利用图片来包装新闻报道,已成为报纸版面的设计主流。作为一个版面编辑,在挑选、安排图片时,应该有意识地让图片成为版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版面新闻制造气氛,吸引读者的视线,增强报纸的“第一眼效应”。

在各种图片类型中,新闻图片是版面的灵魂,历来被报界视为头版的“感性符号”。一方面,新闻图片的真实感强、可信度高,其传播效果是单纯的文本阅读所不能达到的;另一方面,一些现实世界中“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复杂内容,通过图像语言的表述,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再者,图片和图形在报纸版面构成上具有文字所没有的表现力,便于读者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分析和联想,从而实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19世纪80年代,《中国日报》率先在头版“视觉中心”位置刊登超过三栏的大照片,开我国报纸版面设计的“视觉化”先河。而今,绝大部分报纸把图片作为版面设计的核心,在版面中运用大幅、大量制作精良的图片来包装新闻报道,有的报纸规定头版必须有3~5张新闻图片,有的都市类报纸甚至头版就是一张大照片,极为抢眼。但是图片并非越多、越大越好,图片的数量和篇幅大小都应由报道需要决定,以“最能表现相关新闻事实,最大限度发挥传播效果”为依据。同时要注意大图与小图、横图与竖图、组图与单照的组合搭配,使照片之间的组合变化和谐统一。

报纸传统意义上的“图”多指新闻图片,但是随着传播手段的现代化,报纸“图”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除了用生动鲜活的图片来记录或表现新闻,以视觉艺术的魅力吸引读者外,许多报纸盛行将新闻进行分解、提取,转换成数字、曲线和图形等各种构图元素,制作成图表、图示或地图,来演示、解释、说明新闻,使复杂又难懂的问题简化,易于被读者接受;有的报纸还融入各种表现技法,如书法、绘画、篆刻、漫画、卡通、3D图形等,以艺术形式评价新闻内容,其形象性、直观性远胜于传统的文字评论。这是因为图片的视觉优势在于不需要具象和抽象的思维转换,就能切实说明新闻本源的实有状况,有文字无可比拟的形象性、证实性和保真度。正如传播学家施拉姆所说:“一幅画就是一种完整的传播。”人们或许难以记住一串串的数字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及趋势,却能轻易地记住一张照片、一幅图表或地图。作为文字报道的补充、诠释和延伸,恰当的图文结合使新闻内容的传播更有效,图文互补互渗,相互印证,产生“1+1>2”的信息增值效果。比起长篇累牍、洋洋洒洒的文字,图片凭借鲜明夺目的色彩和极具张力的表现手法更容易形成视觉冲击,在“三步五秒”内吸引读者“眼球”。

当然,图片和文字作为传递版面语言信息的载体,只能相互配合,不能相互取代,“厚图”不是泛用、滥用图片,“薄文”也决非以牺牲新闻的信息含金量为代价。“厚图薄文”目的是以图片表现力强之长弥补文字枯燥、繁冗之短,因此选择的图片应该兼具真实性、新闻性、艺术性与表现力,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二、色彩――版面情绪的视觉表现

色彩是设计的生命和灵魂,是版式设计中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因素,也是最易激发人们的知觉、心理与情感的。作为版面情绪的视觉表现,色彩除了满足视觉美感的需要外,报纸的色彩语言更重要的是真实、有效地传递新闻信息,凭借色彩所引起的视觉心理反应清晰简洁地传达编辑意图,让读者快捷、清晰地获取所需资讯。运用色彩,是处理新闻的又一手段。用色彩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起读者的读报欲,是编辑需要掌握的版面艺术。那么,在版面上如何运用娴熟的色彩语言呢?简言之,就是既要突出强化重点稿件,又要使整个版面的色彩关系趋于和谐统一。

一张报纸首先应确立色彩基调,以体现报纸的形象理念。一般说来,主色调的颜色在版面颜色中应占60%左右的面积,不然压不住版面,形成不了色调。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搭配相近色系的颜色,给人以和谐整齐的感觉。在确立好版面主色调的基础上,编辑还应通过彩色图片的大小、标题的装饰、图表中各种色度与灰度的设定、内文区色块的对比等技巧,使所设置颜色既要突出强化重点稿件、提高重要新闻在版面上的易见度;又要通过色彩明度、纯色的强弱,明确视觉层次,实现对读者的视觉引导,使其在视觉上占主导地位。而对一般新闻尽量少用颜色,或选择使用中性色。此外由于色彩具有强烈的感情倾向,具有表达情感、影响人们心理活动的功能,所以,我们在版面设计时,要注意色彩定位,力求表现出一定的感情倾向。盛大节日、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等重大报道,宜采用暖色调,以渲染喜庆、欢乐、热烈的氛围。日常的新闻报道,可根据稿件内容和编辑意图选择色调,一般多为冷色调或中性色,以体现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

总之,色彩具有表达情意的作用,色彩的使用要符合报纸所要表达的主题。如果不分具体情况和特定场合大量使用“浓墨重彩”,或给一个标题套上几种颜色或整版“姹紫嫣红”,就会让读者分不清到底在表达什么情感,以至在导向上出现偏差。所以在版面的用色上,要注意掌握好色彩运用的“度”。一般初学者在设计版面时往往使用多种颜色,使版面变得很“花”,表面上看起来很花哨,但色调不统一,缺乏内在的美感。同时有些还采用了颜色各异,风格不同的图片、文字、底色,使版面五彩缤纷,没有整体感觉,造成新闻重轻难分。事实上,版面用色并不是越多越好,色彩在数量上的增加并非与新闻的传播效果成正比。一般要控制在3种色彩以内,通过调整色彩的各种属性来产生变化,灵活处理色调的冷暖对比、补色对比和纯度对比。另外底色和正文的对比尽量要大,以便突出主要文字内容,因为报纸主要是通过文字来向读者传递信息的。

三、栏型――科学简约“模块化”

传统版式的美学原则重在“均衡性”,即努力通过各种强势手段的运用使版面力量均衡,从而获得稳定感。美国美学家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指出,每一个心理活动领域都趋向于一种最简单、最平衡和最规则的组织状态。在谈论视觉的“重力”时,他也指出,位于构图中部的事物重于两侧的事物。而在传统版式中,则比较忽视版芯中部的表现力而偏重于左侧和上方。显然,“金边银角”的均衡版式并不符合艺术美学规律。我们知道,在传统版面中,一般倾向于把一个版的版面空间分为四个区,按强势大小排列为:上左区、上右区、下右区、下左区。这种四分法使每一个区域都不会太大,不容易形成醒目突出的视觉中心。当前,除了一些机关报在头版仍采用“四分法”外,许多市场报纷纷采用更加符合报纸阅读习惯的“二分法”(左右分区)、“三横式”(上中下分区)、“三列式”(左中右分区)等等。这些基于报纸的大开张而做的区位分割,打破了左上为重的传统认识,直接导致视觉中心的位移。例如在“三横”或“三列”栏型版式中,中心区域都是最大最醒目的,而非最上区或最左区。视觉中心往版芯中部转移后,应该是更好地体现了“中重侧轻”的美学原理,它并不是对“均衡原则”的抛弃,而是更好地符合了其本质。对报纸版面空间的重新分割成为版式类型创新的一大举措,这是现代模块版式逐渐取代穿插版式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进一步从视觉原理上分析,模块式优越于穿插式也符合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完形”理论,也就是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根据这个理论,如果将一组意义相关、相近或相反的稿件散拼在版面上,那么它们也仅仅是一篇篇独立的稿件;如果将它们集中在一起进行报道,独立成块,形成一个占有一定版位、比较醒目的板块,就可能产生一种不用文字表达的新信息,从视觉均衡变成视觉突出,呈现强势的视觉中心效果。

在这种新型模块化版式中,不仅打破了断版、碰题等报纸传统编排禁忌,因每件稿件各自成块,更加便于集合稿件,形成规模效应,突出视觉中心,符合受众对“呈现”(show me)新闻报道的要求。从视觉上来看,模块式编排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是方便读者阅读,能够产生简纯而规整的美感,更符合当代读者在纷繁忙碌的社会生活中追求“简约”的审美习惯。

四、留白――版面编排中的虚态要素

版面设计和其他艺术设计门类一样,都是视觉心理的情感战略,看似一条简单视觉心理上的虚线,却赋予了画面生动有序的情感。一个好的版面编排设计,受众看到的往往只是具体“实形”的内容(如文字、图片、标题等),而对诱导受众注目“虚形”的视觉元素却视而不见(如留白的地方),这种“不见”不代表无用,恰恰相反,正是通过这种黑白或阴阳虚实关系的补充,使编排作品形成了一种新的意味形式。正如我国传统的印章设计,于方寸之地演绎着抑扬顿挫、方圆曲直的“兵机”,或阴字,或阳字,但都是通过黑白虚实互生关系来表达的。通过这种语汇的使用,各编排要素在编排后最终于给定空间被整合为一个整体来传达目的信息,这个过程也即传统意义上的“因白布黑”,也就是所谓的留白。留白是现代报纸版面语言的重要表现手段。在版面的合理构建中,对留白的巧妙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把“实形”和“虚形”和谐地搭配、合理地安排在一起才能构成有序的版面。“密不透风,疏可跑马”是国画的美学原则,也是报纸版面设计的美学原则。单个看不规则的图形、两边无规律的文字段落似乎显得凌乱,但整体的秩序立刻又给人完整有序感,最终产生这种视觉效应的原因在于下半部分的文字和大黑方块上边对齐形成了一条视觉上虚线,将给定空间分割成“天”、“地”两个部分,线条有视平线的印象,而上半部分合理的留白,给人以视觉上纵深开阔的“透气”空间,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轻松愉悦的视觉感受。这些“线”是实际不存在的,它是官能感觉自发衍生出来的版面编排中的虚态要素。诸如文字这类本身就有说明性内容的要素在编排过程中,它同时已具备了图形的内涵,这是一般受众体会不到且往往容易被初学设计者所忽视的一面。它的这种作用在虚实互生的关系中主要体现于文字块面边缘的处理上。一方面,文字块面本身的对齐方式、粗细大小分布就是对形式规律与法则一种阐述;另一方面它又与其他要素排列组合,容于整个版面编排之中。除了黑白及色彩的关系,其在与其它要素的编排组合中,于视觉上通过虚实关系衍生出视觉上的点、线、面,使得整个画面处于和谐统一之中。

参考文献:

[1] 陈少徐.诱导阅读的版面视觉效应[J].新闻爱好者,2011,(3).

上一篇: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看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元认知发展的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