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浅见

时间:2022-09-19 03:54:25

语文阅读教学浅见

摘要: 语文教学的生命在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营造诗意的、有实效的语文课堂,可以从读、品、问、写几个方面入手,重要的是要把握阅读教学的精神内核――与学生同在。

关键词: 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探究性学习诗意

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所以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并对“阅读与鉴赏”提出了十二条标准,如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等。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搞好阅读呢?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探究以及提高学生阅读、理解、鉴赏的能力与水平上。在具体阅读中,就我们该如何去做谈一点个人浅见:

一、牵一发而动全身

学习一篇文章首先要“入境”,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既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又能使整篇文章贯穿起来,有效突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的印象鲜明而深刻。比如在执教《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时,可以选择“梦想”作为切入点,并设置问题:1.通过“我有一个梦想”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从相关的语段中找出几个关键词,说说马丁・路德・金有怎样的梦想?2.人什么时候会产生梦想?找出描写现实的段落。3.当梦想和现实差距甚远时,我们应怎样实现梦想?4.梦想实现后,将出现怎样的场景?通过这四个问题的设置,学生迅速把握了文章的结构,也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呈现灵动之美。

二、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新课标在阐述教学目标时,明确指出要“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

一切活动的开展应以学生对文本的充分理解为基础。没有阅读就没有思考,因此,需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特别是文学作品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更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在波澜不惊的阅读过程中,慢慢蓄积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2.巧设疑问。

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于漪老师说:“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是否开启了学生思维的门扉,使他们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进入求知的佳境;在于学生是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眼看、耳听、口说、手写、心想,能否主动地提出疑难问题,碰到学习的困难又能否独立分析,并能否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从中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并通过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取知识和能力。教师也可以发挥主导作用提出问题。问题既要有价值,也要讲究艺术。对此,欧阳代娜老师提出了宝贵的经验:“设疑的切口宜小不宜大,求得以小见大的效果”;“提出的问题宜少不宜多,求得以少胜多的效果”;“设疑宜简不宜繁,求得以简胜繁的效果”;“提问时要问文求道,切忌把思想教育架空”。

三、一言一语总关情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海德格尔说:“人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语文的课堂也应是充满诗意、诗情的课堂。这就对语文教师的语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语言要有真情。

只有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人,教师的语言要真正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传达的必须是内心最真挚的感情。亚里士多德说:“惟有真实的生气或忧愁的人,才能激起人们的愤怒和忧愁。”

2.语言要有激情。

没有情感的土壤,注定他的精神世界是荒芜的;没有激情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堂也必将是寂寥荒芜的。因为,没有激情的土壤培养不出拥有激情的人。郭惠宇老师在讲《登高》、《蜀相》这两首诗时,一开始就充满激情的朗诵:

这是一位距今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人,一位用他的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灵的诗中圣哲。他是仁爱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辉煌唐诗队伍的领军人物,他是目光敏锐烛照黑暗的孤独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壮志难酬的执著的斗士。

他扣住了学生的心弦,营造出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结束时,他再一次充满激情的朗诵:

请大家再注目这位伟大的诗人,他有热烈的感情,但不是屈原式的殉情主义者;他有自己的理想,但又不是李白式的幻想主义者。因此他无论遭受多大的困难,承受多大的委屈,他都能坚韧自持,而不会步屈子后尘,痛苦绝望,投江自杀;也不像李白一样,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诗人是这样走完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3.语言要有诗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只有诗情的语言才能营造诗意的课堂,时而豪迈,时而婉约,时而惊涛拍岸,时而细雨闲花……比如教师在分析《荷塘月色》的艺术特色时随口吟出:

月色迷蒙 先生

用平平仄仄的脚印

将月色融进荷塘

荷香便琴声般自那夜

漂游至今 一片心境

洗濯着少年的梦呓

短短几句,不仅展现教师的才情,更使课堂充满诗情,余音袅袅不绝……当然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建立在教师大量地、不间断地阅读基础上的。

四、挫万物于笔端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读与写应始终贯穿在课堂上。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学生在踊跃的发言之后很快就会进入写作的冲动期,这时候,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与激情,加强学生的深度思考。比如宣沫老师在执教《北京人》时,设置了剧情设想这一环节:“如兰花般的愫方与关在笼子里的兽重新遇到一起,没有语言,设想愫方与曾文清再次遇到一起,编写一段对白。“学生通过编写对白,加深了对愫方与曾文清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后,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思考。

叶圣陶说:“逐句讲解是对学生的一种刑罚。”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命在过程中,学生不是不懂得表现,而是习惯于接受。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参与。当然,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要与学生同在……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3]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感受真实的探究性阅读 下一篇:新课标下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