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翻转更猛烈一些吧

时间:2022-09-19 02:43:00

这是《校长》杂志创办的一个特殊的高中实验班,从2012年8月底开始。这个班只有6名学生,4名来自贵州乡村的学生初中刚毕业,2名来自浙江的已经在高中(包括职高)就读一年,转学到此。实验班实行寄宿制,学习与生活都在一个地方,老师与学生都是如此。2012年在江苏茅山的一个乡村,2013年搬到了重庆,后面可能还会游学到别的地方。

老师只有我一个,但也可以说有很多,看如何定义老师这个词了。实际上,我自己和学生们都知道,我的准确定位是教练或导演,而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也都可以称为老师,因为他们已经深度介入到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环节中。

信息平台上的融合课程

没有了公立学校的那些外在约束,实验班因此能够用比较彻底的方式做教学体系的改革。在充分消化吸收各个学校的创新做法后,形成了一套特殊的模式。

在学习内容上,不分文理,高中阶段9门高考课程,包含所有必修选修都要求学习,并且内容大大扩展。这个学量按照常规学习模式显然无法完成,所以第一步的调整是打散课程。

按照相关性重新定位成18个学习版块(比如财政与经济、文学与艺术、应用文与文言文、环境与灾害、自然开发、政治与法律、生命运动与健康、物质与能量等),每个学生负责3个,担任版主,核心职责是版块建设,这包括寻找与版块相关的学习资源、提炼与版块相关的问题等。通过这种形式,用制度化的方式达成合作学习的效果。

学生的日常学习方式是专题研究,基本没有固定安排的讲授,也没有上课下课的概念。学生从我这里领取或者他们自己产生研究专题。版主在广泛搜索信息后,向其他同学推荐阅读材料或相关视频。在信息分享后,版主主持专题讨论,讲述和答疑。遇到疑难问题,我可能会加入讨论,做要点讲解或总结。一个专题完成大概需要的时间是一到两天,每天每个人进行的专题都会各不相同。

因为这种学习形态,决定了学习必须在完全的信息平台上展开。所以每个学生一台电脑(笔记本是二手的,1000元出头,功能足够),网络24小时不限制使用。每次专题研究产生的大量信息通过百度云网盘来交换(目前已交换的文本信息量约3G),所以有时我出差时,也能随时在手机上查看最新学习进展。

专题大概是这样的主题:如何看待免费午餐;地球运动与火山;霾的产生与危害;老人与海解读;三角函数公式解析;微波炉与电饭锅的电磁原理等等。

当全世界的老师站在一起

需要版主搜集和分析的资料大致有:如果专题内容与教材关联度较大,首先搜寻关于这部分课程的教学课件(PPT、公开课视频、微课程视频、其他文本等),充分了解比较后,向百度网盘提交精选后的资料。同时,自己在思考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专题报告,形式不限,一般为word或PPT。如果时间充裕,有些同学会把自己制作的PPT配上讲解,供大家先行观看。为此,设置了视听室和录音室,就是用餐厅和书房改造一下,简单添置一点设备(如耳麦)就行。下一步可能让学生自己制作微课程来互相分享。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搜索和比较资料的过程中,学生有时会给那些资料排名。比如,关于老舍先生《想北平》这篇散文,版主搜索出很多PPT课件,包括一些名师制作的。他挑选其中最好的三个推荐,并做了说明,它们各自好在哪里。这实质上是很多老师站在他面前,由他挑选。

当技术推倒了学校间的围墙后,每个老师的竞争对手不是教研室的同事了,而是全国甚至全球的同类老师。在关于身体器官的一个专题中,版主找到的就是海外公开课里的相关视频。技术在让教学的权力发生转移,很多老师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上面这个例子中,这名曾经读过高一的学生甚至找到了当年他的语文老师上课时用的课件,结果他很失望:原来老师当时上课用的就是这个!因为这个课件在他给出的课件质量排名中很靠后。

在《想北平》的研究中,版主还找到了专业演员用北京话朗诵这篇文章的音频文件,在交流时播放,很快就把大家带入到那种老北京的氛围中。公开课、微课程等视频,以及TED、电视纪录片,甚至一些电影都是实验班的学习资源。对学习资源的形式没有设限,任何能提升专题研究质量的都可以拿来使用。

在这里,学生互为师生,教与学的界限彻底淡化。可以说是彻底的翻转,也可以说已经无需翻转。

激发内在的动力

在学习管理上,实行的是比较彻底的自我管理。在共同讨论后确定了学习管理与分析表作为主要工具。版块建设的成果(提炼积累的问题和资源),以及对课本章节的覆盖比例,已经完成的专题任务等,都在这张表中体现。每周填报上传。

后来,当大家都感觉宽松的时间是对自我管理的挑战时,为了增加外在约束力,又共同制定了几个KPI(关键考核指标),包括每日事务清单完成率、干扰性事务出现频次、网页浏览超标频次等,由每天的学术值日生和学生自行填写,上传网盘供检查。

在操作过程中感觉上传网盘的方式对资料交换比较合适,但对不断更新的表格交换显得有点麻烦。下一步看是否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做到在线更新。

自我管理最核心的还不是对这些事务的安排,而是对未来的规划。实验班鼓励学生倾听内心的声音,以此为前进的动力,而不会过于受到流行看法的左右。通过创造恰当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加强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了解,这就是实验班的主要目标。而这一切是在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下,以及对生活的平衡兼顾中完成的,包括充分运动和轮流做饭,乃至爱音乐的学生架设了一套专业录音设备。

总结如下:实验班基本特征是融合课程、合作学习、专题研究和自我管理。大半年实验下来,感觉学生的进步是明显的。这种以专题研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对他们的高阶思维,比如搜索技巧、大量信息的阅读、分解问题、逻辑推理、自我规划等帮助较大。同时,因为学习内容包含了所有国家规定课程的内容,相信他们在未来任何考试中的表现也不会逊色。事实上,在视野大大扩充后,已经有学生决定直接报考“美国高考”SAT。而在商业与传播版块的学习展开后,有人想直接寻找机会创业了。

上一篇:川西北高山地区生态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奥巴马的扩大学前教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