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运作策略

时间:2022-09-19 02:05:01

浅析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运作策略

摘 要:学术出版对于大学出版社的品牌和形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做好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必须掌握六个方面的运作策略:建设专业的作者和编辑队伍、完善学术出版同行专家评审机制、探索适合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收支模式、学术出版要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营销、开拓数字化学术出版销售模式、积极探索跟进开放存取出版模式。

关键词:图书营销运作;策略;4P营销理论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4-0281-02

学术出版对于大学出版社来说存在两难处境:一方面大学出版社是非常乐意用学术出版来提升自身的品牌和形象,完成学术传播的职责和使命,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大学出版社却屡屡为学术出版的受众面小、印数少、销量小、专业性过强,无法实现满意的经济效益感到为难。具体来说,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面临现有政策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稳定的收支模式、流通渠道不畅、量多质不精、出版社内部机制不完善等多重困境。笔者认为,大学出版社的学术出版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运作策略。

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对于大学出版社的学术出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化发展和“转企改制”的外部大环境下,需要作者队伍特别是编辑队伍具有更高水平的综合素质能力。

大学出版社,由于天然地依托于高校,作者队伍方面可以依靠高校的学术队伍,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学术出版内容的水平,根据所依托高校的优势学科建设自身的优势学术出版领域。不管怎样,大学出版社还是必须对作者队伍进行仔细挑选和建设,注意学术出版物的质量,注意维护出版社的学术档次和良好形象,不能只是成为高校学者完成科研任务和评职称的途径。

不同于各种低水平的快餐书和畅销书,学术出版对于编辑队伍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大学出版社也必须对负责学术出版的编辑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指标,充分发挥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编辑人员要确保学术出版物能够从最初的选题策划、作者撰写修改,到最终出版等各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把关水平和质量。

为了建设良好的编辑队伍,可以从如下几点着手:首先,必须建立公平公正的招聘选拔机制,编制清晰明了的岗位说明书,明确责权体系,避免关系户的出现,从而影响员工士气和工作积极性。其次,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奖惩合理的薪酬体系,薪酬体系中提高与绩效相挂钩的奖金部分,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避免论资排辈、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落后管理。最后,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员工的自身发展需求,平时出版社管理层需要关注留意自身员工,听取员工的需求和反馈,协助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内部培训,保持和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二、完善学术出版同行专家评审机制

西方学术市场比较发达,学术出版物的质量相对较高,定价也比较高,能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完善的同行专家评审机制。

在国内,过于专业的学术出版物几乎没有什么市场空间,对于大学出版社来说,必须找到相应的资金弥补方式。现在很多大学都盲目扩建,加大招生,宣称要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所以必须以更多更好的学术成果来支撑,因而学术出版的需求很大。从政府各项基金到大学提供的各种科研补贴,形成了一定的出版资金赞助,而大学出版社对学术出版内容的质量有时无法把握,由此也造成了给资金赞助就出版,从而也导致了国内学术出版市场整体质量下滑的不良现象。

大学出版社可以把将要出版的学术内容分发给评审人,可以匿名也可以公开,通过对评审人和不同评审方式的合理使用,建立专家同行评审机制,确保学术质量。对于出版的外部资金资助,不能作为是否出版的唯一条件,大学出版社必须坚持高水平高质量为先决条件,对于专家评审结果优秀的学术内容,出版时可以考虑不但不需要作者提供资金支持,而且给予作者适当的稿酬。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方面,也应该更多地考虑用学术来提升自身的形象和口碑。

在同行专家评审机制中,评审人的合理选择是比较重要的。具备学术造诣深厚、办事公正、学术圈有一定知名度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是理想的评审人。但是,现实中,由于学术圈本身的狭窄特性,评审人可能和作者相识,例如可能是学术同门或是学术死敌,在这种情况下,评审人要真正做到对学术内容进行公平客观的评审,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在内,相对来说,匿名评审方式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

三、探索适合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收支模式

大学出版社具有学术传播的天然职责和使命,但是由于面对着市场经济,大学出版社也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因此出版社还是要在满足资金流和注重学术质量的前提下,发展自身的学术出版市场。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学术出版市场上,注重学术质量,学术类出版物定价也相对普通出版物高,对于西方出版社的盈利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这种盈利收支模式,尚无法在国内大学出版社实现,因此必须找到一条适合国情和自身情况的收支模式。

一般而言,学术出版的印数较少,出版社能做到保本微利已经不错了。如果有一定的出版赞助,例如各种学术基金和科研补贴,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出版社承受的资金流压力较小,有时还可以略有收入。

另外,学术出版社必须注重自身的学术出版自筹资金。为了提升自身的学术出版水平,树立自身的学术形象和地位,对于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内容,在出版时可以依托自身的自筹资金,不仅不需要作者方提供各种出版赞助,必要时还可以发放稿费,以资鼓励,实现双赢甚至多赢。这方面的资金来源,可以考虑从出版社其他业务所带来的利润中抽取,例如利润较高的畅销书业务。

为了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挑战,出版社必须将学术和商业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起来,不光要为了实现自身学术出版的社会效益,也要关注学术出版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合理安排收支,确保出版社在整体业务上的盈利水平,保证出版社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学术出版要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营销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经济已经融入了各行各业,对于学术出版来说,也必须及时利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的营销理念。利用网络开展学术出版营销,例如在线书店的形式,可以有效缩短学术内容传递给读者的中间环节,通过廉价便捷的网络互动,有利于出版社更好地发掘学术选题,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反馈,从而不断改善和提升出版社的学术出版水平。

出版社可以定期在自身网站和相关的专业学术论坛上,学术出版物信息,与读者沟通和交流互动。博客和微博方式信息,也比较受年轻学者的欢迎。这样,出版社通过在线方式与读者互动,提供售后服务和支持,听取读者对学术出版物的需求,有利于编辑进行学术选题策划,更好地实现“小众学术、中众阅读、大众话题”的学术出版思路。出版社还可以依托各种专业网站,更好地进行网络营销。例如可以与国内的专业图书网络销售网站合作(如当当网、卓越网等),利用这些专业网络销售图书网站的巨大访问流量和会员顾客,出版社的学术类出版物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传递给潜在读者,提升销量。

五、开拓数字化学术出版销售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电子化的学术出版。这种方式具有很多优点,例如,出版周期缩短,成本低廉,易于保存传递,零库存,环保等。但是在优点突出的同时,也存在着令出版社和业内人士最头疼的版权问题。由于国内版权的保护力度还不够,不少电子化的出版物,往往被不合理地流传使用,一定程度上侵犯到作者和出版社的利益。

要做好电子化学术出版的销售模式,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首先,建设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模式。由于信息技术的高效便利和低成本,出版社要建立一套信息管理模式,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便于各部门进行信息的及时沟通和业务处理,促进数字出版。

其次,建设配套的信息门户平台。依托于出版社自身网站,加强数据库建设和检索功能,吸引学术类读者便捷地获得所需要的内容。如果条件有限,也可以与专业的电子出版机构合作。另外,新型的电子阅读器,采用电子墨水技术,具有不发光不伤眼的特性,适合深度阅读,出版社也可以考虑与电子阅读器厂家合作开发电子书阅读平台,与信息门户平台数据库相衔接。

最后,合理收费,确保出版社的经济效益。出版社与银行合作,通过在线的电子支付的方式,对于读者下载数字出版物,收取一定的费用。由于数字化的出版物易于修改且可以包含一定的多媒体信息,出版社也可以适当考虑在数字出版物中空白区域添加一些广告,增加收入。当然,也可以通过作者的赞助资金,免费提供给读者。

当然,如有必要,出版社也可以将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相结合,可能会相互促进销量,出版社也可以积累数字出版经验,慢慢实现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化。

六、积极探索跟进开放存取出版模式

开放存取出版(Open Access Publishing),作为一种新型的学术交流和出版模式,备受各方面关注,在西方发展迅速,必将成为未来学术出版的趋势。

开放存取出版与传统的学术出版模式的区别主要在于两个方面。首先,传统的出版模式下,出版时必须进行排版印刷,进行实物销售;开放存取出版则直接依托网络条件,用电子版的形式传播给读者。其次,传统的出版模式下,读者需要购买支付学术出版物,才能获得学术信息;开放存取模式下,读者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免费获得和使用。

不难想象,这种模式克服了很多传统出版模式的缺点,加快了学术出版和传递的周期,降低了不必要的出版费用,减轻了读者的经济负担。但是,这种模式下尚有很多争议,最明显的莫过于版权保护问题。但是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国内的出版社必须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和跟进。

总之,学术出版对于大学出版社的品牌和形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拥有自身高水平的人员队伍,完善学术质量评价机制,合理规划出版开支,充分利用便利的互联网技术,探索开拓符合自身情况的出版模式,才能保证大学出版社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翔.大学出版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2]王旭坤.关于学术出版的若干思考[J].中国出版,2012,(4).

[3]曹霞.关于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结构建设的探讨[J].科技与出版,2011,(2).

[4]牛晓宏.开放存取出版——网络时代学术出版的创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1).

上一篇:浅淡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下一篇:课堂评价语言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