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初中生辍学现状调查及特点

时间:2022-09-19 01:03:41

河南农村初中生辍学现状调查及特点

摘 要:“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后,河南农村初中生辍学率仍高居不下,农村初中生的辍学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同时父母、学校劝辍介入力度较小,不能有力遏制辍学的发生。农村初中生的辍学对他们个人、家庭、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引起各方重视、各负其责,积极探索控辍对策和途径,实现有效控辍。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辍学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050-02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解决三农问题,其关键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素质的高低又取决于受教育的程度,其中义务教育是基础。近些年,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农村教育,但是农村教育依然十分落后,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落后,农村初中生辍学率仍高居不下。

农村初中生辍学严重,远远超过国家要求的3%控制线,在各地的教育界已不是新闻。在对河南农村初中生辍学现状的调查访谈过程中,被访的校长和教师均表现出顾虑心情,因此,应被访校长和教师的要求,文中涉及的县和学校分别用字母代替。A县地处豫东平原,土地平坦、肥沃,辖23个乡镇,768个行政村,总人口138万,其中农业人口126万,是农业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对研究河南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A县三个乡镇的三所农村初级中学2011―2012学年学生辍学数据如下:

G校(乡重点):初中一年级上学期期初508人,期末490人,辍学18人,辍学率为3.67%,其中男生10人,女生8人;下学期期初492人,期末480人,辍学12人,辍学率为2.5%,其中男生7人,女生5人。初中二年级上学期期初420人,期末392人,辍学28人,辍学率为7.14%,其中男生16人,女生12人;下学期期初376人,期末350人,辍学26人,辍学率为7.43%,其中男生14人,女生12人。初中三年级上学期期初322人,期末310人,辍学12人,辍学率为3.87%,其中男生5人,女生7人;下学期期初298人,期末280人,辍学18人,辍学率为6.43%,其中男生8人,女生10人。

H校:初中一年级上学期期初280人,期末260人,辍学20人,辍学率为7.69%,其中男生12人,女生8人;下学期期初262人,期末250人,辍学12人,辍学率为4.8%,其中男生6人,女生6人。初中二年级上学期期初188人,期末175人,辍学13人,辍学率为7.43%,其中男生6人,女生7人;下学期期初160人,期末151人,辍学9人,辍学率为5.96%,其中男生5人,女生4人。初中三年级上学期期初80人,期末75人,辍学5人,辍学率为6.67%,其中男生2人,女生3人;下学期期初68人,期末53人,辍学15人,辍学率为28.3%,其中男生6人,女生9人。

I校:初中一年级上学期期初225人,期末180人,辍学45人,辍学率为20.45%,其中男生18人,女生27人;下学期期初175人,期末167人,辍学8人,辍学率为4.57%,其中男生3人,女生5人。初中二年级上学期期初174人,期末151人,辍学23人,辍学率为13.37%,其中男生13人,女生10人;下学期期初157人,期末148人,辍学9人,辍学率为5.77%,其中男生3人,女生6人;初中三年级上学期期初139人,期末84人,辍学55人,辍学率为41.67%,其中男生28人,女生27人;下学期期初85人,期末72人,辍学13人,辍学率为15.29%,其中男生4人,女生9人。

一、辍学现象严重

从以上3个学校2011―2012学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初中生总体辍学现象非常严重。辍学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比例基本持平。校风好、学生人数多的重点初中辍学率相对较低,学生人数少、师资力量弱、校风差的学校辍学率比较高。

学生辍学时间多集中在初中一年级上学期和初中三年级,选择在初中一年级上学期辍学的学生,其辍学诱因主要是学习压力大、学习困难、不适应初中课程和环境。现在小升初取消了入校选拨考试,基础差的学生,面对初中多门课程压力大、适应难,最终选择辍学。选择在初中三年级辍学的学生多是因为升学无门,升入普通高中有一定的困难且又不愿进入职业高中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寒假是辍学发生相对集中的时间,这个时间段辍学的学生多是受外出务工返乡亲友的影响,返乡人员的炫耀加上招工的宣传,使一部分初中生更加向往大城市生活,渴望出去闯荡,进而选择辍学。

二、辍学生父母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且留守少年居多

调查显示,辍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多数为小学或者未完成初中学业。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对孩子学习不能提供有效帮助,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孩子接受教育不够重视;二是辅导学生功课存在困难,不能对具体问题和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和引导,对学生的管理缺少一定的艺术和策略,表现为简单、粗暴,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导致辍学。在辍学生中留守少年居多,相当多数的留守少年是因为父母关爱和管理不足,爷爷奶奶或亲朋管理乏力,加上自身自制力弱,沉湎于网吧,结交社会上的闲散人员,经常逃课,成绩下滑,最终走向辍学。

三、辍学是多重因素综合的结果

调查显示,辍学生被勒令退学的很少,基本都外显为“自愿性”辍学,即学生主动提出辍学或自动中断学业,离开学校。82%的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成绩为一般或比较差。在问及影响他们学习的原因时,缺少学习兴趣、学习困难、学校生活枯燥等居于前列,迷恋网络选择辍学的多为男性学生。学习成绩差,并不都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社会因素中,选择受打工潮影响的占76%,大多数辍学生都表达出对大城市的向往;选择受读书无用论影响的占81%,很多辍学生及家长看到的是大学生就业难、工资低。在学校因素中,学校管理严、精英化教育、校园生活枯燥、教师人文关怀不足是主要因素。在家庭因素中,选择父母不重视文化教育的占40%,反感父母教育方式的占19%,可见父母对教育的态度及方式影响着学生辍学的选择;在个人因素中,选择基础差厌学、升学无望的占84%;认为不被关注、受到冷落的占40%。在“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后,特别是A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校中小学生非但不用交费,而且还有一定的生活补贴,由此看来,现在经济压力已经不是辍学的主因,辍学是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多重因素综合的结果。

四、父母、学校劝辍的介入力度小

数据显示,除10%是父母为学生做出的辍学选择外,其余的都是学生主动提出辍学,遭到父母的反对,但是父母坚决反对的只占20%,大多数都是稍加反对就同意了。在为什么不坚决反对孩子辍学问题的回答中,多数家长表示:上总比不上好,但不清楚好在什么地方;之所以没有坚决反对,是因为大学生就业难使他们看不到教育投入的收益。

学校和教师基本都很重视控辍工作,但是实际工作效果不好。在学生提出辍学后,95%的学校和教师都做了劝辍工作,不过,对优等生是多次劝说和家访,对差生一般都是形式上进行家访,稍加劝说,缺少耐心细致的工作。家访是一个浩繁的工作,家访要真正起到作用,不但要充分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而且要因人而宜选择方法和艺术,在家访和控辍工作既没有形成制度、也没有纳入教师的考核,更没有给予一定的补助和奖励的情况下,仅仅靠教师个人的责任心来支撑完成,效果不大。

五、外出务工成为辍学生的多数选择

辍学后选择外出务工的占83%,其中到南方进厂(诸如服装厂、电子厂等)的占82%。由于未满18周岁,他们一般借用亲朋邻里的身份证出外打工,只能进检查不严、要求较松的小型私企或者生产作坊,从事的多是生产线上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他们的基本工资很低,2 000元以上的高工资,基本都是通过加班得到的,工作时间长、加班多、劳动强度大,是辍学生的工作特点。由于上班时间长,他们很少有自由活动的时间,更少文娱活动,加上工厂一般都不设置在城市中心,他们成为城市的过客,很难融入城市文化之中,一般借助手机或网吧上网来消磨时间。

在问及“对当初辍学是否后悔”时,选择无所谓对错、不后悔当初决定的占34%,有点后悔的占40%;在“辍学后经历使你认识到对你今后生活的影响”问题中,选择有影响,但是不大的占34%,有很大影响的占6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由于同类群体生活的相似,加上年龄小、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初中辍学生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认识到过早辍学的危害,没意识到对今后自身和家庭持续发展的影响。

六、初中生辍学后的个人发展受到制约

无论是辍学生个人还是学校、家长都希望辍学生学一门技术,今后能立足社会。但现实是,除了个别辍学生由于父母或者亲朋掌握一定的技术,他们从学徒学起能掌握一定的技术外,绝大多数是求技无门。县里的职业高中由于师资和教学质量的问题,学生很难从中学到一门实用技术;各类培训学校,由于鱼目混杂、良莠不齐、管理混乱,绝大多数以挣钱为目的,学生从中也很难学到实用技术。绝大多数求技无门的辍学生,只好外出务工,从事技术含量低的体力劳动,由于知识的匮乏,他们缺少一定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加上得不到相应的培训,他们多数是一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机械重复的工作,很难获得个人发展和提升。

从上述分析可知,在“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后,河南省农村初中生辍学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农村初中生的辍学既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而且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不利于辍学者个人和家庭的发展。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重视、各负其责,认真研究现象和分析原因,积极寻找途径,实现有效控辍。[责任编辑 吴高君]

收稿日期:2013-06-18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河南省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的实证研究”([2011]-JKGHAD-0377)

作者简介:王亚娟(1977-),女,河南周口人,讲师,硕士,从事农村教育研究。

上一篇:基于SWOT理论的中小凹印制版公司战略研究 下一篇: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