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尺”“寸”,明晰写字姿势

时间:2022-09-18 11:07:07

“写字姿势”当是包含执笔与坐姿的。要把字写好,不管是钢笔字、铅笔字,还是毛笔字,首先要会用、善用书写工具,即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执笔方法。执笔方法的科学合理,是指执笔动作符合书写者的生理特点和书写规律,这样写起字来才会动作自然,感觉舒服。同时,良好正确的坐写姿势也是写好字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

目前,在学校教学甚至更广的范围内,“三个一”(即手指离笔尖一寸、眼离字一尺、胸离桌沿一拳)是衡量硬笔执笔方法、写字姿势的一个准绳,几乎成了一个公理,无人质疑。

我对“三个一”中的“一寸”和“一尺”进行了一番细心的琢磨、分析――

“一寸”有多长?

如图, A是小学生手指在离笔尖一寸(约3.3厘米)处执笔,笔与纸面形成夹角∠1; B是小学生手指离笔尖不足一寸处执笔,笔与纸面形成夹角∠2;C是成人手指离笔尖一寸处执笔,笔与纸面形成夹角∠3。图C的执笔符合“手指离笔尖一寸”这一要求,写字者(成人)也很适应于它,写起来很自然。而图B的写字者(小学生)手指离笔尖不足一寸,执笔角度却与图C相同,大约都是55°(这个角度跟字的大小也有一定关系,一般说来,写的字越大,执笔角度宜越小)。这个角度利于在写一厘米见方左右的字时,对笔尖进行控制,便于收放提按。

在实际教学中,我也发现,按图B执笔虽然不符合“手指离笔尖一寸”这一要求,但并不影响小学生的书写,相反写起来自然流畅。对此,我在多年练习钢笔书法的经历中,也是深有体会的。而∠1则明显小于∠2、∠3,虽然也能写字,但对于写正常大小的字来说,是有困难的。根据力学原理,A的力臂较长,在常规情况下,写起字来用不上劲,运笔不能顺畅,加上小学生手指力量弱,根本不能如此驾驭钢笔、控制笔尖。因此,“手指离笔尖一寸”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完全适用的。

那么,手指离笔尖多远合适呢?显然应比一寸短。如图B、 C,依照相似形原理,按成人掌宽与儿童掌宽的大概比例推算,成人掌宽/一寸=儿童掌宽/手指距笔尖长度。成人执笔掌宽(半握拳)一般在9.5厘米左右,如果取平均值儿童掌宽为7.5厘米,那么小学生执笔时,大拇指应距笔尖2.6厘米左右,这与“一寸”(3.3厘米)相差近半厘米以上。由此,我认为,小学写字教学中的“一寸”不应是“实心眼儿”的3.3厘米,应是根据自己手掌大小,尽量接近“一寸”。

“一尺”远不远?

同样的,写字中的“一尺”,也不能死搬教条地固守在33.3厘米的数学定义上,而应当是尽量接近“一尺”,不能太近。

让我们再用同样的画图法,来看看写字坐姿的问题。小学生的个子不及成人,如图D、F,成人比小学生更容易达到“眼离字一尺”这一要求,因为他们的坐高比学生高很多(身高160厘米和120厘米的人,坐高也会相差20厘米左右),而个头尚矮的小学生很难照此去做。为了勉强达到“一尺”,他们往往将身体向后倾斜,(如图D);即使身体不后仰,也要把头抬高,绷紧颈部,不能“埋头”写字了,这在小学写字教学中是常见的。因此,我觉得,“一尺”和“一寸”一样,也可以适当浓缩了。至于这“一尺”之距到底多长合适,牵涉到太多复杂的数据,如头顶至眼部的距离、桌面到坐凳的距离、书本与身体的距离等等,存在较多的差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一尺”应比33厘米短一些。当然,眼离字的距离太近亦非益事。我认为,一般眼与字的距离在25厘米以上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合适的(如图E)。图E、图F也是一组相似三角形,这样的坐姿才符合人体条件,这是按照“人体工程学”来设计的,既可以保证书写时的舒适自然,也不会造成坐姿及身体的变形,只要不过度用眼,是不会影响视力的。

值得注意的是,课桌凳的高度也应和学生身高协调。如果课桌过高而凳子较矮,写字时会造成右肩上抬、身体朝左侧扭曲(右手写字的情况下),以及书写时的右臂“环抱”现象,而且眼与字的距离更近,既影响身体形态,又加重了眼睛的负担。

(作者单位:仪征市谢集中心小学)

上一篇:语文,就是这个味儿! 下一篇:漫读《三衢道中》《四时田园杂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