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让语文教学充满魅力

时间:2022-09-18 10:48:05

研究性学习,让语文教学充满魅力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不只是学习者能动接受知识,而且是积极地构建知识的过程。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就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知识的过程。在学习中,教师向学生提供探究和发现的真实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进而让学生反复观察实践,讨论搜集材料,分析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进行研究性学习尤为必要,因为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凸现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应作为与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相对应,并作为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补充的一种学习活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一、阅读课中的研究性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本应是阅读的主体。可是很长时间以来,教师或以自己的心得强加于学生;或用教参的答案固定了教学的方向、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或强调阅读技巧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或以作者的感受来人为提升学生的领悟。这种引导学生阅读的教学造成了主体错位,使学生认为阅读就是应付教师的提问,就是琢磨作品的答案,而与自己无关,以致迷失了自己,丧失了阅读的渴望,而研究性阅读就正好解决这种困境。因为现代阅读教学论认为,阅读是一个吸收和转换信息的心理过程,必须采取主动的阅读心态才能完成。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走进课文,由他们以合作组形式去探讨、去分析从而得出答案,其目的是让他们在探究、讨论、分析过程中仔细体会,认真揣摩,以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比如,在教《往事依依》时,一反常规,不再是老师分析,学生听记;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去探究名人——于漪的依依往事。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以采访的形式访谈“于漪”,从而认识于漪的读书生活,了解于漪对生活、自然、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学生认识课文所要表现的内容后,再由此拓展,让学生去探究其他名人,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名人的少年生活,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培养了学生搜集材料整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不再是死读教材。

2、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在教授新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有目的地选择与所授内容相关的旧知识来进行复习和巩固,通过新旧知识的对照和比较使之相互交融,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此增强他们的思想素养,提高研究创新能力。比如,在授完《范进中举》之后,要求同学们回顾所学的课文中哪些人物是典型的受封建科举制度迫害的形象,经大家回忆知道是《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然后让他们作自由比较学生从写作背景、人物遭遇、性格特征、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一般鉴赏,在对学生给予赞赏之后,我又趁热打铁,提出稍难问题:范进和孔乙己的身上有无相似之处,我们能否对这两人的性格特征作总体勾勒呢?我们能否说说这两人的性格特征产生的根源呢?经过大家激烈的探讨之后,大家终于形成共识。通过这种研究性学习,教学达到了“美文共欣赏,问题相与析”的佳境。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教材在每一单元的阅读后都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在教完第一单元的课文后,开展“我爱文学”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

首先,根据主题选择相应的话题,如:向你介绍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作品给我带来的 ;向你介绍我最喜欢的文学作品人物。

其次,准备材料。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评价时做到准确、客观,我把所选作品的范围缩小,学生只能从《汤姆索亚历险记》、《男生贾里》、《西游记》、《繁星春水》中选择作品,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广泛阅读,筛选、确定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作品。学生确定好自己选择的作品后,再根据作品和自己阅读后的感受从话题中选择感触最深、最有话可说的一个话题,然后反复阅读、揣摩该作品,最后写出发言提纲。

再次,在小组内交流、评价。学生每人在各自的小组内发言交流。交流前,师生共同商定评价标准,如发言是否切合本次活动主题,内容与原作品是否和谐一致,语言是否通顺流畅,表达是否流利清晰。交流发言完毕,每组推选出2名代表到班级交流。

最后,在班级交流、评价。由小组推选出的代表在组内同学的帮助下认真修改发言稿,然后在班里轮流发言,由评委对每组代表的发言发表意见,语文老师对本次活动做出小结。

通过活动,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文学、认识了文学、从而喜爱上文学,并逐渐学会阅读、欣赏文学。同时,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主性,养成了自主学习习惯、主动探求习惯,培养了互助合作精神。

总之,研究性学习改变了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了单一的课堂上满堂灌和满堂问的现象,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更新,学习能力有了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语文教学充满魅力。

上一篇:打造高效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 下一篇:创设思维情境导入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