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中药搅动中国市场

时间:2022-09-18 09:57:17

洋中药搅动中国市场

前不久,在由中国中药协会组织举办的“珍稀药用动物资源保护利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中医药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近年来,大批的“洋中药”却频频抢占中国市场,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的药品企业利用中药方和从中国进口的中药材生产“洋中药”并销往中国市场,对中国的中药产业构成了冲击。

“洋中药”在中国盛行

随着人们对药品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天然植物药正备受青睐。而全球天然药物市场发展潜力最大的地方是亚洲,特别在中医、中药发源地的中国,是全球天然植物药企业的必争之地。

随着医药市场逐步面向国际开放,中国的中医药产业非但没有走出去的迹象,反而呈现出“引狼入室”的态势。

不久前,诺华中国非处方药(OTC)部总裁江华高调宣布,未来诺华将为中国市场专门研发中草药,并将有条件并购销售在5亿以上的本土药企。诺华制药在国际非处方药(OTC)市场份额位居第四。因其进入中国较晚,目前在华OTC市场的销售份额并不高,因此希望通过中药业务提升在华销售业绩。

其实,觊觎中药以及中国医药市场的不仅仅是诺华,众多的外资药企对于中药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有180多家公司和40多个研究机构正在从事天然药物的新药开发。

美国已开始进行中药复方与制剂的临床试验,德国则打算在现行医疗保险法中将中药列入传统疗法范畴,俄罗斯、瑞士等亦看好中药。

过去数年来,外资中药企业正悄悄以合资、独资等形式介入中国的中药市场,并将大部分产品销往内地。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并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而作为中药大国的中国,中药制剂年出口仅有1亿美元左右,占其中的3%~5%的份额。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每年天然植物药进口已超过6亿美元,中国中成药市场的进口量已远远超过出口量,这种势头还在不断增长。

据广东海关的统计,上半年广东省企业共出口中成药价值747万美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0.3%,而广东省进口中成药价值达3817万美元,增长29.6%,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增幅,中成药的进口都远远大于出口,进口与出口之比已经扩大至5倍。

在日本,中药生产原料75%从中国进口。日本一家中药企业以中国中成药六神丸加工制成的救心丹,年销售额达1亿美元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销售到中国。

美国人利用手中8项中药材薄荷的专利,在口香糖等高利润市场上,大把大把地收银子;而作为薄荷之乡的中国,只能靠着薄荷藕、薄荷茶水赚一点小钱。

德国人则干脆把工厂搬到中国,把银杏叶粗加工后运回本国深加工,而后返销到中国市场……川贝枇杷膏、保心安油、驱风油、红花油等“洋中药”竟将中国同类产品打得无还手之力。

事实上,全球性的中医药热正在升温,而在中国,作为国粹的中医药却日渐式微。统计资料也对中医药市场的衰退作了注脚:十年前,中药在中国医药市场上所占比例为28%~30%,而去年,中国2500亿元左右的医药市场中,中药仅占450亿约18%的市场份额。

外资疯抢中药配方

近年来,日韩、东南亚及欧洲一些国家从中国低价购入原料药,再行提炼加工后高价返销中国市场。同时,外商加紧收集研究民间的中药秘方、偏方并申请专利。如牛黄清心丸是中国传统中成药,但若要生产其口服液和微胶囊的改进剂型产品,却要取得韩国人的同意,因为其早就在中国申请了发明专利。

从1994年后,国外制药企业来华申请专利保护的数量逐年增长,包括日、韩、美、德、法、意、英、加等国,体现了他们的专利意识和医药战略的先导性和超前性。

对此业内人士一语道破玄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瞄上的不仅是中国“物美价廉”的科研人才,还有中药国自身的科技研发存在的优势和漏洞,更重要的则是盯上中药缺少“专利”这一天然屏障。

作为中国医药的“国粹”,中药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征,所以中国在中药领域本应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据统计,国内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专家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中药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很难证明其疗效,申请专利的难度较大,并且很多中药都是作为秘方存在,虽然疗效显著,但机理是什么却说不清楚。另一方面,中药尚待标准化,这是打入国际市场的最大阻力之一。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中国的中药配方大量流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传统医药企业的重要难题。

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个别中国中医药企业为了吸引境外资金,不惜将自主知识产权――中药处方拱手交给外商。这种“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的做法,只会使中国的中药生产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

守住防线刻不容缓

中医药学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门类。但是由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事业起步较晚,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导致中药的宝贵财富流失惨重,形成“洋中药”占据主要中药国际市场的局面。多年来一直困扰中药走向世界的知识产权问题,如今已经演变成为保卫本土市场的重要战场。

近年来,发达国家利用中国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的缺陷,通过合作、收购、兼并来获得中药知识产权,其结果导致一些有价值的古方、验方和祖传秘方被外商以低价掠走。同时,国外企业利用中国申请专利,禁止中国企业生产和销售,将产品返销中国市场,或者通过侵权赔偿打垮中国企业。因此,知识产权无疑是民族中药产业面对挑战时必须紧紧抓住的利器,这已成为共识。目前中药界应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把中药的资源优势和专利开发紧密结合起来。

对于中药企业而言要抢先申请专利,运用专利把我国传统的中药自然资源保护起来,再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和经济优势。尤其是要以专利保护中医药核心技术、地道药材及中医药传统知识。

在未来的竞争中,我们要守住中医药大国地位。而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医药已刻不容缓,并且要奋起直追。否则,传统的中医药会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黄金顺摘自《华人时刊》2012年第8期,内容有删节)

上一篇:学者明星化的迷失 下一篇:美国难阻俄罗斯大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