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中国式过马路”那群人里吗

时间:2022-10-11 01:19:15

你在“中国式过马路”那群人里吗

马路上的红绿灯,真是深察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极佳参照物。面对红灯,太多的人总是急不可耐,似乎有万分重要的事,分秒耽搁不得,等其过去定夺。有时,我们也常抱怨社会风气不好,但在抱怨时自己又在哪里?耐心等绿灯亮起、规规矩矩排队、不乱扔垃圾、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这些显然都不是大事,但又都是我们没有做好的“小事”。

近期,网上有句话火了: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想想,真是有三分道理,这“三分”借用《围城》之语,不是“三分流水七分尘”的“三分”,而是“天下只有三分月色”的“三分”。

国人在时间观念上一向遭人诟病,往往“八点开会九点到,晚不了十点听报告”,但奇特的是在过马路上却又有着异于寻常的时间观,也算得上另一种“国粹”了。

我们都不陌生的一幕通常是这样:对面还是红灯,马路这边已经有人试探着往前迈步,他一步向前,留下的空隙则马上被身后的路人填补,于是,一个向前涌动的人群形成了。

马路上的红绿灯,真是深察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极佳参照物。为什么会这样?或许有人说现在一些路口的红绿灯设计不合理,绿灯才十几秒,逼得行人向刘翔看齐。这样的事,确实有,但也纯属个别,不足以支撑“凑齐一撮人就可以走了”。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最大的因素是“你”也在“中国式过马路”的那群人里。也正因为有了一个个尾随他人身后的“你”,才很快“凑齐了一撮人”。

刚好看到杂文家吴非的一篇文章,他在专栏里谈到这样一件事:1986年,其所执教的学校让学生自行申报“三好”,一个原先不积极的学生路某也申报了,在“个人表现及事迹”一栏中只写了一句“在校食堂用餐两年,没有插过一次队”。开会讨论时,其他同学对此不以为然。于是吴非算了一笔账,路某住校,每周六天上学,除去假期,他在学校用餐一共是1440次。两年时间,在每天都看到其他人“随便”的情况下,一件事重复做了1440次,每一次都循规蹈矩,一丝不苟。账算完,投票时,全班举起了手。

其实,我们的街头很轻易“凑齐一撮人”,缺的不正是像小路这样“1440次不逾矩”的人吗?假如人人都像小路这样,又哪会出现“中国式过马路”?

有时,我们也常抱怨社会风气不好,但在抱怨时自己不也没做好吗?国庆长假里,那高速路上一地的垃圾,不正是让人汗颜的铁证吗?

其实,在今年的国庆节讲话里,总理就提到要提高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准,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而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准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也要从小事做起。譬如,从今而后,“中国式过马路”的人群里,少了你我的身影。不然,“凑齐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将绵延无绝期。

(千语摘自《楚天都市报》2012年10月13日)

上一篇:千万富婆甘做环卫工的真看点 下一篇:翰林院编修巴黎卖豆腐等